2020 高考作文预测:中华精神与民族复兴等 2 篇 导写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有孔子、孟子等伟大思想巨匠,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等伟大科技成果,诗经、楚辞等文艺作品,万里长城、莫高窟等伟大
工程;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
天下为公的情怀。
中华精神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
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某报社开展以“中华精神与民族复兴”为主题的征文活
动,请你根据这个主题,写一篇文章,向该报社投稿。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
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
【预测理由】
1、从高考目的要求看:《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秉承“立德树人”理念,“中华精神”涵盖
了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内容,是高中生必备的素养,受到作文命题的重视。
2、从社会热点来看:疫情来袭,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才度过了国家最
艰难的时刻;而 2020 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更需要新时代青年心
怀梦想,投身于强国的建设中。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更是对中华精神进行了论述。
【审题立意】
解题:
材料围绕“中华精神”,介绍了中国人民在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精神品质,劳动精神、创
造精神、奋斗精神、责任担当、梦想精神、团结精神等,正是由于这些精神,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文明。本材料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写的点很多。可以直接写中华精神与民
族复兴的关系,也可以其中的某一点精神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立意:①中华精神永传承;②
传承精神,复兴中华;③青年一代应永葆家国情怀;④以中华精神筑民族复兴梦;⑤青年一代
应具有奋斗精神
警示:本作文题是写主题征文,主题要求突出。贴合时代背景;符合文体特征
【佳作示例】
传承精神,复兴中华
诗人艾青曾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我也爱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丝毫不减艾青的爱半分。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的中国人的血,我的骨髓
里镌刻着中国的印记。时代的列车载着我们飞驰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一路随行的,
还有我们的中华精神。(以名句开篇,引出中华精神)
我追寻你精神的源头,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我感受你精神
的内涵,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那些巧夺天工的古代建筑工程和伟大的科技
成果中;我展望着你光辉的未来,从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中。今天,
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接近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想,那是中华精神给予我们的底气。
(分析中华精神的源头以及内涵)
中华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它见证着中国的历史,也为
民族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勤劳精神,“海纳百川,有
容乃大”的胸襟和气魄,“人心齐,泰山移”的守望相助,“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梦想
和追求。这些精神如汩汩清泉,静静地在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沉淀。于是文明有
如孔子、孟子等思想巨匠,发明有如造纸术、火药等科技成果,文化有如《诗经》《楚辞》
等文艺作品,建筑有如长城、莫高窟的工程,观念有如小康生活的理念、秉持天下为公的
情怀,这些灿烂的文明以外显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把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想深
深地植根在这片精神的土壤里。(中华精神在历史中的表现形式)
中华精神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的情感,也是每个人立身于世的准则,它为民族的复
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与人之间的物质有可能会有差距,但是它绝不会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中华
精神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是人民生活方式、理想信仰、精神观念的文化浓缩,它是一个民
族的灵魂。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中国之所以能用最短的时间阻止疫情的蔓延,是众志
成城的家国情怀、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意识在助力。当祖国奔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途时,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创新,努力奋斗,也赋予中华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中华
精神对个人情感需求的作用)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当大学村官秦玥飞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山村的小路
上,当杜富国将自己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装进双肩包时,我知道,我们离中国梦更
近了。时代的风帆早已扬起,千千万万的青年一代,应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
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用中华精神武装自己,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
的理想和信念。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责任。(中华精神对青年一代
的意义)
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具有中华精神的人。时代的列车仍在前行,让我们挺起自己的脊
梁,继续风雨无阻,高歌前行。(回扣中心论点)
总评:本文是主题征文。从文体结构上来说,文体特征鲜明,征文的主题要求突出。
从内容上来看,围绕“中华精神与民族复兴”的主题,阐释两者的关系,既关注历史,也
关照现实。从文字表达上来看,讲求字词推敲,句式变化多样,以及名句的准确运用都增
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和可读性。
高考作文高频主题“生命价值”命题解读及黄金范本
主题上榜理由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它既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具体理想,更同祖
国的未来相通,所以在新时代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尽自身最大
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因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利益和价值
的聚合……
最佳立意方向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
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所以生命价值这个主题考生可放到时代大背景下来立意,也可结合
自身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 每个存在的生命都有价值,承认生命的价值同时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比如社会的
发展需要栋梁,也需要砖瓦、沙土;需要庞大的机体,也需要小的螺丝钉;需要将军,
也需要士兵;需要通晓物理的科学家,也需要挥镰抡镐的农民。
2. 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是“学而优
则仕”,近代的仁人志士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孙中山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人生追求是民
族解放、国家富强,他们在为此目标的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放后,两弹一
星的元勋们,守卫边防的子弟兵,维护社会安定的公安干警,在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千
万大众,都在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科技
领域的精英们,大批商海的弄潮儿,为推动经济的发展,民族振兴,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3. 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的价值来源于对自己的肯定,来源于坚持不懈、
无私奉献、自信达观、个性飞扬、平凡真诚等等。
高考真题研读
2019 天津卷“甘做小浪花”
2018 浙江卷“浙江精神”
2018 上海卷“需要与被需要”
2018 全国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2015 全国新课标卷Ⅱ“最具风采人物”
真题范本精读
奉献自我,筑梦中华
天津一考生
国家是由一个个民族组成的,民族是由一个个社会群体累积的,群体是由个体聚集的。没有一点点的波澜,哪来的惊涛骇浪?没有点点的星火,哪来的熊熊火把?没有一个
个爱国的中国人奉献自我,哪来的中国挺起的脊梁?奉献自我,铸梦中华!
奉献自我,是个人内心的召唤。
吕保民,见义勇为阻止小偷持刀伤人,谨记自己曾经是名军人,放不下心中的一担
责任;马旭,为了精准扶贫,他离开了几十年的家乡,无怨无悔捐出积蓄;刘传健,临
危不惧驾驶失控的飞机平安降落,全机组无一人伤亡,忘不掉肩上生命的重任。是什么
让吕保民、马旭、刘传建做出惊人的壮举?答曰:是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他们以最真
挚、最热切的心,谨记使命,奉献自我,牺性小我,以成大我。
奉献自我,是社会群体的需要。
当人人都怀着这种无畏的奉献精神时,便会成为志同道合、力争向上的一个群体。
他们齐心协力,以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为中国添一道新的光彩。不论是武侠之父金庸,
还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抑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皆是以一人之勇为,鼓舞了
新一代的年轻人投身于为国家奉献的热流中。年轻人继承老一辈的精神传统,辅之以科
技创新,服务社会。以集体利益为先,在必要的情况下牺牲个人利益,奉献自我以满足
社会的需求。
奉献自我,是国家兴盛的根基。
一个人的强大并不能代表国家的富强,但一个国家的兴盛却是每个中国人骄傲的资
本,因为那是我们的奉献、我们的强大砌筑而成的。塞罕坝荒漠沙地,从最初的森林覆
盖率百分之十几到现在的百分之八十,这一片绿色的奇迹,是三代塞罕坝人用六十年换
回来的,是用他们就着风沙吃下去的馒头换回来的,是他们用赤诚的爱国之心换回来的。
像驻守孤岛的战士,像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他们凭借着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
定有我”的信念,无私地为国家奉献着,成就了中国的这一片蓝天。
就是这一代代人的血汗泪,一颗颗爱国心,我们才断言;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
明前途!奉献自我,是这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奉献自我,服务社会,铸梦中华!
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北京一考生
当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战舰停靠在远方的港口,帮助侨民撤离危险区时;当舒适快捷
的高铁疾驰在遍布全国的高速铁路网时;当“一带一路”由中国提出并造福沿线国家
时……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准备好与祖国一起成长了吗?
时代前进的脚步不停,历史刻下的印记不灭。
汨罗江畔苦吟《离骚》的屈原用死来表示忠诚,赤诚的爱国之心激励着后人为创造
新世界而努力;昏黄灯下奋笔疾书的鲁迅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
神让统治者震颤,他在《灯下漫笔》中说:“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先贤们一个个奋勇向前,施展治理国家、变法图强的伟大抱负,为的是开创个新时
代。
国家的发展为新青年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中小学生讲课。正是因为国家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我们
才有机会看到太空的景象,了解到火箭的相关原理。中国可以“上天”,当然也可以“入
海”“蛟龙号”就成功打破了世界最深下潜记录。我们的祖国在决定胜负、决定成败的
高科技赛场上次次领跑世界,让世界注目。
这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新青年的福音。这些技术正是我们新青年应该学习的。现
在祖国的发展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砥砺前行。
如果有什么能代表中国发展的缩影,那一定是美丽的乡村。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
不言”,乡村亦是“美而不言”。崎岖的小路被宽阔的水泥路替代,那在历史中渐渐隐没
的村落被更多的人所欣赏,那落后的养老院开始普及医疗,那一批批特色小镇如雨后春
笋般成长……淳朴的民风与新奇的外界相互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驾齐驱,这一
切都离不开祖国的发展与强大。
这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新青年的起点。作为新青年,应该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
航的动力,立足于现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们要满怀对国家的热爱,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是彰显实力
的时代,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有发展,民族就有活力、有希望。
东南风起
上海一考生
一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矣,非主不依。乐躬耕于南亩兮,吾
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青年一曲歌罢,遥望山路来处,似在沉思。
他仿佛在等谁,仿佛谁也不会来。
能征一国者,伏处茅庐,待天时,候明主。
他自比管仲、乐毅,自是不能埋没满腔才华。凤需栖梧,我需明主,更何况,天下
也需要他。不论他怎么想,他都是被时代需要的。
孔明掩上草庐莲卷,和衣卧下了。
二
久仰卧龙大名,他探访三次。
上一次,彤云密布,他顶风冒雪,未曾想又扑了空。
如今已是春光明媚,山中万物复苏。
可是山外的世界,都是一片刀光剑影,不曾有片刻停歇。
他想要复兴汉室,或说是渴望权力与威严。山河变色,他需要卧龙助他一臂之力。
卧龙之才,倚玄德方可示于天下。
山路蜿蜒,他第三次站在草庐前,心中一片忐忑。
他怕如前番,求而不得。如今天下大乱,冬去春来,他等得起,江山却等不起。
童子说先生睡下了。他松了一口气,当下便恭敬行礼以待孔明醒来。
刘备不知自己等了多久,天光黯淡之时,方听得堂中孔明吟诗,“大梦谁先觉,平
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先生。”刘备再次行礼。四目交汇,一边是一统天下之之,一边是经天纬地之才。
电光火石间,已有了最深的契合。三
孔明出山,有龙骧虎视,囊括四海之志。赏罚分明,众人皆畏而爱之。
孔明才得其用,有功于社稷,便也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不负一世英才。
刘备善用其才,择人而任势,便也与众想得,三分天下,留下千古贤名。
孔明将适东吴,刘备送行。
“先生……”刘备方欲启口,孔明早已了然他的顾虑——只怕是孔明有闪失之患。
只念明主知遇之恩,乱世之中,予他运筹帷幄、立功建德之良机,名实相生之美誉,
孔明定当鞠躬尽瘁,披肝沥胆以报之。
今日不过是深入东吴周旋于群儒之间而已矣。
孔明笑言:“只待东风起,亮必归矣。”
国需治世之才,贤倚圣明之主,英雄彼此成全,大业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