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作文写作:“前辈我想对您说”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直击高考作文写作:“前辈我想对您说”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0 年前的 5 月 4 日,北京三千名学生涌向街头举行集会、游行,反帝反封建的 五四运动爆发,拉开了中国走向民主科学的序幕。100 年来,中华民族经历诸多大事:中 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建立新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改革开放,港澳回归,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在这个历程中,一代代青年传承着“五四”爱国、进步、民主、 科学的精神,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 100 年后的今天,假设当年五四运动中某位前辈(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梁 启超、鲁迅、毛泽东、周恩来等)穿越时空来到当代,面对他的一腔爱国赤诚,面对他 对青年一代的热切期望,你将对他说些什么?请以“前辈我想对您说"为副标题,写一篇作 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作文审题 三读法审题。 第一遍,通读材料,了解梗概。主体材料关键词:五四精神;任务要求:任务驱动 型作文,从七位五四运动的前辈中选择一位,对他说些什么,有副标题。 第二遍,分层品读,概括要点。主要是主体段的品读。 第一层,回顾 100 年前的五四运动;第二层,回顾 100 年来的诸多大事;第三层, 100 年来,青年们传承着“五四”精神。 第三遍:理性分析,确定立意。 主体段第一层回顾五四运动,实则是点出“五四”精神;第二层是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中华大地的巨大变化;第三层直接点出发生巨变的原因是,青年们传承了 “五四”精神。故而,传承“五四”精神是要点。 任务要求里除了让对话五四运动中的一位前辈之外,还指出该前辈的心情是“一腔 爱国赤诚,对青年一代的热切期望”。由此可见,文中应体现当代青年对“五四”精神 的传承和责任担当,方不负前辈的期望。关键词除了传承“五四”精神,还有“青年”, 且主要是“当代青年”。 那么传承“五四”哪些精神呢?主体段第三层已经有明确的提示:爱国、进步、民 主、科学的精神,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从中挑选关键词,表明 当代青年所传承的“五四”精神,就会非常切题。 温馨提醒: 七位“五四”中人穿越到当代,他们虽均有爱国赤诚,但因其各自身份、地位、人 生经历不同,甚至命运结局有别,其爱国表现和对当代青年的期盼也应当有差别。 比如,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组织领带者之一,陈 独秀提出“科学和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要动力”,“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 胞之在身”。陈独秀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代表着社会良心,为后世青年作出了表 率。 再如,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励志改良运动,积极支持五四运动,被誉为五四运动 导火索的点燃者,他著名的作品是《少年中国说》。 还如,周恩来从小树立的志向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最终投身革命,成为开国领袖; 他为革命事业牺牲小我,为新国家鞠躬尽瘁,是历代青年榜样。 一类立意作文要求学生所说,适合对方身份、地位,评价恰当、语言得体,能落实 "代际交流”的驱动任务,能发掘出某历史人物言行、思想对新中国和当代青年的意义。 出现问题: 1.没有选中一位前辈,而是笼统地对着所有的前辈说。 2.对历史人物定位不准确,语言不得体,或文章没有突出“新中国”和“当代青年”元素。 3.开头不联系原材料,注意不到情景限制,完不成驱动任务。 参考标题: 1.青年正盛,且看今朝 ——前辈我想对您说 2.心有爱国常自规 ——前辈我想对您说 3.有我青年 中华永盛 ——前辈我想对您说 4.青年奋进 筑梦家国 ——前辈我想对您说 5.以家国为桨,行山高水长 ——前辈我想对您说 考场文赏析(一) 青年正盛,且看今朝 ——前辈我想对您说 朱宸嘉 百年前,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点燃青年心中赤诚之火,反抗强敌外侮;百年后, 莽莽洲洋激染青年心中盛勇之火,筑就苦难辉煌。鲁迅前辈,吾辈青年接力过这火炬, 一往无前。(紧扣“百年前后”,点明对话前辈的大名,亮明自己的态度。)   犹记得您曾劝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 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而今可言,我们并未辜负您的希冀。每位青年,都如 同一簇星星之火,焰舌飘动着新生之盛,光华映染着向上之勇。神州华夏,因而如灿烂 朝阳。(引用前辈的名言,表达了前辈对青年的期望,进而青年对前辈表态,我们未辜 负前辈的希冀。紧扣前辈与青年,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今朝,吾辈秉承科学文明的精神。(第一个分论点,传承“五四”精神之科学文明 的精神,照应作文原题中所提供的材料。)   犹记得您沉叹国人“无知的愚昧,可恨可悲”,渴望唤醒被封建迷信、庸昧落后荼 毒至盲目的大众。我想告诉您,这已成为过去。(承上启下,过渡。再次引用前辈名言, 符合双方身份,了悟前辈精神与期许。)建国后,有无数海外学成的青年学者归国,在 一穷二白的窘境中塑就共和国先进科技的脊梁;又有无数孜矻致学的青年学生伏案苦读, 在如今激烈的现代科学竞争中写下中国的篇章。望苍穹,“东方红”余音犹在,我们已 有“神舟”登月,“嫦娥”飞天,“墨子号”量子通讯实验卫星与“悟空号”暗物质探测 卫星并驾齐驱,“北斗”指津,“天宫”再筑。这正是无数青年的协力奋斗!玉兔号月球 车降落指挥室中,是乌发青丝的青年学者沉稳指令;太空舱室中,是风华正茂的刘洋、 景海鹏等青年航天员采配数据。(铺排大量事例,证明“五四”精神大放光芒,无数青 年协力奋斗;均为科学界事例,照应分论点一。)   今朝,吾辈谨怀家国大义的情怀。(第二个分论点,传承“五四”精神之家国大义 的精神,照应作文材料。)   犹记得您曾写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也仍记铭并坚 信,心怀家国,奉献终身。(引用前辈名言,贴切。)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放弃国外 优沃的物质生活,回国任村官带领乡民脱贫致富;陈立雯将青春芳华献给华北地区农村 垃圾分类事业,为青山绿水环保大业助力;黄秀芳在《中华遗产》杂志亏损十年后仍坚 持连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人民提供精神文化之飨。我们不曾忘记,祖国大业需要无 数青年奉献小我,休戚与共。(列举有着家国情怀的青年的典型事例,分析时紧扣祖国 与青年,照应分论点。)我们深切地爱着祖国。她是年迈的,五千年泱泱文明昭然灼灼; 她又是年青的,七十年一晃而过,她正以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展现着自信与蓬勃。吾 辈青年,愿承您之志,为国、为民再践通途、再绘蓝图。(抒深切爱国之情,愿承前辈 之志,再回应前辈期望,引发前辈共鸣。)   辨析时代之变,体察时代之需,引领时代之潮。百年后的青年奋勇正盛,正趁东风 马蹄疾!(整句有力,昂扬向上!) 简评:   通篇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围绕“青年”的特点展开与前辈的对话,符合双方 的情怀,多处引用前辈的至理名言,领悟前辈的心意与期望,主体段的分析句尤其如此。 领起简洁,事例充分,宸嘉作文,文采飞扬,一如既往地完美! 考场文赏析(二) 心有爱国常自视 ——前辈我想对您说 张馨月 敬爱的鲁迅先生,您可曾知晓?黑暗的历史烟云已被光明驱散,您可以不用在 政治旋风中彷徨呐喊;您可曾知晓?沉睡的东方雄狮已经重振觉醒,我们不再是“东亚 病夫”,而是“龙的传人”;您可曾知晓?涌动的时代洪流已然倾泻而下,新时代的青年 满怀爱国之情,奋勇前进,争当时代弄潮儿!(连续的问句开头,引人思索,巧妙提及 前辈,并亮明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点题很好。) 时代在发展,中国在进步,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变得更优,更精,更强, 但我们仍旧坚守初心——时刻爱国,力争报国,永怀赤诚之心。(引出下文,中国的系 列变化。)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即使在和平年代,我认为,这句话仍旧适 用。(用爱国名言引领主体段,恰切新颖。) 建国之初,新中国一穷二白,周遭危急四伏。为守卫家园安全,健全国防建设, 多少优秀的科学家告别妻儿,踏入征程。没有优渥的生活条件与良好的科研环境,没有 人民的鲜花掌声与家人的陪伴照顾,他们心甘情愿俯首于这片贫瘠而寂寞的土地,用血 和汗凝成希望之泉,滋育那一颗颗承载着亿万人民复兴之梦的种子。最终,功不唐捐, 种子成长为树,结出名为“两弹一星”的果实,为中国竖起了一片坚实的防护林。从此, 中国再也不会因落后而挨打!他们丝毫不记私利,一心牵挂国家危亡。他们时刻铭记血 脉恩情,以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拳拳爱国之心回报了这初生的新中国!(向先辈汇报建国之初的情形,论述几代中国青年的爱国报国情怀,照应论点。)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新时期,我想赋予这句话新含义。 (引领下文主体段) 无数人民的温情与奉献书写了平凡之中的伟大,昭示着爱国方式的多样。大到奉 献一生——一如王继才守岛,一守就是三十年;小到一个举动——一如那家二十年没涨 价的早餐店,不计成本只为了让穷苦的孩子吃好早餐。社会在给予我们安定与温暖的同 时,我们也都努力奉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光芒,点点微光汇集成束,驱散隐藏在暗处的 魑魅魍魉,照亮国家前进的方向。如此这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国怎能不发展? 怎能不进步?我们常以为“爱国”一词是厚重的,专属于不平凡的人。其实不然,这条 路是人人都能踏上的,都应踏上的!这些无名英雄教会了我们爱国的内涵,真正将爱国 深融于华夏子民的血骨之中。从此以后“爱国”一词不再空泛,不再遥远,而是存在于 新时代青年的实践之中!(向先辈汇报新时期中国青年的作为,论述青年的厚重爱国情 怀,照应论点。) 您看,有多少人如您一般热爱这片土地,并甘愿为之奉献。中国也正因此傲立民族之 林,取得颇多成就。为此,您必然为之欣慰吧,也因新一代的我们而骄傲吧!(收尾简 洁,引发前辈共鸣,再次点出“爱国”的情怀,照应观点) 简评: 开篇排比中有对比,气势很足;醒目处大胆引用,推陈出新。“青年”一词,专门敲响 亮明的地方少了些,显得照应材料略有不足。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