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特殊的考试季,“温柔以待”是最好的减压阀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告别校园多年后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生活,也许学过的知识已经模糊不清,但老师
们留下的一个个温暖瞬间却挥之不去:有时候是考试前的一句鼓励,有时候是低落时的
一点关怀,有时候只是一个信任的眼神或者会心的微笑……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
温暖学生心灵、点亮学生未来。一年一度的考试季即将来临,愿每一位老师都能拿捏好
“严和爱”的尺度,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为学生减压减负。
特殊的考试季,“温柔以待”是最好的减压阀
(题目即观点,“减压阀”生动形象。)
①考试季到了,陪伴学生一起度过迎考、冲刺的日子,老师们该怎么做?可以怎么
做?最近网络上流传的几则“暖流”,让人很受启迪。
(开篇设问,提出老师们应该怎样陪学生度过考试季的话题。)
②在一间高中教室,当班上学生的视线都盯着黑板、认真听讲时,有一个女生打起
了小盹。这时,路过的老师看到女孩头发披散着,就把自己的头绳解下来,为女生梳起
头发,动作温柔又自然……用不少网友的话来说,聪明的老师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动作,
就会给孩子带去正能量。
③无独有偶,在江苏淮安车桥中学,一位高三班主任把自己的办公桌搬进了教室,
一边批改作业、备课,一边观察学生。她已坚持了 70 多天,希望花更多时间陪学生一
起度过这段拼搏的日子。在陕西西安,另一位高三老师为了给学生减压,穿上一套网红
小熊衣服走进教室,送上祝福。学生们看了以后“先沸腾,再泪目”,因为老师摘下小
熊头套,已满头大汗……
④这些隔屏现身的老师看似都是“别人家的老师”,并不在这座城市,也不在我们
身边。但仔细想想,每个人的记忆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位温暖人心的老师的形象存
在,就像心里一直点燃的一盏明灯,多少年后都不会忘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比
起知识传递,温暖学生的心灵、点亮学生的未来是教育者更重要的使命,这也是教师这份职业与众不同之处、让人景仰之处。
(重要性分析。列举事例指出温暖学生的心灵、点亮学生的未来是教育者更重要的
使命。)
⑤我们眼下正在经历的春季学期以及即将到来的考试季,和过去截然不同。疫情防
控常态化之后,学校的教学节奏正在回归常态的过程中。或许,很多学生会猛然发现,
在经历了数月宅家在线学习后,有一些知识点落下了,需要补上;有的同学隐隐感觉,
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学习差距拉大了,心里有点慌;还有一些马上要参加中考和高考的
毕业生,需要尽快完成自我调适,切入最好的迎考状态……在这个回归常态的过程中,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所有学生都渴望获得老师鼓励的眼神,这也是一种集体心理诉求。
克服疫情造成的种种影响,又叠加学习、考试的压力,每个学生在“回归”的过程中进
度不一、状态不一,但不管表现如何,都渴望被老师温柔以待。其实,学生对老师的这
份心理依赖,本身就是对“师者”的无比信任。
(紧迫性分析。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老师温柔以待。)
⑥就教育而言,严和爱,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掌握好其中的分寸、拿捏好尺度,
是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考验。在学业上,老师作为知识的领路人,自然应当循循善诱,在
必要的时候严格要求,在学生心中播撒下敬畏真理的种子;而在师生相处之时,尤其当
学生即将迎来人生的“关口”时,老师则应当主动成为缓解学生紧张和压力的“减压
阀”。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始终不变的耐心和信心,切不可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挡
箭牌”,把应试压力变相传导到学生身上,成为学生不良情绪的“导火索”。
(必要性分析。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应掌握好严和爱的分寸。)
⑦成年人大多有共同的体会:多少年后回忆自己的校园生活,当时所谓十分重要的
考试和分数早就模糊了,在人的一生中其实谈不上有多重要;而在记忆中挥之不去的,
正是一个个温暖的瞬间:或是老师写在作业本上的一个批注,或是走进考场前的一个拥
抱、一句简单的鼓舞人心的话。
(重要性分析。老师留给学生一个个温暖瞬间的回忆,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⑧在这个不一样的考试季,希望更多的老师有一份“温柔”的自觉。
(照应题目,发出呼吁。) 来源:2020-06-14《文汇报》
【时代警语】
每个人的记忆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一位温暖人心的老师的形象存在,就像心里一
直点燃的一盏明灯,多少年后都不会忘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比起知识传递,温
暖学生的心灵、点亮学生的未来是教育者更重要的使命,这也是教师这份职业与众不同
之处、让人景仰之处。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
就教育而言,严和爱,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1) ,是对教师综合
素养的考验。在学业上,老师作为知识的领路人,自然应当循循善诱,在必要的时候严
格要求,在学生心中播撒下敬畏真理的种子;而在师生相处之时,尤其当学生即将迎来
人生的“关口”时, (2)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始终不变的耐心和信心,
(3) ,把应试压力变相传导到学生身上,成为学生不良情绪的“导火索”。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光明中学某班级对“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展开讨论。
有的说:“知识渊博,教学严谨,教学成绩优秀的老师是好老师。”有的说:“平易近人,温柔慈爱,温暖学生心灵的老师是好老师。”
有的说:“风趣幽默,方法灵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老师是好老师。”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思考,不少于 400 字。
【相关链接】
好老师应有“有趣的灵魂”
最近,一段老师用大闸蟹教学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与印象中的化学课不一样的是,
这堂课没有试管、烧杯、酒精灯,只有大闸蟹、奶茶、泡面等美食。视频中,化学老师
在讲台上妙语连珠,为同学们认真讲解大闸蟹等美食的化学知识。幽默的课堂氛围伴随
着让人垂涎的气味,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听得格外轻松认真。
“隔壁班的同学都馋哭了”“不想当厨子的吃货不是好化学老师”“能遇到这样的
老师先不说成绩怎么样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肯定是激发起来了”……网友点评,令
人忍俊不禁。网友馋的,不仅是大闸蟹、奶茶这些色香味俱全的“另类教具”,还有这
位吃人间烟火的“别人家的老师”。从中可见,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说,何
其重要。
一句网络流行语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具体到教师身上,
可以这么说,严肃的教师千篇一律,有趣的教师万里挑一。确实,有趣的灵魂太难得了,
尤其对于那些理科教师来说。于学科而言,像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全是定律、定理、
公式,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想上得有趣确实不容易;于教师本人,脸孔板久了,观念
僵化了,不敢轻易切换“画风”,退一步说,就算想改变,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
外部因素,应试教育始终围绕分数展开,学生埋头苦读已成常态,快乐学习并不是必需
品。
拥有“有趣的灵魂”,做一个有趣的人,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个社交时代的刚需,
也是新生代学子们对老师的要求,为人师表者应该有所思考。做一名有趣的教师,让学
生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未必是一件很难的事。首先,认识要到位,不要把有
趣当作无聊,不要放不下教师架子;其次,心思要花上,要把课上得有趣而不造作,对
知识传播起到锦上添花作用,还是要花点心思的;再次,度要把握好,避免过犹不及。 来源:2019-10-25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