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作文写作:走出美育误区,让孩子知美懂美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直击高考作文写作:走出美育误区,让孩子知美懂美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今年年初,北京上演了一场特殊的演出。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 7 岁小男孩, 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 12 岁小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这些 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因为艺术,他们快乐成 长,阳光自信。 ②由于艺术特长可以在升学中加分录取,受此驱动,一些对艺术不感兴趣的孩子, 开始了痛苦的训练;一些很有天分的孩子,在机械的艺术应试训练中失去了对艺术的热 爱。为此,教育部将取消部分艺术特长的升学加分。取消了特长生加分,才有可能真正 实施学校的体育和美育。 ③吴冠中说:“今天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信息意识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三则材料作为写作的真实情境。第一则材料阐述了不 同成长环境的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且艺术给 他们带来了积极影响——让他们快乐成长,阳光自信;第二则材料主要讲了艺术特长在 升学考试中加分的政策给孩子造成了消极影响,不利于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第三则材料 引用吴冠中的话说明,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美盲很多。这一真实情境是考生思考的 起点,必须紧紧扣住材料,否则存在偏题的风险。 2.写作任务的限制。“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要求考生必须理解清楚三则材料的逻辑关联, 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进行写作。引导语“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暗 示应写成议论文体。 3.价值判断的限制。第一则材料介绍艺术对农村孩子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二则材料 则指出艺术特长的升学加分政策对喜爱和不喜爱艺术的孩子都产生了消极影响,第三则 材料借吴冠中的话指出了我国美育存在的问题。三则材料都评价美育工作的得失,从正 面或反面要求加强美育工作。考生应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增强美育工作成效进 行思考,而不能否定或批判艺术或美育本身。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因为艺术,他们快乐成长,阳光自信”;受升学加分驱动,“一些 对艺术不感兴趣的孩子,开始了痛苦的训练;一些很有天分的孩子,在机械的艺术应试 训练中失去了对艺术的热爱”。前两则材料一正一反,从主观和客观角度谈了美育的得 失,最后一则谈了我们教育中存在的美育不足的问题。由此,考生应从美育的开展措施 和评价方面进行立意。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还可以综合立意。可以思考孩子、家长、学校、国家等不同主体应如何加强美育工作;可以谈如何解决当前“美盲” 的问题……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材料一侧重于主观方面,孩子热爱艺术,艺术回馈孩子; 材料二侧重于客观方面,艺术特长的升学加分政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材料三阐明当前 美育存在的问题。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考生联想和思考的角度是开放的,可以联想艺术 对青少年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可以思考美育存在误区的原因;可以思考美育缺失产生的 问题;可以思考如何解决这些美育问题,等等。 解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聚焦美育问题。既考查考生思考自身成长的能力,又考查考生 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题三则材料主题相对明显,但侧重点不同。综合分析 三则材料可知:艺术关系到孩子的性情养成,关系到孩子的长远发展,需要加强美育。 就解决美育存在的问题而言,一方面,孩子热爱艺术,就应尊重和鼓励,让艺术陶冶他 们的性情,为其成长赋能;另一方面,学校应抛开不利于美育的措施,加强美育工作, 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以减少美盲;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发力。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艺术陶冶性情,为成长赋能。 2.爱上艺术,快乐成长。 3.机械训练会毁掉艺术天才。 4.取消特长加分,真正实施体育和美育。 5.创新审美教育,取消美盲。 6.达成美育共识,重建评价机制。 …… 偏题立意:1.美育的影响。(内容过于宽泛,且未扣住题意) 2.艺术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偏离材料,材料强调的是艺术让孩子快乐成长,阳光 自信) …… 下水文 “美”丽人生 邱欣祥 7 岁小男孩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12 岁小姑娘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初二学生 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不同年岁,不同地点,不同环境,这些农村孩子所共有的是 对艺术的热爱。因为艺术,他们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因为艺术,他们快乐 成长,阳光自信。 是的,这些农村孩子仿佛都是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 家。”而吴冠中却说:“今天的文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我们不禁要思考,怎样才能 在教育中保持并发展孩子们的这种艺术天赋而不是毁掉它。 发挥教师引领作用,让孩子接受“美”的熏陶,在“美”中成长。《经典咏流传》 节目中首播的那首由一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师和那些朴实无华的孩子共同唱响的《苔》, 给亿万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梁俊老师 2013 年和新婚妻子带着一把吉它来到贵州乌蒙 山区石门坎的苗寨支教。两年中他教会孩子们 100 多首古诗词,其中 50 首被他谱成曲 在大山里回响。而《苔》仅仅是其中的一首,但已经令人陶醉,可以想见其他的诗歌也 早已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记。梁老师不仅自己懂得美、感受美,还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 “美”的种子。 学校理应重视美育,营造美育环境,让孩子知美、懂美,让“美”串联起孩子的未 来。 学校是孩子求学成长的重要场所,美育离不开学校。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英国爵士弗雷泽·斯托达特在天津大学“北洋讲堂”谈“科学与艺术”时,曾回忆说: “上高中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将来要从事学术生涯。我受益于苏格兰教育。从我上中学到读爱丁堡大学,我所学的课程涵盖了英国文学、艺术、数学、地理、历史、物理、 生物、化学等学科。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人口很少的地方,仅化学领域就产生了三 位诺贝尔获得者。”学校教育不只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传授,更包含美育。不能说弗 雷泽获得诺贝尔奖完全得益于美育,但足以说明美育对人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取消了特长生加分,才有可能真正实施学校的体育和美育。 国家优化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要让美育底气充足。美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生、 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离不开每一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毫无疑问,起着导向作用的主体 是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在当前高考的指挥棒下,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都在集中精力 攻克知识技能而忽视美育。只有取消特长生加分,把美育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并优 化学校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扭转只看高考成绩的局面,让美育底气充足。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