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作文写作:如何突破降落伞 99%的合格率?(附:文题详解及范文赏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 99.9%,从概率上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
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合格率要达到 100%,厂家负责人说我
们已经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了。军方就改变了检测制度,每次交货前随机抽几个
伞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每次都达到了 100%。
德国有个现象,走在前面的人喜欢帮别人扶门,有人说德国民众天生素质就高。其
实真正的原因是联邦德国成立后,政府制定了一套规则,比如德国有法律规定,关门时
不小心把人撞了,你得无条件赔偿,还得帮人医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良好的行为
就变成了习惯。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具体情境的限制。作文主体部分由两个事件构成。第一则讲述二战期间军方为了
使降落伞合格率由之前的 99.9%达到 100%而改变检测制度,让厂家负责人在交货前亲自
跳伞检测,这样的制度促使厂家负责人超越之前的极限,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因为他们
不可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而第二则事件则是说明德国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法律、规
则使然。“制度、规则的积极作用”是两则事件所体现出的立意指向,考生在写作时应
围绕材料展开。
2.典型任务的限制。思辨性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含意作文,辩证分析材料,
全面理解材料。这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任务,考生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抓住两则事件的
原因,找到其核心话题“规则、制度”立意作文。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中隐含了命题人的价值倾向,降落伞事件中,从最开始的合
格率 99.9%到检测制度改变后的 100%,能看出命题者是站在肯定制度和规则的立场上的。
第二则材料中德国人素质高的真正原因是“政府制定了一套规则”,使得他们“良好的
行为就变成了习惯”。这也是在肯定制度和规则的积极作用。命题者有意引导考生去谈
“规则、法律”的积极作用。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在核心概念“规则、制度”的限制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论证。可谈良好的制度可以促使人心向善,也可谈制度出质量,还可以将此延伸到社
会管理的各个层面。
2.联想思考开放。考生在论证过程中可以由材料所给事例进行同类联想,如由降落
伞合格率事件,我们会想到某日本高级酒店,检测客房抽水马桶是否清洁的标准是:由
清洁工自己从马桶中舀一杯水去喝一口。可以想象,这样的马桶会干净到什么程度,当
然我们不需去考量这则事件其他层面的意义。而同类论据很多,例如饭店做好的菜先由
厨师、老板吃上一口,以确保饭菜质量过关等。考生可自由联想,形成论据。
3.文体自由。考生可以写议论文,呈现自己深刻的思考。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
对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明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解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很强的材料作文。题目由两则材料构成,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综合
两则事件含意进行立意。如果两则事件为相反性质,考生则需要注意命题者的情感倾向,
辩证分析。如果事件为相同性质,考生需要找到两则事件的共同点——核心话题来进行
审题立意。无论是美军还是德国,都是靠制度、规则来约束人心向善的,所以考生应在
行文中阐述规则、制度的积极作用。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制度的力量。2. 制度激发人心向善的力量。
3. 制度威慑人性之恶。
4.规则内化于心,人心自然向好 。
……
偏题立意:
1.要适时变通。 (不能由果溯因,过度延伸,变成万能立意、打擦边球)
2.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曲解命题人题旨,命题人强调的合格率提升至百分之百的原
因是“军方就改变了检测制度”)
3.小小举动 彰显素质。 (断章取义,只看到“扶门”“素质”等词,后面的原因忽
略了)
下水文一
制度——内化于心 引人向善
齐志伟
人性本善,这确实不假,但当事不关己时,利益在前,人性的光辉或将隐没。所以
建立起将结果和个人责任、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制度,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正如当检
测制度变成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后,合格率便从已是极限的 99.9%变成了 100%;
又如德国人主动扶门是因为有了制度的约束,良好的行为便成为习惯。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好的制度可以约束人心,引人向善。一旦每个人都将规则、制
度内化于心,上车自动排队、见到老人主动让座、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那么这个社
会一定会和谐融洽,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争执。这份内化于心的制度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
便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为人着想的善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这就是社会的文明体现。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有太多人罔顾制度的约束,在诱惑面前蒙蔽了双眼,他们天真地
认为自己一定是那侥幸者中的一位,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犯罪成本过低时,
便会出现作恶者。在新加坡,坚决不允许售卖香烟给十八岁以下的学生,违者第一次处以重金罚款,第二次吊销执照。试问面对这样高的犯罪成本,谁还会以身试法?所以只
有建立起将结果与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制度,才会对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促使人
心向善。
有一段时间,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费,多运多赚钱。
很快弊端出现了: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政府官员绞尽脑汁想降低罪犯运输过程中的
死亡率,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将付款方式变换了一下:由根
据上船的人数付费改为根据下船的人数付费。船主只有将人活着送达澳洲,才能赚到运
送费用。新政策一出炉,罪犯死亡率便立竿见影地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后来船主为了
提高生存率还在船上配备了医生。可见,当建立起结果与船主利益相关的制度时,一切
都在向好发展,也可见制度对人的良好约束,促使人心向善向好。
疫情当前,人命关天。对生命的敬畏,服从大局、听从指挥,就应是每一个人都遵
守的规则、制度。做好自己,做好防控,不让自己成为“行走的传染源”,这就是对国
家最大的贡献。我们无法冲锋上阵,但我们必须听从命令,提升责任意识,因为打赢这
场防疫战,事关你我。为了自己,也必须成功!我们相信在制度、规则日渐完善且已深
入人心的今天,人人行善,武汉必会挺住,中国必胜!
让制度内化于心,约束人心,从此我们每一个善意的举动,每一个文明的行为,都
无需提醒,根植于心,高度自觉,成为习惯,因为这就是人性光辉的一面。
下水文二
制度孵化美好社会
殷都玄鸟
有人说德国民众天生素质就高,比如走在前面的人喜欢帮别人扶门。其实真正的原
因是联邦德国政府有一套法规,比如关门时不小心把人撞了,得无条件赔偿,还得帮人
医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良好的行为就变成了习惯。
制度可以孵化人人向善的美好社会。有了制度的约束和孵化,一个社会才会成为成
熟的文明社会。
没有制度是对恶的放纵,放纵的结果便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当犯罪成本过低时,利益的诱惑会扭曲人性之善,善也可能为恶。在中国,酒
驾醉驾曾经是屡禁不止的社会公害,令人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当交通法规面世,醉驾
入刑后,中国酒后驾驶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国民抵制酒驾醉驾的自觉性显著提升,整个
社会初步形成“酒后不开车”共识。
我们再来看垃圾分类制度对文明社会孵化的成功例子。
日本人的垃圾分类,经过了几十年的制度约束,成为深入到骨子里的自觉。其实,
日本上世纪也曾经有过严重的垃圾问题,而且国民也并未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管理中。
八十年代,随着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日本出台了“废弃物非法投放罪”。投放垃圾不
规范,不好好分整的会判罚款。法规约束的结果是,日本垃圾分类成为世界公认的典范。
日本垃圾分类的制度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世纪之交,北京、上海等 8 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的试点城市,
十几年过去,大多数试点结果难如人意。2019 年 7 月 1 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正式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
都将面临处罚。继上海出台法规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北京也要推动垃圾分类立法……
我们可以预想 10 年、20 年后制度孵化后垃圾治理的前景。
制度孵化存在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生产管理领域依然奏效。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 99.9%,从概率上说,每一千个跳伞士兵会
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合格率达到 100%,厂方说已经尽全力,99.9%
已是极限。于是军方改变了检测制度,每次交货前随机抽几个伞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
检测。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每次都达到了 100%。
国家管理是以德治国还是依法治国?其实二者并不矛盾,依法治国是制度孵化,制
度孵化的结果是社会高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