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作文写作:品读六句名言的所思所感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赏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直击高考作文写作:品读六句名言的所思所感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赏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五》 ⑤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⑥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三闲集·小引》 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 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作为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在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分享你对中国 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基础限制。“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作文立意必须以材 料六句话中的两句或三句为基础,作文中要能够明显看出写作是建立在哪两句或三句话 的基础上的,原句最好能够在文章中出现。脱离材料中六句话的写作均为跑题。 2.文章内容限制。“分享你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目 的,还规定了文章的写作内容。所写文章要紧扣传统美德,将传统美德和当下高三学生 的理想、追求结合起来,在传统美德的烛照下思考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写出自己对某一 传统美德的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最好能写出传统美德对自己人生追求 的匡正、指引、激励等作用。 3.作者身份和文体限制。“写一篇文章,作为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在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高三学生”面临高考,较之高二、高一学生在传统美德、人生定位等方面有更 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限定了文体是“发言稿”,“国旗下”这一 特定场合要求发言内容庄重典雅,具有正能量。 开放性 1.立意的角度是开放的。“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考生可以选取六句话中 的任意两句或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这就给考生立意构思提供了 极大的开放性。 2.考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考生的人生经历不同,读完对 上面六句话的感触自然不同;考生的阅读积累不同,对上面六句话的理解自然不同;更 何况考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对上面六句话的认识也 会不同。只要立足自身,能结合材料写出自己对某一传统美德的理解与感悟便都符合题 意。 3.写作行文是开放的。“思考”重在理性思辨,“感触”重在对内心的触动,“理解” 重在自己的认识,“感悟”则是在感触和理解的基础上领悟到的道理。对于这些,考生 写作时可以自由选择侧重点。在论证时,可以侧重于道理论证,重点写自己的理解与感 悟;也可以侧重于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谈传统美德对人生的积极影响;还可以综 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这就给考生写作行文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解题 本题和 2017 年高考全国卷Ⅱ一样,都属于经典名句类材料作文,审题时适合采用 多点思维的方法,以任意两句或三句为基础构思立意即可,这就给考生构思写作提供了 广阔的舞台,易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材料内容为古今经典名句,引导考生深入理解 传统文化,写作指令要求考生思考传统美德的当下意义,既有很强的文化认同精神,又 能引领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高三学生 身份”“国旗下的讲话”都是很好的任务驱动指令,巧妙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写作能 力。 立意前,考生必须弄明白材料中的六句话,挖掘出每句中包含的传统美德。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勤劳品质、奉献精神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求……的执着精神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坚守高洁的品格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奉献精神、牺牲精神 ⑤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纯洁品质 ⑥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①和②——在执着的奉献中谱写伟大人生。 ②和③——坚守高洁,执着追求,成就伟大人格。 ①和④——勇于奉献,不求回报,传统美德永放光芒。 ④和⑤——真诚付出,落红无悔,做个善良人。 ④和⑥——勇于奉献,不怕牺牲,成就伟大事业。 ④⑤⑥——高贵人格和高尚品质来自奉献和牺牲精神。 偏题立意: 1.只要有献身精神,就一定能追求到。(偏题,过于侧重功利性结果,忽略了传统美 德的更大意义) 2.美丽的花不会忘记落红和腐草。(偏题,从花的感恩精神立意,引申阐发太远,没 有从④⑥句“落红”和“腐草”身上的美德立意) 3.不要让奉献者流血又流泪。(跑题,过于引申阐发,没有扣住诗句中的传统美德来 思考) 4.捧着一颗心来,伤着一颗心去。(跑题,背离材料中的价值取向) 下水文 领悟奉献之真谛,传承奉献之美德 张俊杰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站在国旗下,作为一名高三学子,想和大家谈谈奉献,为国家的强大奉献青 春,为民族的复兴奉献力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奉献是一种心忧天下的情怀。 老骥伏枥,意气风发,真诚付出,落红无悔。党的好干部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 进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便是二十多年,他带领乡亲植 树造林五万多亩,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他给子孙留下一片绿荫, 更留下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美德。老一代吃苦奉献,开拓进取,我们新一代更应当继 往开来,接续奋斗,无私奉献。 “只要能培出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奉献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 奉献,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行动,是毫无功利的心态。歌手丛飞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 义演 300 多场,将收入捐给失学儿童和残疾儿童,无怨无悔。乡村医生“兰小草”每年 匿名捐献 2 万元善款,用来资助留守乡村的孤儿寡母,报答农民的养育之情,一直到去 世,他的名字才为人知晓。还有青岛的“微尘”团队,同样是捐款不留姓名,用爱心温 暖一座城。几年后,我们走上社会,也需要这种真诚奉献的情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时候,奉献又是一种放下个人、超越自我的 伟大牺牲。 超越自我,忘得名利,心怀他人,心忧苍生。很多人都知道陶行知是“平民教育 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留美博士。在 20 世纪 20 年代,陶行知留学归来后,看到积 贫积弱的中国,毅然脱下教授的洋装,换上布衣草鞋,创办师范学校,开展平民教育, 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乡村和平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 长!这种超越自我的奉献精神成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 怀揣真诚的爱国之心,牺牲海外高薪工作和优越生活,将所学奉献给祖国的钱学森、 黄大年、施一公等人;将毕生积蓄的 880 余万元捐献给华南农大,去世后还将捐献遗体的卢永根校长;自己省吃俭用为家乡木兰县教育事业捐款的退休空降兵马旭老人——这 些人物的名字注定要因他们真诚的奉献精神和超越自我的高尚人格代代传扬。奉献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贵的品质在奉献中形成完善,伟大的人格在奉献中熠熠闪光。而 我们后人,更要将这种奉献精神和高尚人格,代代传承,代代弘扬。 同学们,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传承奉献之美德,树立奉献之远志,刻苦学习,拥 有奉献的真本领,努力追求事业和品德双丰收的人生。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