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模拟作文题“孔子的道歉”写作指导(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模拟作文题“孔子的道歉”写作指导(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ID:348666

大小:18.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高考模拟作文题“孔子的道歉”写作指导(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有次曾因旅途困顿,已七日未吃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白米煮 饭,饭快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装作没看见,也 不去责问。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 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顿时慌张起来 说:“不可以,这锅饭我已先吃了一口,不可以祭祖了。”孔子问:为什么?颜回 脸红地说:“刚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 来先吃了。”孔子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抱歉地说:“我平常对他最信任, 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记下这件事,要了解 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来源于网络) 作文分析 材料主要通过孔子对学生颜回认识过程的不断深入,描述如何正确深刻认识他人 的道理。孔子对颜回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认识过程。刚开始时, 认为颜回偷吃米饭,还假装试探颜回。后来在和颜回交流的过程中,才进一步得知自 己出现了观察错误且固执地坚持自己错误的认知。最终得到本材料的含意:了解一个 人是不容易的。可有以下角度立意: 一是从孔子的认识过程出发,得出在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学会“用理性去了 解别人”“不要受眼前现象的迷惑”,要学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观察与思 考并存”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从理性的角度去正确认识人。二是从孔子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情境出发,深入了解一个人不仅“需要自己的观察”, 而且“要学会和他人交流”,不“盲目主观想象和臆断”,通过交流“化解误解和矛 盾“,弄清迷惑,才能深入地了解一个人。 三是从孔子的感悟出发,要知道“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而且“人性是复杂的”, “认识一个人是不容易的”。任何片面、武断、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都是不适合 的。要学会用一种全面思维、圆形思维、多向度思维方式去认识人。 素材化用 素材 1:宰相肚里能撑船化用例段: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由蒋琬主持朝政。他的下 属杨戏,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 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该把他杀掉!”但蒋琬通过仔细 了解他的为人,知道这就是他的脾气秉性。他说:“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 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其实,这正是他为人 的可贵之处。”可见,没有他对杨戏的深入了解,就不会有他对杨戏性格的准确把握。 后人称赞“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这正是深入了解一个人才带来的美誉。素材 2:比 尔﹒盖茨的成功化用例段:说起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无人不知。但你可曾想过,他的 成功离不开对他有着深入了解的妈妈。小学时,他的妈妈就发现他在计算机领域有兴趣 爱好,于是就花了当时是天价的两万美元,让他去上全西雅图第一所开办计算机的湖滨 中学。正是母亲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才促使一代计算机天才的诞生。素材 3:“路遥知 马力,日久见人心”——古谚化用例段:古谚有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 是最为复杂的动物,是会思想的苇草,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交往和思考,才能正确 深入去认识人、了解人。 范文展示放飞理性,了解他人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当大文豪苏东坡读到此句时,却纳闷 菊花凌霜抱雪,秋风难动,诗中却被“吹落满地金”,于是提笔续下“秋英不比春 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谁知日后赏菊,巧遇秋风,却正是一 派满地铺金,纷纷落落的景象,使他不由得自惭形秽。 即使是名流千古的大文人苏轼,读诗时也会因一时主观上的判断而产生误解。 读人如读诗。然而,诗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是比精巧机器结构更复杂的多细胞生 物,是拥有独立思想的。总而言之,人比物更难懂,而在这个人与人紧密联系的社 会中,我们却常常自以为“眼见为实”,用自己主观的判断来看待他人,抱着一颗 难以确定稳定的心,却常常将他人的好意当作恶意,并因此产生误解。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有两个苹果,妈妈对她说,“你有两个苹果, 能不能给妈妈一个?”小女孩不做声,却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很伤心,觉 得女儿很自私。但就在下一秒,她却看到女儿水灵灵的大眼睛,将一个苹果递到自 己面前,她听到女儿天籁般的嗓音“妈妈,这个苹果更甜一些,给你。”可以发现, 即使是母亲与其以血缘紧紧相连的女儿,即使是被世人誉为“圣人”的孔子和他最 宠爱最信任的弟子之间,也会产生误解,而这些都缘自于他们没有把握事物的本质, 凭自己主观的意念得出结论。如果妈妈斥责了女儿,抑或是女儿得知了妈妈起初对 自己的看法,这个纯洁善良如天使般的小女孩,内心又将会受到怎样的伤害。而作 为普通人,我们显然无法超越圣人明辨是非,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但至少我们要 怀着一颗善心去看待他人,只有自己的出发点是善的,才更容易观察到他人善的一 面。而我们却又有多少次,只因看到一个点,一个面,而给他人贴上了我们心目中 的标签,实际上则是背道而驰的误解? 由此可见,知人难矣。主观认识往往控制了我们的思想,使得信者恒信,不信 者恒不信,当我们认为是彼此两个人在交流,而实际上却是六个人:你认为的你,你认为的他,真实的你;他认为的他,他认为的你,真实的他。我们常常责怪别人 用“他认为的他”和自己交流,却从未意识到自己又何尝不是用“你认为的你”和 别人交流。所以说要了解一个人,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真实的你,用真实的你与 他人交流。其次,要抛弃主观的意识,别让主观的认识束缚住了自己的理性。孔圣 人可以当场化解与弟子的误解与矛盾,但作为常人的我们呢?更有甚者更是埋下了 一生都未解开的心结,怀着悔恨与遗憾度过了一生。只有理性客观地分析,才能跳 出主观的陷阱,做出更正确的判断,更加全部方位地了解他人。 伯牙与子期的相互理解,铸成了“高山流水”的一段佳话;诸葛亮与刘备的相 互理解,在历史上留下了蜀国辉煌的历史,萧乾与钱钟书夫妇的相互理解,在那一 段艰难的岁月里共渡难关。 让我们挣脱主观的束缚,张开理性的翅膀,了解他人,更是了解我们自己。 【评点】 作文开头引用苏轼事例,引出全文观点,思路清晰,行文流畅。三四段逐层深 入,从一般人写道圣人,从“为什么”写到“怎么做”,在比较中点题,在层递中 升华。结尾两组点例升华全文,再次点题。全文语言如行云流水,思路清晰,起承 转合云运用自如,不见斧迹,颇见功力。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