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共和国勋章 作文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备考:共和国勋章 作文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ID:348668

大小:20.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备考:共和国勋章 作文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国家向 8 位共和国的功臣颁发了“共和国勋章”。他 们是: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于敏、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的申纪兰、月 球探测仪器总设计师孙家栋、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的李延年、战斗英雄张富 清、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黄旭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 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 他们是国之脊梁,国之信仰。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以特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1、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功臣”表彰大会,给其中的一位 “功臣”写一封信。 2、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功臣”表彰大会,当晚写一篇关 于此次参会的日记。 3、以学校文学社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位“功臣”写一篇人物专访。 4、学校举办“功臣”事迹学习大会,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发言,写一篇发言稿。 命题趋势 作文试题形式高度接近 2019 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命题特点和理念也高度契 合最新命题理念,在稳定中并有一定的创新。从稳定的方面看,试题符合新近出台 的《高考评价体系》中的高考核心功能要求,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 首先表现为试题坚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点,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紧扣 热点并以符合考试特点的方式,生动完整地呈现在试题中,营造极富时代气息和青 春动感的特殊语境,进行学科育人。试题围绕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选材,选取获得 “共和国勋章”的八位功臣,以不同方式表达讴歌、赞美、崇敬的感情和贯彻精神、 学习品质的决心。其次,规定考生采用多种实用性文体,与时俱进,对接国际大型 测试作文应用性强的命题潮流,也符合核心素养立意下社会对人才的多元能力需求。“不变”中又有“变”,变化的层面一是体现在较之 19 年高考作文题,试题所涉 及文体的广度明显增加,出现了如人物专访这类较为陌生的文体,这种文体以前很 多考生可能尚未涉及。纵观近半年来的模拟试题,类似诸如辩论词、反驳信、总结 陈词等文体要求的作文大量出现,这也成为 2020 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 所以,这些文体务必引起考生高度重视,考生需要花点时间学习这些文体的规范写 法。如果不太熟悉,写作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其次,试题加大了对考生阅读视野的 考查力度。如果对这些人物事迹的了解只如蜻蜓点水一样,只留下浮光掠影般的印 象,那么很难想象考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时,首先,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和写作 身份,确定文体和身份后开始构思写作。写作不同文体时,注意以下问题: 1.选取作为青年学生代表,给“功臣”写信的题目,要注意信件的文体要求, 根据写作对象灵活措辞。一般情况下遵循“开头称呼,引出话题——奠定基调,表 达情感——联系事迹,简要阐述——联系自身,学习品质——结尾结语,表达祝愿” 的结构展开。还可选取一个关键词,通篇围绕关键词展开。在写作时,注意情感的 表达与渲染,可适当引用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或业界新闻界的评论语,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营造强烈氛围。 2、写日记的题目,灵活性较强,可写内容很多。但一定注意内容必须集中、必 须有条理,有顺序。不能写成白天发生事件的流水账,要有一定事件的描述,更要 有自己的感想,还可有对自我的反思,美好的憧憬,篇幅安排合情合理,不偏废一 方。语言表达要感情充沛,可多使用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表达强烈感情。3、人物专访应是考生较为陌生的文体。人物专访一般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 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在报刊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类文章,它短小精悍、可读 性强,很受读者喜爱。如果考生对题干出现的人物中有特别熟悉的或资料掌握特别 丰富的,完全可以选择这一文体,否则就不要贸然选择。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非常熟悉所访问对象的经历与成就。 二要善于发掘访问对象的生活故事或独特兴趣爱好,多方展现人物精神面貌和 内心世界。 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和细节勾勒相结合,既突出整篇文章的重点,也用动作、神 态等描写展现丰富细节。如果不太会写,可多看看《中国青年报》的“人物”专栏 的相关文章。 佳作评析 铁肩担国运,仁心隐功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铁肩担国运,仁心隐功名》。 为国运,杨继盛血荐轩辕发出“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忠贞之辞;为国 运,李大钊身先士卒发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革命志向,现如今,共和 国勋章获得者们又一次用他们感人的事迹发出:“铁肩担国运,仁心隐功名”的时 代最强音!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当我们在观看完共和国勋 章颁发仪式后,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不为人知的辛劳,难以感同身受的心酸,潜藏 数十年的默默奉献,这究竟是需要多大的利益的回报才能让一位普通人去完成这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想,“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不应该是这些共和国功臣才会认知的金玉良言,而是每个普通人都应记住的醒世恒言。作为我们的新时代青年,我 们不得不思索的是,我们应该在他们身上学会什么,去寻找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答 案。 当使命感成为了一座连接国家与国民的桥梁时,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这座桥梁 上默默奉献的身影。不必崇拜于班固投笔从戎为国报效的气概,也不必钦佩苏武牧 羊北海边的爱国气节,共和国楷模们用我们肉眼可见的行动证明了“爱国”这在当 代的现实意义。从耄耋之年仍追逐“两个梦想”的袁隆平到“为生命保驾护航”的 屠呦呦,他们即便经历了万千挫折,也从未舍弃他们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感。从三 系杂交水稻的震惊世界到青蒿素的横空出世,他们即便享誉万千赞美,也从未因此 而放下肩上这决定国家兴衰的的使命。我们虽然不能在如此短暂的时光中达到如此 成就,但身体力行,肩负使命,勇担责任,确实是我们应该为之敬佩而学习的不二 法门。 当“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成为我们为之称道的精神,我们殊不知这恰恰是共 和国楷模们的一日之行。“淡泊明志,夙夜在公”,黄旭华隐功埋名三十载,在祖 国的贫弱时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深藏功与名,淡泊见初心”,战争年 代冲锋在前保卫祖国,和平年代扎根基层造福人民,张富清用他的朴实纯粹和兢兢 业业给我们树立起这淡泊名利的精神标杆,用自己的行动交出一份令人敬仰的答 卷! 他们,都是用自己的双手述说这仁义的本质。 如今,毋庸置疑的是,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火炬手和接力员,爱国并不是高呼 的言语,而是做出来的成就;爱国不是一朝一夕的朝三暮四,而是生命不止战斗不 息的精神源泉!我们无须像百年前那样走上街头为了争取自由而呐喊,我们应该为 现在这楷模不朽的精神而不畏艰险去继承!同学们,“铁肩担国运,仁心隐功名”不是一时之言,而是一个时代,一个国 家的时代呐喊,我们也不是一代平庸之辈,我们是两个时代的桥梁与纽带。“为天 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莫问我是大将还是走卒,我们是使命的拥护者,莫问我是 英雄还是楷模,我们是仁心的继承者与弘扬者,祖国之心,仁义之心,我辈之名, 民族之幸!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作者:子玉) 【点评】   文章以发言稿为文体,以一名青年学生代表在学校举办“功臣”事迹学习大会 为特定情境,有以下优点: 一是结构清晰,内容完整。文章以排比开头,引出英雄事迹,照应标题得出全 文中心观点和关键词。接下来写作为青年要学会什么,去寻找时代精神答案。最后, 号召全体同学学习精神,践行精神。文章起承转合一气呵成,首尾呼应十分圆整。 二是文体意识突出,身份感强,情感充沛。作者注意到发言稿的文体特点,善 用修辞,在开头善用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中间用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并引出下文内 容,结尾用呼告推进情感高潮。善用人称,用第一人称手法突出身份特征,提升亲 切感。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