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作文冲刺备考:漫画类写作全面指导
一、走近漫画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第九艺术”。鲁迅先生
在《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中说,漫画是“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
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来达到尖锐讽刺的效果”。
漫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
强的社会性。(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造
两种)漫画是笑的艺术。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和肤
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
学和文学的集合,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在笑声中学道理,在笑
声中受到启迪。
中国水墨漫画,即构思上具有漫画的特点,题材广泛,或讽刺或赞美,但表现
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中国的水墨漫画也涌现了很多优秀作者,如丰子
恺、华君武等。
二、漫画的特点
观察漫画、解读漫画、提炼寓意的过程,是一个提高观察能力和信息筛选、审
题立意、分析推理、联想思维等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并对此作出正确评判的过程。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高考漫画都较有深度,能
切入生活的底蕴,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显示了特有的穿透力和涵盖面。不仅生动
形象,而且还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较大的宣传鼓动性,漫画与教育活动紧密结
合,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道德升华,陶冶思想情
操。
作家秦牧曾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
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可见看图后写作文就是让学生把线条和颜色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用文字描述出来。绘画与作文都是再现生活的形式,都同样以对生活的观察
和体验为前提,这既是两者的共同点,也是两者的结合,两者相互交叉与渗透。高
考漫画式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漫画,虽然与单纯的文字材料话题作文相比,增加了
读图的难度,但由于漫画本身的形象性,使联想和想象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再加
上部分文字材料的补充说明,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
三、漫画写作注意事项
(一)要读懂漫画的意思
这是漫画作文写作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只有读懂了画意,明确了画旨,才不至
于偏题跑题。漫画的构成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标题即题目,往往告
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文字材料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二)要抓住漫画的形象特征
具体说来,在分析画面时,要注意画面突出了什么,夸张了什么。只有抓住了
漫画的形象特征,才能把握住漫画的本质所在,正确地构思立意、谋篇布局。
(三)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在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画意的理解,
并获得大量写作材料。
四、漫画写作“4 步法”
(一)观察画面
仔细读图,细心审阅。首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看清图上画了哪些
事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观察细节包括画中人或物的情态动作、提示语
中隐含的信息、人物所处的环境、与人物密切相关的“道具”,等等;漫画中的人
物形象有其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漫画的夸张之处、荒诞
之处往往是漫画的真正寓意所在。要注意透过其独特的手法解读其现实意义。(二)寻找事物间联系
一幅漫画往往由几部分组成,要把各个部分或者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看。有标
题的(一般都有标题),不要看到一点就草草而作,从而漏掉了主要信息,只有作具
体分析,才能明白漫画的意义。要展开联想,如果通过联想,能把漫画引起的问题
解答了,就具备了对漫画的解读能力。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三)把握寓意,确定立意点
一是要理解画面意义,正如阅读文字材料先要读懂文字表现的意义一样;二是
看看漫画有哪一方面的隐含着的意义。漫画的画面意义与现实生活是有着直接联系
的。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从而确定立意点。
(四)构思成文
联系生活实际,跳出画面,由此及彼地加以联想与引申,在画面意义的基础上
联想到另一层新的内容。特别提醒:写作时,一定要有材料意识,一般在开头部分
(第一段或第二段)要引述概括材料,在论证过程中还要或显或隐地回扣材料。
[审题思路展示]
[典例] (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思路]
第一步:观察漫画
漫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师生(人物);二是“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
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文字);三是“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提
示语)。
第二步:寻找事物间联系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是漫画设置的情境,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着对
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
第三步:把握寓意,确定立意点
透过漫画所设置的情景,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
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并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受到老师的影
响。
①从学生的角度:亲其师而信其道,感恩老师。毕业不是学业的结束,而是另
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作为学生应以最真挚、纯粹、朴素的情感铭记师恩,告别过
去,重新出发,去追求更大的梦想,去成就更好的自己。写作时,要选择熟悉的、
精当的、典型的素材进行描述,能够将事、理、情融为一体,凸显细节,独抒性灵,
切忌言之无物或情感泛滥。
②从老师的角度:守望学生,期许学生能够实现梦想,不负青春。每当毕业季,
看着朝夕相伴的学生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老师都会百感交集。从这个角度切入,
可写的内容很多,但要注意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写,要注意老师的身份、年龄、心理、口吻、职业特征等,呈现老师在特定情境中的那份欣慰、伤感、期许、眷恋、
担忧等,审视老师对学生那份深沉的爱。
③从老师和学生的综合角度:师生关系应和谐发展。老师春风化雨,唱响“爱
的奉献”;学生“负命”前行,演绎“青春精彩”。写作时,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考
量:一方面要肯定老师的无私付出、对学生的爱和栽培,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如何
回应老师的爱,毕业后如何走向更好的未来。
第四步:构思成文
无论从哪个角度写,最好写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或散文,这样能写出真
情实感。在布局谋篇上,要注意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通过三四个典型事例或场景,
体现老师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对自己的影响;在表达技巧上,要综合运用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佳作赏评
①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上,老师的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
再看看你们。”语短情长。
②“你们再看看书”饱含着老师对学生追求卓越的期待。“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老师的殷殷叮咛,老师们铭记于心。“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老师深知我们这些“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于国家、民族
的未来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于三尺讲台,将自己的梦想
传递给学生,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老师们更知道“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的道理,临别之际,亦不忘叮嘱学生脚踏实地,回归课本。老师啊,
老师,我们会将您的叮咛铭记于心,“活到老,学到老”,为实现梦想而读书,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乃新时代青年的光荣使命。③“我再看看你们”寄托着老师对即将离别的学生的牵挂与不舍。按道理说,
“四十而不惑”,老师,您都“知天命”了,可始终牵挂着我们,牵挂着我们的昨
天、今天,乃至我们的明天。正是因为老师全身心地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传
道受业解惑”,我们才愈挫愈勇,茁壮成长。“吃水不忘挖井人”,尊师重道,乃
我辈的本分。徐特立 60 大寿时,人民领袖毛泽东在贺信中说:“您是我 20 年前的
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敬爱老师,深知
“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理。老师啊,老师,让我们再看看您,把您的牵挂与思念
化作“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执念。
④“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是老师以学生为念的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来形容老师,或许凝重了些,但老师的心
中装的都是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一点儿也不夸张。汶川大地震时,谭千秋、
袁文婷、张米亚等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张丽莉,为救学生遭车
轮碾轧导致高位截肢;李芳,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
健康乃至生命,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高尚人
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是陶行知老先生对老师的要求,也是老师
们光辉人格的写照。老师啊,老师,爱您到天涯,敬您到永远。
⑤老师,高考结束,我们再来看看您,也让您再看看我们吧。
[名师解读]
►文章标题源自漫画中的文字说明,这种巧妙地借用,给人以清新之感。
►第②段作者旁征博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使语言显得灵动活泼。
►第③段选取毛泽东给老师徐特立的贺信,说明师生间拥有纯洁、真挚的情感。
►第②③④段各段开头均设有分论点,作者巧妙地将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拆开,并
加以评述,高度赞扬了老师的高尚人格。
►第④段作者选出了大量材料,情真意切地歌颂老师以学生为念的精神品格。
►第⑤段作者将情感进一步升华,诉说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名师总评处处点题,巧妙扣题。文章标题直接引用漫画材料中的老师的话,正文部分先
将老师的话拆分再整合,开头引用老师的话,结尾又化用老师的话,使老师的话贯
串全文,构思严谨,主题鲜明。
举例引用,论据充分。整篇文章采用的论证手法以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为主,
作者引用了邓小平、梁启超、周恩来、毛泽东、李商隐、陶行知等人的名言警句,
又选用了毛泽东与老师徐特立的故事和新时代为救学生而献身的老师的事例,论证
充分,说服力极强。
抒情笔调,情感充沛。全文以浓郁的抒情笔调行文,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老师的
感激、崇敬之情。文章或直抒胸臆,或析理抒情,或融情于事,无不饱含着对老师
的深厚情谊。
[好题演练]
1.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画面由三个人物组成,妈妈给奶奶扇扇子,奶奶给孙子扇扇子,
孙子又给妈妈扇扇子,老少三代其乐融融。三把扇子上的文字组成“家庭和谐”四
个字,这是画面的主旨。构思时,可以由家庭和谐再缩小,如写做一个内心和谐的
人,因内心和谐才可以传递和谐;也可以由画面思考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中国的认识;可以谈对传递和谐的意义的认识,也可以谈如何营造和谐家庭、和谐
社会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