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备考考前作文押题:大美世界 尚美人生(附:文题解析及范文赏析)
名校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至今,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美有不同的形态,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
美。人们对美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美是“真”的光辉,是一种善;也有人认
为美是“清水出芙蓉”;还有人认为美是情人眼里的“西施”;也有人认为美就是
生活,美无处不在。但是,有的人却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
丑……
这些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面对本校(统称“国美中学”)即将举办的关于“认识美,
发现美,创造美”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
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预测分析:
作文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
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思辨能力、人
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
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
的魅力。“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既有文化基础,又能自主发展,
还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从高考命题专家的角度来看,引领学生关注社会时代,
关注民生发展,关注自我成长,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传承创新等等这些充满人间烟
火味的东西,这才是“大语文观”,才是“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辩证命
题。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沿袭 2019 高考全国卷Ⅰ的命题形式,以美为切入点,
先对美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指出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
等现象,引发考生的思考。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考查
考生的价值观。本题的审题难度较大,考生若写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或自然之美、
艺术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等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若写美是真和善,是“清
水出芙蓉”,或写“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符合题意;考生写对生活中的美熟
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等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才切合题旨。写发言稿时要注意
发言稿的格式,不能缺称呼、问候语、祝福语或致谢语;更要特别注意对象感、对
话感、现场感。
方向透视:
方向之一,人文底蕴:审美鉴赏、人文修养
方向之二,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方向之三,学会学习:善于观察、勤于反思
方向之四,实践创新:勇于创造、缔造新美
方向之五,责任担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本题材料非常明确地提出“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是考生写作的大前提。
接着材料对美的形态进行阐释,对美的认识标准进行界定,这些都有助于引发考生
的联想和思考。考生特别需要锁定的是“但是”后的内容,“有的人却对生活中的
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考生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熟视
无睹”“混淆美丑”这三重限制,这是考生需要有针对性思考的内容。考生对“认
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不能泛泛而谈,而要针对此限制展开。
“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这是对文体的限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认识美,
发现美,创造美”是对考生写作内容和主题的限制,考生的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
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考生除了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还要提出希望与建议。
考生要对美有正确的判断,要赞美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要发现生活中的真和
善,要努力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 考生可以从材料提示的几个角度展开写作,比如,可以批评对生活中的“真”
和“善”熟视无睹的现象;可以批判有意无意混淆美丑的行为;可以告诉读者,生
活中的美应该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告诉读者,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及应如何创造生
活中的美;也可以综合立意。
考生立意后,可在所给材料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写作时,可以联想社会生
活中的人,比如抗疫志愿者、扶贫干部、捐资助教、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护
士、最美“逆行者”、托举哥等;也可从反面写高铁霸座、高空抛物的人及鸡爪姐、
瓜子哥等。也可以联想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来写。
就本次作文而言,基于任务的可选择性,考生既可以以说理为纲,理性阐发;
又可以以感性为表,个性表达;更可以在说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所选文体的特征
与优势,使自我情感与作文论述自然融合、巧妙生发。考生可以写记叙文,通过具
体形象的方式表达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混淆美丑等现象的认识;也可以写议论
文,表达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立意参考:
切题立意:
1.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丽的灵魂万里挑一。
2.生活中处处有美,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3. 无视美,你的生活就远离了美。
4. 混淆美丑,便会以丑为美。
……
偏题杂说:
1.处处是美。(泛泛而谈各种美,材料要求谈的是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
无意的混淆美丑等现象的思考)
2.审美教育。(偏题立意,仅仅谈审美教育脱离材料情境)
……精美范文:
范文一
与美同行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让我们与美同行——认识美,发现美并创造
美”。
美,自古以来便是我们人类的永恒追求。一张动人的脸庞,一幅传世的佳作,
一处别致的风景……这是我们看到的有形之美,还有更多我们看不到而能用心灵感
受得到的精神和品质,一同在无声中构建我们对美的认识。
但是,有的人却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混淆美丑。
生活中,有人错把珍珠当鱼目,粗鄙浅薄而不自知。这样的人,与高呼“天下
无马”的食马者又有什么分别呢?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存在的泛娱乐化现象,“土味
娱乐” “后宫争斗”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被没有审美能力的人们盲目追捧;在泛
娱乐化的潮流里,为了流量、利益,一些创作者用“争风吃醋”“机关算尽”“一
路开挂”等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去迎合人性中浅薄的一面,除了满足视听感官
的刺激,却无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更遑论承担社会责任与价值引领。
没有分辨美丑的能力,很容易颠倒黑白,以丑为美。
过去男人以阳刚为美,女人以阴柔为美,现在则男人“小鲜肉”,女人“女汉
子”或“狐媚子”。过去以匀称自然真实为美,现在以畸形的锥子脸、麻杆腿为美。
若美丑不分、颠倒黑白,价值观和审美观就会出问题。
只有我们学会了认识美,才能发现美,才能创造美。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讲,与美同行显得尤为重要。疫情期间,逆行者的最美身影,
教会了我们责任与担当;李子柒的美食视频,让我们重视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女
排姑娘们在赛场上努力的身影,让我们明白了奋斗的力量……我们唯有感知到了美,
才能有机会去创造美。唯有与美同行,我们才能发现生活的另一面,才能在美中汲
取力量,才能在美中涵养自身品格。愿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火眼金睛,都能拥有一双善于创造美的勤劳
双手。愿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与美同行,一路成长。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范文二:
认识美 发现美 创造美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发言的主题是“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什
么才是美的在每个人眼里却是不尽相同的,而有的人常常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
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今天就和大家交流一下美的标准问题。
与其花钱整容,不如静心读书,读书的样子最美。
有不少同学痴迷外貌的完美而花钱整容,成都某高中学生小曾对记者说,班里
共有 32 人,以前是单眼皮的女生,几乎全都割了双眼皮,有几个男生也去割了。林
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中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
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所谓生命的化妆就是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
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
化妆也可以让人感受到美。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许多看过的书也许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潜在你的气质里、你的谈吐中。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丽的灵魂万里挑一。
我们曾经喜欢追星,甚至追求做明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科学家们在努
力攻关,医护人员在奋勇上阵,志愿者们在奔走辛劳……但是不少明星出国避难了,
等到国外疫情如洪,他们又飞回国内。其间还有人飞到意大利看球赛,回国后隐瞒
行踪,被核实还拒不承认,感染疫情后置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接触人数不胜数。
这样的行为多么恶劣!经过这样的生死考验,我们才知道什么样的灵魂是丑的,什
么样的灵魂是美的,也才知道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为伍,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与其娱乐至死,不如拼搏奋斗,拼搏者的样子最美。不知从何时起,你我深陷这样的状态:本想看个文件却不自觉打开了抖音;本
来困得不行,却还要坚持浏览刚爆出的明星八卦;宁愿躺在床上刷手机、看综艺、
玩游戏,也不愿意去学习……毁掉一个人很简单,那就是让他适应庸俗、无聊的生
活。明知娱乐至死会误人,我们何不选择拼搏奋斗?20 世纪 80 年代,女排以拼搏
精神赢得五连冠;2019 年国庆前,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赢得 2019 女排
世界杯。30 年拼搏不息,胜不骄,败不馁,多少人为女排感动,但没有人会为娱
乐至死者感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认识美的标准、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灵魂。
知道什么是美的,才能让我们可以追求美、创造美。
同学们,劳动者的样子最美,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做个劳动者。
奉献的样子最美,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个奋斗者。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