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置身事外,不如躬身入局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赏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曾经讲过一个被后人广为流传的故事:南方水乡
的农村里,有一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两个挑着担子的人狭路相逢,他
们互不相让,因为挑着担子,没办法侧过身体通过,而谁要让,就得从田埂上下去,站
到水田里,沾两脚泥。就在两个倔强的人像两头牛一样顶在那里的时候,这个旁观者走
上前去,对其中的一个人说:“来来来,我下到田里,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一会
儿,你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曾国藩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躬身入局。遇到问题
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结合时事、阅读积累及个人的生活经验,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曾国藩讲述的“躬身入局”故事,两个
挑着担子的人狭路相逢,他们互不相让,旁观者走上前去,下到田里,对其中一个人说:
“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一会儿,你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这是考生生发议论的
由头,故事给人的启发是:遇到问题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这是题目暗示的立意指向,考生要表达自己对“躬身入
局”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理解。
2.典型任务的限制。“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结合时事、阅读积累及个人的生活经
验”,是关于任务的四个限定,其中“结合时事”是一个比较清晰的任务界定,而“阅
读积累”则是一个宽泛概念,这是题目设定时出现的逻辑问题,考生在提取阅读积累及
个人的生活经验时,要尽量选取与时事相关的内容,以免与“结合时事”这个限制构成
矛盾。
3.价值判断的限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解决问题”“不是置身事
外”“关键变量”,这些词汇表明了命题人对于“躬身入局”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认可,
考生不可质疑,更不可反向立意。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相对自由的。材料肯定了“躬身入局”的做法,考生可以站在个人、集
体、国家等不同的层面展开论证。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这则材料中的很多关键词汇都可以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旁观者”“沾两脚泥”“下去”“担子”“挑”“躬身”“局”“指点江山”等,这些词汇
具有丰富的内涵,表层义下面的深层义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外延,可以让你展开联想和
想象的翅膀,自由为文。中国外国,万千时事,阅读积累,生活经验,可以 N 种方式进
行组合,这是材料组织的自由。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记叙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写成记叙文;可以就这
种方法发表自己的议论,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扣住中心任务,纵横捭阖,写成散文,抒
写感悟和哲思。
解题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
言表达能力。材料以一个故事引入,谈论了一个旁观者遇到问题时应有的态度:躬身入
局。材料中用“不置身事外,指点江山”清晰界定了本次立意的价值导向,“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关键变量”而“解决问题”,则是考生要思考的重中之重。考生
可以对旁观者在当下好围观的判断和思考,思考个人的、社会的、传统的诸多因素;可
以号召引领当代青年积极投身到问题中去解决问题的精神定位。不空喊口号,言之有物,
是写作本文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切题立意:
1.不做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2.置身事外,不如躬身入局。
3.躬身入局,做问题的终结者。
4.切莫袖手旁观,不做“吃瓜群众”。
……
偏题立意:
1.躬身入局,指点江山。(“指点江山”内涵扩大,不符合材料的内容定位)
2.逆向思考,协同共进。(材料中没有正向与逆向的角度,入局者是解决问题的变量)
3.自己动手,积极解决。(偷换概念,“躬身入局”和“自己动手”是不同的概念)
4.解疑要做局中人。(“局中人”说法不妥,材料中挑担子的局中人不能解决问题,
“躬身入局”的须得是旁观者方可)
下水文
躬身入局,不再“吃瓜”
韩佩君
水乡狭窄的田埂上,挑着担子的两个人互不相让,这时一位观者走上前去,下到泥
水中,让自己的肩膀替两个人解决了难题。这种被曾国藩称为“躬身入局”的行为,令
我慨叹良久。若人人都有肯“躬身入局”的姿态,又哪里会有如许的“吃瓜群众”?
出了问题,谁也不能否任认当今群体意识产物的“吃瓜群众”的潇洒恬淡,若是有
个屏幕,也不妨做一做网络上的“键盘侠”。然而,当“躬身入局者”一出现,前者便立刻黯然失色了。
因为躬身入局者自带一种情怀,表达出一种担当。这种情怀来自内心对当事者感同
身受的体察,是父母的不避劬劳,也是儒家的推己及人。下到泥水里,把担子挑过来。
遇到问题,不做问题的旁观者,而做问题的参与者;不做问题的旁观者,而做问题的终
结者。谁又能说,这种不怕泥水的担当,不能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相媲美
呢?谁又能说,这种勇于挑起担子的担当,不是和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
出一辙呢?
躬身入局者展现出了一种力量,可以唤醒世人。“各人自扫门前雪”是群体意识的
催眠术,“别人的事”则像一句咒语,封印了我们的力量。吃瓜群众的内心,满是对问
题的逃避。也许是一次次的热情被嘲笑,也许是一次次的主动被驳回,也许是一次次的
善意被利用,使创伤充满了吃瓜群众的内心,让无力感弥漫在吃瓜群众的潜意识中。这
时候,吃瓜、冷眼看世界、指点江山,成了他们的惯性反应,却绝不可能有勇气来问自
己一声:谁主沉浮?
躬身入局,便绝不会有万州公交的惨案。躬身入局,是骑三轮支援教育的老大爷,
是疫情当下的最美逆行者,是一带一路,是“命运共同体”,是流动的仁慈和爱。我们
说的躬身入局是一种奉献,却不是一味入局而失却了自己的委屈。生活中的太多人为了
赢得别人的认可,或者仅仅为了证明自己而让自己陷入局中,迷失了自己。这是自卑,
是压抑,因为这失却了力量。
我们说的躬身入局是一种主动,但绝不是罔顾他人感受的侵略,像国际上某些国家
对别国内政的指手画脚、动手动脚,罔顾他人的入局是偏执、是疯狂,因为这失却了慈
爱。
你我于世界,都不是旁观者,与其做“吃瓜”者,不如躬身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