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 “挑山工”:肩担风雨,路在脚下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赏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备考: “挑山工”:肩担风雨,路在脚下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赏 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挑山工是泰山上靠人力往山上或山下挑运东西的一种古老的职业。在泰安市举行的 荣誉市民颁证仪式上,作家冯骥才深情地说:“《挑山工》这篇散文只不过是写出了我 对泰山的感受,谈不上为泰山增添光彩,可泰山却给了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的 创作生涯中,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就是与‘挑山工’连在一起的。它已经注入我的 骨髓,我要永远地将它保留。” “目标在峰顶,困难在脚下,任务在肩头,热血在胸中,激情永不息。”这就是对 挑山工最真实的写照。 身处这个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创新与变革时代,无论你在田间还是在工厂,无论 你是求学还是创业……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自己岗位上的“挑山工”。 要求:请综合上述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想思维、勇于探究 审题 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作家冯骥才谈 挑山工精神对自己的影响。二是对挑山工精神的评价:“目标在峰顶,困难在脚下,任 务在肩头,热血在胸中,激情永不息。”三是身处这个跌宕起伏、激动人心的创新与变 革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发扬挑山工精神。考生要综合理解以上内容,然后进行立意。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规定了考生的思维方向,所写内容必须围绕“上述材料” 的核心,即“目标在峰顶,困难在脚下,任务在肩头,热血在胸中,激情永不息”有感 而发,思考必须围绕挑山工的精神展开,写作时要结合创新与变革时代中的每个人,明 确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应有的坚守与担当,激情与追求等。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赞美对事业或学业有担当、有追求、 有激情、能坚持的人以及他们的精神。材料引导考生关注普通劳动者,如挑山工的坚韧 与执着追求,启发考生去发现更多值得歌颂的平凡劳动者,从而彰显一种积极向上、勇 于进取的价值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自由开放的。可以选取追求理想、坚韧执着、富有激情或不惧困难等 内容中的任意几点来完成作文,侧重点由自己把握,突出其中一两点即可,立意角度是 自由开放的。 2.联想思考是自由的。可以由材料联想到有理想、有激情、有追求的普通劳动者, 也可以褒扬尽职奉献、勇于追求理想、不惧困难的精英,如于敏、黄旭华、钟南山等英 雄人物;还可以分析挑山工“目标在峰顶,困难在脚下,任务在肩头,热血在胸中,激 情永不息”的精神给人们的启迪。总之,题目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联想与思考的空间。 3.文体是自由开放的。从充分表达自己对这一材料看法的角度来说,写成议论文更 能体现考生的认识层次与思维水平。如果有典型的人物、生动的细节等素材,也可以写 成记叙文。 解题 把握挑山工的精神实质,由此联想到更深广的空间,进而结合创新与变革的时代, 阐发自己的观点是写作的重点。挑山工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充满理想、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在新时代里,这一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焕发出新的生机。 勇挑重担敢担当,困难面前不退缩,脚踏实地、永不懈怠、一往无前、攻坚克难,挑战 新的高度,做出新的贡献。 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们,一肩挑着风雨,一肩挑着梦想。他们心有目标、心无 旁骛、执着于理想;他们肩负使命与担当,一路向前。他们靠着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 印的攀登精神,登上“泰山之巅”,续写了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写作时要避免空发议论,要运用好事例论证等方法,要注重对材料主要内容的分析 与拓展,使文章有血有肉。应反对干巴巴的说教,切忌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肩挑风雨,路在脚下。 2.新时代的“挑山工”。 3.肩挑重担,心有山巅 。 4.努力践行“挑山工精神”。 5.致敬“挑山工”。 6.勇做平凡岗位上的挑山工。 …… 偏题立意: 1.“挑山工”的一天。(审题不清) 2.“挑山工”的辛苦生活。(主题把握不准) 3.冯骥才的创作体会与其他。(重心偏移,不得要领) 下水文 致敬新时代的“挑山工” 张俊梅 冯骥才笔下的“挑山工”,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目标在峰顶,困难在脚下,任务在肩头,热血在胸中,激情永不息”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担子始终在肩上,脚步始 终在路上,他们心无旁骛,一往无前,不惧风雨,勇于攀登,凭着“昂首天外”的追求, 翻越一个又一个高峰,欣赏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景色,谱写出普通劳动者的传奇。 新时代的建设者们,犹如一个个朴实的“挑山工”,他们胸怀理想、不惧风雨,勇 挑重担、敢于担当,执着奉献、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和一 片赤诚。 黄旭华为响应国家研制核潜艇的任务,埋头苦干,一干就是 30 年,从青年到暮年, 一心研究核潜艇。当时,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黄旭华和同事们一边设计、一边施工, 加班加点地干;没有计算机,他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心数据;困难并没有让科研 团队退缩,正是凭着这种奉献精神,1970 年黄旭华和他的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他们用无怨无悔的执着追求,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熔铸于实干之中。黄旭华的人生, 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自己岗位上的“挑山工”。 英雄模范不是一天炼成的,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们向人们展示着执着与朴实 的坚守。于漪用 68 年的从教生涯,写就了“站上讲台就是生命的歌唱”的教育传奇; 于敏隐姓埋名 28 年,为氢弹关键技术突破做出了卓越贡献。耀眼的成功背后,是数载 春秋夜以继日的探索。攻坚路上,于敏三次因为过度劳累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苦寒高原 的试验场上,吃着夹杂沙子的馒头,仍意气风发,其乐无穷。甘于奉献的动力,源于对 祖国炽热的爱国情怀。正是无数像于敏一样的老一辈科学家深藏功名,用一生奉献,换 来了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英雄模范所展现出的执着,就是为国为民奉献志向的坚定不 移,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坚守。他们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积跬步、至千里的坚持, 把困难挑在肩上,跨过一座座大山的执着,令我们对他们充满深深的崇敬。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犹如攀登泰山,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说:“山再高,往上 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挑山工永在,不畏困难、执着奉献的“挑山工”精神永存!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