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必练作文:5篇“敬畏自然,和谐共生”作文解析及范文汇总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考前必练作文:5篇“敬畏自然,和谐共生”作文解析及范文汇总

ID:348818

大小:40.8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7-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考前必练作文:5 篇“敬畏自然,和谐共生”作文解析及范文汇总 【原题再现】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9 年澳大利亚爆发全国性山火,因灭火不力,大火持续五个多月,10 亿多野 生动物葬身火海;2019 年年底,长江珍稀动物白鲟被宣布因生态恶化而灭绝,此前灭绝 的已有白鳖豚、长江鲥鱼等。 ②青藏铁路的设计建造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野生动物迁徙季节,工程停工等待 动物们通过,不惜每天付出上百万元的代价;为保护所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港珠澳大 桥施工方案中专为环保项目增加投资 3.4 亿元,最终实现了海洋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 ③中国在 2003 年爆发的非典和 2020 年爆发的新冠肺炎严重疫情,据说可能都与人 们大肆买卖和滥食野生动物有关;夺去数千人生命的非洲埃博拉病毒和致死率接近 40% 的中东 ERS 疫情也都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你自己的名义给野生动物写一封信,或者以某一野生动物的名 义给人类写一封信,表达各自的情感或诉求,呼吁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勇于探究、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目设置的真实情境是,第①则材料要传达的是,野生动物 在地球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而造成危机的根源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因为 大火从根本上看是由人类破坏环境引起的,火起后人类的无所作为更是助长了火势;长 江珍稀动物灭绝,则是源于人类过度开发而造成长江生态环境恶化。很显然,材料流露 出对人类不能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批评。材料②则是人类为保护野生动物积极努力的 两个例子,表明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已受到中国人越来越多的重视。青藏铁路的设 计建造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措施、港珠澳大桥施工方案中专为环保项目增加投资显然是值 得肯定的。第③则材料体现了人类的贪婪给野生动物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招致大自 然的无情报复。材料中提到的都是十几年来危害巨大的传染病疫情,都和人类残害野生 动物有关。考生写作要由真实情境出发,突出“呼吁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体现人类自身的反省或对人类的警示。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设置了“以你自己的名义给野生动物写一封信,或者以某 一野生动物的名义给人类写一封信”的交流任务,书信的内容必须围绕“表达各自的情 感或诉求,呼吁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除了形式上要符合书信的常规格 式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在表达角度、表达语气等方面切合人类与动物之间对话的特点。 如果选取了某一种动物作为表现对象,就还要在行文中充分体现出这一动物多方面的习 性。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提供了两反一正三则材料,材料①传达的是野生动物在地 球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材料②是人类为保护野生动物积极努力的两个具体例证,材料 ③体现了人类的贪婪给野生动物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危险。 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人与自然、动物必须和谐友好相处的核心价值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给野生动物写信,也可以以野生动物 的名义给人类写信。只要在书信中表达各自的情感或诉求,呼吁人与自然、动物要和谐 相处,则均符合题意。 2.思维方向是开放的。立足材料①,可以提炼出人类应该有的愤怒、谴责、羞愧等和动物可能有的悲惨、恐惧、哀求等情绪体验和思维方向;立足材料②,可以提炼出人 类应该有的欣慰、兴奋等和动物可能有的肯定、勉励等情绪体验和思维方向;立足材料 ③,可以提炼出人类应该有的敬畏、呼吁等和动物可能有的抨击、警告等思维方向;还 可以把三则材料结合起来进行思辨写作。 3.表达方式是开放的。考生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题目所给材料的分析和利用 上,还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犀利的眼光和更加丰富的知识与思想积累,要把对野 生动物的认识,上升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人类自身处境与前途的认识的高度。 而在具体表达上,又要竭力避免空洞浮泛的议论、标语口号式的宣泄,可以选择细小的 切入口、独具个性的视角以及亲切自然的语言,讲故事、说现象、抒真情、提建议均可。 解题 本题是一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的中心话题是人 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环保观念。考生要通过分析所给材料探 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自身处境与前途命运等。而在具体表达上,又要竭力避免空洞 浮泛的议论、标语口号式的宣泄,可以选择细小的切入口、独具个性的视角以及亲切自 然的语言。题目要求写的这封信,不管是写给野生动物,还是代替野生动物写给人类, 实际上都是写给人的,要体现的是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怎样巧妙地在人与野生动物的对 话中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反省和警示,也是区分作文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穿山甲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2.中华菊头蝠有话要说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与自然和谐,与万物友善 5.我不想死 6.善待野生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偏题立意: 1.世界万物,皆有因果。(题目范围过大,体现不出书信文体的交流意识) 2.拒绝野味,回归传统。(重心偏离,标题后半句与材料主旨不相关,前后之间缺少 逻辑关联) 3.我命由我不由天。(胡乱引用,取象与材料隐含的思维方向逻辑相悖) 4.“爱”要大声说出来。(不能光说,更要行动,对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不 全面) 5.让自然之花开在和谐枝头。(材料强调的是人与动物需要和谐相处的关系,而非 “自然之花”) …… 优秀范文一 和谐相处,共圆生态之梦 ——给野生动物的一封信 永州一中 567 班 张 丹 亲爱的野生动物们: 你们好!你们收到的是一封来自人类的信。对于人类给你们带来的苦难,我感到深 深的歉意,我以个人名义写下这封信,以向你们表达自己的心声。 每一场令人痛不欲生的灾难,都不是纯粹的意外。 2019 年澳大利亚爆发持续五个多月的全国性山火,我为 10 亿多已葬身火海的你们 的同胞而叹息,那场持续几个月的大火源自几个孩子的恶意纵火,最终因灭火不力未能 及时将你们的同胞一一救出,我曾经为曾活跃于长江的白鲟、白暨豚的永远逝去而悲痛, 它们的生命终结于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恶化。你们一定正处于深深的恐惧中,不知哪 一天会被送上人类的餐桌,又会是哪一个葬身于人类的残害之下。你们同时又有深深的 恨意,恨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有随意生杀予夺的权利。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也没有一片雪花能幸免于难。我们的所作所为,终究还是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惩罚。你们中的大多数个体,体内 都含有不知名的病毒,它们能与你们和谐相处,本不会流入人类体内。但当人类将你们 做成了野味,你们身上的病毒便开始肆虐。我们曾经过的非典,病毒源于果子狸,我们 现在面对的新冠肺炎,病毒源于中华菊头蝠。这一场场人类世界的灾难,开始让我们反 思曾经对你们做过的事,我们很后悔没有与你们和谐相处,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 人类一位作家雨果先生讲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人和自然的博奕,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唯有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共赢。无尽的忏 悔毫无用处,我们愿从现在开始行动,不再仅仅把大自然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不再仅 仅将你们视为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是将你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你们, 敬畏自然。请相信人类,人类会与你们和谐相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生态和谐 美丽之梦一定会实现!希望你们一切都好! 或许我们早该明白一个道理:“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性向善,才是人类最后的骄傲和胜算”,我曾经做过一场梦,梦里“鱼择水草而 居,鸟择良木而栖”,蓝大白云晴空万里,你们与人类比邻而居,欢声笑语,那是我梦 中的绿水青山图,那虽是一场梦,但我相信它能够变成现实。 你的一位人类朋友 2020 年 5 月 16 日 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立意,将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挫于笔端,正能量满满。 虽然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经过人类的自我忏悔与反思之后,这一梦想有了情感基础 和现实源头。三句名言巧妙串起全文,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珠联璧合。结尾“性向善, 才是人类最后的骄傲和胜算”妙语点睛,彰显了人性本善的人性光辉,为人与野生动物 从“博弈”走向“和谐”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人文支撑。 范文展示二 与自然和谐,与万物友善——给人类的一封信 衡中考生 李一凡 亲爱的人类朋友们: 你们好,地球上最后一条长江白鲟在死前给你们写信留言。不久前,关于我们灭绝 的消息在你们的朋友圈里刷屏了,不少网友都在为我们的离去而痛心难过,我们也很遗 憾。抱歉,此后我们终将不再相见,不再呼吸同一个世界的空气,欣赏同一方世界的日 月星辰、潮起潮落。 人类,说实话,我们本自同根生,你们知道吗? 我们的祖先曾于同一方区域上生存,我的祖辈们的踪迹曾涉及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及长江流域,我的先祖在水中嬉戏,你们的先祖在岸边田地里劳作。如今几千年过去了, 你们依旧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存,可我们以及我们其他的野生动物朋友们却不得不 与这个世界告别。你们还记得白暨豚、长江鲥鱼吗?你们听见澳大利亚火海中动物的哀 鸣了吗?你们看见亚马孙热带雨林火灾过后留下的遍地尸骨了吗?人类啊,我们是朋友 啊!我们同样是生存成长于地球怀抱里的生灵,为什么要被你们这样对待呢? 人类,我恨过你们。什么时候,野生动物们成了你们的盘中餐? 我曾通过贝壳与海风听见了猴子的哀鸣,它说你们中的一部分喜欢活生生地敲开它 们的脑壳去食用他们的脑髓;小河给我带来了一只穿山甲的泪水,它的丈夫和孩子都被 人类抓走了,生死未卜。我的孩子曾因贪玩偷偷离开了我身边,等我再找到他时他已被 你们弄得奄奄一息,我心痛,可我无能为力。 人类,请记住:“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 望。” 是的,每一次过度的索取,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们都会要求回报。近年来地震、泥石 流多发,这是大自然的警告,2003 年的非典和 2020 年的新冠肺炎以及早前的埃博拉病 毒是野生动物的报复,异常的天气与气候是葬身于火海的动物们最后的反击。人类,请 记住,你们与野生动物、大自然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与自 然和谐,与万物友善,你们才能走得更远。 人类,很高兴,我也曾爱过你们。你们在建造青藏铁路时为我的动物朋友留出了迁徙的道路与时间,你们在港珠澳大 桥施工时实现了海洋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你们中有人用几代人的努力创造了林海奇 迹,也有人为了保护藏羚羊牺牲在偷猎者的枪下。谢谢你们,人类,很高兴你们明白了 与自然和谐、与万物友善的真理与智慧。 往事已逝,我们的灭绝已成事实。我只希望你们能从我们的灭绝中汲取教训,善待 自然与野生动物,不要再让灭绝动物的名录上加入新的名字,这样,我们的灭绝才不仅 仅是冰冷的文字与数据,更是一座警钟与里程碑。 请善待自然万物,我相信,我们的灵魂终会在硝烟散尽、万物共存的世界重逢。再 见了,人类朋友! 一条长江白鲟 2020 年 5 月 16 日 点评 本文作者化身为“一条长江白鲟”,与人类展开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将三则材料 融于笔端,递次展开,将野生动物对人类的诘问、感激和期盼之情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言辞恳切,语气活灵活现。“人类,说实话”“人类,请记住”“人类,很高兴”三处呼 告重章叠句,形成回环反复之势,为全文增添了浓浓的抒情氛围。结尾“再见了,人类 朋友!”暗合材料中长江珍稀动物白鲟被宣布灭绝的既成事实,并巧妙呼应开头,意犹 未尽,振聋发聩。 【原题再现】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 年 3 月 13 日,联合国发布《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目前,42%的陆地无 脊椎动物、34%的淡水无脊椎动物和 25%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濒临灭绝,人类行为对生物 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材料二: 2020 年 2 月 2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材料三: 2020 年 3 月 3 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维护地球所有生命”,我国 的主题是“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写一篇演讲稿,以“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在班会上演讲。 ②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广大网民参与“向野味说‘不’!”的主题公益活动。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是,联合国《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 人类行为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是大背景、大前提,全国 人大常委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交易、滥食野生动物行为的决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的。材料三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主题“维护地球所有生命”,我国更在这一基 础上提出“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三则材料为同质材料,共同指向保护野生动物的主题,考生必须围绕这三则材料综合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向野味说‘不’!”,是题目 给定的思考方向,考生不得脱离材料、远离主旨。写演讲稿要紧扣“增强法制意识,共 建和谐家园”这个主题,把重心放在“法制意识”“和谐家园”与“全球生命共同体” 上。写倡议书要紧扣“向野味说‘不’!”这个主题,思考其对于“维护生物安全和生 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地球所有生命”“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 的重大意义,围绕拒绝野味的理由和措施展开行文,体现国际视野下保护环境的担当意 识这一价值观。不论是演讲稿还是倡议书,都要结合所给材料,都要和保护野生动物有 关,都要有其固定的体式格式,有读者意识和交流意识。演讲稿语言要易于学生接受, 要体现演讲者的激情与希望;倡议书要提出明确的希望和建议。 3.价值判断的限制。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价值判断,演讲稿的主旨是 “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价值取向明确,爱护野生动物,约束自身行为,才 会有和谐家园。倡议书的主题则明确表示要广大网民参与“向野味说‘不’!”的主题 公益活动,体现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诉求。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自由开放的。两个任务考生可以任选其一,可以侧重写增强法制意识 教育,共建和谐家园的主题,也可以侧重写反对滥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主题, 倡导广大网民“向野味说‘不’!”等。 2.联想思考是自由的。联想与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列举事例时可以选取正面事例或 反面事例;表达倡议时可以讲不同环境、不同人群的作为,分析道理则可以深入浅出, 也可以运用多种论证方式。总之,要放开思维,从现象分析本质,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 文章来。 3.表达是自由开放的。考生可以围绕材料的主题记叙事件、议论观点或是抒发感情、 说明情况,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认识。好的演讲稿或倡议书,除了立意高远,分析问 题深刻透彻,讲道理令人信服外,还要注重体现时代性,紧密结合实际,比如分析猎杀 动物、贪吃野味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建议,从而更好地完成 写作任务。忌空发议论、老生常谈、人云亦云。 解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三则材料各自独立,又互有联系,共同指向保 护野生动物这一主题。要综合理解三则材料的意思,根据写作要求确定写作内容。审题 时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这些关键词:生态安全、生命安全、法制意识、禁食野味与生命 共同体等。写作时要注意与材料内容的有机结合,及与写作任务的有机结合。题目重在 对考生理性思维的考查和价值取向的引导。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保护环境,拒绝野味。 2.拒绝野味,珍爱生命。 3.拒绝野味,从你我做起。 4.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 5.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6.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 7.坚决向野味说“不”! …… 偏题立意: 1.做保护环境志愿者,积极举报违法者。(立意指向不精准) 2.今天你吃野味了吗?(表达含糊,主题不明) 3.猎杀动物的黑色交易内幕。(题目主旨不是要揭示猎杀动物的黑色交易内幕,而在 于“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主题偏离) 下水文 保护野生动物,向野味说“不”! 山西古交一中张俊梅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敬畏自然是人类尊重生命、共谋未来的共识。 正是由于有野生动物的存在,我们的地球才显得生机勃勃,我们才会有鸟鸣深涧、 鱼游浅底的美景。但是 2019 年 3 月 13 日,联合国发布《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人 类行为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有一些人侵犯野生动物的家园, 伤害野生动物的性命。从动物园泼硫酸到女子“虐猫事件”,从猎杀野生黑熊到“活取 熊胆”,从偷猎藏羚羊到“屠狗风波”,无不显示着人类对动物的虐待,对自然的不敬。 还有一些人,对食用野生动物趋之若骛,享受其中的快感而不可自拔。这群人迷信食补、 爱慕虚荣,他们认为在招待客人时上一道野味既有面子,又彰显财力。殊不知,在人们 大快朵颐、痛快淋漓的当口,危险已悄悄逼近。 吃野味不仅伤害动物,还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终危害的是人类自身。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的肆虐,让数以万计的患者被送进医院,使人们 都被困在家中的事实,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自然报复人类的威力。蝙蝠身上携带超过一 百种的病毒,分别有狂犬病、SARS、埃博拉、马尔堡、尼帕亨德拉等,可谓真正的高致 病性病毒宿主,迄今为止由其引起了多次大规模疫情。那些餐桌上的野味,不管是野兔、 刺猬,还是野猪、穿山甲、蝙蝠,都可能携带着致命病毒。蝙蝠没有错,错在那些无视 规则的人,他们对自然缺少敬畏,而自然也惩罚了无知的人们。 谁不对“野味”说“不”,我们就要对他说“不”。2020 年 2 月 24 日,全国人大常 委会决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 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2020 年 3 月 3 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维护地球所有生命”,我国 的主题是“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在此,我发出以下倡议: 1.不食用野生动物,监督和劝导家人、朋友也不食用野生动物及食用野生动物制品; 不打鸟,爱护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道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规,拒绝购买保护名录中的野生动植物工艺品,拒绝饲养野生动物作为宠物,积极举报非法猎捕、售卖野生动物的行为。 3.做生态文明的保护者。保护环境是每个人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应该做维护和践 行公益的倡导者,用点滴善举营造美好家园。大力宣传保护动物的知识,倡导生态文明 行为,对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劝阻。 牢记教训,敬畏自然,拒绝野味,爱护生态,给野生动物们一线生机,还人类社会 一份安宁,莫让悲剧再次上演,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倡议发起人:××× 2020 年 4 月 3 日 【原题再现】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因为它告诉了你,你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如果你听 它的,然后改正,那它自然就会走掉。——钟南山 ②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③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联合国《世界 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④意大利一位女科学家独自背上行囊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她走出沙漠的那一 刻,双脚跪地,表情漠然。当记者问她在征服了沙漠后为什么要跪下来时,她告诉记者: “我在感谢塔克拉玛干沙漠允许我通过!”——张洁 4 月 22 日是“世界地球日”,班上拟举办主题班会,由于疫情影响未能成行,现拟 补办主题班会,班委会准备邀请你发表主题演讲。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积淀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材料为四则名言警句,第一则材料提醒我们关注疾 病的警示作用;第二则材料从反面表达人不应该与自然为敌的认识;第三则材料强调只 有爱护地球,人类方可持续发展的的观点;第四则材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四则材料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引发写作的情境,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思考敬畏自然、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考生要将“以上四则材料”作为写作的基点, 行文中要兼顾材料的相关观点,深入思考,适当评价,提出有益于问题解决的观点,切 实完成写作任务。脱离材料即为偏题或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为“世界地球日”举办的主题班会写一篇主题演讲稿。 写作者的身份是中学生,面向对象是班内全体学生,所以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 流意识;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既然是“世界地球日”主题班会,就要结合材料写能激 发同学们爱护地球、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认识的内容。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爱护地球、敬畏自然、倡导健康生活 理念等。考生的价值观不得与此相违背。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写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的主题;也可以从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角度,表达顺应自然、不与自然为敌的认识;还可以从爱护地球的角度,写爱 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爱护地球人人需要担责等。总之,要写自己擅长且有话可 说的内容。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写作时可以从四则材料的任一则切入,展开丰富的联 想和思考。可以写社会层面制度的完善、文明的提升,也可以写个人层面对自然的敬畏 与保护的态度等。只要体现爱护地球、敬畏自然的主旨,就可以见仁见智。总之,思路要开阔,要能体现自己的文化积淀及较高的思维水平。 3.文体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理性思考,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感性陈述,写成记叙文 或散文,只要能表达自己的认识,提出倡议,体现交流意识和对象意识,有激情和感染 力即可。 解题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有很强的人文性与社会性,意在引导考 生敬畏自然,爱护地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对考生的思辨力、表达 力有较高要求。关键词为“保护地球”“敬畏自然”“惩罚”等。四则材料属于同类型材 料,但角度又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考生写作时要联系实际,写出能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的内容,不空发议论,忌苍白 无力。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敬畏自然,完善自我。 2.爱护地球母亲,便是爱护人类自身。 3.与自然和谐相处。 4.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5.爱护我们的地球,共建有序社会。 …… 偏题立意: 1.大自然的惩罚。(认识有偏差,未能全面领会题旨) 2.穿越撒哈拉沙漠之旅。(只抓一鳞半爪,不得要领) 3.地球母亲。(关注局部,忽略整体) 下水文 爱护地球母亲,养成自律精神 山西古交一中 张俊梅老师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我演讲的主题是:“爱护地球母亲,养成自律精神”。由于疫情的蔓延, “世界地球日”主题演讲活动延期,在自然母亲对人类的报复中,我们更应认识到:只 有一个地球,要爱护我们的家园。 善待自然便是人类的自珍自重。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人们向山要地,削山建房,引起了滑坡;居民沿山从事农业生 产,使坡面直接裸露,破坏斜地天然平衡,引发泥石流;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 等。人类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大自然,一片片树林倒下,一块块绿地消失,一条条污水 流出……圣雄甘地说过:“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 的欲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人类也将陷入万 劫不复的境地。 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电影《后天》讲述了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 故事。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等使土地严重退化,导致土地沙漠化;大量燃烧煤炭、 石油释放二氧化硫,其与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化合成二氧化氮,造成酸雨;工厂随意排放 化学废品,使之流入地下水,导致人们患癌、孩子畸形……电影讲述的内容也许有些夸 张,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如果我们不爱护自己的家园,迟早有一天家园会成为坟墓。 我们并不是自然的主人,我们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其实是自然生物链的一环。 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好像什么都可以吃——穿山甲、眼镜蛇、猴脑、熊掌,甚至骨瘦如 柴的蝙蝠……只是,想不到贪吃也能遭祸,2003 年,有人吃了一只小小的果子狸,于是, 动物们“发动”了一场“非典”灾难;2020 年,有人喝蝙蝠汤,动物们又发动“新冠” 病毒来袭。 钟南山说:“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因为它告诉了你,你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如果你听它的,然后改正,那它自然就会走掉。” 一场疫情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爱护地球母亲!而要做一个律己的公民,就应做 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保护绿色植被,不乱砍滥伐,不攀折树枝,不践踏草坪。 第二,从我做起,从餐桌文明做起,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做关爱动物的好公民。 第三,节能减排。告诉我们的家人、朋友少开车,多骑自行车、多步行,养成健康 环保的生活方式。 第四,垃圾分类。变“随手扔”为“随手分”, 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我们也要 广泛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原题再现】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 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漫画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考生写作时,要认真分析漫画的内容和寓意。漫画中,笼子里的人们戴着口罩,蜷缩在一起,惊 恐地注视着笼子周围各种经常成为餐桌美味的野生动物。漫画的题目是“自闭思过”, 点明了漫画的寓意和命题人的观点。考生审题立意时要从漫画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 有机关联现实生活中的新冠肺炎疫情情况,不可脱离材料或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的任务指令相对隐蔽,首先“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即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画面和漫画题目的内涵,画面的内容是对“自闭”的形象化描述;其 次“思过”是画面中人物的主要活动,写作时要将其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处理。再次, 要有关照现实的意识,高考所选漫画一般都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表达,写作时不能仅仅 停留在漫画本身,而应联系现实,揭示漫画的现实意义。 3.价值判断的限制。画面题目“自闭思过”四个字是对人类的要求,考生要在行文 过程中把握命题人对于“自闭思过”的态度和内容。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多元的。考生可以选择写“思过”的原因,即人类和自然是怎样的关 系,为什么人类要思过;考生可以选择写“思过”的内容,如哪些方面存在过失等;考 生还可以写“思过”之后应该怎么做等等。 2.文体是自由的。本次作文不限文体,考生可以写议论文,就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 达自己的看法;可以记叙文,记叙一段经历;也可以写成叙事或抒情类的散文。 解题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漫画作文要求考生认真观察漫画,理解画面内容,正确解读 漫画寓意。这则漫画审题难度不大,画面主体是戴着口罩的人们蜷缩在一起,挤在笼子 中,惊恐地注视着笼子周围的各种经常成为餐桌美味的野生动物。通过分析漫画,我们 可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自然是写作范围,写作方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 反思类,反思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种种不当行为以及产生的严重后果;(二)呼吁类,呼 吁人们敬畏自然,保护、关爱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笼中思过,方知病从口入。(从疫情角度入手分析) 2.聆听来自自然界的忠告/警示。 3.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4.关爱自然就是保护自己。 …… 偏题立意: 1.反思。(话题宽泛,不能脱离材料内容) 2.宅在家里安全,反思自己。(立意不准,不能整体关注画面,宅在家里安全不应是 文章的观点) 下水文 且纵生灵天地间 霸州市第一中学 赵长青 曾翱翔于蓝天之上的雄鹰如今却被铁链拴住了翅膀;曾跳跃于树枝之间的猴子如今 却被铁笼束缚了自由;曾穿行于山石之间的穿山甲如今却被铁钉刺穿了鳞甲。倘若这些 动物把人类关进笼中,奉为玩物,烹为食物,人类便应能反思出自己的过错,对此,我 们更应于现在且纵生灵天地间。 人与动物关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我们生活在与万物和谐相处的大千世界中,每 种动物都如钟表上的一枚齿轮,共同维护生态之钟的运转,倘若一枚齿轮脱落,生态之 钟便只剩空壳。相关部门调查,长江中已接近无鱼状态,其原因正是因对水道的过度开 发和过度捕捞,这一现象也使以捕鱼为生的人们生活艰难,由此可见,人与动物之间是 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洪泽湖的渔民早知此理,每年二到九月他们会自发清漂净湖,使原 本浑浊的湖水又泛起粼粼波光。由此观之,我们更要顺应此理,顺应天地循环之理,既 让生灵纵情于天地之间,也让人类更好发展。我们与动物关系紧密,更应对其表达尊重并施以保护。早年前,电视上便出现过姚 明等人呼吁人们不要吃鱼翅的广告,这宣传后虽使此行为减少,但人们仍以穿貂皮大衣、 吃鱼翅为向往,而人类犯下的种种错行也使之付出代价。随着千禧宝宝降生而来的,有 非典的肆虐,有新冠肺炎的爆发,引发疫情的原因也多是人们乱食野生动物,让万千新 生婴儿死于非命;更有澳洲山火爆发,但澳方政府对此未加重视,从而导致五亿多野生 动物化为灰烬,让这个曾经的野生动物王国变为死气沉沉的废墟。由此观之,人们更应 对野生动物施以保护并尊重其生命,纵其生灵于天地之间。 我们只有对野生动物施以保护,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曾有人言:“生态兴则文 明兴”,而各国也正顺应此理而行。瑞士的燕子因天气原因无法南飞过冬,政府纷纷安 排列车送其至南方过冬;青藏铁路建设时因藏羚羊迁徙而不惜重金抬高铁路;港珠澳大 桥建设时为避开白豚繁殖期而缩短工程。这些顺应天地之理的举措使得人与动物和谐共 处,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 纵生灵于天地之间,则有林中鸟鸣,江豚戏水,春夏富裕,秋冬丰华之景。以此而 为后的千百年,一切江河将依然滚滚向东,林间水中将依然生机勃勃,而人们也将向着 更美好的生活大步向前。 【原题再现】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榆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交界处,占地面积 4.22 万平方公里, 早在南北朝时期(5 世纪),毛乌素水草丰茂,是天然牧场,也是匈奴人的政治经济中心; 到了唐朝,由于不恰当的利用,毛乌素开始有了积沙;到了清朝,毛乌素已经形成了广 阔的沙海。因为毛乌素沙漠,陕西榆林素来有“沙漠之都”的称号。 1959 年以来,政府领导当地人民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 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植被扎根,沙土巩固,气候很快得到改善。 如今,毛乌素沙漠绿化面积达 80%,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毛乌素沙漠的 “沙漠”二字即将成为历史。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自主发展:勤于反思、乐学善学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材料作文看似开放,其实限制严格,可谓戴着锁链的舞蹈。本题目由 两段材料组成,第一段介绍了毛乌素沙漠的形成过程和原因;第二段介绍了新中国成立 以来,政府领导人民治理毛乌素沙漠的成就。题目明确了写作内容的指向:“综合材料 内容及含义”,因此必须综合阅读,读懂材料内容,悟透材料背后的含义,不能断章取 义。本材料看似写治理沙漠的丰功伟绩,实则让考生思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 当今的生态文明观,其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高度契合。因此考生写作时,应该紧紧围绕人如何与自然相处展开写作。 2.立意限制。题目先列出现象,毛乌素本来是水草丰茂之地,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 发利用,逐渐变成沙漠。考生应该抓住关键信息“不恰当的利用”,思考这种自然开发 行为的背后是怎样的生态理念。其次介绍毛乌素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用 几十年时间让沙漠变成“绿洲”,生态环境好转。考生应主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 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和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转变的背后其实是国 家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考生应该着重写发展理念的意义,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若 一味批判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的行为,或者着重介绍沙漠的危害,或者着重介绍治沙意 义,则属于跑题或者偏题。 3.思维限制。材料第一段谈到南北朝时期的毛乌素水草丰茂,是匈奴人的政治经济中心;唐朝以后,由于不恰当的利用,毛乌素逐渐形成沙海。这一组对比,突出的是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主题。第二段谈到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如今毛乌素沙漠的“沙漠” 二字即将成为历史,再一次通过与过去毛乌素沙海的对比凸显生态与文明的关系。这是 考生审题和写作时务必要注意的。 开放性 1.思路角度开放。由于每个考生看待问题的思维角度,以及知识储备都不同,最后 写出的内容和文章风格也会有所不同。考生可以围绕生态文明或科学发展的角度写作, 论证方式(道理论证或者举例论证等)自由灵活。 2.文体开放。题目只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并未限定具体文体。考生可以根 据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但综合题目内容来看,写议论文或者议论性的散文更容易得高 分。 解题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性作文,既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考查考生关注现实,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紧扣时代主流的思想价值理念,让考生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树立“生态文明”观。本材料着重分析了毛乌素沙漠 形成的原因,以及经过治理后的现状。考生在审题时,应立足材料的具体内容,综合材 料,读懂材料背后的生态文明观,联系现实,明确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材料间的 密切关联。若抛弃材料空想或者臆想,都难成佳作。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科学发展方能长远。 3.生态兴,则文明兴。 4.毛乌素的变迁折射生态和文明的关系。 5.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尊重自然,文明源远流长。 …… 偏题立意: (偏题原因:没有综合材料分析,未抓关键,断章取义,任意发挥) 1.人类,请停止伤害自然。 2.沙漠如何变绿洲。 3.论人的主观能动性。 4.人定胜天战自然。 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6.地球是唯一的家园。 …… 下水文 生态兴,则文明兴 河南商城高中 方超老师 早在南北朝时期,毛乌素水草丰茂,是天然牧场,也是匈奴人的政治经济中心;唐 以后由于不恰当的利用,毛乌素逐渐形成了广阔的沙海。1959 年以来,政府领导当地人 民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如今,毛乌素沙漠绿化面积达 80%。当地农业养殖业良性发展, 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 这一系列巨大变化,无不印证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人从哪里来?人类的起源,是人们关心的永恒话题。现代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人 类从低等生物进化而来,是自然的产物。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自然息息相关、休戚 与共,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在自然中才得以存在。人 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如果无视自然、破坏自然,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 伤及人类自身。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人类曾经因为对自然过度开发、疏于污染治理导致生态环境衰退,继而引发文明危机的教训也极为深刻。古埃及 文明、巴比伦文明的消亡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楼兰消失、古格覆亡,也都是当地 生态恶化导致的结果。 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合理利用、友好保护,人 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人类治沙彰显了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毛乌素沙漠治理成功,只是新中国治沙历史 的一个缩影。民勤县人民在政府带领下,综合治理沙漠几十年,如今很多地方绿树成荫, 水草丰美,也有效阻挡了周边两个沙漠的交汇,实现了人进沙退。经过几十年治理,曾 经荒漠化的塞罕坝已经成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林场。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更是被联 合国赞叹不已,被称为人类治沙历史典范。沙漠环境的转变,与中国人民对人与自然关 系的重新认知有莫大关系,也说明生态文明观念已深入人心。 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向前推进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必须 与生态实现良性互动。 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 比如,老子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 孔子用“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仁爱态度,表明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吕氏春秋》 批判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行为,认为那是短视之举;等等。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我 国很早就建立了保护自然的国家管理制度,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从而保证了中 华文明绵延不断、源远流长。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 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 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文明才能源远流长,中华大地才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 清、环境更优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成为现实!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