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说作文题:打通考场任务驱动型写作关(真题详说)
加入VIP免费下载

命题人说作文题:打通考场任务驱动型写作关(真题详说)

ID:348822

大小:1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命题人说作文题:打通考场任务驱动型写作关(真题详说) 【真题呈现】【绍兴市越城区 202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测试作文题】 四、作文(68 分) 18.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延迟了今年的开学时间,将每个学生分成了疫情期 间与后疫情期间两个阶段。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时间节点,谈谈自己疫情期间在家学网课 的利与弊;也可以谈谈后疫情期间返校复学后,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250-300 字。(8 分) A 时间节点:疫情期间; 学习状态:居家网课; 交流主题:我谈网课的利与弊。 B 时间节点:后疫情期间; 学习状态:返校复学; 交流主题: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 1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 分) 一只蝗虫并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但一场蝗灾会摧毁整片土地。 一只蜜蜂采不到多少蜜,但一箱蜜蜂采到的蜜能装满很多罐子。 一只牛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成千上万只牛羚迁徙却是非洲最壮观的景象之 一。 一次行动并不能让你接近你的目标,也不会特别引人注目。 孤立地来看,这似乎不值得付出努力。但是,如果把一个行动和几十个、几千个持 续不断的行动相加,你就可能改变世界。 ——《蝗虫之灾》[澳洲]达伦·波克 ◎陈荣生 译 读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不得少于 16 行。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命题导写】 这是一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是取消考纲的第一年的越城区 2020 年初中毕业生学 业考试适应性测试作文题。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和考试两个方面突出了情境的重要性, 情境与核心素养概念相伴而生,反映核心素养的“情境”“任务”“活动”等成为语文课 程标准中的高频词。如何在考查中将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有效结合并落到实处?情境成 为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的载体。考试上,强 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并建议情境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个和学科认知情境。 下面我们以上面的一组作文题来试作阐述—— 一、关注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 个人体验情境主要指向个体。18 题中的 A 选项,从时间、地点、主题三个层面设 置了真实的情境。明确了时间节点是疫情期间;学习状态为居家网课;交流主题是我谈 网课的利与弊。命题的意图是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命题形式勾连统编教材九下第四单 元的口语交际“辩论”,要求有考生用第一人称,能结合自己自己疫情期间在家开展的 网课实践活动阐述正反方的观点,即网课的利与网课的弊,最后能对自己的思辨,对 “网课的利与弊”进行辩证总结。 二、重视社会生活情境——强调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情境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 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18 题中的 B 选项,从时间、地点、主题三 个层面设置了真实的情境。明确了时间节点是后疫情期间;学习状态为返校复学;交流主 题是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命题视野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语言交际 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等。命题形式勾连统编教材九上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 论”。讨论的原则要求紧扣议题展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考生可以先列提纲,进而 提取重点归纳总结。三、创设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的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 创设学科认知情境,通过探究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学习 探究情境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了学习探索与学科过程中涉及的 问题。第 19 题,要求考生阅读《蝗虫之灾》相关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这是一 个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由点到面分别设置了四组情境,考生可以情境设置中提取关 键点,可以尝试这样切入:数量词的比较对接,如“一只”与“一场”及“一箱”与 “上万只”的关系;“一次”与“几十个”“几千个”的关系;进而提取关键词:“个 体与集体”;“孤立与合作”“付出与改变”“奋斗与目标”等;进而引出“小我与大我” “共建命运共同体”等。立意不断挖多挖深挖透,境界自然也就越来越高。 【考场失误】 本次语言运用一是一组文字表达的论述题,就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二选一,分 别是谈自己在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利与弊,以及后疫情期间返校复学后线上线下学习 如何有效衔接,从学生的回答来看,都有话可说,有文字可以表达,或多或少都可以得 分,但学生表述的层次不清楚,有的学生观点含糊,表述不完整。另外,不少学生书写 也不端正,因此学生的得分相差距离大。主要问题如下: 1.观点不明。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疫情时期这个节点,谈自己疫情期间在家学网课的 利与弊。因为大部分同学能谈出疫情期间在家学网课的一些利和弊,而且能基本表明观 点,论证上也基本合理,能引用事实,还比较有说服力。但一类卷少,二类卷比较多, 也有少数同学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论证,或者只是肤浅地表达观点但没有论证的字 数寥寥的四类卷,从而导致了平均分只有 4.5 分。 2.改变话题。学生对于网课利与弊的论述,变成论述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学生存 在自己改话题的情况。也有部分同学审题错误,将“我谈网课的利与弊”理解成“上网 课是有利还是有弊的”。 3.要素欠缺。学生论述缺乏必要的论述格式,没有提出观点,直接进行论述。也有 学生论述不够有条理,论述不具说服力。 4.不合要求。小作文要求在 250 到 300 字,但有部分学生存在字数不够的情况。也 有学生的阐释的理由口语化太浓。 本次大作文大作文仍然属于思辨性的作文。分为书写分 5 分和 60 分文章分,书写 得分基本上是 4 分与 3 分,区分主要是书写是否清晰大气;文章得分好差距离拉开较大。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把材料读懂,把握好主题,并且将疫情期间的见闻或亲身经历结合到 习作当中去。所以,整体批改下来发现离题作文出现的概率较小。但是,因为素材相似 度较高,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比较少见。主要是同学们审题正确,立意不够准确。有 些是从“团结”的层面上去立意选材,准确地应该是从“坚持努力”“努力行动”的角 度去立意。学生能读懂所给的材料,绝大多数同学也能扣住题意展开写作,存在主要问 题如下: 1.题材雷同,缺乏新意。很多学生生活素材实在是太贫乏了,就算是要表达团结创 造奇迹的主题,选材基本还是停留在拔河比赛,蚂蚁搬东西等老套的素材;很多同学都 写到了抗疫,有构思和角度巧妙的学生,但大多学生大而空洞。还有部分学生作文有社 会思品题目的简答题之感,也是大而空洞,泛泛而谈,缺少真情实感。 2.文体杂糅,表意不清。写作时文体不够明确,很多学生没有文体意识,很多将议 论文与记叙文、散文杂糅在一起,四不像,显得不够清晰。 3.主旨不清,情感失真。就算学生审题正确,也是围绕中心在写,但很多学生只是 将一些材料堆砌,最后得出一个中心。在写作时,缺乏结合自己的事例去描述或议论, 因此显得文章不够生动,不能打动人心。 4.模仿改造,套作明显。有些学生套作文痕迹太明显,虽然文笔等不错,但不能在 叙事过程中扣住材料提炼的主旨来写,只是在结尾处点出材料要求的主旨来。 5.字迹潦草,书写不清。有涂改现象,影响卷面分,标点符号不够规范等情况。还 是有几位学生没有写作文题目。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