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高中学霸“抗疫”作文选粹(附:名师精彩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顶级高中学霸“抗疫”作文选粹(附:名师精彩点评)

ID:348844

大小:22.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顶级高中学霸“抗疫”作文选粹(附:名师精彩点评) 2020 年 2 月,《中学生阅读》杂志组织了“抗疫”主题作文征稿,两个月来,收到 了全国各地中学生的稿件。以下展示的是高中组的几篇优秀文章,一起看看吧! 那些平凡的身影 李伊纯 我是从宜昌到武汉求学的学生,春节前,自武汉回到家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武汉封城,各地封村、封社区。家家闭门,人人隔离。我无法返回学校。新冠肺炎疫情 还在肆虐,但隔离在家,心中早已没了最初的那份迷茫与慌乱。安稳宅在家中的人背后, 有太多人在付出,给我们力量和信心。他们忙碌的场景,如一部默片。 初春的清晨,我趴在阳台上张望。偌大的小区,空空荡荡。安安静静的花园小径上, 突然出现了两个身着蓝色工作服的身影,一个拿着扫把和畚斗,一个背着背包一样的消 毒喷雾器,走向一幢单元楼。他们是小区清洁员。他们每天要清扫、消杀小区每一个角 落。电梯要每 4 小时消毒一次。淡淡的日光里,两个人静静地忙碌着。 阳台上可窥见别样景致,微信朋友圈里亦如是。微信朋友圈里那有些模糊的图片, 已被我铭记。粉色雨衣,蓝色口罩,一次性白色手套。在下着小雨的天气里,一个年轻 的身影,正在小区门口张贴防疫宣传告示。我没有看出图片上的人是谁。妈妈告诉我, 那是我熟悉的肖燕阿姨。 她是区政府的公职人员,他们一家本在贵州陪母亲过春节。她突然接到派基层干部 下沉抗疫一线、包保小区的命令,于是把两个年幼的孩子留在贵州老家,连夜赶回单位。 她深入小区宣传,督促居民闭门隔离,截断小区人流,和无数公职人员共同发力,按下 城市暂停键。她和同事一起为居民做好生活服务,让市民安心在家躲避被感染的风险。“请您宅在家里不要外出,我们会 24 小时为您服务。”这是她对居民的喊话。记忆 里那个娇小秀气的身影,此刻变得那么高大挺拔。“今天早上,一个小伙子把牛奶、饼 干、消毒的湿纸巾往我怀里一放,说看我天天在这里忙碌,太辛苦了。本想问他叫什么 名字,他转身就走了。”这是肖燕阿姨的讲述。她的每一点付出,居民们都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在抗疫的非常时期,被人们记在心里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小区物业的周勇经理, 春节提前回岗值守,每天晚上在小区里巡逻;楼上的周炜阿姨,每天义务统计几十户居 民的体温;小区旁开餐馆的胡姐,主动为住户们送来一大车白菜;身为媒体人的老爸, 每天在网络上联系捐助,和他的朋友一起,为宜昌多家医院争取到急需的医护物资…… 在疫情面前,无数平凡的人相守相助,化解了人们对疫情的恐惧,振奋了人们抗疫的信 心。 2004 年出生的我,不曾经历这样的“大劫”。这场“大劫”是一堂人生教育课,那 些平凡的身影都是教材,让我懂得何谓责任,何谓担当,何谓家国。 (指导老师:许丹玲) 点评: 本文以典型物象“身影”统摄全篇,呈现了清洁工、公职人员、物业经理、小区义 务工作者、媒体人等抗疫人员群像,其中重点刻画了基层干部肖燕舍家下沉一线的形象, 详略得当,剪裁有度。作者把观察的焦点定格在身边最熟悉的人身上,现实感和真实性 强,生活气息浓。结尾处点明“我”通过那些平凡的身影,懂得了何谓责任、担当、家 国。从“我”写起,回归到“我”,从结构上讲前后照应,从主旨上说深化、丰富了作 品的内涵,超越了简单记录的层面。(张衍凯) 唯爱永恒河南 谢非儿 本应繁华的街市,变得冷冷清清。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每天增长,令人焦灼。中国地 图很快被红色疫情标识覆盖,深色区域在扩展……一个不平凡的新年,一场抗疫大战, 就这样到来。 在这场充满悲情和勇气的抗疫大战中,我看到了闪着光芒的大爱。 你看,一个个“逆行者”,披上医护人员神圣的“战袍”,冲向疫区。在 2003 年抗 击非典中立下战功的钟南山,耄耋之年再度请缨,直达抗疫一线,用院士的专业、战士 的勇猛、医者的仁心,书写国士无双的担当;正值青春的姑娘剪去长发,披挂上阵,“我 把命都交给你了,还在乎这一头长发”,发出了医者无畏的宣言;请战书上摁满了鲜艳 的红指印,“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每一个红指印都是医者用生命做出的承诺。国难当 头,总有人在面对最危险的战场时,迎着撤退的人群毅然走向前线,他们“逆行”的身 影诠释了爱国爱民的精神。 你看,一颗颗“中国心”,连成了最坚固的抗疫防护网。数以千计的施工者,在万 家灯火中选择坚守岗位,鏖战工地,这才有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拔地而起;无 数工人返岗复工,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夜以继日地生产,一批批物资星夜驰援抗疫前线, 送去生的希望;海外华人纷纷捐款捐物,他们的慈善之举,为抗疫前线送去物质支撑和 精神力量;社区、路口,基层工作人员在寒风中为往来人员测量体温,筛查登记,维持 秩序,他们用忠诚和责任筑成抗击病毒的“防火墙”。 面对灾难,哪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平凡人都在发一分光,点点萤火汇成爱 的星河,汇成战胜灾难的希望。 爱和希望,比病毒跑得更快。中国人在灾难中激发出来、汇集起来的民族大爱,如奔腾的长江水,流进湖北,流进武汉,滋养荆楚大地。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 个春天不会来临。爱和希望,就是人间的春天,就是山重水复之后的柳暗花明。 福祸无常,唯爱永恒。 (指导老师:耿立新) 点评: 文章充满激情,赞美了抗疫中呈现出来的人间大爱。作者选取支援抗疫前线的医护 人员、积极为抗疫做贡献的普通人这两大群像,集中表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本文语言整饬生动,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如奔腾的长江水和汉江水,流进湖 北,流进武汉,滋养荆楚大地”属比喻,“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 来临”是对偶,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张衍凯) 风 中 江苏省 杨 燕 车飞快地行驶。路边的树被大风吹得倾向一边,看起来它们像是在拼命后退,逃离 前方未知的恐惧。路边零星几个行人,戴着厚实的帽子和口罩,低着头缓慢前行。正值 寒冬,室外的温度很低。我们的车窗紧闭,空调把温度抬升得很高,车里有些闷热。 突然,爸爸开始减速。我朝车窗看了看,前方有几个身着荧光黄背心、戴着口罩的 交警正在执勤。车渐渐停稳,爸爸打开车窗。一瞬间,一股刺骨的寒风灌了进来,我往 后缩了缩。 “量体温,所有人。”言简意赅,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春节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各个路口昼夜有人值守,给过往人员量体温,筛查发热人员。我不情愿地打开窗户,慢慢地将脑袋伸了出去,风毫不犹豫地灌进了衣领。我一哆 嗦,立刻把脖子往后缩了缩。一位戴着白色口罩的交警,刚刚将红外线测温仪对准我的 额头,它便发出“滴滴滴”的响声。我的心紧缩起来。他顿了顿,又量了一次,这个仪 器又“滴滴滴”地叫着。我明显地表现出不安。如果发热了,就有可能被禁止通行,甚 至可能会被留置。 他看向我:“可能是汽车内温度太高了,不用太紧张。车停到路边,小姑娘下来再 测一下。” 爸爸将车靠边停下。这时,我突然看到远处有一个男孩。他迎着寒风,正穿过田野, 朝我们这边走过来,手里提着一个蓝色的热水瓶和一个显眼的红色塑料袋。快走近我们 时,他停了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口罩戴上,继续往前走。 “爸——”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是习惯了在田野上大声喊叫的嗓子,他吼得特别大 声,又兴奋又激动,“我来给你送面条嘞!” 那个交警叔叔赶忙走了过去,眉头紧蹙:“谁让你来的?我工作呢!这里来往人多, 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不安全!” “还能有谁?当然是我妈让我来的。你几天没有回家了。今天你过生日,总要吃碗 面条吧!”那个男孩气喘吁吁地放下热水瓶和一大包方便面,“看,热水都有,你的小 伙伴们也有份,周到吧!你看,你是不是得给我加压岁钱啊!” 交警叔叔紧蹙的眉头霎时舒展开来,口罩上方露出的眼睛,亮亮的,闪出幸福的笑 意。然后,他径直向我走来,又将红外线测温仪对准我的额头,这次仪器没有发出“滴 滴滴”声。“没事儿了,就是汽车里面温度太高了。体温正常,不用担心,我们这附近 还算安全。”几句简单的话瞬间温暖了我的心。“好了,可以走了!路上注意安全,一定要戴好口罩啊!”他朝我们挥挥手。我拉 开车门,一股暖气扑面而来。我默默回头看,那个男孩在动手泡面,他的父亲一只大手 用力揉着他的头,风掀动他们的衣角。两人的笑声飞越田野,传到很远的地方。 点评: 文章情感真挚,选材典型,叙述流畅,描写生动,重点描写了儿子给过生日的交警 父亲送面条的场面,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父子之间的对话,既突出了父亲坚守抗疫一 线工作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又表现出儿子的阳光乐观,以及一家人生活的温馨, 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伸”“灌”“哆嗦”“缩”“紧 缩”“顿了顿”等,既表现出车外环境的恶劣,又突出“我”内心的紧张不安,更烘托 了交警的辛苦与体贴,突出了可敬的警察形象。 作品以小见大,通过“我”和家人在疫情防控卡点接受检查的小事,礼赞无数为疫 情防控默默奉献的人,讴歌疫情防控期间一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的精神。此 外,文章前后有呼应,开头写景切入,渲染车外的寒冷,结尾写到车内的温暖,形成完 整的结构。作品以“风”为线索,以寒风来衬托人性、亲情的温暖——执勤警察关心体 贴“我”的温暖、警察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温暖。  (指导老师:孔小波) 除 夕 夜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高 洋 她终于回家了。 开门,是温馨的感觉。母亲迈着碎步迎上来:“听说你除夕要回来,特地做了一桌 好菜呢!”她放下包,如释重负地瘫坐在饭桌前的椅子上。两个人的年夜饭,终究是冷清了点。 饭还没吃完,“叮咚——”手机响了。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是医院发来的消息: “我市出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人数有大幅增长趋势。定点医院医护人员不足, 情况紧急,现急需支援。有意者自愿报名,获准者需立即到岗。”她放慢了咀嚼的速度: “妈,可能……不能陪你过年了。”“又是医院缺人了吧,没事儿,我早就……习惯一个 人了。”母亲放下了筷子,进屋翻出一件羽绒服,“天冷,多带点衣服,照顾好自己。” “……”母亲张了一下嘴,欲言又止,但终于没忍住:“千万要保护好自己,你爸 走得早,家里……” “妈,我会好好的。等我回来后,补吃一次年夜饭。”她的眼里有了泪水。 屋外下雪了,地上一片白。 她打开车窗,向窗外的母亲挥了挥手。她想起父亲。2003 年,对她而言,对这个国 家而言,都是难忘的一年。那一年,她的父亲,她从小崇拜的父亲,在抗击非典中不幸 感染,离开了人世。父亲以身着防护服的形象,留在她的记忆里,成了她心中的英雄。 那年,她 11 岁。后来,母亲一直想让她学会计,谋个稳定的工作,再嫁个好人家,平 平淡淡、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可是,当年考大学时,她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院。 她来到医院报名处,要在请战书上摁手印。她的手指摁在印泥上,停住了。她不知 道等待她的会是什么。她有种预感,这是场战争,她要像父亲一样面对死亡。她在犹豫。 毕竟,她只有 28 岁,家里只有母亲一人。但是,她还是在请战书上摁下了手印。请战 书上,是一排又一排鲜红的手印。 防护服很轻,但是在她心中,防护服就像是盔甲,很沉重。她不太习惯防护服的束缚,每走一步都觉得很别扭。医院的走廊里寒冷逼人,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和护士从走廊 里走过,一个个面目不清。她透过护目镜,透过走廊的窗口,看见除夕夜的万家灯火。 她想起父亲身穿防护服的形象,想起一个人在家过年的母亲。 她轻轻舒口气,转过身,走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房。 点评: 这是一篇小小说,以医生抗疫为题材,构思颇有特色。本文不是叙述主人公在抗疫 一线工作的事迹,而是讲述主人公除夕夜报名支援抗疫一线的故事。叙事从除夕和母亲 吃年夜饭的场景入手,饭未吃完主人公就离家去报名支援抗疫一线,一方面突出了主人 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疫情的紧急。 作品中母亲、父亲这两个人物,很好地衬托出“她”敬业爱岗、勇敢执着的精神品 格。“她”报名时片刻的犹豫,进入病房前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作品涉及 17 年的时间跨度,家庭和医院两个地点,两代人的故事,读起来却不觉得凌乱,体现出作 者较高的叙事水平。(指导老师:刘正旭)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