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倒计时:“羡慕天边的人”等作文两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倒计时:“羡慕天边的人”等作文两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一、原题呈现 21.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 选。 生活中,我们或许沉溺于这样的“人之常情”:往往会羡慕天边的人,总是把不满推给 最靠近我们的人。 二、审题及评分细则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引出话题,后一句则是对人之常情具 体表现的概括性陈述。“生活中“表明材料指向生活现象:“沉溺“表明命题人对这一生 活现象反思批判的态度,考生应据此基于反思批判立场对作文材料所呈现的生活现象表 达感受与思考。 “羡慕天边的人”,却”把不满推给最靠近我们的人”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比如家长常常责备子女“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孩子常常埋怨“我怎么没有别人家那 样的父母”,还有人们每每羡慕“别人家的食堂”“别人家的单位”等等,学生要对此进 行思辨式思考和表述。本题审题强调整体理解引语内涵,切忌割裂性的解读,要明确” 往往会羡慕天边的人,总是把不满推给最靠近我们的人”是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两个分 句构成对比关系,人们羡慕”天边的人“与不满“最靠近我们的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即本题的核心立意在于探讨人们情感、认知的差异取决于与其距离远近的原因, 写作中要凸显距离“在认识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重点可以落在前半句,也可落在后 半句,但立意都要着眼于对某一对象的认识评价与位置的关系并深入分析,譬如:因在 “天边”,距离的拉远淡化了对象的缺陷,主体可以凭借想象虚构美好,最终催成一种 “光环效应”;另一方面,对象位置“最靠近”,因熟知,缺点可能被放大,因亲近,怨 气易迁于其身。材料中隐含的这层关系,要能提炼并整体感悟,离开了相对的距离只谈 某一种情感态度如”羡慕”不满”等就偏离了文题要旨。 要注意的是本题引语只是阐述“人之常情”的某一种具体表现,学生可以据此联想到生活中与之相似的同类现象,因而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推广到其他事物上。 只抓住人之常情,羡幕,不满,身边的人,天边的人等只言片语,断章取义,随 意行文,游离核心的原则上不超过 40 分。 立意如果只是简单地阐述“人之常情”的各种表現,没有拓展延伸,或者只是围 绕材料某方面简单罗列观点和事例,泛泛而谈,原则上不超过 45 分。 要注意某些事例特别丰富,文辞浮夸、行文缺乏逻辑的文章,有以例代证,平面滑 行等现象的,原则上不超过 50 分。 在以下几方面有亮点的文章,分数可以酌情上浮,敢于打高分。 作文结枃清晰严谨,构思有精巧之处;论述能分层次有条理展开,行文逻辑严谨有序; 素材选用推陈出新或者令人耳目一新;语言表述明晰流畅、精准灵动;生活情境真实、感 情真挚。 考场作文: 你的奥林匹亚安在何处? 你的奥林匹亚在何处?”海德格尔游历希腊时如此发问。 在我们心中供奉着的奥林匹亚圣殿高居天边,随着历史或空间的隔离愈显美好,而 衬得纷繁的现实社会丑陋不堪。 于是,我们时常陷入如此思维困境:我们越是渴望天边圣殿里供奉的神灵,抑或是 那些拥有过人才思傲立于文明之巅的哲人、诗人,越是厌弃市井之中我们的亲友、故交, 那些贴近我们生活的人。我们叹圣殿之远,更狠自己堕身于尘土中。而现实生活的一手 造就,责任在靠近我们的身边之人。 我们将“天边”与“身边”人为地划定界线,可爱与可憎如此分明,而我们自身是 徘徊其间的苦吟诗人。 然而,这不是简单的顾影自怜,其中隐藏着的是不经意的妥协,对自身责任的推脱。 靠近我们的人,以自己选择的方式生存,这关乎个人不同的价值观念、视野大小,关乎 社会环境之塑造,而不可仅仅归结于个人。你却说,那推推扯扯的家长里短使你思维竭 尽、生命耗尽?使你却忽视他人对于我们生存环境的必备塑造。没有现实生活的的安憩之地、问候之语,我们更陷入孤独之境,更不谈对圣殿的追求了。 “身边”之人与“天边”之人的认为划分本就是作茧自缚的开脱行为。施蛰存历览 西土文学,却困于文革时期那只有黑暗的处境。然而,施先生一面追寻着金石研究的理 想世界,一面仍然友善于现实中人。将家中底楼腾出给人做邮局时,他并不嘲讽碌碌之 辈的干预。“生活每况愈上”,平静如此。 我们时常陷入困境,本质上仍是沉迷于对自己责任的转嫁,而无力承担现实重量。 身边之人本难干预我们的心境;而于现实中亲历与理念、圣人之反差更所以坚定了我们 对于天边的追寻,何困于此呢? 独不见,点波奔向太阳,上前追问?独不见科勒律治吟游湖畔?“天边人”之所以 到达了天边,不亦因为明晓与现实中人的差别,而坚定地奔向对天际的追求?故身边与 天边本无边际,关键在于超拔于苦吟的困境,明确自己与靠近者的差距,在内心中奔向 天边圣哲神殿。 海德格尔对他的问题早已做出回答,归于黑森林中,与那蒙昧的牧民们交游,回望 着天边的奥林匹亚圣殿。 原题呈现: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学习需要自主, 经营需要自主,生活也需要自主…… 自主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审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 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 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有 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 这是两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自主指自己主动,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 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自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独立的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一个没有 主见的人,很难在生活中自立。学生之所以感到难写,是他们没有过“自主”的行为, 甚至他们连“自主学习”也没有体会过。“自主”的前提必须是“认识自我”。一些成年 人也未必能“认识自我”。学生们有可能大写特写“自主”的魅力,但应更倾向于写“自 主”的作用、价值、影响等。 参考立意: 学会独立自主; 自主是人生魅力的体现; 自主与能力; 正确认识自主; 自主,即自立、自为、自律等。 行文结构: 结合材料内容或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引出论点“我们应该学会独立自主”。然后从不 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生活上需要独立;学习上需要独立,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工 作上需要独立,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独立解决困难,勇于尝试等。最后可以写自己如 何做或感悟,如“学会独立是关键,一个人在有利的条件下重视独立能力、严格要求自 己,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优秀作文: 01.自主人生 文|一考生 何谓人生,值得我们去思考;何处是方向,需要我们去寻找。从来就没有理所当然的港湾,可以让我们停靠。 从古到今,在佛学文化中,普度的大意是广施法力使从苦难或困境中得以解脱,普 度众生大概就是所谓的禅师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了。想想看,在屋檐下躲雨的那个人,并 没有被雨水淋到,又怎么能谈得上陷入困境需要解脱呢?在这里,禅师的立场,应该只 是作为指引人们脱离苦海的方向,不是吗? 一个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的不真实的故事,却能引起现实生活中的我的深思。 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确切地说,是拥有了什么,还需要什么,不该 再向生活索要什么。屋檐下的人没有被雨淋,这已经很好了,而他为了让禅师度他,他 却走进雨中……如果说他不理智,那么现实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与其雷同又该怎么解 释? 欲望是无止境的。过得不好的人梦想着自己能过得好些,过得已经不错了的人,又 总盘算着如何才能过得更好,得到更多。何苦呢?生命就这么一次,选择了自己的生活 方式,好好活着,就很好了。 明智的人,不会总是指望通过依靠他人而生活着。他们相信,天助自助者。他们拥 有方向,知道怎么努力。正如禅师所言:你要被度,不要找我,请自己找把伞。对啊, 为什么不自已找把伞呢?为什么不是自己“度”自己呢?想想,人生能有几回搏,为什 么不及时把握? 经过岁月风雨的洗礼,应该更能清醒人们的大脑,洁净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求与世 无争,但求知足常乐。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何去何从,自当理智判断,明确方向, 在寻求他人帮助的同时,依靠自我,朝着希望的方向行进。迷惘时,有方向就好,失意 时,有勇气就好。我们可以依赖一个人一时,却不能依赖他一世,到最后,自己的人生, 还是自己做主。 天助自“度”者。风雨兼程,自主人生。 “自主”一个美丽的词,但不是你只要自主了,人生就会美丽。假如你从来没有思 索“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那你最好“就有道而正焉”,寻智者而择焉。因为:当你 连“自”都不知道何在,你还想什么“主”呢?当你连“一意”都没有过,还想什么要 “孤行”呢?而且,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注意过“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芒”。 “自主”成了它们的习惯,习惯了艰险和希望、蓝天和远方。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