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大连市一模--天下兴亡,“我辈”有责作文题解读+下水作文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电 影 《 风 声 》 里 有 一 句 台 词 : “只 因 民 族 已 到 存 亡 之 际 , 我 辈 只 能 奋 不 顾
身。”“我辈”是一个代词,本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是在这句话里,我们每个人似
乎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包蕴着的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主场感”。无论
何时,“我辈”都是一群令人心生敬佩的人,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
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意图】
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里说:“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这句话
给我的启发是对“我辈”的思考。电影《风声》里民族存亡之际奋不顾身的人是“我
辈”;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也是“我辈”……考虑到作文要贴近
热点但又不唯热点,不想直接以疫情为话题命制试题,所有就有了这个题目。
【写作提示】
这则材料主要侧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中的“我辈”
的理解,虽然当代不是民族存亡之际,但依旧是充满挑战的时代,在不同领域“我
辈”都是积极参与者,为祖国的富强、繁荣而努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而努力 。“我辈”是值得我们仰视的英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题的审题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材料的关键词是“我辈”“责任感”“主场感”。
学生审题的第一个任务是明确什么样的人是“我辈。”在民族存亡之际,“我辈”是当
仁不让,义不容辞,勇于担当的人;而“无论何时”,“我辈”又都是一群“令人心生敬佩的人”。再说“责任感”与“主场感”,“责任感”易于理解,而“主场感”是一个相对
陌生的词语,但学生通过“主场”和修饰语“义不容辞”也是可以理解到位的。简单来
说就是勇于承担,不逃避责任,具有主人翁意识的人。这两个词的词义肯定是有交
叉的,但绝不是同义词,而且各自有定语,实际上是把责任感狭义化了,也是对二
者做了有意的区分!具有“责任感”“主场感”的我辈中人都是直面挑战,承担责任的
人,都是令人敬佩的人。在这个层面学生有很多合适的事例,但是只停留在这个层
面,作文只能是二类下(45 分以下)。
审题的关键句是“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我
辈”,“我辈”正在参与构建着这个时代。“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那么应如
何成为“我辈”?这是学生写作中的应有之意。所以文章中不能只写别人是如何直面
挑战,承担责任的,还要落实到个人身上,每一个个体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又
如何承担责任;而这个责任大到民族、国家,小到家庭、自身。这样才是比较全面
的审题。
在实际写作中,考生可以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为例,阐明他们
身上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备受称道的九零后,谈谈当代青年该如
何肩负社会责任,如何努力成为“我辈”。
立主场担责 显我辈风采
佟 倩
民族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电影《风声》里这令人心生敬畏的真情
告白包蕴着的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主场感”,彰显了“我辈”风采。
展开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具有
“责任感”的“我辈”的精神内涵。高喊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英
雄林则徐,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仍
投入虎门销烟的运动之中。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就一直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寻求救
亡图存之道。是什么让这些仁人志士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在个人与国家,小我与大我的抉
择中义无反顾地牺牲个人与小我,是救亡图存的“责任感”,是舍我其谁的“使命感”,
更是以天下为己任、义不容辞的“主场感”。正是拥有这“主场感”,林觉民才会把家
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深谙作为一个矢志拯救国
家民族的革命者,儿女情必须服从革命事业的至理,将一已之爱扩展到普天下人之
爱,义无反顾地为祖国献身,彰显了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大爱情怀。
回望五四百年,试想,若那些先进青年没有将国家命运背负在身,中国大变革
的号角就不会被吹响;若那些先进青年没有这份家国情怀,就不会有人带领中国走
向现代化的端绪。他们以自觉启智、筚路蓝缕回应了时代的呼唤,诠释了具有义不
容辞“主场感”的“我辈”的使命与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新冠疫情爆发之时,驰
援武汉的医疗队伍中出现了一批批的 90 后白衣天使,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
了身衣服,勇敢奔赴前线,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保护着亿万中国人。这是
“后浪”们躬身入局所展现的使命与担当。
国家危亡,我辈只能奋不顾身;国家振兴,我辈必须奋斗不息。这是历史的回
响与共鸣,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召唤。时代的洪流中需要你、我、他舍我其谁、躬身
入局的当仁不让;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我辈”勇担重任的义不容辞。
我辈热血荐轩辕
隋 昕
《风声》里顾晓梦说:“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正是有
千千万万的我辈中人,才有今天的泱泱大国。“我辈中人”“铁肩担道义”用责任筑时
代,“我辈中人”“寄意寒星”,用热血荐轩辕。
“我辈”并不是遥远的名词,也不是英雄的别称,而是每一个勇担责任,对国家
有主场感的的普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我辈”舍身忘我,牺牲奉献。他们在枪林
弹雨的沙场上,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在阴暗潮湿的窑洞里……今天的中国,不再炮火连天,但依然有无数志士仁人,矢志报国,奋不顾身,投身祖国的建设中。他
们不分年龄、无论性别,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我辈”汇聚成时代强音。
“我辈”当仁不让,勇担责任,他们的责任感令人敬佩。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忱
结成饱满的稻穗,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几十年
来,始终未变。孙家栋的一次次挺身而出成就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困难面前,他
绝不低头;在责任面前,他又“俯首甘为孺子牛”。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为了中国
的核事业,他隐姓埋名 28 载,舍小家为大家,用一生书写了当仁不让传奇的故事。
他们以“我辈“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成就了英雄传奇。
但“我辈”不是英雄的专有,每一个在挑战面前义不容辞的平凡人都可以是“我
辈”。疫情来临时,“我辈”是坚持逆行的医护人员,是坚守岗位的社区干部,是甘
于奉献的志愿者,是心系祖国的海外儿女,是千千万万捐款捐物、足不出户的普通
人。他们知道,这是自己的主场;他们知道,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战胜困难,他们更
知道只有“不以善小而不为”,只要将“善小”做到极致,一样可以创造奇迹,一样可
以与英雄比肩。
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当我们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希望融为一体,
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就是完成时代使命的过程。作为青年人的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做好眼前小事,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是一种责任担当。而我们的每一次全力以赴
都让我们更接近心中的“我辈”。
《风声》里,顾晓梦说:“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这种精神就是“我辈”的精神,是责任担当,是义不容辞。无论何时,“我辈”都奋勇
向前,将以热血荐轩辕。
如是“我辈”出鞘际,定为华夏复兴时
任乐然
岁月如淘沙之江,淘尽了未销的兵戈折戟,却绕不开中流里的砥柱如磐。——题记
斯言诚哉:无论何时,“我辈”都是那样的令人心生敬佩。无数个“我辈”成为了
各自时代的中流砥柱,他们是独领风骚的千古英豪,也是但问耕耘的凡夫俗子,更
是无畏前行的滚滚“后浪”;他们无私无畏、坚守初心,他们当仁不让、在所不辞,
他们不辱使命、义薄云天。正是这些“我辈”的存在,才铸就了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
更让华夏民族向着复兴崛起而砥砺奋进!
伟岸如“我辈”。
他们,是时代的改写者,在大厦将倾的年代里,曾经扳动历史的齿轮,因他们
的当仁不让,华夏的救亡之路有了引航的曙光。
国将不国之际,总有一批“先锋”之士率先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旗。敢为人先的
“洋务派”,主动担当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责任重担;寡不敌众的康、梁义士,积
极尝试了“维新变法”;永不言弃的孙先生,把民族的存亡视为己命,当仁不让地领
导了辛亥革命,为中华之崛起架起了一座座如虹的大桥。
平凡如“我辈”。
你们,是社会的大多数,在波澜不惊的一生中,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你们
的义不容辞,华夏的复兴之路有了坚强的后盾。
一封封“请战书”,是逆流而上的“抗疫”战士无声的宣言。你们不顾安危,义不
容辞地奔赴到风口浪尖上的湖北武汉。不舍昼夜地工作,只因你们是这个时代中最
普通的“我辈”,隔着雾气的护目镜,你们疲惫地说: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应该
做的... ...
后浪如“我辈”。
我们,是华夏的新动力,在羽翼未丰的年龄里,有着敢梦敢闯的能量,因我们
的不辱使命,华夏的崛起拥有了无限的可能和无尽的力量!
而今正在奋笔疾书的我们,是华夏民族最有力量的一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
命,历史上,无数前辈为了民族的兴旺打下了雄伟基业;现在,“我辈”继往开来,
定当不辱时代交给我们的复兴使命;未来,“我辈”当为国而学、为国而拼,唯有“行
健不息需自强”,才能“学问笃实生光辉”!如是“我辈”出鞘际——时代需要每一个“我辈”,古如此,今亦然。
定为华夏复兴时——“我辈”应献身自己的时代,肩有担,不容辞!
我辈之心铸华夏之魂
韩煜涛
“只因民族已到危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电影《风声》的一句台词将我
深深打动。当仁不让、义不容辞,“我辈”二字力当千钧,展现了中华民族立身发展
的精神力量。
“我辈”二字蕴含着巨大的包容力量。“我”昭示着一种“认同”,有着共同情感、
共同立场、共同志向的人们都可以归为我辈之列,最终归结为一种共同的责任。“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山先生遗训激励无数热血儿女的爱国奋进之心,“同
志”一词就与我辈一样,将众人之心包容其中,凝聚为民族的伟力。1937 年,陕西
泾阳,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星八角军帽在眼泪中换为国军
军帽。此后,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于平型关取大捷,夜袭阳明堡机场,在娘子关
重创日军,扬我国军威,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国军在正面战场组织
了二十二次大会战,以牺牲百万军人的巨大代价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
幻想。代表阶级不同、政见不同,这些在民族大义面前都可以先行放下,只因为大
家同属“我辈”,有着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情感与精神立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
幼,民族危亡之际,只有共同的国土之上、共同的人民之中、担当共同责任的你、
我、他。
“我辈”二字蕴含着光荣的使命精神。辈字代表家族、亲友间的世系次第。人生
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由于个体生命的短暂,人类必须在一代代人的不断
更替中,实现生命的延续与文明的传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
的担当,五千年泱泱华夏正是依靠一代代肩负历史责任的“我辈”走到今天。“还我
青岛,还我河山”,1919 年的“我辈”为国家尊严、主权完整奔走呼号;“一寸山河一
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1939 年的“我辈”,为保国守土、民族独立浴血奋战;“到
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49、1959、1969 年的“我辈”伴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战天斗地,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今日之“我辈”也没有令人
失望,据官方统计,在为抗击新冠肺炎而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 4.2 万名医护人员
中有 70%是 80 后、90 后。我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
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00 后作为新时代最年轻的“我辈”,是民
族复兴事业的关键力量,我们要在凝聚与团结中获得自我认同,在奋发有为中接受
历史使命。“不缘打破工夫到,那得中流砥柱平。我辈济川真事业,何时赤手活苍
生。”
天下兴亡,“我辈”有责
钱兴怡
过去,民族存亡之际,无数“我辈”,奋不顾身,担当起整个时代的重任,挽狂
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如果“我辈”,所虑者只止一身,那又何来“沉睡雄狮”的
苏醒、“东亚病夫”的崛起呢?就更不要提如今迅速发展的伟大中国了。所以天下兴
亡,“我辈”有责!
危难之际,“我辈”勇当先锋。当《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当民族危机
不断加深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毅然发动了爱国救亡的维新运动;面对敌人的重
兵围剿,杨靖宇率部拼死抵抗,宁死不屈;身处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许多“我辈”担
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舍身成仁,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武汉疫情肆虐之时,更是
无数“我辈”奔赴前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敢地挑起时代的重任,“国有
难,召必回”……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国家
之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辈”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主场感”。
时至今日,动荡、战争远去,和平代替了硝烟,但我们仍处于充满挑战的当下,
不容懈怠,而“我辈”也必然会责无旁贷,挺身而出,扛起国家前进的大旗,为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力量!时代召唤,“我辈”当立主场。为了缓解粮食危机,袁隆平走进了水稻的茫茫绿
海,不辞辛苦、不分昼夜,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
饭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的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神舟上天,嫦娥
奔月,蛟龙下海,大飞机 C919 的成功试飞,北斗导航系统的组网完成,Fast 射电
望远镜的投入使用,5G 基建的全面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正式贯通……每一项成就
都是“我辈”勇攀高峰、攻坚克难的最好证明,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我辈”的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
“我辈”不仅是历史长河中的英雄,还是新时代下我们每个怀揣着中国梦的你、
我、他。今天的我们有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享受着当下优越的生活,但我们绝不
能因此麻痹大意、冷眼旁观、坐享其成,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投身祖国的建
设中,勇立潮头,在各行各业为这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留下“我辈”独特的足迹。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
只要“我辈”坚定努力不放松,勇于肩负起复兴国家的重任,定能让中华民族昂首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天下兴亡,“我辈”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