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指津:如此行 好文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名师指津:如此行 好文成

ID:348963

大小:20.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名师指津:如此行 好文成 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已数见不鲜,有些满分作文不仅在当年引发了广泛关注,而 且还不停地向下一年乃至下几年发酵。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满分作文有满分作文的亮 点和优势。那么如果想要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甚至满分,该如何去做呢?笔者结合自己的 写作教学和写作感受,谈几点粗浅的想法和认识,以供参考: 一、明确文体,是写好考场文的基础 虽然考场作文对文章文体没有明确限制,但是我们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要充分 显示出这种文体的特点,即写什么像什么,考场作文文体最忌“四不像”。根据《高考 阅卷评分细则》要求,要严格文体意识,论述类文章,其文体要符合论述文章的要求; 文学类文章,其文体也必须符合文学类文章的规定;其他类,同样如此;否则,将视为 文体不明。2015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长夏教授半开玩笑地说:“文 体不明,那就是考生在玩‘幺蛾子’,既然他考生玩‘幺蛾子’,那么我们阅卷老师也可 以跟他玩‘幺蛾子’,评卷时绝对不轻饶。”根据笔者的阅卷经验高考作文中文体“四不 像”的文章,分数一般不会超过 49 分。 由此看来,这样的考场作文文体要求,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对语文教师平时作文教 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写好考场作文,文体当为首要。只有明确了文体,才能找到与之 对应的写作素材,并加以灵活运用;而在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老师也才能更加准确地判 断出考生的文章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抑或是小说等,不至于出现由于文体不明 而被列入另类作文的现象。 二、谋篇布局,是写好考场文的关键 谋篇布局又叫行文思路,即安排层次结构。在写作时,文章的谋篇布局尤为重要。 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是有路的,好文章的做法是决 不乱走的。”所以,考生要想写好考场作文,谋篇布局不能乱。比如,写议论文,就可 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行文思 路来写;写记叙文,就需要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事件的起因、经过、发 展、结果”的思路来行文。例如,《教学考试》(高考语文)2018 年第 3 期李白华老师的《传承文化基因,铸就 盛世华章》就是一篇绝佳的议论文。李老师开门见山提出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一 带一路”都是在传承中创新的问题;接着先分析了“共享单车”传承与创新的内涵,以 及传承与创新和“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即“‘一带一路’会面临着 难题与风险,只有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才能创新地解决各种难题与风险,与世界各国携 手共进,铸就盛世华章”。 又如,人教版必修③《荀子·劝学》一文,行文思路非常清晰,整个文本内容紧紧 围绕“是什么:学不可以已;为什么:一是学习的意义,二是学习的作用;怎么办:学 习的方法和态度”这样的思路来行文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通读之后,读者一下子 就能明白作者开门见山所提出的问题,即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考场作 文,其谋篇布局也应该如此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阅卷老师对行文思路一目了然, 以致阅卷老师在脑海中产生结构明晰的好印象。 三、充实内容,是写好考场文的保障 内容充实与否,是衡量一篇文章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怎样才能使考场 作文的内容充实呢? 其一,情感丰富、立意深刻、选材典型,塑造形象丰满、中心突出。对于记叙文而 言,最重要的在于塑造的人物要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情感、丰富的精 神世界。 其二,在选材上,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件来表现文章中心,所 谓典型就是有特殊表现力的、新颖独特的、能带给人深刻感悟的、能集中表现文章中心 的材料。如果文章选材不得当,那么也会造成文章内容松散、中心不突出等问题,无法 达到文章充实的效果。 下面以几个片段为例: 片段一: 每当晨读的时候,他总会在教室里与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诵,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 一个圈圈又一个圈圈;读着诵着,诵着读着,他,有时会开怀一笑,有时会低头沉思, 有时会捶胸顿足……就连他脸上的那块“胎记”也会随之而成为“变色龙”。我们有时也会跟他一起“神经病”,一起“疯癫狂”,虽然不知其意,只是觉得好笑,好玩……三 年来,一直这样。 自评:以“胎记”的诵读情态为特写镜头,来表现“我的高中班主任”与众不同, 尤其是“有时……有时……有时……”句式的作用,不仅增添文章的气势,更把一个富 有激情的班主任形象活脱脱地展现了出来,从而让人觉得那块胎记随之变色即使夸张也 合乎情理。 片段二: 高一时,我们“天马行空”:下河捉鱼,上树掏鸟;雨里奔跑,雪天打仗;课上“赶 集”,课下嬉戏……“胎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是“绿着”胎记对我们讲:你,你 们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什么时候才能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自评:“胎记”的言语虽然着墨不多,但本段前面的记叙描写,既可让读者感受到 “胎记”话语的深意,又让人明白了“胎记”又为何变色。 片段三: 那个女人已经泣不成声,痛彻心扉,低下了头,还不停地摇晃着,我们明白了她的 意思……一会儿,“胎记”送走了那个女人,转身回到讲桌旁,一言未发,脸上的胎记, 一会儿白,一会儿绿,一会儿又变成红色,突然拿起粉笔,在前面黑板的最左端,用尽 全身力气写下了一个斗大的“志”字,还画上了一个大圈圈。刚一画完,就下课了,“胎 记”老班,头也不回地走了,连一点儿“胎记”的颜色都没有留下,狠狠地甩下一句话: “那个女人,是我的亲姐姐!” 自评:那个女人的现身说法,基本达到了教育目的;而这时,“胎记”那份沉重的心 情转化成异常的言行举止,不仅完全征服了当时的学生,连读者也会为“胎记”点赞。 总评:以上片段无论是记叙,还是描写,紧紧围绕“胎记”变色龙这一特征形象地展 开,把“胎记”变色龙因什么而变色,变成什么色以及变色后有什么作用都较为清楚地 呈现出来,就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四、锤炼语言,是写好考场文的法宝 一位资深语文老师曾说:“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得有亮点!如果作文中没有太阳, 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甚至连一两颗萤火虫都没有,那肯定是下等文章!”其实,考场作文,也是如此,考生应该想办法使文章呈现出亮点。呈现文章亮点的方法很多,技 巧也很多。比如:题目的拟写,构思的安排,语言的锤炼,等等。在这里,笔者认为,语 言的锤炼,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又一法宝。那么,如何锤炼语言呢? (一)“借鸡下蛋”,即直接引用。如:《教学考试》(高考语文)2018 年第 1 期邹志 华老师《采菁拘华入题来》一文的最后一段就直接引用了唐朝诗人罗隐的《蜂》:“不论 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以此得出结论: “作为语文的命题者,当有诗中蜜蜂的精神,攀文山,游书海,采菁拘华,精选文本材 料为考生辛苦为考生甜。”读完之后,认为收束完美无缺,让人拍案叫绝! 再如,同样是《教学考试》(高考语文)第 3 期的《“龙袍加身”背后的无奈》一 文有这样几句:他们没有经历过 20 世纪的艰苦年代,更不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的号召,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是父母的心头肉。其中就直接引用了周恩来的原话, 以此证明如今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造成当今老师“龙袍加身”背后的无奈的直接原因。其 实,在写作中,像这样的“拿来主义”,笔者完全赞同,可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乔装打扮”,即间接化用。比如,范文《把根留住》其中一段:“鲁迅说:石 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同理,只要根不枯死,树就可以翠色长青。”第二句的化用,点 题恰到好处,并说明了“把根留住”就会翠色长青!再如,范文《点化荒凉成花海》中 的一片段:“独居陋室的刘禹锡是快乐的,他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这足以让他忘却了陋室之陋,隔绝了尘世繁杂,苦中作乐!”这几句化用了刘禹锡的 《陋室铭》,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拥有开阔胸襟,乐观面对,即使处境“荒凉”也可将其 点化成“花海”。 再如满分作文《事业三境》文章巧妙地化用近代学者王国维谈成就大事者必须经历 的三重境界,将其构建成三个写作板块:凤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猪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豹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文章三个层次分别阐释:要成就一番大事业,需要有崇高的理 想;还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历经磨难后才能获得成功。这个化用,非常 巧妙,层次清晰,格调高雅。 (三)“由此及彼”,即善用修辞。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需要,在文章中使用修辞不失为一种良策。虽然修辞手法很多,但取适合语言表达效果中的“一瓢”而用之即可。 如 2018 年 9 月“网红”家书中有很多句子值得咀嚼:①“额娘就是把身子弯成弓,也要 把你这支箭射向远方!”用恰切的比喻,把深深的母爱很形象地表达了出来!②“母爱 不是一杯有限的水,因分享而减少,而是源源不断的泉,你懂的!”不仅运用选择句式 来表现母爱之多,而且又运用了比喻、对比、化用、化抽象为具象等多种手法说明母爱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更是享之不尽的。③“青春的成长寸寸血泪也步步惊喜。”这句话 既有夸张,又蕴含对比,作者作为一个母亲,告诉孩子:青春的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血也好,泪也罢。同时告诉孩子不能因为“血和泪”而放弃,因为在成长中还孕育着惊 喜!可见母爱的伟大,处处为孩子着想! 当然在教材中,善用修辞的例子举不胜举,最为典型的是人教版必修②朱自清《荷 塘月色》中的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 句话所用修辞,堪称通感手法运用之典范!所以,在文章语言的锤炼过程中,不妨合理 使用修辞,从而实现一定的表达效果,使文章熠熠生辉。 当然,要想写好考场作文,方法技巧很多,不一而足。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话:“记 叙景物,手法不止一种。有的作者自己不露脸,只用文字代替风景画片,一张一张揭示 出来给读者看。有的作者自己担任篇中的主人公,他东奔西跑,左顾右盼,一切由他出 发,把看见的感到的告诉读者。”所以,在考场作文中,只要能够获得好成绩,大可像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样!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