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政府卖葱是否值得提倡?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泉乡处在孤山北麓,是大葱栽植基地,今年栽植面积突破万亩大关,一般家庭都
有三亩至五亩大葱。为了使当地大葱卖出去,变成钱,装进农民腰包,乡政府多次召开
会议,把卖大葱工作搬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田间地头、农户小院、窑河土炕,到处都能
看到乡镇干部谈葱卖葱的身影,万泉乡政府简直成了卖葱的政府。
对于万泉乡政府的这一做法,人们然否不一。你的看法如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
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万泉乡万
亩大葱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为后面陈述核心事件做铺垫;第二部分概述核心事件——葱
卖不出去,乡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第三部分是讨论的核心问题,“田间地头、农户小院、
窑河土炕,到处都能看到乡镇干部谈葱卖葱的身影,万泉乡政府简直成了卖葱的政府”。
这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出发点,考生不可顾左右而言他。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设置的是讨论语境,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万泉乡政府的这
一做法”之然否,考生要围绕此问题发表看法,不可脱离这个核心。要体现“你的看
法”, 文体也就被限定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到处都能看到乡镇干部谈葱卖葱的身影,万泉乡政府简直成了
卖葱的政府”,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使当地大葱卖出去,变成钱,装进农民腰包”,政府
和乡镇干部为人民服务、关心百姓生计的初心可贵,不得否定。但是做法的“然否”是
问题焦点所在,这就需要考生运用理性思维来审视,以突显自己的逻辑思维品质。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题目中人们对“万泉乡政府的这一做法”“然否不一”,考生亦可
见仁见智。万泉乡政府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当地大葱卖出去,变成钱,装进农民腰包”,
可以从政府和乡镇干部为人民服务、关心百姓生计的初心和行动角度肯定这一做法。卖
葱之事既考验着政府的初心,也考验着政府的工作能力。考生也可以在肯定其初心的基
础上质疑这一做法,给出更好的管理建议等。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不管站在哪个角度,考生都可以结合情境联想和思考。比
如,从“到处都能看到乡镇干部谈葱卖葱的身影,万泉乡政府简直成了卖葱的政府”这
句话可以质疑推断,他们在种葱前是否进行了论证规划,有没有联系市场,是不是存在
盲目上项目的情况;乡镇干部谈葱卖葱的场所都在田间地头、农户小院、窑河土炕,而
未提到互联网等更先进的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略显落后;卖葱本是农民的事,乡政府却
不得不越俎代庖,变成卖葱的政府,说明政府指导不力。总之,不管葱最终是否卖得出
去,都是事倍功半、少慢差费的事。但万泉乡政府的这一做法又带有很大的普遍性,考
生可在此基础上深入论证,以开展工作不能仅仅靠一颗关心民生的初心,更需要提高工
作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的角度切入。
解题
本次命题是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必须围绕特定的情境
和特定的任务来立意行文。本题聚焦思维品质,突出思辨色彩。对待“政府帮种植者卖葱”事件的“然否不一”,意在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考生运用辨证思维
主动思考。题目以“政府帮种植者卖葱”的事件入题,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
引导考生关切现实、关注民生、改造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意识。
综合来看,本次作文展现了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
方面的考查,着力引导考生自觉分析和反思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思维品质,进而形成正
确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为民服务,初心可嘉。
2.干部卖葱不可取。
3.初心加能力才能体现政府实力。
4.帮扶群众需实干更需智慧。
……
偏题立意:
1.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未能精准解读任务,属于偏题立意)
2.脱贫致富奔小康。(罔顾任务指令,属偏题立意)
3.坚持协调发展。(同上)
4.经济民心双丰收。(材料中并未给出结果,过于拔高,属审题不准)
……
范文展示
良性发展靠自己,干部卖葱不可取
邬旭博
地处孤山北麓的万泉乡,是大葱生产基地。近来,大葱丰收,为了将大葱卖出,当地政府干部东奔西走谈葱卖葱,政府成了一个卖葱的政府。这真是一个既普遍又常见的
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但我认为:良性发展靠自己,干部卖葱不可取。
干部卖葱是越俎代庖,会破坏良性发展。
干部们到处谈葱卖葱,看着很热闹,也很感人,但实际上是越俎代庖,破坏良性发
展。这样做或许短期内会对农民的收益有所帮助,但是很难持续发展——今年可以帮忙
卖,明年后年呢?如果找不到稳定的销售渠道,即使政府帮忙卖葱,又是否能卖上好价
钱?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农民拥有致富能力,才能引领农民
们致富,实现良性发展。
良性发展靠自己,干部卖葱不可取。
种葱是农民的事,政府要教给农民的是种葱的技术和与大葱有关的市场信息,必要
时提供相应资金扶持,而不是到田间地头去种葱;而卖葱也是农民的事情,政府要教农
民的是如何寻找市场、联系市场、打开市场,而不是亲自走到市场去卖葱。这就和小孩
不会写作业,家长要教他学会学习,而不是天天替他做题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农民自己
会种葱、会卖葱了,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发展。
卖葱的道理就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理。
干部们东奔西走地帮老百姓卖葱、卖白菜、卖辣椒……放眼全国,这样的事数不胜
数,更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赢得无数人鼓掌称赞。但效果如何呢?正如小说《扶贫》
中所描述的,扶贫的方式只是送钱、送衣服等日用品或者帮忙打扫屋子。这些行动能够
真正让农民们脱贫吗?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因为这并不是真正脱贫的科学思路,长期来
看,由于没有致富能力,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可能又将成为贫困户。甚至因长期被帮助,
他们会形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越扶越贫。从长远来看,实现良性发展是大势所趋;而
要实现真正的良性发展,政府如何帮扶才是关键所在。只有让被帮扶者拥有技术、能力、
市场,让他们自己积极努力起来,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正是考验政府工作能力
的地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实现良性发展是件大事,良性发展靠政府指导、
农民努力,干部卖葱不可取。
点评
本文通过概述材料入手,切口小巧,自然流畅;与此同时,快速而又准确地提出观
点——良性发展靠自己,干部卖葱不可取。继而提出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中心突出,
思路清晰,属于层进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