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考前必读议论文6篇范文,(附:精点细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考前必读议论文6篇范文,(附:精点细评)

ID:348999

大小:159.9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7-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高考考前必读议论文 6 篇范文,(附:精点细评) 先看下议论文的知识清单~ 相信看完上面知识清单后大家对议论文有了很清晰的认知。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下高 分范文。 01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著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 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人鸿鹄高翔的羽翼。(由名言引出论点,扣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 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说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 是他就找出许多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想精密,见解精辟。道 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 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 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有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 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和准确传播科学,共产党主义理论中有很大贡献。( 读书?读高质量的书。)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密 不可分的。学习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没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 永不停歇得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 识,便会被失单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 所有的痛苦。在 21 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 被时代所淘汰。(怎样读书?始终如一地读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可见,不同的 阅读能开发人类不同的信纸,增长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奋勤读,让书 成为我们生命飞翔的羽翼。(由名言作结,回扣题目。) 附:等下次还有人说读书无用时,你可以用文章的观点反驳。 02 学会舍弃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中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 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 失自己的运算功能。(用自然现象起兴,引起读者联想。) 对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亮出话题及观点。)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 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 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 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结合现实生活,做一般性的话题阐释, 人要学会取舍。)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类似的选择。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 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 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 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 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 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以高尔基为例引出两种 相反的舍弃,强调人生中需要学会正确舍弃,文意进了一步。) 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 原本是张、叶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 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 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慨,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 不是有超出常人的气量和胸怀,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怎样取舍?联想“六尺巷”的 故事,论述了正确的舍弃需要高尚风格,层次更进一步。) 正确的舍弃,不会像随手扔掉废纸团那样轻而易举,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 赵武灵王废除旧制,提倡胡服骑射时,许多人反对阻挠,但他有勇气有决心,坚决果敢, 最终创下名垂青史的千秋伟业。舍弃的过程是艰难的,尤其在忍痛割爱的时候。西蜀道 上马嵬坡前,唐明皇赐死杨玉环,以政治家的眼光看,用一个贵妃的死换得半壁江山的 暂时安宁,也算是值得的。可是,“宛转娥眉马前死”,“回看血泪相和流”,偏偏“君王 掩面救不得”。此景此情,怎么不让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呢?(怎样取舍?联想赵武 灵王与唐明皇的事例,论述了正确的舍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不是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要求 我们必须学会舍弃。算盘要想具有运算功能,必须舍弃多余的算珠。你向往山居的清静, 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 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柔美与温馨。(排比句段,由自然而人事进行联想 陈述,既是总结,又是强调。) 我们应该学会舍弃。(回归话题) 附:舍弃既是一种选择亦是一种态度。相信下次遇到这方面的话题,你定会游刃有 余~ 03 魂兮归来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 了魂魄的人呢? 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 繁花迷了眼,丢了心?(由自然现象引出话题“传统文化的迷失”。) 康德有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 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 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简单”的《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 谁还会重拾“青青子矜(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摆出现象。) 当下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 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 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成长。(分析原因。) 当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 津津有味地咀嚼名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 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分析原 因。) 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 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的呢?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席便是可悲甚至是 可怕的情形了。 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 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论危害) 魂兮,归来。 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 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 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们仍有着磁石般 的吸引力。 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 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提办法,表期 望) 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篇文章可以迁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方面~ 04 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我们都知道定期要对自己的物品清理查点,哪些是生活必要的,哪些又是对生活并 不太重要的,以此来决定对它们的取舍。其实生活也是如此,需要经常地清点,我们在 清点生活的过程中,清点着生命。(以清点物品起兴,自然地引出清点生活。) 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而有限的,而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希望去做的事却是很多的, 这个好,那个也不错,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 有限的,总该对自己要做的事有所取舍选择,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最该去做,最想去 做的事情上,专注而有目标,这样做事情才会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 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 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清点。(讲道理,重在阐释为什么要 清点。)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草舍弃了活在大树的浓荫里,才生长得更加坚韧;小鲤鱼舍弃了平淡地游弋在水中,逆水前行克服困难,才迎来了最终跃过龙门的成功;居里 夫人舍弃对享乐的追求,潜心研究,最终为人类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景润舍弃了安闲自在地作一件平凡的事,而胸怀大志,在简陋的生活环境中埋头苦干, 实现了他多年的目标——证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 原因就是他们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件事上,一个目标中,全身心地投入对理想的追求。 (摆事实,为什么要清点。) 每个人都是多梦的,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设想,对要干的事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但要明白的是精力有限,总会有取有舍,有失有得,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他的追求才会有价值,有希望,即使到头来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也是成功的,因为,毕 竟,他没有遗憾。(讲道理,为什么要清点。) 放弃了追求享乐,才能活得更好,更有价值;放弃了纷繁世事,才能集中精力去做 大事;放弃了思绪乱飞,才能平和心境,追求自然;放弃了世俗的偏见,才能寻觅到久 已失去的自我。所以,生活,真的需要经常地清点。(清点什么,怎样清点。) 评点:本文篇首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生活需要经常清点。第二、三、 四段谈为什么要经常地清点。第二段指出因生命和精力有限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因而必 须对生活进行经常的清点。第三段从自然界的小草、游鱼过度到人生的取舍,有力地证 明了只有学会取舍才能成就事业和梦想。接下去具体写我们应该如何清点生活,哪些需 要放弃,哪些需要保留,论证层层深入,结构清晰合理,最末三个排比段的运用,使结 尾很有力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05 善良,成就你的蕙质良心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是的,世界很美,不仅是因为有春的烟波 画船,有夏的朝云暮卷!,有秋的云霞绚烂,有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为有善良的滋润, 有关爱的呵护,有理解的支撑,有祝福的陪伴。(由诗句引出话题。) 善良,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 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沉迷无助时的一把搀扶。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的同 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与祝福。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 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朴的纯洁的感情精华。(什么是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 得冷漠起来。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与一切和自己不相 关的人与事擦肩而过,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 世哲学,而不愿再牵挂别人的任何困苦。于是,眼看着那颗曾经晶莹的善良之心在红尘 碧红之中慢慢被尘土侵蚀包裹,而后结成厚厚的茧,于是,我又不得不负载着这颗结茧 的沉重的心孤独地在冷漠中艰难跋涉…… (反面论证,为什么人要善良,因为人丢失 了善良。) 当岁月的风尘将皱纹刻上人们的额头,将雪鬓迁上人们的青丝,当我们不知不觉地 在孤独与冷漠中逐渐老去时,在夕阳残照下,剥去心灵的坚冰,去打开心灵的一隅时, 才忽而发觉没有了善良,没有了那颗原本容易受感动的心,而只剩下麻木的干枯的躯壳 和永无止境的疲劳与困顿。(反面论证,为什么要善良,因为人发现了自己的善良缺失。) 善良,是人生大厦的基础,是人性品质中的瑰丽珍品。拥有善良的人才会懂得去感 激,去回报,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才会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执著,才会有“知君 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的坚韧和那份“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 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气度与胸怀。(正面论证,为什么要善良。) 善良的人,即使没有巍峨高山的冷峻与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实与稳健;即 使没有牡丹玫瑰的雍容绚丽,也可以有芙蓉夕醉的高洁与典雅。善良的人,即使不能居 庙堂之高来兼济天下,也可以处江湖之远独善其身。拥有善良,就拥有了生命的方向, 即使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中穿梭,也会永远来去从容,两袖清风。 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只火把,失意处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 一丝爱抚,无助时的一点支援。把善良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 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洒播善良,那么,你将会开一树灿烂的红花,既使自己美丽,也使别人温暖。(进一步阐明,人要成为善良 的人。) 06 常识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 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 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 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 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 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 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 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 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 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 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 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 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 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 “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 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 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 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 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点评】 点评人:胡家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 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 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 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 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 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 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 ‘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 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 文来自《大学》,应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 ‘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 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 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