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指津:“块”式积累:议论文写作的应用性积累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名师指津:“块”式积累:议论文写作的应用性积累

ID:349006

大小:21.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名师指津:“块”式积累:议论文写作的应用性积累 议论文的写作积累应该是论点、道理、材料、方法、语言等多因素的全面有机的积 累,即“块”式积累。“块”即“论点块”或“说理块”,是就论点展开议论说理时所形 成的相对独立而完整的议论单位。常用的“块”有“自说理块”“句说理块”“反说理 块”,“例说理块”,“类说理块”“喻说理块”三大类六小类。相应地,它们用以说理的 方法可分别称之为“自说理”“句说理”“反说理”,“例说理”,“类说理”“喻说理”。 “自说理”就观点直接展开议论说理,其余说理方法就观点分别依托名言、反向的或片 面或错误的论断、事例现象、类例、喻例等展开议论说理。 因此,“说理块”是论点、道理、材料、方法、语言等的有机融合,一篇议论文可 由各种“说理块”组接而成。“块”式积累就是以上多因素有机融合的真实积累、全面 积累和高效积累,它要求选取各种典型“说理块”加以剖析、领会、仿习、读背,实现 对其中多个因素的共同学习与应用。下面就几种“说理块”加以例说。 一、“自说理块”“句说理块”“反说理块” “自说理”“句说理”“反说理”,都是无“例”依托的单纯说理。“自说理”直接分 析阐说以揭示观点所含的“理”,“句说理”以名句为依托议论说理,“反说理”以论点 反向的或片面或错误的论断展开议论说理,三者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总是客观的,论点确定了,其中的道理也就确定了。这些道理可以直接讲清楚, 也可以依托包含其道理的名言、反向的言论来阐说。对于相同的道理,我们提倡就论点 讲出个性化的“理”,也要善于用自己的话表达别人的“理”。这样的“说理段”可以摘 录以习得其中之“理”,需要时用自己的语言转达出来。此类“说理块”的积累点主要 在论点本身的“理”和说理的具体方法上。 比如,论点为“敬畏才是官对民的应有态度”的三种同理“说理块”,可进行如下 表达。 “反说理块”: 中国古代的官员常以“爱民如子”自居,“爱民”嘛,把百姓当作孩子对待,天下哪有不疼孩子的父母?其实,官民如父子,正暴露了官员们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心态。要 知道,在“父为子纲”的中国古代社会,儿子对父亲要言听计从,父子之间没有平等关 系。而且,所谓“爱民如子”也常常只是挂在口头、自我标榜而已。我看“敬民如父” 反倒合适,敬畏才是官对民应有的态度。何谓“敬畏”?“敬”指“做事严肃,免犯错 误”;“畏”指“慎,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 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官员只有对百姓心存敬畏,才会真正把百姓放在 心头,觉得百姓大于天,甘做公仆,切实为民谋福利,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怎么可能真 心关爱百姓? “自说理块”: 敬畏才是官对民应有的态度。何谓“敬畏”?“敬”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 “畏”指“慎,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 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官员只有对百姓心存敬畏,才会真正把百姓放在心头, 觉得百姓大于天,甘做公仆,切实为民谋福利,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怎么可能真心关爱 百姓? “句说理块”: 有人仿照“爱民如子”提出官员当“敬民如父”,令人击节。敬畏才是官对民应有 的态度。何谓“敬畏”?“敬”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不 懈怠”。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 的感受。官员只有对百姓心存敬畏,才会真正把百姓放在心头,觉得百姓大于天,甘做 公仆,切实为民谋福利,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怎么可能真心关爱百姓? 以上三个“说理块”主要是通过阐释核心概念的方式来分析阐明自身观点的“道 理”。 二、“例说理块” “例说理”最为常见,它以典型事例现象为依托,来议论揭示其中所含的论点。常 用以下几种格式: 1.例意相照式 先叙例再揭示论点或先点明论点再叙例,或二者结合,事例、论点泾渭分明又相互映照。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行 10 年,扎根西部的年轻大学生已经达到 1.6 万人,或 许正是抛下了“这现实吗”的追问,才有他们更亮丽的青春。(金苍《且莫追问“这现 实吗”》) 习惯就像惯性一样,本身有一股很大的力量。比如女人裹足始于南唐,这一摧残人 性的畸形传统到清朝末年已经延续了 900 年。由于满族妇女从不缠足,清初康熙三年, 朝廷下诏,禁止天下妇女裹足,谁知老百姓顽强抵制,逼得清朝于四年后不得不停禁, 一禁一废,“惯性”打了胜仗。(宋振峰《习惯的力量》) 前者用揣测的语气直接揭示“要抛弃对‘这现实吗’的追问”这一论点;后者先点 明论点习惯“本身有一股很大的力量”,再叙例,最后用 “一禁一废,‘惯性’打了胜 仗”强调论点。 2.例后评析式 举例之后,围绕论点就事例加以分析评论。比如: 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此之谓“病蚌成珠”。降雨全靠空气中的 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 异的均衡,“中心”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詹克明《说“异”》) 选段中举例后明确分析“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的原因。 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曾因六次被入侵之敌打败而失去信心。他偶然看见 一只蜘蛛想把一根丝缠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第七次蜘蛛成功了。他由此 兴奋地跳起来叫道:“我也要来第七次!”最终他组织部队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古今 中外,类似这种坚持的故事不绝于书,这表明成就一番事业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挫折和挑战。当此之际,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功夫,就是胜负成 败的关键。很多时候,也就是紧要关头的“关键五分钟”,咬咬牙就挺过去了,顶不住 就会回到原点。(秦国文《克服“半坡”现象》) 选段中叙例后就事例所揭示的普遍道理加以评论,最后归结到“克服‘半坡’现象 需要坚强的毅力”这一论点上来。 3.例意融合式一种是事例与论点、道理融合起来,或者在叙例中用论点、论点关键词、关键词同 反义词来扣论点表达;一种借助“之所以……是因为……”“正是(由于、因为)…… 才……”“如果(假如)……就(那么)”等表因果或假设等关系的关联句统领高度概括 的事例,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以揭示观点。后一种情况下常常几个事例连用以增强语势 和说服力。 前者如: 灭吴称霸后,范蠡就有意识地谋划着淡出政坛,不争功,不揽权,逐渐降低自己的 影响,终于有一天,他飘然离去,泛舟江湖,开辟另一片天地,成了富甲一方的陶朱公。 而同是重要谋臣的文种,就缺乏危机意识,拒绝范蠡的劝告,不知进退,还做着和勾践 共富贵的美梦,结果上演了“狡兔尽,走狗烹”的悲剧。(陈鲁民《学会“淡出”》) 后者如: 有人说:“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这是有道理的。奠定电磁学实 验基础的法拉第,正是由于不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经过近十年的艰辛努力,才终于 使磁铁产生了电流,开拓了电磁学的新领域。欧立希也以惊人的毅力,在失败了数百次 之后,才成功地制成了药品坤凡纳明。(章炳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三、“类说理块”和“喻说理块” “类说理” “喻说理”都是通过其他事物作比来说理,前者通过类比推理来说理, 注重逻辑性、严密性,后者通过比喻来说理,侧重说理的具体形象化。说理的要领都是 先从待说理的本体出发,选出与之同“理”的类体或喻体(也可叫“类例”“喻例”), 再通过把类体、喻体中的道理说清楚以阐明本体中的“理”。积累这样的“说理块”关 键是分清本体与类体、喻体及其相类或相似点所在,弄清楚所讲的类喻体中的“理”是 什么。 “类说理块”: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中的本体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类体是“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 公”,类理是:在“私”“畏”和“有求”的条件下会被蒙蔽,那么当出现同样条件时也 会被蒙蔽。 “喻说理块”: 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错误并不可怕,叹息、感伤、畏惧是大可不必的。错误同真理, 失败同成功,像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一样紧密相连。一个人从错误的“梦”中醒来, 就会以新的智慧和力量奔向真理。经历着失败的黑夜,正预示了成功的黎明即将来临。 (章炳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这段话的论点是“错误并不可怕”,其道理在于“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紧密相 连”。这一道理蕴含在喻体“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的关系”中,其本体是“错误同 真理、失败同成功的关系”。这一“喻说理块”可以改为如下更为简明清晰的表达: 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错误并不可怕,叹息、感伤、畏惧是大可不必的。错误同真理, 失败同成功紧密相连,像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一样。从睡梦中醒来人就会变得清醒, 黑夜过后自然迎来黎明。同样,一个人经历了错误,就会以新的智慧和力量奔向真理; 经历着失败,正预示了成功即将来临。 同一论点的几个“论块”或“说理块”结合起来形成“合块”。“合块”中的几个单 独的说理块可以是同类或不同类,可以直接组接或相互融合,一般是从正面或反面并列 接合。“块”式积累宜由简单的“单块”到复杂的“合块”逐步增加难度。 刘备在给阿斗的遗言中说:“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成大事者要有 原则,违反原则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 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 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 物插队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 法权益。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李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这一说理段是“句说理块”“反说理块”“例说理块”的“合块”,其中“反说理块” “例说理块”相互融合。总之,“块”式积累是在整体意识观照下的应用性积累,符合议论文写作的实际。 它以“论点”为统领,意、理、材、技、言多方并举,选、析、仿、背、用多管齐下, 坚持积累当能有效厚积丰富的观点、道理与材料,熟练应用多种说理方法、语句表达方 法,切实增强议论文的写作能力,促进语言的建构。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