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指津:因应作文试题信号,增强文章写作六大意识
2019 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9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
析》中提到:“三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2019 年高考全
国卷的三道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了哪些强烈信号?对新一届高三师生作文备
考有哪些方向性引领?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做简要分析,以期为新一届高三师生作文备考
提供借鉴。
一、高考作文试题释放的强烈信号
2019 年高考全国卷的三道作文题释放的信号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为以下几点:
1.对接时代主题,彰显价值观引领。全国卷Ⅰ作文倡导“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批
驳轻视劳动的错误观点;全国卷Ⅱ作文“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回顾民族复兴的伟大
进程,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激励广大青年接续奋斗;全国卷Ⅲ作文“画里话外,
师生情长”,感悟师德师恩,讴歌教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这三道作文题的主题都
是当今时代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其价值观导向十分鲜
明。
2.关注个体生活和生命成长。全国卷Ⅰ作文题关注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全国卷Ⅱ
作文题关注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全国卷Ⅲ作文题关注师生情谊、尊师重教,三道作文
题无一不与青年学生的生活与成长密切相关。
3.重视创设真实情境。全国卷Ⅰ作文题创设“面向本校同学演讲”的情境,全国卷Ⅱ
作文题创设“五四运动”当天“学生集会上演讲”等五个特定写作情境,全国卷Ⅲ作文
题创设“毕业前最后一节课”的情境,这些都是生动、鲜活而又真实的写作情境。
4.强调读者意识。全国卷Ⅰ作文题设定的读者是全校同学,全国卷Ⅱ作文题设定的
读者是参加“五四运动”集会的学生,还有“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等,设定的读者对象
都明确具体。
5.明确文体。全国卷Ⅰ作文题要求写作文体为演讲稿,全国卷Ⅱ作文题则要求写作
文体为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等应用文体,全国卷Ⅲ作文题则要求“明确文体”。三道作文试题对文体的要求都明确清晰。
6.重视考查思维素养。全国卷Ⅰ作文题注重对考生比较思维、批判思维的考查;全
国卷Ⅱ作文题注重对考生想象思维的考查;全国卷Ⅲ作文题则既可考查考生形象思维,
同时也可考查考生抽象思维。三道作文题,对考生思维素养的要求都很高。
二、增强文章写作六大意识
1.增强时代意识。增强时代意识,即考生要关注当今时代的主题,紧扣时代跳动的
脉搏,跟进时代前进的步伐,通过文章反映时代的发展。中国经历了中国共产党由诞生
到发展壮大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的过程,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年
风风雨雨,经历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正在走向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
富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lu 起袖子加油干”,广大青年正在为实现强国梦想奋力拼搏,中国人民越来越自信,
中华民族越来越自信,这就是当前时代的整体风貌。高考作文多与时代紧密联系,多以
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关联时代主题。因此,考生要想让自己的作文展现出宽阔的视野,表
现出深刻的思想,必须增强时代意识。考生不只要关心家事,更要关心国事;不仅关心
学习的事,更要关心天下大事。如果囿于自己的小书斋,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为人不
可能有大胸怀,写文章不可能有大气象。关注时政,关心时事,看电视新闻,阅读报刊
社论,浏览时评文章,可以有效增强我们的时代意识。
2.增强留心生活的意识。留心生活,既要留心个体的生活,又要留心集体的生活;
既要留心与他人的交往,又要留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在生活中发现感人的画面,
体验美好的情感。一个对生活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人,面对 2019 年全国卷Ⅲ作文试
题,多半也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的。考生要把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瞬间记在心里,写在
本上,化为自己的积淀,装进自己写作的材料宝库,凝练为个人的内在修养。考生这样
写文章,才会有生动的细节,才会有鲜活的人物,也才会有真实的情感。3.增强写作的情境意识。如前文所述,2019 年全国卷的三道作文题,不论是为考生
创设的演讲情境,还是为考生创设的师生不舍的情境,都限定了具体的写作情境,而且
情境性特别强。很明显,脱离情境的写作将偏离方向。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必
须时刻关联情境,既要从情境入手,有感而发,又要紧扣情境,提炼升华。
4.增强读者意识。高考作文试题强化读者意识由来已久,如 2015 年全国卷Ⅰ作文题
要求给老陈、警察、小陈写信,2018 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要求给 2035 年 18 岁一代人写
信,到 2019 年的作文题,读者意识进一步强化。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重视
文章的阅读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阅读对象的身份特点和认知特点,不仅要有必要的称
谓语,而且要以得体的语言让读者乐于阅读,高兴接受。没有这样的读者意识,写成的
文章不仅会不符合写作要求,而且可能会背离命题意图,要想获得阅卷人的青睐,当然
是不可能的。
5.增强文体意识。2019 年作文试题,除全国卷Ⅲ保留“明确文体”的要求外,全国
卷Ⅰ卷Ⅱ均明确限定文体。这是对中学生写作经常出现文体不明确的问题的纠偏。结合
北京卷长期以来明确作文必须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要求来看,我们不排除全国卷未来也
会出现类似北京卷的文体要求。因此,在备考训练中,考生写议论文就必须用议论的表
达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写记叙文必须以记叙、描写的表达方
式,多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在记叙描写中抒发真情。特殊文体有特别的格式规范,考
生应该遵循,不能将演讲稿与观后感混淆,应该把书信与慰问信区别开来,做到写什么
文体就像什么文体。
6.增强思辨意识。思辨即思考和辨析。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是思维素养的体现。强
化考查思维素养的力度,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大趋势。思维素养既包括形象思维素养,
也包括抽象思维素养。有一位考生一出考场就说:“啊,今年全国卷Ⅲ的作文没法写议
论文!”实则不然,题目明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作,考生既可以写
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记叙抒情类文章,也可以写成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议论说理类文章。考生要想写成议论文体,就需要对漫画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从漫画中抽象出寓意来,
从社会大环境到教育小环境来看,应该提倡全社会尊师重教,而教师则应该真心爱生如
子,应该好好教书育人。由此可以看出,漫画的现实针对性很强,要挖掘出漫画的寓意,
离不开我们的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因此,考生要增强思辨意识,提高思辨能力,对材
料要进行深入挖掘,发掘出材料的本质意义,提炼出材料的时代价值,才能写出有思辨
深度、思维力度、思想高度的文章。
笔者这里所谈的增强文章写作的六大意识,当然不局限于高考作文应试写作,而应
该扩大到中学写作教学的全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夯实语文学
科核心素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