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指津:写论述文要有审问意识
论述文是指以阐释、论辩为主的说理文章,能够起到阐释事理、论述主张,引导人
们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与人的作用。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逻
辑思维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当下高中生论述文写作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大
量不知所谓的论述语言背后对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如果考生在写作中能够多一点审问
意识,那么这个缺陷也许能够得到一定的弥补。
一、审问:为什么?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指出“写作”的发展等级包括深刻、
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其中,“深刻”是高考作文评分的重要着眼点之一。
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这一点具体表述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
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审问“为什么”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所谓审问,即认真地问,刨根究底地问,并多次发问。它强调问的深度和频率。通
过不断追问为什么,我们可以从材料的一件事跳出来,看到一类事,并且还能看出某类
现象背后的本质,以此让论述走向深刻。
以下面这道作文题为例:
最近,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游戏备受关注。据统计,截至 2019 年 2 月底,“王
者荣耀”用户已突破 3 亿,一举成为全球手游综合收入排行榜冠军,其中 20 岁以下的
青少年用户占 50%左右,日活跃用户超 9 000 万……今年春节,“王者荣耀”的一款皮肤
一天卖了 1.5 个亿,最高日流水突破 2 亿,最高月流水突破 30 亿,一时引发社会热议。
下面是相关文章的一些观点:
“游戏防沉迷,家长应该把好第一关。”
“孩子们在学校中没有得到满足才是最应该反思的。”
“青少年沉迷手游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自制力。”
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更大范围和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述。从作文材料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样一种现象:我们知道,部分青少年沉迷网
络游戏。我们也知道,他们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一定不止一个,我们只有深入挖掘现象
背后的原因,才有可能提出更好的解决对策。
这时,我们可以开始审问:
【审问 1】青少年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结论 1】打发时间、交朋友、社交手段……可以说,沉迷网络游戏其实是对现实
情感的一种补偿:归属感和成就感。
【审问 2】从父母角度思考(这里我们选择一个角度,方便讨论),青少年为什么会
缺少归属感和成就感?
【结论 2】父母忙,没时间陪孩子;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少;父母的要求过高,望子
成龙或望女成凤,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便试图从游戏中寻求满足感、成就感……总
而言之,就是家长没有适时地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审问 3】父母为什么会那么忙?为什么会对子女的要求这么高?
【结论 3】工作压力大,如果不努力工作,就会被社会淘汰出局;父母认为自己很
辛苦,生活压力大,希望孩子以后能有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总而言之,社会竞争太
过激烈,让父母们不得不埋头工作,因而无暇顾及子女。
至此,可以发现,通过连续不断地审问“为什么”,思维便得到了逐渐深化:青少
年—家庭(家长)—社会。经历这样的思考,文章所呈现的思维方式将不再平面化和直
线化,而是不断走向深刻。如某个考生在不断审问原因后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社会竞争的激烈,导致一部分父母迫于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而减少了亲子交流的时间,
并把自己理想化的“成才”模式强加给青少年,导致青少年渐渐排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情感交流之路被阻滞。青少年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倍增。有部分青少年不堪来自父母、社
会的压力,转而采用“鸵鸟式”的应对方式,借助网络游戏来寻找归属感和成就感。
可以看出,这位学生的原因分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于青少年为何沉迷于网络游戏,
他不仅从青少年的角度去思考原因,而且考虑了父母、社会的因素。这一点是难能可贵
的。
据此,让论述不断走向深刻,就可以采用以下思维逻辑:观点—审问:为什么?(得出结论 1)
审问:为什么?(得出结论 2)
审问:为什么?(得出结论 3)
到此为止,还没有结束。我们所说的“审问意识”,还有更多的含义。向内,审问
自己——“我”的观点、论证有漏洞吗?向外,还要审问他人 —— 有对立的观点吗?
有反面的例子吗?有反面的例子,就要进行批驳,在批驳中树立自己的观点。
二、思辨与质疑:是不是?
马克思曾经说过,他崇尚的格言是“怀疑一切”。所谓“怀疑一切”,就是绝不盲从,
对任何事情都要经过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高尚品质,也是我们写
论述文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具备理性精神,不轻信、不盲从,能
够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独立地判断是非,对作文题所涉及的命题进行质疑,通过不断地
问“是不是”,对现有的结论进行质疑,从而让我们的论述走向深刻。
还是以前文那道作文题为例,诚然,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有各种原因,如青少年自
控力差等自身原因、政府的监管不到位、企业(游戏开发商)以营利为目的等,由此,
为方便讨论,我们也暂且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如企业(游戏开发商)用“是不是”展开思
辨与质疑:
【质疑 1】游戏开发商(企业)开发出一款受到青少年喜欢的游戏,是不是就可以
据此认为它要为青少年的沉迷负主要责任?
【结论 1】不是,营利无可厚非,开发出一款受人欢迎的游戏,这说明企业在商业
上很成功。
【质疑 2】一个企业是不是只管商业上成功、只管自己赚钱就可以了?
【结论 2】当然不可以。企业除了以营利为目的,还应该有社会责任和担当。
【质疑 3】腾讯公司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
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
板斧”是不是企业真正的责任和担当呢?
【结论 3】不是。这“三板斧”还是比较表面的,青少年可以通过淘宝、京东等途径解决这些限制性问题。
【质疑 4】一个企业真正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
【结论 4】一个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和担当应该是用产品传达价值观和文化思想
方面的正能量,以此引导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游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
不是“精神鸦片”。所以,如果说我们认为开发商要负主要责任的话,原因在于其真正
的责任和担当意识的缺失。
从以上的思辨与质疑中,可以发现,通过不断地追问“是不是”,思想会不断走向
深刻,一步一步地追溯到企业的担当和责任。据此,某位考生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我认为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因就在于企业缺少
责任和担当意识。一个企业开发出一款游戏赚取利润,这无可厚非;一个企业开发出的
游戏如此受人欢迎,这固然是它的成功。但一个企业成功的真正标志应该是用产品传达
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文化思想的正能量,如团队精神、人道主义、乐观向上、善恶分明
等,而不是表面上的“三板斧”。如果一个企业仅以赚不赚钱作为衡量成不成功的标志,
那么这个企业终究缺失社会责任和担当,最终也难逃“善始难克终”的命运。
显然,考生的思想是有深度的,他并没有简单地把责任推到企业身上,而是在肯定
企业赚钱营利的同时,更多地想到了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也清楚地指出了
企业的责任和担当在于用产品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文化思想方面的正能量。通过不
断地质疑,不断地追问“是不是”,考生的思想也逐步实现了深刻。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让思想走向深刻还可以有这样一种思维逻辑:
观点—质疑是不是:得出结论 1
质疑是不是:得出结论 2
质疑是不是:得出结论 3
论述文重视思维的层层推进。“为什么”,是一种对已有结论的原因探究;“是不
是”,是一种对已有结论的质疑。东尼·博赞在《思维导图》中说:“你重复思维模式
或图谱的次数越多,对它们造成的阻力就越小。”也就是说,思维事件发生的次数越多,
它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学生只有在平时养成不断追问“为什么”“是不是”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才能日渐提高。
在思辨中质疑,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在于它试图
将人类公认的那些美德,转化成一种可以显性化的思维方式,训练成一种可以解释与评
估的思维习性,使之成为人的基本素养。这样,就可以尽量保证少说错话,少做错事,
让我们说话做事有根据、有逻辑、更合理。但由于高中生表达观点容易受主观情感的支
配,进而产生或片面、或夸大、或过激的思想,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直接影响文章文
意的表达,显现出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更有甚者,直接为了批判而批判,最后沦
为思想的“墙头草”,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在写作中加以克服和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