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最后一课(附:2020高考作文22条军规)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最后一课(附:2020高考作文22条军规)

ID:349048

大小:23.6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考作文指导最后一课(附:2020 高考作文 22 条军规) 一、你必须知道,高考作文要你表达的观点,基本都是你熟悉的“大道理”“大路 货” 所有高考作文,从命意上说,都是大道理大路货,也就是说,你考后回头看,高考 作文立意基本都是平时我们常讲的,强调的,或注意过的,有关青年人需要重视的人生 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问题的观点与评价。而不会是老年人的话题,比如养老问题,婆 媳关系问题;官场问题,比如腐败问题;过于敏感的话题,比如钓鱼岛问题,等。你回 顾看看,浙江包括全国这些年高考是不是这样。 所以你根本不用怕,要从战略上藐视它,即使有点懵,也要赶快暗示自己:都是以 前说过想过的,写过的,没什么。 至于时事新闻,这些年确实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命题关注,以至各地模考反复命制这 类材料作文,如“家风”“文化””疫情”等等。这当然要高度重视,但一般都不会太直 接挂钩,因为不少地方已经模考过了,如果还这样去考,会有很多猜题套作宿构,显失 公平。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命题却似乎刻意对此保持点距离。因此命题人一般会注 意规避,或者转弯抹角地去侧面命题。考生只需要注意材料和适当准备,比如每个题目 下写点提纲,提炼两三个分论点句子,注重新颖性即可。 二、材料作文,要注意区分材料类别和本质要求 从作文命题的形式看,这些年全国都几乎是材料作文,去年的 8 套,几乎全是。材 料作文看起来五花八门,实际上一般都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事实(故事、时事热 点、社会或人生现象列举)类;另一类是言论(观点评价、名人名言、警句哲理、诗歌 类);还有一类是两结合的(漫画、寓言故事)。归类只是大体的,不一定十分准确。这 些类型,有单则的,但近年来,多事实、多现象并列陈述或多则材料组合型的激增了。 我们最好要大体了解其审题要点。下面简单说说: 对事实新闻类材料,处理时注三点:一,材料作文中的时事新闻、现象类材料,往往 只是摆出事实,不呈现明确的观点,让你去作分析判断给评价,这时当然需要你自己确定观点,但一般也不要太出格、另类,积极的、正能量的、随大流比较稳妥。二,近年 来,两三则材料或观点组合式的“现象列举类”新材料作文十分流行。如某名校集团第 三次联考关于饮食习惯饮食文化作文题。这里强调,假如材料是组合式的,写作时,既 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点去写,也可以整体阅读理解,然后确定观点。一般都主张整体阅读 理解,反对断章取义,浙江作文尤其强调整体分析和立意。但也有观点认为新材料作文 允许“自定立意,自选角度”。当然还是要看题目要求,如上述校饮食分餐制合餐制讨 论,要你写演讲稿,或书信,或辩论稿,你就必须注意文体了。不能还完全像平时议论 文那样写。三,新闻类材料有的较抽象、概括,写作时应该“小处入手”,采用“以小 见大”的手法,只需要写身边的人和事即可,或者谈自己最深最新的某一点感想。 名言警句类(语录类)材料,其实基本都有观点了,但一般都是比较隐晦的,需要 发掘寓意。审题时所有句子的本质意义和寓意都要抓住,支持或反对,一般支持正确的, 因为命题人其实是有自己的倾向的,一般都是积极正面正能量的。你不能否定它,除非 你有超强的驳论文写作本领。 对寓言漫画类材料,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能仅看表象;同时,要从所有材料中 提炼出寓意,不能仅看一部分材料。 三、几点重要叮嘱 有关审题,还有很多问题,但这里不能多说,越说越让你们糊涂的。下面就考场作 文有关方面叮嘱几点。 (1)不要急于“抓关键词” 有些老师,动辄教育学生,作文审题要“抓关键词”。其实,在整体阅读能力不好 的学生那儿,不客气地说,你强调这个,等于是让他“送死”。因为许多学生根本不知 道什么是关键词,何况,有的材料很长,但没有关键词,需要整体阅读理解,然后自己 确定立意,避开了所谓“关键词”,还有的虽然有“关键词”,但到底哪个或哪些是关键 词,他也可能分不清弄不准的。于是,他就会拿鸡毛当令箭,乱抓一气。或者,他动不 动就对一个形容词感兴趣。比如有个材料,写老船长面对大海狂狼,原作者无意间或习 惯中用了一个形容词“经验丰富”,于是学生就以为这就是“关键词”,材料是要他写 “经验”的,于是洋洋洒洒开写下去。其实不是这样,这个形容词实在毫无意义,是材料作者的一个写作习惯罢了。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就不举了。 (2)搞好概念澄清 许多人作文不得法,实际源于概念不清不明。比如对“宽容”“包容”两个概念, 不会区别本质差异,所以,写作就会偏题。而材料作文,不是短语,甚至不是一个句子, 所包含的语词句子甚至语段较多,所以,更需要概念澄清。所谓审题要抓关键词,你关 键词内涵都不清晰,怎么抓?所以,语词基础要打牢。这能力不是短期形成的,但也不 要灰心。考场应激环境下,强化解词意识,往往可以获得较准确的认识。 (3)定点钻探 许多学生作文“跳”“飘”,流滑,用一句俗话讲,叫“脚踩西瓜皮溜到哪算哪”。 这可不行,这是偏题离题,得分就不行了。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强调“定点钻探”意识和能力。就是,对分论点,要下决心深 挖。因为长期训练熏陶和归纳,议论文总论点往往反而不难确立,而分论点之下,因为 我们的学生作业负担重,思考时间少,思维习惯也没怎么形成,即使有,也往往随意轻 忽、“不求甚解”,所以,就不怎么坐实了,造成分论点之下的这个层次往往深不下去, 这就是我们说的“空泛空洞干瘪”。 定点钻探,就是围绕分论点一个个深化。关键是要有意识,即写到分论点时,立即 停一下,因为我们学生往往写好分论点时,感觉文思泉涌遏制不住,许多准备好的句子、 观点和材料齐涌心头需要发泄发挥,于是哗啦啦不假思索就开写,容易偏题而不自知。 所以要想想这地方要谨慎,想想我该怎么控制快写的欲望,怎么慎重地写,是问“为什 么”还是提“怎么样”,问“为什么”,要有针对性,有利于自己回答,并且要考虑跟后 面的分论点有区别,留余地。 (4)举例勿老套 这个,例如某些省近几年阅卷标准已经直接明确,3 个例子都是古人的,直接判为 三等以下分数。所以,老套的,什么屈原,李白,陶渊明,辛弃疾等,最好少用,不用。 花时间分门别类扫描记忆一些名言警句更实惠。 (5)作文素材,最后阶段可“逆向准备” 逆向准备素材,就是把你准备的大量作文素材,分门别类,看清楚它们各自属于哪些题材,什么角度或立意可用。这有个好处,既快速复习浏览了素材,又确定了素材的 用场,便于考试紧张环境下快速选择,对号入座。也有助于提高考前写作信心。 (6)不要临时改变写作习惯 写作,不是靠临时改变就能获得意外成功的。高考了,有的同学想,我一定要发挥 最好的。于是改变自己的写作习惯等。不是不能,但一般无绝对把握不提倡。所以,不 要期待一下子就能从平时 45 分变成 55 分甚至更高。有这可能,但更多的是运气,天意。 至于写字、卷面、标题、字数等这些硬指标,有的同学不重视,其实影响很大。一 些高考阅卷老师对我说,文科生,几科加起来,总体很可能要影响一二十分呢。大着呢。 老师都讲过吧?就不多说了。 2020 高考作文 22 条军规 1. 2020 高考作文,不仅仅看作文材料,更要看作文要求。要服从写作指令,完成写 作任务。全文 6 到 8 段为宜,单个语段不要超过 200 字,开头结尾尤其要小巧精致。 2. 标题一定要居中。字号可比正文稍大,但别大太多了。 标题尽量包含作文题关键词。比如 2019 年全国卷 1 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请 看以下来自各省官方发布的满分(优秀)作文,基本直接包含或者暗含“劳动”。 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光彩 让心中燃起劳动之火 以劳动书写人生风采 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 自我做起,永怀劳动之心 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 劳则生欢,劳则生慧 尊重劳动,才有美好未来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暗含关键词) 3. 自拟题目以准确、清晰、切题为第一追求,以文采、诗意、创新为第二追求。与 其耍酷弄玄虚,不如通俗接地气。 如果作文标题比较轻飘,过于文艺,写完后如果很怕偏题,不妨加一个更实的副标 题来纠偏,比如:亲亲相隐不可取——写给老陈的一封信(2015 年全国卷 1);劳动, 还要“脑”动——也谈“劳动精神”(2019 年全国卷 1)。 4.写作文之前最好先列个简要的写作提纲。并且将自己所能想到的与作文相关的事 例、名言等写作素材用“提示词”的方式写下来,以便写作时随时调用。 有同学写作时,写着写着就偏题了,等发现后已经迟了。不妨在草稿纸上写上大字 号的标题(关键词),边写边看,紧扣题目来写,记住时时点题(不少于 6 次,开头和 结尾各 1 次,中间 4 次)。 5. 写议论文,尽量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的纵向 层次,或者参考“引——议——联——结”的结构框架。 6. 作文开头两段,切记引材料点题,巧妙改写材料为上,压缩概括材料为中,摘选 照抄材料为下。 不管作文材料是什么,引材料绝不吃亏,不引材料容易撞枪口。引用名句来论证或 者开篇时,一定要和主题切合,不切合主题,宁缺毋滥。 7.写作时,不管题目是文字材料、漫画或者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请记住紧扣 材料与标题,在列举事例时一定记得抓住两个基本面——照应作文材料,照应文章标题。 8. 几乎任何一篇议论类的作文,都可以正反对比论证。 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有的人既不爱岗,也不敬业…… 反面角度可放倒数第二段,也可以放在开头引出话题观点后的二三段。 9. 写议论文,叙述一个事例分三四段来写的方法不可取,这样会显得很拖沓。 切记切记:有叙有议(叙后再议,议后再叙,先议后叙再议),议必点题。仅有叙, 无高度;仅有议,太干瘪。 10. 预防作文素材的彼此“撞车”,司马迁、史铁生、爱迪生、居里夫人尽量不用, 南仁东、马旭、程开甲,能有更新颖的最好也不多用……比如 2010 湖南省“早”作文, 相当多的考生一来就是鲁迅在桌上刻“早”字,或者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 鸟吃,车祸现场惨烈。而能写到“莫道君行早”“出名要趁早,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 么痛快”就新颖多了。 11.滥用排比段(句)、堆砌事例、动辄拿古人说事,都属于高考“文风不正”的表 现。 可以在写作时,把并列排比的句子适当更换句式; 列举事例前一定有过渡,叙述事例时多从“我”的角度出发,写完事例后一定有自 己的观点。 叙述古人事例时不宜长篇累牍,不宜置身事外,应多写“我”和古人的对话、古人 对“我”的熏陶与影响。 用三个排比段(横式结构)不如用两个并列段加一个联系实际段(横纵结合)。 12. 一定写够 800 字以上,万一写不完了,随便列举身边张三李四同学的例子,或 者把作文题目的材料再转述摘引一遍,也要凑够 800 字。 写到 820 字以上即可,但绝不超过 900 字。写 1000 字以上的,不是手艺高,就是 傻老帽,费力不讨好。明明白白告诉你,阅卷老师最喜欢的是空白卷。 即使写不够 800 字,也不要照搬试卷前面现代文、文言文、基础题的句子(阅卷老 师前 1 天都是做试卷,试评,对卷子结构非常熟悉,要求必须看出是否抄袭试卷内容), 包括其中观点也最好不用。试图用前面文段凑字数的,最低在近年阅卷打到了 20 分以下。而全文抄袭者可能判 0 分。 13. 多元型作文“……与……”:一定要把两者的关系理清,行文中对两者都要提 及,然后侧重一点论述。 14. 如果万一(我说的是万一)考命题或话题作文,题目包含多个词,一定要把这 几个词琢磨透,在行文中都要写到,不可顾“此”失“彼”。 比如:点燃善念一棵大树的庄严 15. 倡导真实写作,但不是傻兮兮什么都写上去。不直接暴露身份,也不间接暴露 身份,比如“教语文的张老师讲过一个故事……”“站在四楼,眺望湘江……”“走出校 门,马王堆半日游”“班主任是教物理的”…… 16. 好句不放首尾,如衣锦夜行。“高能量”、很切题的文采句、内涵句,放在文中, 云遮雾绕,老师没看到,岂不惜哉! 17. 写了别字,要修改,不要涂抹成“黑坨坨”(█),只需加单删除线(删除),或 者右上角加个小叉叉(删 x),或者小括号把错别字括起来。 18.不使用方言词汇与不成熟的网络用语或频繁出现低俗语言。 搞么子了赫得你一滚我靠搞基傻 X “沙雕”不用 这个东东,有木有,神马都是浮云慎用 “今晚吃鸡”“C 位出道”“皮皮虾,我们走”加上引号 非特殊引用,不夹杂英文单词或句子。 多读点 book,多学点 knowledge 19. 学会“取悦”阅卷老师,这不是虚伪与势利,而是聪明和仁厚。老师高强度阅卷,看到几句考生“人情话”“暖心话”,无疑如遇酷暑凉风! 20. 别让阅卷老师几十秒里抓住你作文的把柄:没有标题,格式不对,涂抹严重, “的、地、得”不分,低级错别字…… 21. 少点口号空话和歌功颂德,多点对人性之美、人情之真的赞美与向往,不排斥 对人性恶的批判,对社会陋习的反思,但不宜动辄上升到对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的非理 性批判与偏颇的抨击。 22. 不对自己的作文附加“行文思路”“写作后记”或对老师的“友情提醒”,这是 对老师阅读智商的赤裸裸的不信任。 不自吹自擂,也不自曝短板,绝不妄自菲薄。不主动交代自己的人生“劣迹”。比 如“我因为聚众斗殴被警告处分”“我语文成绩一直不好”,“我觉得我上一本线很难”。 需知老师是带“有色眼镜”的。 不要犯幼稚病,避免低龄化写作或明显逻辑性错误。比如“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 考上好大学”,“家庭婚姻是否美满,和金钱物质没有半毛钱关系”“我小学时,经历一 件小事”……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