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名著导读资料:内容、作者、金句、高考链接、作文素
材……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
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而
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他逝世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
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
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作者生平
1799 年 5 月 20 日生于图尔市。
1814 年到巴黎 ,先在寄宿学校上学。
1816 年学习法律,并先后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办事处当见习生和书记。因酷
爱文学创作,又去巴黎大学文科旁听,并获文学学士称号。
1819 年起决定从事文学创作。
1825 年开办印刷厂 ,最后破产,债台高筑。
1828 年夏,巴尔扎克决定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揭开了《人间喜剧》的创作序幕。
1850 年 8 月 18 日卒于巴黎。
巴尔扎克对金钱又是爱又是恨,显然他从母亲那里获得了某种遗传基因。1837 年巴
尔扎克办的《巴黎纪事》报倒闭,使他的债务高达 10 万法郎,到他逝世前 3 年,已经
欠下 21 万法郎的债务。终身受着债主们的追逐。为了还债,他开始了《人间喜剧》的
写作。
巴尔扎克生前收到 12000 多封信,这些信大多来自热心的女读者。他只和有钱的女
人建立情感联系,直言不讳地要妹妹替他找有财产的女人,以便替他还债。巴尔扎克的
女友都是比他年长的贵族妇女。《人间喜剧》
1841 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写 137 部小说,分风
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 19 世纪法国
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到巴尔扎克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了 91
部小说。这些小说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以毕生经历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
迹。在这里,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
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它再现了 1816-1848 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
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高老头》
《高老头》发表于 1834 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
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
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傅雷先生在 1963 年首译的《高老头》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在 1978 年又重新出版,
至今无人企及。
故事梗概
小说以 1819 年底到 1820 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
休面条商高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穷大学生拉斯蒂涅在
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
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
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
征。故事情节
《高老头》的故事发生在巴黎圣日内维新街的一个叫伏盖公寓的小旅店里。公
寓里住着三教九流,其中有一个人就是高老头。他刚住进这个小旅店的时候,显得很阔
气,一些衣着华丽的女人常来找他,随着这些女人的到来,人们就看到高老头身上的金
银饰物,一件一件不见了,他房屋里那些珍贵的摆设也一样一样没有了。有人怀疑高老
头是个老色鬼,养了好多情人,把自己搞到如此凄惨的地步。实际上不是,这个谜底被
住在公寓里的一个穷大学生揭开了。
这个穷大学生叫拉斯蒂涅。他从外省到巴黎来上大学,雄心勃勃,想凭着自己
的聪明才智寒窗苦读,成为一个大法官,用丰厚的收入来报答父母。但是来到巴黎不久,
“他还没学会欣赏,就已经眼红了”。他迫不及待地想钻进上流社会过贵族的生活。
经亲戚介绍,他结识了贵妇鲍塞昂夫人。鲍塞昂夫人认他做表弟,请他参加舞
会。舞会上拉斯蒂涅又结识了雷斯多伯爵夫人,并到她家里做客,不料竟意外地看到雷
斯多伯爵夫人在和那个穷酸的高老头吻别。拉斯蒂涅无意中说他认识那位老先生。这话
一说出来,雷斯多伯爵的脸色马上变得冷若冰霜,委婉但又坚决地把拉斯蒂涅请出了门。
原来高老头和雷斯多伯爵夫人不是什么情人关系,而是父女。作为一个面条商,高老头
没有社会地位,但是他有钱,他用 70 万法郎的陪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伯爵,指望
女儿成为贵族,自己就可成为贵族的座上客。雷斯多伯爵为了 70 万法郎可以迎娶一个
面条商的女儿,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一个丢脸的岳父,就像阿 Q 怕人提到头上的疮疤
一样。
无论中外,在贵族社会里,门第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像一根魔术棒,当拉斯蒂
涅向雷斯多伯爵夫人介绍自己是鲍塞昂夫人表弟的时候,雷斯多伯爵的大门马上就打开
了;但当他提到高老头的时候,雷斯多伯爵觉得有损贵族的身份,马上大门又关上了。
但是在拉斯蒂涅生活的年代,封建贵族的价值观念正在受到强有力的挑战,挑
战的力量来自金钱。当拉斯蒂涅来找鲍塞昂夫人讲这件事情的时候,鲍塞昂夫人正碰上
一件很丢面子的事:自己的情人阿瞿达侯爵为了 20 万法郎的陪嫁竟然准备抛弃她,和
一个暴发户的女儿结婚。这件事说明,在亮晃晃的金钱面前,门第开始显得苍白。而鲍
塞昂夫人听到表弟讲的情况,突然产生了一个邪恶的主意,要他去勾引另一个暴发户纽沁根男爵的夫人——高老头的另一个女儿但斐纳。这表现了金钱的“魔力”,也非常有
讽刺意味地表现了当时的老贵族和新兴贵族之间的矛盾。
鲍塞昂夫人真的设法令但斐纳投入了拉斯蒂涅的怀抱。拉斯蒂涅以为,这样他
便可以通过但斐纳控制纽沁根银行。可是纽沁根男爵对戴绿帽子并不在意,他对手里的
每个法郎都抠得很紧,甚至连但斐纳的零用钱他都要拿走。但斐纳作为一个贵族夫人,
花销是很大的,都要拉斯蒂涅来负担,这个穷大学生怎么承担得起?就在他狼狈不堪的
时候,一个从监狱里逃出来的江洋大盗伏脱冷为他指点迷津:“你是个追求百万家财的
猎人,得用陷阱用鸟笛、用哨子去猎取。”他便又追求一个富家女孩,准备伺机杀掉女
孩的哥哥,使女孩成为其父百万家私的唯一继承人。不料事出意外,伏脱冷因是逃犯被
人告发,而进了监狱,这个计划落空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高老头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他非常想见自己的女儿,
可是两个女儿觉得自己的父亲已是一块榨干的橘子皮,扔在路边,谁也不去理他,找也
找不来。高老头临死前觉悟了,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说:“唉,倘若我
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
脸!……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拉紧儿女的缰绳,像对付狡猾的马一样。”
高老头带着自己的遗恨死去了。拉斯蒂涅草草地埋葬了高老头,也埋葬了自己
最后一滴温情的眼泪。他面对着巴黎的富人聚集区说:“现在咱们俩来拼吧!”在这之
后,拉斯蒂涅有了自己的贵族头衔,成了一个无耻的政客,开始了自己的辉煌。
要点小结
1、《高老头》的作者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之一的巴尔扎克。他的创作成为 19
世纪文学的颠峰。
2、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是其序幕。
3、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
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4、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
题。恩格斯称《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5、《高老头》的主人公是高里奥老头。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最大
的变动,就是金钱取代门第,成为主宰一切关系的“上帝”。
作文素材
名言警句
1. 柠檬皮榨干了,他的两个女儿就把柠檬皮扔在大街上。
2. 法律和道德对富人无效,财产便是美德。
3. 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4. 钱不是万恶之源,只有当你过分地,自私地,贪婪地爱它时,它才是万恶之源。
5. 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
其它素材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最大的变动,就是金钱取代门第,成为主宰
一切关系的“上帝”。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
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得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
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诚、小市民的伤感,这些神圣的情感
的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中。”巴尔扎克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他的最
大特点是善于在日常生活里,在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的很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作品所需要的
故事。
有的评论家曾经这样概括这位大师作品的特色:“巴尔扎克的眼光只需不介意
的一瞥,就能在律师的办公室、省城的深处或巴黎的一间内室的帷帐后面,找到全世界
所要求的戏剧。这个戏剧,它的激情和它的典型,他在围坐在灶边的家庭里去找,他在
平静而一致的外表中去摸索,突然会挖掘一些特点,一些既复杂又自然的性格,以致使
人们会惊奇,为什么这么熟悉和真实的事物会如此长时间没有被人发现。”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手法极其真切细腻,但有些描写也比较拖沓烦琐。如《高老头》一开始,先要描写巴黎的圣日内维新街,然后讲伏盖公寓的外观,讲它里面的房
子、饭厅,然后又讲它里面住的这个人、那个人,每个人的相貌和经历。叙述显得缺乏
动作性,读起来需要有耐心。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在阅读巴尔扎克作品时,会觉得像一个很笨
拙的农妇在生火,她要把柴火点着,但是柴有些潮湿,老也点不着,弄得满屋子里到处
是浓烟,呛得你想从这个房间里退出来算了。就在这时候,“砰”的一声,柴火点着了,
火光映红了半个天际。巴尔扎克作品的魅力就在这里。
高考链接
【2014 年江西卷】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
了婚,高老太爷病了,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家》)
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
婚,便请一房客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高老头》)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
“非吾徒也,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D.贾母带刘姥姥等入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品罢
茶,黛玉令人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疑问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
(《红楼梦》)
答案:B/A 项,“觉新又催觉民开门”应为“克明又催觉新开门”。C 项,孔
子评价冉求的话是:“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朽木不可雕也”是孔子对
“宰予”的评价。D 项,“黛玉”应为“妙玉”。
【2015 浙江卷作文题】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 biǎn 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
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
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提示:巴尔扎克作品的格调趣味与其人格是有一定背离的。类似的作家还有歌德、
培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