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高考冲刺:运用辩证思维,让你的高考作文立马提5分!
加入VIP免费下载

作文高考冲刺:运用辩证思维,让你的高考作文立马提5分!

ID:349053

大小:21.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0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作文高考冲刺:运用辩证思维,让你的高考作文立马提 5 分! 01 何为“辩证思维” 历年高考作文题,均强调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思考,运用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 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绝对地看问题, 从而认识各种复杂事物和现象。 下面的这些语句,均包含辩证思维。 否极泰来。——《周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老子》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俗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淮南子》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史记·淮阴侯列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因为你能痛苦,就说明你对生活还抱有希望!——路遥《平凡的世界》02 体现“辩证思维”的作文题 我们不妨以青岛的一模、二模作文题为例,看看题目中体现的思辨性。 今年春节前后,“新冠”疫情肆虐。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冷漠、怯懦……也看到了人间的大爱、 温暖、担当……灾难是最好的教材,社会是最好的课堂。 疫情过后,向阳中学准备为高三学生举办一次特殊的成人礼活动,全校师生及全体 高三学生家长参加。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围绕“成 长”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感受与认识,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冷漠、怯懦……也看到了人间的大爱、 温暖、担当……”从正反两面展现疫情中的人性与品格,这就意味着在布局上最好采取 对照式结构,兼顾正反两面,论证说理体现思辨性,思维不能单一。可以多个角度扩展: 正面(积极)、反面(消极); 自我、他人;个人、群体、社会、国家; 外在(表层)、内在(深层、本质); 青岛二模作文题如下: 最近,某网站发布的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一经播发便火爆全网.。“你们 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向你们的自信政敬”“向你们的 大气致敬”“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饱含深情的真挚表达,在互联网 上掀起了“巨浪”。 《后浪》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不少人给予年轻人充分肯定,以欣赏、赞美,致敬的姿态,为年轻人加油鼓劲;也有不少人表示,有些年轻人不是这样的“后浪”,承受不起 这样的夸赞。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 “不少人给予年轻人充分肯定”、“也有不少人表示”,便是体现了辩证思维的词句。 一般而言,辩证思维涉及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思考;青岛一模题 侧重向外看,二模题侧重向内看。考生要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包括在时代、家国、社 会中的位置、责任、使命等,也包括个体理想、抱负、人生、生活等方面。 如果说,以上这两道题,在题目中已经暗示了学生需要运用辩证思维,那么下面这 道高考题,暗含的辩证思维就比较难了。 2017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 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 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 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这道题,如果能审出其中暗含的一些辩证思维的话,会让作文提分不少。 例如,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 “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 路”相互对照,均可体现辩证思维。 03 如何在作文中体现辩证思维 作文中出现辩证思维,是作文思想深刻的一个表现。如何在作文中体现辩证思维? 请用这 5 招: 1.搭建“究其原因(根源)”类词语支架,追根溯源,因果分析 在行文过程中,要学会用好“原因在于”“究其原因”“是因为”之类的原因词语, 拎起议论说理的原因分析、溯源探究。 例如有篇作文要求针对社交媒体几乎都是正能量满满的“点赞派”发表看法。看 法无非是支持“点赞派”和反对“点赞派”两种。这时,可以用“究其根源”词语拎起 深入分析: 支持“点赞派”:之所以“点赞”,究其心理根源是出于欣赏、赞同与鼓励;点赞 好比竖大拇指一样在表达赞许,亦像握手和鼓掌一样在传递温暖,是以一种简洁直观的 方式表达某种社会共识,表明价值观的契合和情感的共鸣;点赞也是一次网络空间里简 单而愉快的相逢,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抱团取暖;不约而同点赞,则意味着心有戚戚的认 可,更意味着携手同心的默契;点赞的流行,实质上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在不断积聚。 反对“点赞派”:之所以反对“点赞”,是因为在漫天飞舞的点赞图标中,海量点 赞本质上已固化为一种习惯性动作,“点赞”功能退化成了“已读”功能;点赞不再是 发自内心的赞许,更多的是源于一种情面上的认可,或是礼节上的表态,甚至是源于盲 目的从众心态,泡沫化的点赞已将点赞沦为了一种廉价的社交工具,沦为了巩固世俗人 情的工具,沦为了奉承与迎合的工具。 2.搭建“反观当下”类词语支架,联系社会现实,进行针对性分析 在写作中,论述如果转入阐述现状,常见的切入语就是“反观当下”,或者变化为 “拎清现实”“让我们看看现实吧”。如 2019 年江苏卷优秀作文《调和艺术》片段: 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能够学着去经历各种不同的事情呢?越来越多的“佛系”青 年只愿岁月静好;流行的“丧文化”总是以悲观消极的态度对待世界;“愤青”则只会 以极其激进的观念指责世界。太多的人希望能够以一种永恒不变的方式生活下去,所以 这些人的人生是如此相似,如此普通。 3.搭建“诚然”“固然”“当然”类词语支架,进行辩证分析 围绕论点摆出某些观点(或论据)以后,既承认肯定其正确的一面,又辩证分析其不 合理不恰当的一面,通过对比衬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前面所述内容的审 视拷问和拨转反证。例如: 诚然,教师节开庆祝大会,表彰一批优秀教师,电视报刊大力宣传尊师重教,确 实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也是社会尊师的重要举措……但是…… 诚然,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物质上的财富使人们迷失了人生旅途中的坐 标……但是,仰望历史的星空,我们依然…… 4.搭建“对于……(来说)”类词语支架,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证 深入论述一个问题,往往要考虑到问题涉及的诸多方面,我们借助“对于……(来 说)”的句式,就可以进行多方面论述,增强论述的全面性和辩证性。 例如,以“尊师面面观”为题来论述,运用“对于学生……真正的尊师,是万分尊 重老师的劳动”“对于家长……真正的尊师,是密切配合老师培育人才”“对于社会…… 真正的尊师是鼎力协助老师办好教育”这样的句式,可以全面地有层次地清楚地展开论 述。 5.搭建“不是……而是……”类词语支架,阐述对概念的深入认识 运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支架,分析需要阐发的话题概念与其他概念的不 同之处,通过破除常人的、常见的、常态的认识和观念,让读者在出人意料的破立语言 中,获得深刻的启示。例如: 同情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连接, 同情者与被同情者之间同等的情感流动……同情不是一种荣誉,一种交换,而是一种与 功利全然无关的情感享受,不可为求名而施与,因为只有达到主客相投、物我两忘,才 能达到善行的顶峰。 这里运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把“同情”与一系列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 辨析比较,表达了对“同情”这种美德的深刻认识。 范文展示 (2019•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 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 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杀青那天,剧组破例大肆庆祝。 蔡澜忽然极想吃鱼,哪知道厨师一生住山上,不知鱼为何物。蔡澜摇摇头说,如此美味, 不懂真可惜。厨师耸耸肩:“蔡先生,不知道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可惜?”蔡澜点头称 是。然而,读罢这则故事,我却不想点头称是。我认为,唯有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 地”,寻求与外界和外物的交流与融合,才能邂逅更加绚烂的自我。 唐伯虎刚开始学习画画便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尤其是在山水画方面,因此自得于一 己之长。传说有一个炎热的夏日,唐伯虎造访老师沈周,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直到他把手按到墙上,唐伯虎才发现这扇窗竟然是老师的画作。深感惭愧之余,他意识到自我 的浅薄和狭隘,于是开始奋发练习各种题材的画作,终成一代大家。 试想,如果唐伯虎不接受老师的启发,执拗地待在山水画的一隅里,他能达到登峰 造极的境界吗?再试想,如果唐伯虎仅仅局限在绘画的领域里,他还会成为琴棋书画样 样精通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吗? 由此观之,唯有走出自己的熟悉区,才能将荒野中的种子带回,开出多重芬芳。然 而,走出熟悉区,必然伴随着艰辛努力、落差感、迷茫感。所以,总有人将自己安置在 “思想的井”中,将不理解的、不喜欢的人与事贬低,贪图安逸、滋生惰性,陷入浅薄 而又短暂的快乐之中。 反观现实,这样的狭隘者和封闭者在生活中却比比皆是。究其本源,一因自大,二 因自卑。自大者,以为外界固不如我,所以何必了解、学习和接纳,所以固执地活成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的姿态,不屑“拿来”,不但面目可憎,而且还容 易在长期闭门造车中导致落后挨打;而自卑者则因害怕和畏惧而抗拒与外界的交流,自 觉矮人一等,不敢“送去”,长此封闭,更没有进步的空间可言。 当然,我所谓的交流、接纳和融合也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要向外探求。当今社会憧憬 着“诗与远方”,认为生活就应该四处闯荡,探索未知,但是世界是无穷无尽的,有时 候向内探求,与另一个自我对话与融合,也不失为一种求得自我升华的路径,也不失为 一种智慧。 一个人只能有一个出生地,只能从事有限的职业,也许一辈子只能干一行。但是幸 运的是,世界是广大的,事物和人都是多元的,连人们自身也会产生变化。我们要学会 敞开自我,接纳外界,融合外物,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方能创造春林初盛,春 水初生,桃花十里的天堂。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