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作文终极押题:人生最美是相遇导写 3 则(附:命题预测及押题理由)
【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人生最美是相遇。相遇是什么?相遇是人与一切美好事物的相遇,人与真的相遇,
人与善的相遇。
请以“与______相遇”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押题理由]
高考作文题越来越强调我手写我口,回归生活,写真实的自我感受。本题以“相遇”
为主要写作话题,对文体的限制大为减少,考生可选择自己合适的文体展开写作。可写
记叙文,回忆生活中的感人事件,与美好事物相遇的过程;可写议论文,进行思辨性写
作。还可写抒情散文,抒发与美好事物相遇的情感。
题目本身可思考的内容较多,有较多选择的余地,可作为模拟预测进行训练。
立意点拨
本作文立意十分广泛,从宏观角度说,凡是生活中一切的美好事物,都可作为题目
中“相遇”的对象展开,如一个让自己难忘或帮助过自己的人,一本自己受益匪浅的书,
一个刻骨铭心的事件,一个打开自己心扉的新事物,一个让自己耳目一新,激发自己能
量的新领域等。我们可以推荐几个立意:
1、与书籍和知识相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提升自我的宝贵财富。与
书籍相遇,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变得深刻,人生从此变得大不同。可写与书籍相遇
的事件、自己的感悟等。
2、与良师益友相遇。有人说,人生难得一知己。还有人说,人生得意知己足矣。
与良师和益友相遇,以记叙的方式记录自己收获的点点滴滴,回忆历历在目的往事,内
容一定会非常精彩。3、与某领域相遇。很多人都在寻找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理想的事业和领域,
从此自己的人生不再空虚,变得十分充实。与某个领域相遇的过程,就是自己实现人生
意义的过程。把其中的重要经历记录下来,也是一篇好文。
事实论据和使用
1、傅国涌与民国教育相遇的故事
著名历史研究者傅国涌先生在研究中经过不断发现,最终选定民国教育这个研究领
域。他发现,民国教育的核心是“成全”。民国教育是为了成全每一个人,成全每一个
老师、每一个校长,甚至成全所有的人,让每一个人在教育当中得到一个确定的、安全
的、健康的价值。它不能是由金钱、地位、知识来衡量量化,而只能是无形的、不能用
物质尺度衡量的价值。在研究的过程中,傅先生自己也成全了人格,成就了一个美好的、
自然生长的生命,人生也变得充实鲜活。
【素材化用】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生产力。与知识相遇,会让
你变得富有起来。历史研究者傅国涌先生进入民国教育研究领域,既发现了具有“成全”
特点的民国教育,在研究中又让研究影响了自己,“成全”了自我。与美好的民国教育
相遇,就是发现人生的美好,在最美的相遇中让自我获得新生。
2、富兰克林的精神食粮
美国 18 世纪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自幼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
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位老妪已饿得走不动了,就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
看富兰克林的贫穷的样子,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
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
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
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
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
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素材化用】与书籍相遇,就是开启一段美好充实的人生历程。书中自有人生体验,
更有精神财富。富兰克林把面包送给老妪,却用读书摆脱饥饿,这是精神财富带给他的
巨大力量。书中更有生命境界,在与书相遇的过程中,富兰克林的生命境界得以提升,
为他后来获得巨大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理论据和使用
3、语录素材: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韦伯斯特)
【素材化用】韦伯斯特说: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那么,
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大的自由,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取得更大的成就,拥有更加灿烂的
人生,那么,也许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与知识相遇。与知识相遇吧,并且爱上它!
只有爱上了它,你就会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一个光明俊伟的人。
4、语录素材: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
迈尔斯)
【素材化用】也许你难以想象: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些似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情:穿越历史,与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一起约个下午茶,或者来到英吉利,和《哈利波特》
的作者 J·K·罗琳畅谈魔法。不过,我们真的可以做到,正如斯迈尔斯所说,书籍能引
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与书籍相遇吧,与伟大人物结
识,与美好心灵相知。
完善自我,不断探索
【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
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更需要努力学习。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试题分析
本材料属于哲理性语段,要审好题目,需要准确理解材料中涉及到的重要概念及其
象征意义。材料中主要涉及两个对象:“大圆圈”和“小圆圈”。“小圆圈”代表着知识
较多者,而“小圆圈”则正好相反。由此造成结果的不同,“大圆圈”更感到知识的不
足,更需要努力学习。此外,材料中的“周长”也是正确审题的关键因素。“周长”可
指所处的高度、地位、身份、名望、荣誉、责任、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化的融合
以及精神的自由。本文可写作的角度很多,“大圆圈”的态度是已知的,可供自由发挥
的是圆圈的周长和“小圆圈”的态度,还有对大圆圈做法的赞同或否认等。我们从以下
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角度一:从肯定“大圆圈”行为的角度展开。周长越长,得到的越多,“与外界空
白的接触面就大”,视野就会越开阔,就会更加努力,永无止境的去追求。可写立意有
“不断探索不断成长”、“越探索越成长”、“探索中成长”、“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等。
也可从“大圆圈”获得的结果出发展开思考。无论促使大圆圈努力的理由是什么,其结
果都是一样的——完善自我。归根结底,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都是为了成长,
生命源于探求,浩荡壮丽,看不到尽头。可写“生而为人”、“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生
命源于探求”等。
角度二:从“大圆圈”行为的原因角度展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
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一个人越是处在高处的位置,视野就会越来越宽。只有具备了更多的知识,才更能感到
知识的不足,更需要去努力学习和追求。可就“知识越多越无知”为角度展开,也可分
析“知识有限与认识无限”的辩证关系、还可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发现自己无知正
是有知的表现”等角度立意。角度三:从否定“小圆圈”的角度展开。“小圆圈”和“大圆圈”相比,有了点成
绩就自我满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坐井观天。获得的知识较少、视野也
较为狭窄,这不利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应该勇敢走出狭小的天地,不断
拓宽视野,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不断体味人生的意义、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从“拒绝坐井
观天”“走出狭小天地才会豁然开朗”“固步自封只能导致毁灭”等。
经典素材一
曾获“中超最佳教练”称号的中超辽宁宏运队主教练马林,是诸多中国本土教练
中成功的典范。他长期担任亚足联的讲师,国内教练想具有执教资格,甚至都要由马林
来授课。这样的称号也更激发了马林学习的欲望,他说自己随着学习时间越来越多,就
越来越有兴趣了,就知道了自己更多的不足和无知。在自己钻研的过程中,有时候有体
会了,有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体会不完美,就又要否定自己。因此学无止境,需要不断、
永远地学下去,这更促使着他不断努力和进步。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是一个新颖的、现实性很强的正面素材,在洋教练充斥的中国
足坛,本土教练的崛起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此素材可作为“知识有限与认识无限”、“知
识越多越无知”、“认识无知”“发现自己无知是有知的表现”等立意的素材。
经典素材二
素材二:二十世纪初,德国青年医生埃尔利希幻想用一种魔弹去射杀人体内的病菌。
经过一番探索,他决定先用一种锥虫作为魔弹射杀的对象。实验虽使患病的小白鼠活了
60 天,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但他没有停止探索,1907 年他从化学杂志中看到一篇文章:
一位医生用名为“阿托品”的药物治疗非洲流行的一种昏睡病,结果使人患昏睡病的锥
虫被杀死了,但病愈后却带来了失明的后果。能不能把“阿托品”的化学结构改变一下,
使它只能杀死锥虫而不致损害神经呢?埃尔利希经过 606 次试验,终于制成了治疗昏睡
病的有效药剂——砷凡纳明(又称“606”),为人类发明了第一枚神奇的魔弹。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同学们并不是很熟悉,但也不会陌生。作为诺贝尔奖得主,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埃尔利希坚持探索,终获成功。可写立意有“越探索越成长”、“探索
中成长”、“追求卓越”等。也可写“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生命意义在于探索”等立意。
信息时代手机与网络使用
【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互联互通的新信息时代,小小一部手机或电脑,足不出户,你
就可以网上购物、操作股票、购买理财产品,上微信微博进行交友互动、进行语音和视
频聊天,和客户谈生意,很多人认为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日常生活方式。
但它似乎又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一些手机和电脑软件漏洞百出,据媒体报道,有人专
门利用手机软件的漏洞骗取他人钱财,获得他人隐私,跟踪他人行踪等,个人的隐私被
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此不少人对网络的作用持怀疑态度。那么,我们到底应该用什
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拥有海量信息,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呢?
对于材料结尾提出的问题,你持什么样的态度?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
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试题分析
本材料作文和新课标卷作文风格一脉相承,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先列举了网
络时代的利与弊,接着材料结尾提出问题,要求阐述对材料结尾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
审题角度看,并无太大难度,题干中没有进行价值观的预设,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一般
来说,可以有三种观点:一是网络时代利大于弊,网络技术推动人类进步,倒逼生活方
式和经济业态的改革。二是网络时代弊大于利,使人类被收集电脑所绑架,失去独立思
想,造成经济隐患和风险。三是利弊共存,应扬长避短。既要善于利用网络的优秀资源,
为我所用,又要善于规避风险要素,降低风险因子,实现网络安全。
注意作文的写作可以结合今年疫情期间网络与手机的使用情况展开思考和联想,这
样才能写得深刻,并体现时代感。经典素材
1、善用“互联网+”技术成就 Uber:国际著名打车租车软件 Uber 利用信息通信技
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打车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该公司用
手机和车辆进行连接,能让你看着代表着来接你的车的具体位置,快速的向你接近。结
束乘坐后还可进行网上支付和星级评分,使乘客的利益最大化的得到了保证。
2、京东用互联网技术助力腾飞:著名电商购物平台京东在十二年的发展中,运用
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构筑了全产业链的互联网电商能力,从供货商到采购、仓库、销售、
配送和售后服务,都有了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做到了和合作企业间数据互通、共同成
长、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素材速用
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网络时代,却又被深深卷入懒惰抑或是罪恶的深渊。我非
常敬佩古人,四大发明便是不断思考的成品,还有各种建筑、美食、文化、艺术,哪一
项不是倾尽人们的智慧?然而,进入大数据时代,虽然人们享受着百度和谷歌带来的便
利,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进步离不开思考,思考更应成为一种
习惯,进步不能意味着坐享其成,我们的思想和大脑,绝不能成为数据信息的跑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