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导写:长郡二模--承前浪之涌,扬后浪之威(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五四青年节,B 站青年宣传片《后浪》一经推出便持续刷屏。该视频中的演
讲者对年轻一代有诸多艳羡、激励和称许。他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
国家的年轻人。”
鲁迅有一个“黑暗的闸门”的比喻,他认为老一辈应该用肩膀扛住“黑暗的闸门”,
放年轻人一条生路。这个比喻,触动人心的是老一辈对自身的看法。老一代有局限,但
是也要努力,才能为年轻人创造更好条件。
其实,不同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应该在潮头之上尽到自己该尽的责
任。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身的感受和思考,以“致敬前浪”或“致敬后浪”为主题,
写一封信。
要求:确定收信对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的情境设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五四青年节 B 站青年宣传片《后浪》持续刷屏的具体情境,特别强调了对年轻一代有诸多艳羡、激励和称许: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一是鲁迅关于“黑暗的闸门”的
比喻,他认为老一辈应该用肩膀扛住“黑暗的闸门”,放年轻人一条生路。哲理强调了
老一辈对自身的看法:老一代有局限,但是也要努力,才能为年轻人创造更好条件。考
生要在此基础上展开思考和联想,或“致敬前浪”或“致敬后浪”。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的任务指令是结合自身的感受和思考,以“致敬前浪”或
“致敬后浪”为主题,写一封信。文章体式是书信,要有确定的收信对象。
3.价值判断的限制。无论“前浪”还是“后浪”都应该在潮头之上尽到自己该尽的
责任。这是命题人的价值观限制:“前浪”应该用肩膀扛住“黑暗的闸门”,为年轻人
创造条件,“后浪”应该成为“国家最好看的风景”,不能扬此抑彼。本次作文旨在培养
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同时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提醒青年一代既要看到自
身优势,亦不能忘本。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立意可从两个角度切入:①选择“致敬前浪”,强调前辈的引
领是青年成功的前提;②“致敬后浪”,突出年轻一代的责任担当。敢于“弄潮”,才能
成就人生的辉煌。文章只要扣住“致敬”来行文,均符合题意。
2.思维方向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致敬什么”(类)“为什么要致敬”(因)和“如
何致敬”(法)三个角度自由切入,重点是对“前浪”或“后浪”的表现、作用、精神
做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
3.素材取舍是开放的。考生可以选取“后浪”的担当大任或感动中国的凡俗小事来
传递一种正能量,用榜样的力量感召、鼓舞青年一代去奋斗;也可以选取“前浪”的峥
嵘岁月或丰功伟绩引领青年一代去效仿学习,用老一辈的筚路蓝缕和前仆后继为青年一
代指引方向。
4.文体是开放的。可以用理性的议论来“致敬”,也可以其他表达方式致敬,但文体
特征要明显。
解题本题属于典型情境下的双向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引导青年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
义,思考自我发展、自我定位问题。本题内容贴近考生的实际,考生有话可说。当然,
题目也有思维上的考查,本题目涉及两个概念,“前浪”可敬可赞,“后浪”可圈可点。
在具体行文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前浪写后浪,依托后浪写前浪,不能把前浪和后浪截然
割裂开来写。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前浪亦是最美的风景。
2.后浪推前浪,领跑新时代。
3.铁肩担道义,前浪最给力。
4.承前浪之涌,扬后浪之威。
5.手把红旗旗不湿,正是后浪弄潮时。
……
偏题立意:
1.弘中华文化,扬美德之风。(偷换概念,将前辈的引领与青年的成功偷换成美德与
文化)
2.岁月会老去,时光会证明。(标题与材料任务若即若离,突出岁月流逝与精神传承
的关系,忽视了对前浪的礼赞和感激之情)
3.喜看稻菽千重浪——给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缩小写作范围,将群体置换为个人)
范文展示一
丹心不知老将至,风华一如当年茂
——五四青年节写给各位“前浪”的信
张雅妍
尊敬的各位“前浪”:你们好!
今天是 2020 年 5 月 4 日。在回顾祖国“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奋
斗历程时,又一次回望你们的无私奉献,我不忍泪目,提笔写下这封信,来表达一个
“后浪”对你们崇高的敬意。
向你们致敬,感谢你们用肩膀为我们扛住“黑暗的闸门”。
2020 年是不平常的一年。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这一场灾难与每个人有关。年近耄耋
的前浪代表钟南山院士白衣执甲,热血出征,怀一颗悬壶济世之心奔赴武汉,钟老在高
铁座椅上熟睡的疲劳面容令多少后浪泪目;还有兢兢业业的李兰娟院土,她恪守岗位,
满脸倦容。病毒来袭,是你们挺身而出,站在我们前方,为我们挡住这人世间的黑暗,
给我们未来光明的希望。向你们致敬,是因为你们前浪的挺身而出和艰辛付出。
向你们致敬,感谢你们用奋斗为我们带来新时代的繁荣昌盛。
在 2019 年国庆大阅兵仪式中,中国力量令我们自豪,中国科技令我们骄傲。倘若
没有南仁东前辈的孜孜以求,怎么会有天眼的傲立世间?倘若没有屠呦呦前辈的攻坚克
难,怎么会有抗疟神药青蒿素从死神手中夺回无数生命?倘若没有钱七虎前辈的无私奉
献,怎会有“钢铁长城”保家卫国?一百年前,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李大钊、赵一曼等
革命前辈前仆后继,“你以你血荐轩辕”;一百年后,你们前浪仍怀一腔爱国心,助力祖
国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繁荣昌盛。感谢你们,是你们用青春和汗水助力祖国腾飞。向你
们致敬,因为你们身上有着攻坚克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向你们致敬,感谢你们以身作则的君子之风为我们树立榜样。
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你们在自己的时代坐标上展现
了自已最美奋斗的姿态,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你们的身姿教会我
们应该同你们一样,“在其位谋其职”“以小我之浪花汇入祖国之洪流”。金庸在《侠客
行》中写道:天下四方皆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波起,赢到头来终是输。”
你们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教会了我们名利不应是人生全部,唯有天下大同,
唯有人间真善美才是道法极致。向你们致敬,感谢你们以身作则,为我们展现宁静致远
的君子之风。
丹心不知老将至,风华一如当年茂。前辈们,你们的担当、奉献永不会磨灭,你们的精神、品质永不会褪色。我们后浪都应向你们学习,不负韶华,奔流不息。
此致
敬礼!
一朵“后浪”
2020 年 5 月 4 日
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行文,将“前浪”的老之将至与风华依旧并置而观,立意精准大气,
对“前浪”的敬意溢于言表。行文过程始终紧贴材料“向你们致敬”,依次从“责任担
当”“奋斗攻坚”“以身作则”等方面逐层展开,论证方式多种多样,将举例论证、假设
论证、引用论证融为一体,行文思路清晰,论证逻辑严谨,体现了考生广博的素材积累
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尾化用诗句和习式语录,呼唤后浪向前浪学习、致敬,一“朵”
后浪,“朵”字切时切境,有神来之妙。
范文展示二
手把红旗旗不湿 正是后浪弄潮时
——写给 90 后、00 后的一封信
冯佳文
亲爱的 90 后、00 后:
你们好!
很高兴能在此表达我的一份真挚敬意。《后浪》中有一句这样的活:“一个国家最
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我想今天的中国就是因为你们的存在和奋斗而
熠熠生辉。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后浪”!
1919 年,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
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
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年轻的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2020 年,诚如你们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们不再黑睛,中国便是光明。你们的
努力使中国变得富强。回望你们的过去,一切像卷轴般缓缓打开。
手把红旗旗不湿,正是后浪弄潮时,我看得见你们的迎难而上!
疫情警报拉响,多少青年人挺身而出,90 后、00 后,稚气未脱,有的才刚刚大学
毕业,但一旦穿上了防护服、戴上了护目镜,便俨然成了一名奋斗的勇士,“白衣天使”
是对你们的最好礼赞。在你们之中,有奋斗一线的护士夏思思,有尽力奔跑的快递哥汪
勇,还有许许多多年轻的面庞。你们的毅然决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手把红旗旗不湿,正是后浪弄潮时,我也看得见你们的砥砺前行!
为了一个科研梦,一群本科毕业的学生不囿于“本科生不能搞科研”的定论,用自
己的行动向世人宣告一切皆有可能;你们这群水木清华的新生代 00 后,初生牛犊不怕
虎,用自己的汗水去收获成功,也正是你们千千万万的后浪,勇立潮头,手把红旗旗不
湿,用拼搏和汗水凝聚了成功。习总书记说: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正是你们的砥砺前行,才创造出了你们今天的青春风采。
正是后浪弄潮时,手把红旗旗不湿,我更看得见你们的身手不凡!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是你们 90 后敢于弄潮的结果。你们这群平均年龄不足
30 岁的科研团队,打造这样辉煌的奇迹,我甚至惊讶,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你们后浪所不
能做到的?成功源于你们的努力,你们的成功也给了我们骄傲的资本。胜利是必将属于
你们的,因为你们站在前浪的肩膀上搏击风浪。正是你们的履险如夷,才有了你们所赢
得的今天的不凡成就。
看过了你们的迎难而上,见过了你们的砥砺前行,见识了你们的身手不凡,天底下
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得的甜,这是我从你们身上所感知到的。
最后,诚挚地邀请你们来我们家做客,敬意给你们,艳羡、激励和称许也一并给你
们,愿你们后浪当潮,直击风浪,手把红旗旗不湿,勇立潮头扬远帆!
中国的未来,交给你们了!
一位仰慕者:前浪
2020 年 6 月 27 日
点评
本文巧用对称诗句,将对“后浪”的敬意和称许融入标题之中,使得全文诗情浓郁,
感情真挚而深沉。三个“看得见”重章叠唱,层层深入,依次从“迎难而上”“砥砺前
行”和“身手不凡”三个不同角度对青年一代进行高度礼赞,既语重心长,又殷殷嘱托,
且与材料中的“艳羡、激励和称许”三个关键词遥相呼应,体现了考生运思的周密和匠
心。结尾“中国的未来,交给你们了”掷地有声,语中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