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导写:我心中的“路”(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导写:我心中的“路”(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ID:349074

大小:20.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导写:我心中的“路”(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四运动”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民主”与“科学”的光辉旗 帜,引领中国人民踏上了一条救亡图存之路。 改革开放是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的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动力在 于每个人,改革成果属于每个人。 “一带一路”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理解信任、加强交 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在交流中联结世界,也联结起每一个人的生活。 鲁迅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 辟出来的。” 尼采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 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路的内涵在发展变化,大国之路、个人之路也 随之改变,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构想新时代 我们的未来之路,并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 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 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 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 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 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 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 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一、审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着重考查考生的阅 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 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 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 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题目中的材料列举 了与中国有关的三条路,五四时期的救亡之路、改革开放 的强国富民之路、“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之 路,每条路都有自己的内涵。爱国 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敢为天下先、以天下为己 任、勇于探 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五四之“路”的内涵,最终目 的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改革开放在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在深度塑造 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忧患图强、革故鼎新、大 胆探索、敢闯敢干、开放纳新, 是改革开放之“路”的内涵。“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 议,也正成为全球化的新模式新趋势。通过有 序的经济发展,实现“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合作共赢、理解信任、和平友谊等,是“一带 一路”之“路” 的内涵。学生可以综合“路”的内涵,寻找路与路的有机关联,谈从历史到现实的 中国创举,从危急存亡旦 夕间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自救到自强到自信,描绘自 己心中的大国之路的发展。 此外,材料在界定每条路的内涵同时也将大国之路与小我之路紧密关联。小我 或开拓、或坚守大国之路,大国之路也改变着小我之路。鲁迅的话强调了“路”不 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内涵。而尼采的“路” 强调“路”的“适当”与“不唯一正 确”,给路的选择或坚守提供思辨的可能。这个作文题引导语为:“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路的内涵在发展变化, 大国之路、个人之路也随之改变”这句话既是对作文材料的总结,更是对写作的方 向作了明确的引领与限定。这句话,指引考生写作时聚焦“路与中国”的关系,以 “路”观“中国”,以点带面,而如果能深度思考其中的发展变化,那就更好了。 二、立意参考 1.彰显中国形象,传递道路自信 2.道路连接未来发展, 3.探索新时代与个人成长之路 三、素材参考 1. 中华民族的内心始终隐藏着一个达到“大同和谐”的梦,而这个梦,是中国梦 最丰富、最本质的内涵,尽管历经岁月侵蚀,依然不变。正是有这个梦的存在,才 有港珠澳大桥沟通三地、大湾区经济与伶仃洋生态的和谐,才有“一带一路”构建 世界大同的和谐设想。不变的梦体现在变化的中国路上,更体现在广袤中国的方方 面面:不变的中国梦促使北大才女工科博士陈更追寻理性学术与诗意人生的平衡和 谐;促使阿拉善沙漠在公益人的脚下一点点染上青翠,实现自然和谐;促使一个个 贫困县摘下“贫困”帽子,实现脱贫致富,向和谐大同迈进。不变的中国梦,透过 变化的中国桥展现出来,它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影响,也在这一过 程中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2. 穿越“一带一路”,与“一带一路”上各国人民密切往来,深入交流。自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开放了几个特区,几个经济带,几片沿海地区,最后到整片大 陆。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列车,踏上了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和平友谊之桥,我们怀着 一颗真诚热情的交流之心,盼望与桥那头的你,双手紧紧相拥! 【范文展示】彰显大国气象,传递道路自信 尊敬的各国代表: 大家好!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大河伏流,一泻汪洋。众所周知,中国之路闻名于世, 古往今来,路不仅是沟通两地的枢纽,更象征着中国的精神风骨与时代发展。因而 我认为,中国的道路彰显大国气象,传递道路自信。 路于民族,是奋发前行,开辟创新的勇敢,是不惧艰险的精神。 我国的铁路发达,长度居全球第一。在很早之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铁路,我们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是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 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以及蕴涵其 中的民族精神成为了国人永远的骄傲。京张铁路作为工业文明走进中国的象征,它 的发展与变迁映射着中国百年发展的年轮,向世界展示了了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是 民族自信的骄傲与荣光。这条路伴随着“五四运动”,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引 领下,使中国人民踏上了一条救亡图存之路。它跨越枪林炮火,见证时代精神的奋 发,革命的壮丽。 路于人民,是连接两地,便捷生活要道,也是延续情感的绸带。 改革开放后,一条条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迅速建起,带领人民走向富裕,见证 国家日益富强。雪山连绵的青藏之地,那条蜿蜒盘旋的“天路”,贯穿东西,开辟 了藏族人民的新生活。这路不仅是人们的行路之需,更是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必 要建设。铁路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还可以跨越崇山峻岭,见证时代物质的发展, 是人们感情之绸带。 路于国家,是时代之栋梁,开放之先驱,发展之宏光大道。 路承载了国人的信念与自信:“五四运动”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 “民主”与“科学”的光辉旗帜,引领中国人民踏上了一条救亡图存之路。改革开 放引领我们走上了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一带一路”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 作共赢之路,也是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在交流中联结世界,也联结起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国的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尽展现于这路之上。跨时代长 路,中国有信心筑时代辉煌。 路代表了中国的坚强与自信,开放与共享,历史长河筑造发展,正如鲁迅先生 所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 的。”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开辟出更辉煌的路,彰显大国的气象! 谢谢大家! 四、名师点评 文章紧紧围绕“路与中国”来写,能揭示两者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写作条理清晰,按照民族、人民、国家三个层次推进,最后引用鲁迅的话回扣题目, 结构严谨,说理性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 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 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 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 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 “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 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 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 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 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 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 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 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 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 人散、回味无穷。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