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命题人说题:“邻居”作文怎么写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作文命题人说题:“邻居”作文怎么写

ID:349084

大小:18.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考作文命题人说题:“邻居”作文怎么写 【原题呈现】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 表达着相互的尊重; 一声善意提醒,一次抬手相助,都传递着邻里的温情。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 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 动。 请你以“邻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在若干个来回之后,命题组的讨论又从我亲历的故事开始了: 那个住在隔壁的孩子,他放学和我下班几乎同步。当我们一前一后进单元门的时候, 他若在前,常常是一拉门,侧身进去,然后让门訇然关上,似乎压根儿不知道我就在他 的身后;我若在前,则开门之后撑着门扇,招呼他进门后我再跟进,但这时,他连一句 简单的“谢谢”也没有,只顾哼着小曲,仿佛我等他,为他打门,让他先行,都是理所 当然的。 故事中孩子的表现,实在值得人深思:什么原因造成了他待人的冷漠?是监护人的 宠溺滋长了他的极端自我么?抑或是“过来人”的训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提升了他的自警级别?而进出同一个单元门的邻居,又何以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呢? 说起来,更叫人揪心的是,这个孩子不是个例,我们身边类似的孩子比比皆是。他 们遇事很少有同理心,对存在于身边的人和事是漠然的,对来自身边的善意和举动是无 感的。而捕捉日常的暖意,认识身边的善举,发现近处的美点,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 世界观正在形成、调整、确定的青少年来说,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定要引领孩子们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并由此反观自己的知、情、意、 行,直至明心、见性、通神、达理!”当这个共识在组内讨论中逐渐凝聚的时候,“邻 居”这个文题也赫然而出! 邻居?会不会太一般了?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看不到新意!其实不!中考作文命题,应该实诚,应该接地气,需要返璞归真。我们不能用貌似 “高端大气”的文题,把考生引向“凌空蹈虚”。 细想,“邻居”二字所带给人的“一般”印象,恰好体现出了它的普适性。谁没有 邻居?谁不可以成为邻居?“邻居”可以指向一切住处接近的对象。譬如前面故事中的 那个孩子,这是人类“邻居”;譬如檐下筑巢的燕夫妻,这是动物“邻居”;譬如阳台外 沿野生的小树苗,这是植物“邻居”;譬如屋旁公益广告牌上励志的宣传语,这是精神 “邻居”……无论实的,还是虚的,“邻居”都在“我”的身边,与“我”有着这样或 那样的联系。再说,“邻居”的文化内涵,暗合我国的“睦邻”传统,其厚重感,更易 于考生避开花哨,写向深刻。 所以,一眼瞧去就觉有话可写,略加思索还能找到新巧角度的文题,能不让人“伸 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吗?而这,正是我们的追求。“邻居”似乎正具有 如此妙味! 如果考生一定要宏大叙事,“邻居”有这个启动功能吗? 我们先不急于辩论,且看 2017 年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理念高调诠释着“中国态度”的时候,我们“友善为邻,共创未来”的期许在“地球村” 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一带一路”的建立,使得世界的脉搏与中国的心跳越来 越同频共振。 中国与周边的民族、国家,不也是“邻居”吗?这样的“邻居”,正是国际视野下 的大话题。当然,“邻居”还可以指向宇宙,人类的脚步踏上月球,人类的航天器接近 火星,都可以看作是人类对宇宙“邻居”的访问。 这样说来,“邻居”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它是一条打开“我”与社会,与自然, 与世界,与宇宙的多维通道。 命题人解题 “邻居”的 N 种打开方式 考场作文是一项“戴着镣铐跳舞”的游戏。“戴着镣铐”是这个游戏的基本规则, 考生在作答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把“镣铐”丢在一边,那你“舞”得再好也是白搭。所以,考场中解读作文题,首先要找到这副“镣铐”——文题的规定性,这是我 们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写好中考作文的前提。“规定性”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文题你只 能写什么。“邻居”这个题的规定性是:必须体现“我”与“他”之间的比邻关系。说 具体一些,合乎“邻居”要求的选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选择表现二者之间关系 的材料;二是材料中这二者之间必须是比邻关系。 如果以“我”为圆心来选材,文题导语提示的内容就是不错的选择:邻里之间低头 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提醒,一次抬手相助, 都传递着邻里的温情。 以生活的社区、学校为写作空间,我们自然会有不少“库存”,这些烂熟于心的材 料选起来快捷,写起来顺畅,但问题是这些题材写的人多了,容易雷同,难于出新。作 文要出新就要“去熟”,“去熟”最常用的有三招:由实及虚,由近及远,以小见大。人 是最常见的邻居,如果写出与鸟兽万物为邻,就“去熟”了;眼前实实在在的事儿是大 家都熟悉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写出隐藏在背后的精气神就“去熟”了;近来的日子、 近处的风景是大家都熟悉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写出“天涯若比邻”的感慨就“去熟” 了;“小”是目之所及,是大家都熟悉的,“大”是要有眼光才能看到的,看得到“大” 当然就“去熟”了。 有位考生写的是和隔壁的黄爷爷进楼道门的故事:好几次黄爷爷走在前,都是开了 门,让“我”先进。有时候,“我”落后远了些,黄爷爷还会喊一嗓子,多等“我”一 会儿。“我”理所当然地享受这份便利,可当“我”先开了门,有邻居在后面时却从没 想过也等等他们。有一次“我”和爸爸进楼道门,爸爸看到后面蹒跚而来的黄爷爷,让 “我”把门打开并撑着门扇,自己搀了黄爷爷一把。黄爷爷跨过门,一个劲地感谢我们 父子俩。面对黄爷爷的“谢谢”,“我”脸红了。这个故事并不惊艳,可是,这个故事带 给我们的思索却发人深省。 一道作文题,除了找出规定性并严格遵守,其实更重要的是开掘它的延展性。开拓 文题的延展性,我们最常用的有两招。 一是走出我们日常的视线。本题的写作导语“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 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指引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别样的伙伴身上。有位考生写道: 暴雨过后,我的卧室靠阳台的窗外多了一只小蜗牛。我家可是八楼呀,这位新“邻 居”难道是借助暴风空降而来的?执着的小蜗牛在透明的玻璃上留下一道道清晰的足迹, 它一定是想找一个更安全的家,却被挡在外面。可是它压根儿没有想到过放弃。一个方 向行不通又向另一个方向努力!输掉了演讲比赛,正在泄气的我得到启迪:生命追求的 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努力的过程! 这就是一种“物外之趣”,依据邻居这个话题,由只能写人,拓展到写“物”。 二是转换我们的视角。我们习惯了以“我”为中心来选材,站在“我”的圆心上环 视四周,其实看到的还是另一个“我”。所谓“转换视角”,就是借助想象和联想,以 “无我”的视角来作文。 院子里,小鸡和小鸭就是邻居;山坡上,野花和野草就是邻居;小河里,鱼儿和水 草就是邻居;放眼天空,星星和月亮不是邻居吗?放下“我和××”的定式,满世界的 花香鸟语都是我们写作的话题。 其实,打开我们的视野,大千世界,皆可着笔:国与国之间比邻而居,是不是也要 和和气气?我们“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是不是让发展更为快捷,让邻居更为亲密? 地球是不是也希望有一个邻居,承载人类的希冀?有宇宙视野,有家国情怀,就有不同 意义上的“邻居”,这就是由近及远的选材思路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