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作文微专题:写规范记叙文(附:范文展示及精点细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冲刺高考作文微专题:写规范记叙文(附:范文展示及精点细评)

ID:349086

大小:27.7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7-0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冲刺高考作文微专题:写规范记叙文(附:范文展示及精点细评) 《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说:“幸福的家庭都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南师大何永康教授说:“高考议论文往往是‘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高考记叙文往往是 ‘不幸的家庭’,千差万别。” 高考作文,许多优秀之作总是记叙文。重视记叙文,写好记 叙文,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写好规范的记叙文,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叙事线索要清楚。线索是文章的脉 络,是连缀成文的线。做线索的事物可以是时间、地点、感情、某个具体的物、某句 话……在文中常常表现为重复的某个词语,某句话等等。②要素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 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可以省略,哪些则坚决不能省。 ③顺序与结构要安排好。④选材要选好。围绕文章的中心,要选择恰当的材料。⑤材料详略 要得当。最后,就是记叙文一定要加强描写,这也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之一。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 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写好记叙文,关键是要学会从生活中取材,善于运用描写来取胜。 【例文】 怀想天空 江苏一考生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写景 简洁,突现神彩!]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起笔先 点出“烈日”两次,重复得好!]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说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 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 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 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此处喊“口号”了,但听来很顺耳,很入耳。前两节,均说“我们”、“他们”,请品味。]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 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这里的叙述有变化,先 讲“感受”,具体“描写”滞后,为的是突出割麦之“苦”。] 6 月 5 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 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 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一语带出高三生活] 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有板有眼,一事一 句号。]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 5 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 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又是一板一眼道来,不怕平淡、机械。]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 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白描。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浓”!]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 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 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 在倾听……]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 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 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凉快”二字,极为重要,很沉重!]当 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 “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 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一切皆在不言中……]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规范的考场记叙文呢? 首先谈取材。要写好考场记叙文,就要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取材的沃土,不妨从 以下两个方面尝试。 一、从生活环境的角度,去搜寻自己独有的经历。比如有的学生在外地或农村生活过, 这份经历相对于始终生活在本土城市的绝大部分同学而言,就是一份独特的素材,上面这 篇《怀想天空》即是如此。再比如,近年来中国社会变化剧烈,有的学生父母下岗,有的学 生生活在单亲家庭。这种经历本身固然是一种不幸,但是“文章憎命达”,苦难常常是写 作的温床。这份不幸的体验也是你成长的精神营养。它是珍贵的,因为别人没有;它又是 真切的,因而写出来容易打动人。 二、从爱好、专长的角度,去挖掘自己独有的体验。如果说艰难的生活经历毕竟是块 苦涩的素材沃土,不可求也不愿“遇”的话,那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学生还有一块 属于“暖记忆”的独特土壤,那就是个人的爱好或专长。无论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还是迫 于家长的安排,对于自己的爱好或专长,你都投入过大量的精力。这份生活,既是自己熟悉 的,又是大部分人没有的。因为是他人所无,所以写出来就有新鲜感,就有可读性;又因为谙 熟此道,所以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独到的体验与心得。而这些,正是构成一篇文章 生动性和感染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谈描写。 那么有哪些描写呢? (一)人物描写。 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人物描写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 种手法。 首先,我们来研究正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心理 和语言、细节描写等。 其次,侧面描写。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 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二)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2.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 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如我们写一个学生,就不能 不写他所求学的社会环境:学校、班级里的教师、学生及与他们的关系,有时,还要写到他 的家庭、父母、亲友。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怎样使作文的描写精彩呢? 先看下面的例子。 (1) 通过传神的动作细节来描写。 欣赏下面的两个语段 ①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体育馆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体育馆。到了体 育馆,我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 最后终于学会了游泳。《学游泳》 修改后的《学游泳》动作描写: ②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 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能学会的。”过了 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 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游泳。 通过对比发现修改后的语段因为添加动作的细节描写,使学游泳的过程不仅显得具 体细腻,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可见动作描写增强记叙文的感染力。下面名著中的细节描 写在表现上有很大作用: ③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 Q 伏下去,使尽平生的 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 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鲁迅《阿 Q 正传》) 通过阿 Q 的动作细节,“捏着笔只是抖”“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刚刚一抖 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 Q 的性格特点——直到 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动作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 阿 Q 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④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葛朗台死前的细节描写,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 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的一幕。一个临死前的“抓”字就活画出了这个贪婪成性、至死 不变的丑恶的守财奴形象。 (2) 通过肖像细节来描写。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 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这段描写,抓住了“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 子”,写出了孔乙己虽身材高大,却懒于劳动,脸上青白脸色,伤痕是经常挨打,也是心灵受 伤的折射,胡子乱是颓废;又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 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 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3) 通过语言细节来描写。 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 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快吃!”(高考优秀作文《踮起脚尖》) 这里的语言描写,“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 吧,快吃!”使用短句,把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热切关爱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4) 通过心理细节来描写。 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 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 唯一的证据了。 在那一刹那,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在那一刹那间,我不禁流下泪来。(席慕蓉《生日卡片》) 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我”对这张生日卡片的反思,从侧面写出了母亲“容易受骗 和容易满足”,写出了母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5) 通过景物来描写。 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 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陈忠实《沉默的竹笛》)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表现了“我”愉快的心情,“这时我 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可谓“一切 景语皆情语”。 以上是常见的细节描写,另外还有场景细节描写、神态变化细节描写、事物细节描写 等描写,这里不一而足。每一细节描写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第一,细节描写重在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如鲁迅《孔 乙己》中细节描写: 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已,你脸上又添上新伤 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里的“排”字是个很生动的细节描写,值得好好体味。“排”字既表示分文不少,自 己是个规矩人,又是对短衣帮的取笑表示若无其事,以掩饰内心的不安,活画了孔乙己拮据 穷酸的本相。①孔乙己的这个付钱动作,是他在无端受到别人的讪笑、嘲弄,陷于很窘迫 的境地,他向酒店的伙计要酒要茴香豆而同时发出的。孔乙己面对短衣帮的取笑,自然是 厌烦和不安的,但表面上又要表现出不予理会、满不在意的样子,便“排出九文大钱”。因 此,我认为这个细节是孔乙己以表面的镇定、从容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②孔乙己“排 出九文大钱”是给伙计看的,似乎告诉伙计:九文,一文不少,请看清啊。意在表现他的“清 白”,不做假,也有没钱却装阔气的意味。 第二,细节描写重在以小见大。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 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小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表现中心的 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如高考优秀作文《踮起脚尖》中的细节描写: 我接过(两张鸡蛋饼),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作者抓取“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这一细节进行描绘,从小处着眼、小中见 大,表达出:母亲在繁忙的劳动中,还这样无微不至地牵挂,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也让“我” 内心受到感动、震动,决心要好好学习,报答母亲。 第三,细节描写重在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 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 貌,由现象揭示本质。如丁丁《那一束伴地莲》中的另一处细节描写: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 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作伴地莲的野草。(丁丁《那一束伴地莲》)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 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母亲背着“我”在月光的夜晚,“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伴 地莲,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真实地表达出母亲为治好“我”的病,急切寻找草药的心 情。 第四,细节描写重在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可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可以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 现、惟妙惟肖。如丁丁《那一束伴地莲》中的细节描写: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 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坡上、荒地上、野沟边, 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指甲大”“夜空里的繁星”,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伴地莲花开得多、密、 美的特点,表达了我对伴地莲的喜爱之情。 下面结合优秀作文再来品味描写的好处。 【优秀作文】 那一束伴地莲 丁 丁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 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 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坡上、荒地上、野沟边, 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景物描写。侧面正面相 结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伴地莲花开得多、密、美的特点,表达了我 对伴地莲的喜爱之情。)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许会有两 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 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景物描写,写 出了伴地莲历经风霜的洗礼。)其时,它便成了一叶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 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 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 临走,医生递给父母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 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衬映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 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环境描写,衬托母亲的艰辛。)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母亲急切的心情。)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作伴地莲的野 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临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 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 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 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 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号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 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 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在写母亲背着我找伴地莲的过程中,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 雪,突出了当时环境的艰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伟大。用明月积雪的明亮皎洁衬托母爱 的纯洁无私。)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 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 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心理描写。那一束伴地莲 是过去艰苦岁月的见证,里面融进了深深的母爱,母亲那坚强,慈爱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儿 子。)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 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 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 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以作备用,只是 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 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 的梦中。(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回忆起了二十多年前母亲为我寻找 伴地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 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 至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