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作文速递:名师精解高考作文 高手下水精品(江苏卷)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
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
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
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
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题目解析】
人群之间,社会之中,原来有你未来的样子
——2020 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评析
卓立子
2020 年江苏高考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
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
所环绕、所塑造。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
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2020 年江苏高考卷作文题依然延续了近几年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思路,即让考生根据
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进行写作。下面从考生理解材料、进行审题,以及确立立意、
进行写作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品析。
一、理解材料、进行审题:要致力于对材料语句、材料语句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材料
的内容关联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归纳和整理信息,找寻写作角度。
新材料作文命题写作时对材料的深入解读,对选取角度进行写作十分重要。比较 2019 年和 2020 年江苏两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我们认为 2020 年作文命题的材
料,延续了 2019 年命题材料的特征:材料没有明确的写作关键词,写作的角度需要从
对材料整体分析和综合把握中得出。来源语文月刊公众号原创
整体综合地把握材料,需要对材料语句、材料语句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材料的内容关
联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归纳和整理信息。
该材料一共包含四句话。
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
造。
第三句: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可感。
第四句: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
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个世界不是一个无生机的冰凉冷漠的世界。同声相
应,同气相求,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有一种相互的对应物和象征,这个世界是一
个相互投射的世界。
第一句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的表述。它大致概括了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旨。
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
造。“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意思
是指出了在第一句所阐述的世界里,我们往往会作出自我选择的一种投射。这句话将材
料的叙述转移到我们自身以及我们自身的生活。
第三句: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可感。本句进一步对材料的意旨进行限定,
考生们身处当今智能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所有的一切犹如就在你的身
边,你应该更深入思考该作出怎样的选择。
第二句和第三句两句将抽象的观点推进到写作者自己的生活,这个世界的一切环绕着
你,塑造着你,你到底是总关注自己喜爱的,还是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作出新的选择呢?
第四句:你未来的样子,也许┄┄本句提出了你的选择是你未来样子的开始,命题者
期待你作出正确恰当的选择和价值判断。统观 2020 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该题目体现了高考命题紧扣时代脉络,立德树人的
正确导向,体现了江苏高考站在时代的立场,占据人文道德的高地,俯瞰高考学子心灵
塑造的命题追求。来源语文月刊公众号原创
二、确立立意,进行写作:厚植人文情怀,加强辩证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确立写作的
立意,根据自我积累和写作优势,进而开展文章写作。
2020 年江苏高考卷作文题考生需要对材料进行细读辨析,理解每一语句表达的含义,
挖掘材料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连接材料的内容关联,确立写作的立意,然后根据自我积
累和写作优势,进而开展文章写作。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世界连接着你、我、他。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类和群对自己影响很大。
“同”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有你喜爱的,你谓之同;有你不喜爱的,你可以和而不同;
你的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同”的信息环绕你;“同”的信息塑造你;“同”的信息就在你的身边;“同”的
信息在你生活的智能互联网时代。
写作立意一要明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内涵。
字面理解为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相互融合。深入理解为同类的事物、
同样的志趣、同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互感应,相互影响,
写作立意可以提取出多对关系:
1.个体与社会
2.个体与他人
3.个体所谓的同和不同
4.个体所喜爱的同与不喜爱的同
写作方向可从辩证和批判思考中表述为:
个体之同如何适应社会大同;个人之同如何与他人之同同一;如何处理个人所谓同与
不同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对同的好恶等。
开展文章写作最关键的是能把自己的理解融入现实生活之中。写作要实现理论思辨与
现实生活的辩证统一。考生们可以结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内涵的理解和写作立意提出的多对关系展开议论;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从材料第四句给出的大致的价值判断
提示“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
来的感动”寻找可以记叙的故事进行记叙文写作等。
2020 年江苏高考卷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环绕在自己周围的信息,即那些可以实现自
己人生观、价值观提升的信息。他们在考场上展开联想,要通过对信息的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完成对自己的一次人生塑造,在人群之间,社会之中,找到未来自己的样子。
即将升入高校的青年学生,这对他们而言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下水作文】
优秀着你的优秀
米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尤其是当下智能互联网时代,“朋友圈”
的出现,更是“喜欢着你我的喜欢”,“幸福着你我的幸福”,霎时间,圈里圈外,友
谊宏光,亲情涌动,洋洋大观。一次不经意的浏览,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个惺惺相
惜的点赞,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总在你我文字流淌的小河里,清波荡漾,潺潺流响。
认识你,是在一个朋友圈里的基层朋友那。那时正是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春节期间,
家门紧闭,深居慎出,七十多岁的你,将几十年来省吃俭用的一万多块钱,放在镇街道
防疫办公室工作人员手里,说“为武汉出点力!”,二话不说,扔下钱就走,你步履蹒
跚,只留下一个清瘦的背影,但我明明看见一身的铮铮铁骨,在新冠阴霾下正道铿锵!
来源语文阅刊公众号原创
认识你,是在圈里一个“酿桃花酒”的视频里,李子柒,一个 90 后的四川女孩,你
用自己的锄头、刺绣、竹艺、木工等最原始的首段,硬是从喧嚣浮躁的大工业时代里,
生生的脱活出一个古老、宁静、祥和的“桃花源”。海德格尔说,“人生充满劳绩,却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你的每一幅画面都绘着田园风光的秀美,都凸显着中国人民的
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你用你“李子柒式”的镜头,向世界倾诉你眼中的唐诗宋词!
认识你,是在世界被新冠病毒肆虐而中国却被世界“围剿”“甩锅”的时候,华春
莹、耿爽、赵立坚,面对世界各国的风言风语,疯狂甩责,你们用中国的智慧,科学的真诚,人性的本善,一次次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尊严,用美丽的“中国故事”,生动形
象地向世界传达美好的“中国声音”!
美丽因为美好的聚集而更美丽,优秀因为出色的凝聚而更优秀。正是大发英雄帖,
才有群英荟萃;正是星光灿烂,才会银汉迢迢。英雄走向英雄,优秀走向优秀。“你所
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一个人的优秀或许微不足道,
但是所有人的优秀相加,就足以升腾起改变时代、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