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作文速递:名师精解高考作文 高手下水精品(浙江卷)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
抄袭、套作。
【题目解析】
聚焦个体的社会责任,侧重思辨深度
——2020.07 浙江卷高考作文评析
何顺勇
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题,历来注重人文性与思辨性,关注考生的精神世界与关注现实并
重,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2020 年的浙江卷作文题,也承袭了这一特色,体现了命题稳
定性的要求,但又有新的变化,聚焦于个体的社会责任,侧重对思辨深度的考查,呈现
出稳中求变的特点。
一、聚焦个体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浙江卷作文题关注考生的个体成长,体现出“立德
树人”的时代导向,如 2017 年的“人生三书”、2018 年的“浙江精神”、2019 年的
“倾听与坚持”,努力引导考生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赋能其精神世界,塑造其健全的
人格,唤醒考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和理性自觉,从而培养具有社会大格局和有责任、有担
当、有独立精神的青年一代。2020 年的浙江卷作文题,则聚焦于考生的社会责任,更多
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关注考生的个体定位“坐标”与家庭、社会定位“坐标”的“落差
或错位”,致力于引导考生理性审视个人期许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明确自己的人生坐标
与家庭、社会责任。从文题来看,这是一则典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三句话,第一句指出“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启发考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与对未来
的美好期望是什么,此句是引子,触发考生对人生的思考;第二句承上启下,家庭的不
同预期和社会赋予的别样角色,暗含了“落差或错位”的隐性语意;第三句则切入写作
的核心论题“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界定了考生写作的内容。三句话
前后紧密钩连,层层推进,写作指向明确。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文题强调的是“落差或
错位”,而非“矛盾”,考生须精准把握“落差或错位”的内涵,明确个人坐标与家庭、
社会期许并非矛盾对立的,更多的可能是暂时不能达到目标或不一致,但无根本性的矛
盾对立。
命题者试图通过预设的写作论题,在考生的个性化思考中,检验考生的人生观、价值
观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引导考生做一个具有社会担当精神的人。
二、侧重对思辨深度的考查。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尤其注重对辩证思维和审辨式思维
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在预设的论题或情景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人文积累进行理性分
析思考,用发展、全面、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与 2019 年浙江卷的“倾听
与坚持”侧重关系性思辨不同,今年的文题更侧重对思辨深度的考查,难度在如何写深
刻,揭示出本质性的内涵,决不能只做肤浅的思考。这是优秀作文与平庸之作的最大区
别。
要深化思辨,考生须不断追问,在自问自答中将思考推向纵深。如:“我”的人生坐
标是什么?父母对“我”的期望是什么?社会对我们“00 后”的期望又是什么?“我”
怎样看待个人坐标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我”该如何解决这一落差或错位?
在这个奋进的时代,“我”该如何承担起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我”在时代中该如
何找准个人的坐标,赋能新时代?如此等等,才能将思辨引向深入。如果只做贴标签式
或口号式的简单思考,那么得分肯定堪忧。
那么,如何写好今年的浙江卷作文题呢?来源语文阅刊公众号原创
第一,要精准把握命题者意图和论题。论题是要考生谈个人定位与家庭、社会之间的
落差或错位的看法,考生写作时必须紧扣这一论题,否则就有偏题、离题的危险。若只
摘取片言只语,大谈自己的“人生坐标”“人生理想”“人生角色”,那么就脱离了论题。同时,考生对此问题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现象层面,要通过反复的追问,深入揭
示问题的实质,发掘“个人坐标”与家庭、社会期许合拍的时代意义,从而达到与命题
者理性对话的高度。来源语文月刊公众号原创
第二,要注重个性化的理性表达。高考作文,忌人云亦云,一定要围绕论题或情景做
个性化的理性思考,展现“我”之悟、“我”之思、“我”之情。文题本身为不同层次
的考生写作提供了多样可能性,既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谈对个人定位与家庭、社会之间的
落差或错位的体悟,也可以高屋建瓴从个人与家庭、时代的层面联系名人事例理性探究
对个人坐标与家庭、社会定位落差或错位的看法,思辨越深入,赋分会越高。
【下水作文】
俯视 仰视 平视
袁其顺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心态去俯视别
人,学会平视,才是最恰当对待生命的“视角”。
小时候,站在大人的身边,我需要仰视他们,他们也要俯视着我,他们会要求我做什
么和不做什么。那个时候,我好羡慕别的大人能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着说话。长大后,我
已经能够与大人平视了,但是他们依然要求我按照他们设定的道路去走。
常常独自一个人站在海边,看着海洋出现一层层的波澜,一波一波地冲上岸,一波未
平一波又起,前仆后继,
那一刻,我突然顿悟:一波波的浪,就是一代代的人。
有人说:“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是的,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没有人可以俯视别人,也没有人总会仰望
别人,每一代人也都有每一代人的人生,前浪更无须对后浪指指点点或安排后浪的人生。
曾经否,比尔盖茨没有按照前人的视角而开创微软天下;八零后韩寒中学辍学而追求文
学人生;马云更是辞去教师工作而创立阿里巴巴......他们的人生坐标,他们对未来的期望,
都是以平视的视角,成就了不一样的人生!来源语文月刊公众号原创毋庸讳言,前浪们常常习惯于安排后浪们的人生,殊不知,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
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瘁!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
高临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后浪们的成长人生,
又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前浪与
后浪之间,总是会产生落差,以前浪人的俯视,后浪们就会被称作“垮掉的一代”,究
其原因,是前浪们以俯视的视角而没有用平视的视角去看待后浪们。
古罗马哲学家塞万涅卡说过:“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浪朵,同一棵大树的枝叶”。最
近最火的演讲《奔涌吧后浪》也这样说道:“不用活成你们想象中的样子,你们这一代
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我们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需要前浪的平视,更
需要平视他人,我们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我们有自己的坐标和理想!
前浪余波,是对后浪的余荫;后浪滚滚,是对自己的交代;我们需要的,始终是平视。
不再用预设、套版框住他人的生命,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