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责任与自由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就上升。从来没有差错,
人们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寒暑计怀疑了它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我愿意向上,
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
己的趣味。”
它在壁上自由行动。于是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
这则寓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详解】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
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
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
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这是一道寓言材料类作文。审读该则寓言故事,应抓住寒暑计的独白与心理来
揣摩其深刻内涵,寒暑计认为“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它的我行我素,它
的唯我独尊,它的自以为是,它的与外在世界隔绝的“自由行动”,导致了它的最
终命运——“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这给我们一个启发:人是
社会的人,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人的自尊必须有他律的制约;否定了他律,自尊
也没有保障。【立意】
1.个人自由与社会职责
2.责任与自由
3.尊重自我与遵守规则
4.自由随意应有限度
【范文展示】
在责任与自由中前行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春华秋实,松涛柳韵,这是追求自然的自由;见贤思齐,
少立大志,心怀天下,心系苍生,这是完善社会的责任。历史不会偏废其中,责任
与自由在历史的缝合点滚滚而来。
以天下为己任,是被老祖宗翻来覆去的话题。漫漫五千年,从“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社会责任总伴一腔热血,满怀豪情,回肠荡气,发聩于历史的风口浪尖。
追求个人自由,是无数青衫追求向往的目标。飞回流转五千年,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个人自由总伴随着超然物
外,逍遥自得,闲静幽雅,流淌于历史的松涛竹林之中。
责任与自由,两条平行于历史长河的精神线索,却是惊人地相似。同样是战国,
同样是战火纷飞。孟子带着“黎民不饥不寒”的王道,在战争中辗转,担起社会的
责任;而庄子带着“宁曳尾于污泥”的超然,驾着大鹏追求个人的自由。同样是明
清交界之际,同样是满汉的矛盾,袁崇焕在中原的北疆驰骋万里,精忠报国;王夫
之面对山河沦陷,隐入石船山,感悟自然,体悟动静,诗文相伴,发现了运动与静
止的相对关系。责任与自由,在相同的时代,以相同的背景,相同地影响着后世,
推动着发展。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那生命的重量呢?无可非议,便是社会责
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纵使我们无法成为拿破仑,踏平欧洲;纵使我们无法成为商鞅,推动社会转型,但至少能为自己加一点重量,而不至于成为波涛
中的浮萍,飘零的鸿雁。一次弯腰,整齐一方土地;一次行礼,温暖他人心房。
人也应该追求个人自由,但不是放浪,而应是放逸。柳本依依,藤本妖蔓,荷
本高挺,这是自然的自由。泼墨山水两三笔的放逸勾勒出的却是飘逸的景致。追求
自我,认识自我是个人的完善。
社会责任不是束缚个人自由的枷锁,个人自由更不是社会责任的洪水猛兽。苏
轼的社会责任铸就了其个人独特的秉性,而正是这种秉性让他不论身在何处,都能
为官一方,受人赞誉。
在城市中生长的我们和用机器浇铸的人们,应想到凡尔赛宫的大气俨然,秩序
紧凑,也应看到江南古镇因势而建,曲径通幽。寻求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的平衡点,
在重量和完美中前行。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点明责任与自由在历史的缝合点滚滚而来,接着以责任与自由,两条
平行于历史长河的精神线索,证明责任与自由相互推动着发展,然后说明责任与自
由不能成为相互束缚的枷锁,最后呼吁大家寻求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的平衡点,在
重量和完美中前行。
【素材】
1.诚如刀尔登在《不必读书目》中写道,“一个人,处在他不满意的社会环境
中,何去何从,一直是古代哲人的大惑。是默默忍受,还是挺身反抗?是自保高洁,
远离是非,还是跳到浑水中,想让大舟转向?是单骑独行,不以事功为期,还是招
良聚莠,以恶抗恶?个人的力量极为渺小,集体又污浊,何弃何取?一个人对社会
的义务,有无限度,这限度又在哪里?圆满的无趣,与破损的生动,哪个更值得争
取,人生的意义,有无可能延伸到人生之外?”
2.在责任这一内容中,责任和自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责任,意志与行动这三
者又相互联系。我认为,责任意味着你在某个领域或者范围内必须履行某种义务,那么当你做到这点时,就有某个领域或者范围的自由。而想要有某种程度的自由,
就必须负上同等程度的责任。
3.在各自的领域空间里,人也在寻找最大限度的自由。历史上的各个文人志士
都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李白张口一来便是半个盛唐,苏轼大笔一挥便是理趣
诗文,他们都在自由的时代领域里,找寻到了自由,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所以,没有人能精准定义“自由”。但在我眼里,人的自由,便是可以选择做自己
爱做的事,可以不做自己厌恶的事。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
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1.对于材料作文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
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
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2.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
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
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
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
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
“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3.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
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单则材料,多角度立意。
审题过程:一、找要素;二、析原因;三、辨关系;四、拟中心。主人公是谁?什
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分析原因,从原因分析中获得写作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