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字当头,能力为重—2020 年高考全国课标 1 卷试题评析及 2021 备考建议
2020 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语文试题,着眼“立德树人”总目标,立足总体稳定,厚
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重视语文关键能力考查。
命题依据《中国考试评价体系》,突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考查。
必备知识,覆盖面广,涉及词语、标点、病句、文化知识等,以情境化设计为特点;
关键能力,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等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科能力考查的科学途径。
一、稳字当头。
“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稳定,2020 年高考全国课标 1 卷,卷面结构、
试题形式,基本保持与 2019 年相同的格局,就连往年变化较大的板块“语言文字
运用”,也基本保持了稳定。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
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二是难度稳定,试题文本的选择、选项问题设计等,基本延续 2019 年的风格,命
题设计上的新变化,体现中国考试评价体系精神,也在情理之中。
二、能力为重。
稳字当头,也不等于说没有新的变化。
2020 年高考命题是落实“中国考试评价体系”精神的第一年,更加“关键能力”的
考查,在总体稳定的格局之下,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选材贴近现实生活。
阅读材料贴近现实生活,不回避社会重大事件。论述类文本“孝”的内涵形成及历
史演
变内容,与每个家庭、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实用类阅读聚焦“新基建”,要求
考生思考“重点投资新基建”与“抗击疫情”之间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附:实用文阅读选材出处与时间:
材料一、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7 日
材料二、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8 日)
材料三、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阻力“工业革命 4.0”》. 《参考
消息》2020 年 6 月 6 日)
2.突出鉴赏能力,突破思维惯性。
试题重视对“读什么、如何读”的引导,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文学类阅读节
选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文本长于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
写,试题由此出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与作品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3.强化情境设计,重视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题,力足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将问题放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如标点
符号、成语、病句等,设置相关语段,将知识性问题情境化;重视应用写作,作文设计
为“历史人物评说”,要求考生写主题班会发言稿。
4.强化素养导向,反猜题反套路。
命题着眼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落实;作文反套路、反押题用意更加明显。
【创新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第 9 题。试题设计了两个关键词,即“情节安排”“效
果”;“情节安排”为是提问对象,“效果”是思考方向(答题内容)。其创新点在于,
不是仅仅出示这两个关键词,而是以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八分之一”说,提示考
生由显性的情节出发,思考隐藏其背后的表达“效果”。阅读能力强的考生,会将这段
话看作是对答题的提示,依据提示,结合原文实际作答;反之则可能固守套路,节外生
枝,答案偏离试题的要求,
参考答案: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
“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
思。
【特色题】作文模块第 22 题,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将表达能力的考查与培养
文化自信、人格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地结合起来,体现《中国考试评价体现》的命题要
求。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
的不同评价,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针对特定历史人物,引入孔子、司马迁的不同评价,引导考生采用辩证、全面的观
点发表自己的见解,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
考生写作,可针对齐桓公(心胸开阔、纳谏用贤)、鲍叔(慧眼识才、屈己让
贤)、管仲(雄才大略、建功立业)三个人物中的任何一个立意,但是,行文最好涉及
到人物之间的比较、鉴别,以满足感触“最深”这一要求。
三、2021 届备考建议
2021 年高考备考要依据《中国考试评价体系》的要求和 2020 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
点,追求精准高效备考。
1.必备知识
语言文字、实用文体、文学类、古代诗文等必备知识,要在一轮备考中,进行扎实
有效果的学习训练,建立起完备的知识网络。
2.关键能力
将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作为
着力点,实施高效训练。
3.科学训练
(1)精准把握新一届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根据班级、学生的现状选择训练题;
(2)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为序进行训练;
(3)首选高考真题、大市名校优质模拟试题训练;
(4)重视情境化试题、创新型试题训练;训练要依照“选题—训练——反思——重练”的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