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①深度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①深度解析及范文

ID:349403

大小:21.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考作文北京卷①深度解析及范文 作文题【2020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 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 55 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 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 审题 限制性 1.典型任务的限制。从命题样式上看,高考北京卷的第一道作文题采用了材料加话 题的命题样式,要求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主题进行写作,并且只能写议论文, 这是一个典型任务的限制。话题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考生写作方向的一个引导,话题隐喻 了“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关系,考生只需由此联想开去,思维的起点是单颗卫星和全部 卫星的关系,思维的落点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每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不可替代的功 用。如果只关注材料本身所反映的前沿科技,就算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立意。此外,如 果在论证时牵扯整个论证系统,那也一定只能是一般的关联,而不能把整个卫星天网作为论证的重点。 2.价值判断的限制。就作文命题取材来讲,北斗组网是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建 设取得突破的重大标志事件,既有科技意义,更有战略意义,如此取材,旨在引导考生 关注重大时事,激发自信力,生发自豪感。就作文题旨来讲,旨在引导考生认识个体与 整体的关系,即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放性 1.立意是开放的。本题的表达重点应该是,在整体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与分析个体 (每一颗)的价值定位与追求。个体作为团体的组成部分,虽然渺小,但并不需要妄自 菲薄,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不断努力,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考生也可 以反向阐释,例如,一个良性运行的团体、系统、社会,又依赖和促进着每个个体的准 确定位和功用发挥。此外,还可以从“位置与作用”的角度去立意,也就是每个个体可 以通过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然后在这个位置上发光发热,发挥出价值。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性。题目要求考生对北斗天网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展开联想和思考,切口小,空间大,使考生能够上手又可以充分发挥。结合当下“疫情” 这一热点话题,不难联想到抗击疫情期间,每一个人都是取得这场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 环,都具有责任和使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要打好阻击战、攻坚战,各个 部门需要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作用,形成合力以取得胜利;每 一个部门、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条街道、每个区等,都要各负其责,担当起自己的 责任,只有把个体纳入到整体中才能发挥作用。 解题 2020 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在命题风格上保持了固有传统,尊重了试题的稳定性。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卷作文所选择的素材提到了 6 月 23 日的时事,此时离高考只有 两周时间,材料之新让人出乎意料,这也起到了很好的“反押题”作用。试题重在启发 考生思考个人如何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原则。 这种小切口、大主题的命题思路,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作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审辨式思维的培养。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以“小我”成长助推“大我”发展。 2.做五彩斑斓里的那一抹亮色。 3.灿烂星空,我是耀眼一颗。 4.做一颗严丝合缝的“螺丝钉”。 5.青春之我,无愧时代。 …… 偏题立意: 1.科技助力中国梦。(忽略话题导向) 2.独立自主,飞扬青春。(未准确领会话题的核心导向) 3.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可在文中提及,但重点应该论证个体之于团体的价值贡献与 作用) 4.强大系统孕育非凡个体。(不能把“系统”的作用作为论证重点) …… 下水文一 织一张无愧于时代的“网” 袁业振 “北斗”合网,“55 颗卫星”一个都不能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点明个体 对整体的作用不可忽视。由此推之,个人之于社会、国家和民族不亦如此?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家国情怀早已成为厚植于中国人骨髓里的 精神基因。文天祥一心为国,誓死忠诚,雄风万仗激荡永存;联大师生迁址建校,为国 立命,精神豪气百年不朽;今日“北斗”寰宇布网,科技兴国,弄潮之姿光耀永驻……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遇上了疫情这道“加试题”,可谓是一 次重大挑战。“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正值芳华之年的新时代青年更要勇担挑战, 和祖国共同前进,以“小我”的功用助力国家的发展。 时代瞬息万变,祖国需要信念坚定、淡定从容的你我。扎根黄沙以守护如梦如幻之 千年敦煌的樊锦诗,飘泊在高原的生命之舟钟杨教授,亦抑或是把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 扶贫一线的黄文秀,无不是初心不改,可度关山。身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应 当两耳既闻天下事,一心又读圣贤书,将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相结合,珍惜韶华, 敦品励学,用理想之光照亮求索之路。 世间风急浪高,祖国需要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你我。古之圣贤,数不尽的头悬梁, 锥刺股;数不尽的“闻鸡起舞,朝五晚九”。反观当下的佛系少年,退缩与逃避反倒成 了他们炫耀的资本,“独上小楼成一统”的漠视与麻木也成了他们之间争相效仿的“文 艺小清新”。鲁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作为新时代的勇士,我们更要明确责任担当,同心戮力,共克时艰,用奋斗之姿共绘明 日蓝图。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兴旺发达需要在各个领域编织无数个“天网”, 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够缺失人民的力量。虽然在个体看来,也许自己这一颗小“卫星”功 用不大,但若将其置于特定位置,则其作用全然不可小觑。我辈学子还须不断完善自己, 练就过硬本领。当知不管在哪一个位置,都要竭尽全力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做好自己该 做的事,这样才能避免“因小失大”,造成“系统”损失。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虽然渺小却依旧要自信,以青春的名 义,用奋斗的姿态,共同织就一张无愧于时代的“天网”! 下水文二 个体价值与全局意识 赵婧杰 55 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这让我们看到了 个体价值在全局中闪耀的精神光芒。它们之所以能组成一张强大的网,是因无数个体价值凝成了推动全局的力量。 追求个体价值首先应在个体独立的前提下挖掘自身的价值。所谓个体独立并不是身 体上的单独站立,而是在思想上能够勇于挣脱世俗洪流的吸引,这种独立能帮助我们清 醒地认识世界,帮助我们破除庸见,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认识论中坚持自我,从而实 现个体价值。明代心学大师王守仁正是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主流意识中脱离出 来,不依附于他人的思想观点,才在漫长的“格物致知”过程中,形成了“知行合一” 的理论,开创了心学,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我们在社会的土壤中埋种,在吸 取土壤水分的同时,要学会独立成长为参天大树,为社会遮阴避凉。 但追求个体价值过程中所言的“独立”并不是“孤立”,它需要与全局形成有机联 系。纵观人类历史的演进,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用了 8000 年,而人类社会形成之 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不过经历了 1000 年。社会的形成将人类的生活联系在了一 起,不同的思想在碰撞中形成了文明的火花,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如果我们丧失了 全局意识,便失去了与世界的天然联系,我们的思想行为往往会受到因肉体而产生的时 间与空间的限制,丧失了在全局中判断是非利弊以及吸收营养的机会,最终将无异于井 底之蛙,狭隘了眼界,失掉了获取个体价值的源泉。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曾说道:“我们胜过野兽的真正优点在于我们是生活 在人类社会之中的。”社会是个人衣食住行的供应者,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提供者,是所 有个体的导师。故我们每个个体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个人 价值也就无从显现。 可反观当下,有多少人还认为自己是矗立在海上的岛屿,标榜着特例独行?那些叫 嚣着社会不公的“孤傲者”,远离社会、逃避社会的“胆小者”是否已忽略了“岛屿” 与“大陆”的联系?丧失了其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个体生命只有在全局中才能发挥最大的功用。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为全局效力的 一分子,以独立之精神成长,反哺社会! 下水文三 繁星点点,璀璨星空杨剑锋 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 3 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 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 55 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 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55 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55 颗卫星,诠释着系统与要素,个人与集体、 国家间的关系。每一个个体如每一颗卫星,都有着自己的功用,只有 55 颗卫星互相协 作才能形成一张“天网”。 那么,“个体”应如何在集体中实现自己的功用?“集体”又该怎样更好地服务于 “个体”,激发“个体”的生命活力呢? 闪耀在苍穹的北斗卫星,见证着一批科学研究者在各自位置上的独特功用。北斗研 究事业需要高位设计,也需要科普宣传,还需要系统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应需而上, 服务集体。因此我们既看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导航系统建设,也发现了 青年科技工作者沈苑立足管理岗位为北斗“护航”……正是因为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 势,他们在集体中尽可能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才能让北斗研 究中的每一项工作可以齐头并进、互相匹配衔接。 55 颗卫星中的个体与群体关系如此,个人与集体关系如此,一个人之于国家、民族 亦然。新冠疫情爆发后,广大医护人员逆行出征,临危不惧,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用 自己的专业医学知识与病毒搏斗;建筑工人放弃与家人过年的团聚机会,牺牲休息时间, 用自己扎实的建筑技能如期完成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任务;还有坚持在抗疫一线的基 层干部、警察、社区服务者……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身特长在自己 的位置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个人来说,要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有哪些优势,该如何发扬自己的长处, 除此之外,还要认识集体,分析形势,从而将自我优势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来。埋头苦 干可能会让我们忘记了来时的路,化我所有为时代所需,可以让我们看清脚下的路。就 管理者而言,他们也要创造适宜的制度与规则,不拘一格挖掘人才,充分肯定个体在集 体中的作用与功能。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认识到自身有何作用,又该如 何发挥作用。将要走上各行各业岗位的青年更是如此,如鲁迅先生所言,“愿中国青年,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 发一点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贡献”,继而经天纬地,星耀苍穹!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