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解读:以德树人 以文化人 ——读美文 重积累 练表达
2020 高考语文作文
全国 I 卷:“齐桓公、管仲和鲍叔”
全国 II 卷:“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全国 III 卷:“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全国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全国新高考Ⅱ卷:“带你走近_____”
北京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和“一条信息”
天津卷:“中国面孔”
上海卷:“转折”
江苏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浙江卷:“人生坐标”
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各地作文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写出不同凡响的考场作文,
做会考试的人,前提是知识丰富,善于思考;还应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懂得欣赏美,以
美的情操和美的表达感染人。高考考场作文固然有以雄辩取胜的,但较高的表达等级则
是说服力与感染力兼具。
我国传统教育讲究“润物无声”,以文化人,以德树人。因而,立德树人不是简单
的说教,而是讲究浸润。
美文,美在语言,美在篇章,其精髓则在于美的情感,美的境界。
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栏目,以美文化育学生,多篇文章主题契合今年各地高考作
文题。
全国Ⅰ卷作文题,以历史故事为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自己的感
触。考生若能对历史人物做出准确评价,并结合现实人生提升主题高度,用个性化的语
言准确鲜明地表达,就能写出较高品质的考场作文。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曾推出
“历史的星空”“永不褪色的民族之魂”专题系列美文,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文化,品味现实人生。其中有《做一个探寻传统文化的心灵捕手》《商鞅雕像前的遐思》《生长在历
史中的青藤》反映中化历史文化,颂扬杰出历史人物的篇章。《最后一问戴罪的功臣》,
写林则徐一心报国,的公心、爱民心、爱国心感天动地,对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培
养家国情怀、增强抗压力很有助益。通篇的对比,也值得学习效仿。学生通过阅读积淀
下忠于职守,顾全大局的写作素材,加深对历史人物崇高品德的理解。
全国Ⅱ卷作文的多则材料指向一个主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要
求学生以“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写演讲稿。新课标大语文
“美文选粹”曾推出 “改革开放新时代”“民胞物与”等专题系列美文,其中有《大地
的泉眼》《蝴蝶的传说》《人生最大的寂寞是什么》《我所知道的康桥》等文,其中《月
光的死亡》中有“烛光死去了,月光死去了,走在白花花的日光灯之下,月光消失了,
每个月都有一次的月的圆满不再是人类的共同记忆了。”启发学生思考全球环境问题,
以及个体与全人类的关系;《向死而生》文中写到“一个人,在他活着的每一天都努力
超越自己,这种坚持本身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尽管他没有来得及问自己是否令自己满
意,可是,我们可以替他回答:他来过,很优秀!”鼓励青年积极创造,勇敢奋斗。
全国 III 卷作文题,提出问题“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怎样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
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在自省中认识自己,思考人生,做好成长规划。考生
则要反思成长经历,给高一新生提出建议。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曾推出“时代人
生感悟”“看四季轮回,品人生况味”等专题系列美文,其中有《绝不辜负春天》《历经
生活磨砺,珍惜幸福生活》《美丽的茧》《贫穷与富有》《时间》等文。所推荐的《心田
上的百合花》中有“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
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生动的描述,激励学生不管遇到
怎样的情况,都要努力绽放青春的生命。
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要求考生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曾推出“”灾难来临,大爱无疆” “”等专题系列美文,
其中有《大爱无疆》《待武汉春来,约一碗热干面》《珞珈情歌》等文,而《春花依然盛
开》反映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有难一起扛!相信疫情肆虐的严冬终将过去,
春花依然盛开!”的主题。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要求考生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主持词。
考查学生对祖国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的知识积累,以及对民族
文化的情感。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曾推出“思乡爱国” “永不褪色的民族之魂”
“领自然风情,赏景物之美”等专题系列美文,其中有《三游华山》《黄河一掬》《西川
的沉静》等等美文,特别是《巴音布鲁克的冬韵》中“它没有春的激情四射,没有夏的
火热绚烂,没有秋的丰收缀枝,不懂得浮夸、颂歌,默默承受着寒潮、风雷、雨雪,多
了一份含蓄,多了一份厚重,多了一份执着,最终才让山川大地有了‘经历一番寒彻,
赢得山花烂漫’的壮美!”引领学生走进祖国遥远的北疆,感受山河的壮美,接受精神
的洗礼。
北京卷作文,第一题,要求学生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5 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
己的功用” 写一篇议论文。抒写个人情怀,涉及小我与大我。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
粹”曾推出“徜徉书海,洗涤灵魂” “时代人生感悟”等专题系列美文,推出了《梅
开庾岭为国香》《千里盐田美,时代祖辈耕》等等美文,其中《天山脚下一棵松》中有
“这树木的绿是用人的火红青春转化而来的。从那以后,我每见到绿色,不由就想起了
你,想你是怎样用泪水、汗水,深情地去调制这深深的绿。用绿色洇染千里黄沙戈壁。”
这些文章,无不在启示学生个人与集体、国家、时代的关系。
北京卷作文,第二题,要求考生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中各种信息的
影响,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曾推出“岁月如驹,
翻起时代新浪” “时代人生感悟”等专题系列美文,其中有《与大海同醉》《春之怀古》
《听秋》《牛津的书虫》等等美文,散文《读书使人优美》中有“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
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
更加光艳夺目。”这些文章,或以自然风物隐喻,或直接正向启迪,都是对学生感知外
界信息,处理各种复杂信息的引导。
天津卷作文题,材料简述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要求考生在审读材料
基础上,写出对“中国面孔”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曾推
出“永不褪色的民族之魂” “时代人生感悟”等专题系列美文,其中有《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父亲的鞋子》《秦之声——黄土地的根》《寻访百年震柳,探访美丽人生》等等美文,其中《家有幽兰》一文的编者寄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兰花期待着春天,
含苞欲放,“我”期待着疫情过去,生活回归常态。家有幽兰,你品到那坚韧的力量了
吗?”几篇文章无不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感染读者,也寄托着编者对学生的期望,中
国人的面孔从来都透着自强不息,中国人的血脉里流淌着雄浑博大,厚德载物。
上海卷作文题,以一个问题作为引导思考的线索:“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
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也许这是一个无需回答的
问题,然而,要求写出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却不是仅仅去证明一个真理。如果学生用
历史眼光和全球的视野,结合时代发展谈思考,主题会更加深入;如果学生用思辨的眼
光看问题,论述会更加严密;如果学生能够善于分析,长于表达,文章会更加富有感染
力。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曾推出多篇哲理散文,意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多
一点思考,学习思辨,感受哲思之美。如《死去活来七里槐》《带伤的美丽》《椰子树和
平等》,不再一一列举。
江苏卷作文题,围绕“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写一篇作文。题目中还有关键词“未来的样子”。时代感非常强,也考查学生的合理想
象,同时,把个人置身于时代,置身于所处的真实与虚拟的环境。想象和书写要把个人
与环境,当下与未来巧妙关联。作文选材的空间非常宽泛,而 800 字的篇幅又要集中反
映一个主题,做到丰富而深刻实属不易。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曾推出《戏里生活,
戏外人生》,《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鸟声》等多篇文章,这些文章虚实相生,抒发对
现实人生的种种感悟。其中《霸王岭上听猿啼》,更是物我交融,感慨良多。
浙江卷作文题,“……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
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情
景设置为现实生活,人际环境。“人际和谐”“家国情怀”体现在对具体事件的态度和行
动,因此,作文抓住关键词“落差或错位”,分析、论述有层次,叙事有波澜,文章才
能出彩。新课标大语文“美文选粹”曾推出的《路遥,一位一位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的作
家》,《成人不自在》《生命的化妆》等多篇文章,为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
纵观 2020 年各地高考作文题,无不落实坚持“立德树人”、“以考育人”的考查任
务,使作文的高下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尺之一。时代发展,社会生活,个人与他人,与国家关系成为考查主题。
2020 年的抗击疫情,国家科技发展重要成就,也昭示中国再也不是当年贫弱的中国,
崛起中的大国面对各种国际压力,沉稳自信昂扬,华夏文明历尽磨难顽强庚续。作文题
提醒考生们深入思考,成长中的青年该以怎样的姿态投身时代。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
全球视野,发挥了高考作文的育人作用。
作文备考的“积累”,不再是背名言记典型事例,而是通过阅读、思考、练笔,达
到思想的日益丰富,思维的渐渐成熟,文笔的流畅自如。所以,要在阅读中思考,在思
考中感悟,将感悟及时记录,并常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