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 阅读写作导写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阅读与写作: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 阅读写作导写练

ID:349424

大小:65.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1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与写作: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于闹市中寻一幽隐之处,四方友朋往来酬酢,斗茶 饮酒,吟诗作画,岂不快哉?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因此常有新闻曰“某市荣膺园 林城市称号”“某地带您回归诗意的园林生活”。可现代人的园林,总让我们感觉匠气较 重、缺乏神韵,与古代名园不可比。造园如作诗,拥有神韵,才能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 (标题即观点。化用古诗句,意蕴悠长。) ①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让人们对北宋东京汴梁产生了兴趣。和《长安十 二时辰》展现出的唐长安城的繁华不一样,东京汴梁代表的是宋朝城市的人文化、平民 化、世俗化。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通过读书、科举、仕宦、创作等活动活跃在这座城市的 各个空间。他们结成了多种类型的朋友圈,举办各式各样的聚会,聚会场所遍布茶楼、 酒肆、名园、古寺等。四方友朋往来酬酢,斗茶饮酒,吟诗作画,极一时之乐。 ②历史上的文人雅集有很多,流传至今令人神往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东晋绍兴的 “兰亭集”,另一个便是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花园, 这里“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苏轼《水龙吟》中“不恨此花飞 尽,恨西园、落红难缀”的“西园”写的就是这里。宋神宗元丰年间,王诜曾邀苏轼、 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以及日本圆通大师等 16 位文人名士在此游园聚会。 后来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写了《西园雅集图记》,使“西园雅集”成为后人追 捧摹绘的主题。马远、刘松年、赵孟頫、唐寅、丁观鹏等都曾画过《西园雅集图》。 (开篇由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的故事引出园林话题。) ③读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可知,那时“都城士大夫有园圃者,每岁花时必纵人 游观”。每年元宵节过后,东京汴梁市民都有游园探春的习惯:“大抵都城左近,皆是 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并纵游人赏玩。”《东京梦华录》还列举了汴京人赏玩的园 圃名单,其中既有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所描绘的金明池、宋太祖大宴群臣的玉津园等皇家园林,也有王太尉园、李驸马园、蔡太师园、童太师园这样的私家园林。 (东京园林繁多。) ④其实洛阳的私家园林更为著名。唐时洛阳园林已多达千余家,后多数毁于五代战 火。北宋文人在这些废园之上悉心重建了新的园子。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所写的《洛阳 名园记》,记述了 19 处名园,成为我们今天追溯当时景况的珍贵文献。这些园林各具特 色,其中的文人园林已相当显眼。比如富郑公园是富弼的园子,大字寺园是白居易的旧 园,独乐园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地方。 (洛阳园林著名。) ⑤北宋之前的园林是权贵阶层财富与势力的象征,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北宋的 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 遥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比如司马光的独乐园,“园卑小,不 可与他园班。其曰读书堂者,数十椽屋。浇花亭者,益小。弄水、种竹轩者,尤小。曰 见山台者,高不过寻丈。曰钓鱼庵、曰采药圃者,又特结竹杪、落蕃蔓草为之尔。”然 而这样的小园,却颇为世人欣慕,以此为题的诗文也风行于世。所谓构园必题名,司马 光的园子名为“独乐”,体现了他的价值取向:“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 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北宋的文人园林的特点一:小园小山,超然物外。) ⑥苏州的沧浪亭亦然。今天我们去参观沧浪亭,依然觉得这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亭台水榭相得益彰,假山古木妙趣横生。不过我们最在意的也许还是它背后的故事。北 宋庆历四年新政失败后,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以四万钱 买入,在北面筑亭,名“沧浪亭”,取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他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并常与欧阳修、梅尧臣等作 诗唱酬往还,沧浪之名遂传播甚远。苏舜钦去世后,此园多次更换主人,元代时已废为 僧居。明代归有光还写有《沧浪亭记》。但大家始终不忍其真正荒芜。1927 年,沧浪亭 已是荒芜塞径,吴郡画家吴子深慷慨出银,整修园林,历时年余,面貌得以恢复。新中 国成立后,苏州园林修整委员会又对其进行修葺,1955 年正式对外开放。1985 年沧浪 亭又进行大修。如今,沧浪亭作为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起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2000 年,沧浪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 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宋的文人园林的特点二:蕴含文人风流。) ⑦除了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北宋文人的造园热情随着他们的外放足迹在苏州、南 京、济南、杭州等城市延续。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苏轼笔下的超然台、王安石笔下的 半山园、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这些古建筑都有与之相关的诗文典故流传,因而被后 人分外珍惜,屡废屡建,成为今天仍能惠泽我们的文化遗产。 (北宋的文人园林的特点三:古建筑都有与之相关的诗文典故流传。) ⑧宋代文人对于中国园林的影响是深远的。“亭中待月迎风,轩外花影移墙”,造园 如作诗文。“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亦是造园之理。诗情画意的 园林在宋代真正得到了发展。建筑学家曹汛在《中国造园艺术》一书中指出,中国历史 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意写入亭园: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 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画士,他们崇尚具象之美,对园林进行精 细的布局和摆设;最后一批人是职业造园匠师,在园林艺术形成后,将之作为一种专门 的学问深耕细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本是造园的八字真言,但这个最高准则在后 世逐渐被固化,越来越没有了文人园林的灵动。 (宋代文人对于中国园林的影响深远,即造园如作诗文,蕴含诗情画意。) ⑨今天我们感觉一些园林匠气较重、缺乏神韵,与古代名园不可比。也许造园的人 需要多一些超然台上的超然、沧浪亭下的清旷、独乐园里的逍遥,才能造出具有诗情画 意的园林。 (抚今追昔,提出希望。) 来源:2020 年 06 月 16 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代警语】 北宋之前的园林是权贵阶层财富与势力的象征,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北宋的文 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 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请在下列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 建筑学家曹汛在《中国造园艺术》一书中指出,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 意写入亭园:一批是 (1) ,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 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 (2) ,他们崇尚具象之美,对园林进 行精细的布局和摆设;最后一批人是 (3) ,在园林艺术形成后, 将之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深耕细作。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你的外国朋友托尼对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感兴趣,他很希望多了解一些不一样的园 林文化。请你结合本文,写一封信,为你的好朋友介绍我国园林文化的独到之处,不少 于 400 字。 【相关链接】 明清园林的诗意之美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园林中的建筑、山水、花木等结合地势,灵活分布;各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一块不大的 区域内,运用对比、衬托、层次、对景、借景等手法,以山水关系为主线,水随山转、 山因水活,营造出美妙意境。 公元 1368 年至公元 1911 年,明清的宫苑都为艺术水平很高的山水宫苑,是我国古 代造园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总结。这一时期,大江南北的园 林蓬勃发展,名园辈出,形成了南北艺术的融合。 如今,我们看到的苏州、扬州那些名园,原本都是私家拥有,不为大众所建。私家 园林属于皇帝之外的私人所有,以皇亲国戚、高官、地主、富商居多,他们往往寄情于 景、以园言志。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多具诗情画意。在意境 创作方面,更近含蓄,用截取大山一角的写意代替全景山水,便是见证,形成了南、北、 岭南不同风格的园林派系。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园林有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与留园、 扬州个园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花了很多笔墨描绘大观园的形象。进入大观园后,由小道前 走,便可看见一池,池中有一个沁芳亭建在桥上,池中的亭又被翠障挡着,而不是进入 大门就一览无余。正如中国山水画里所谓的:“山水之要,宁空勿实。”画面不全塞满, 需要留白填充其中。我国私家园林设计主要是山、池、石与房屋的空间组合,并使各空 间有开有合,相互穿插渗透。 从空间的概念上,我们可以把其分为室内和室外。内部空间是通过门、窗、廊达到 互相贯通,并以虚实明暗作对比。外部空间则用石、山、树、池进行有限的划分,组成 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亭、廊等建筑物穿插组合,相互贯通,构成各种不同的意境,使 园景丰富多彩。这是私家园林中创造多风景及扩大空间感的基本手法之一。私家园林往 往通过一湾溪水,曲折蜿蜒,穿小桥、度柳阴,是尽头却又了无尽头的手法,创造出自 然生动活泼的美好意境。明清私家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设计,讲究表现自然。松柏 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 与神,其意与境都表现自然,富有永久生命力。 明清私家园林中诸多景观运用了园林植物本身的姿态、季相变化和其它自然人工要 素的结合,将其自身所涉及的文化和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园林所具有的独特意境。如苏州拙政园中的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留听阁、听雨轩等均直接以观赏花木为主题, 借花木之姿间接抒发心中情趣。林中花木根据场合、具体条件的不同,与山、水、建筑 等几大造园要素有机结合,相映成趣。 明清私家园林不仅是一种视觉观赏艺术品,同时也涉及到听觉、嗅觉等。风雨本无 声,只是风吹他物、雨击地面才产生声响。园林中利用了植物与风、雨的巧妙配合,能 更生动地表现出风雨的声音魅力。拙政园的“留听阁”可领略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 之情,也体现了荷叶的“听雨”功能;“听雨轩”取“雨打芭蕉淅沥沥”之意,亦是借 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的。香味使人倍感身心爽朗,将香花用于园 林造景,更可以悦性怡情,倍增游兴。苏州留园的“闻木樨香”,因其遍植“一秋三度 送天香”的桂花,开花时节,香气袭人,意境十分优雅。 明清私家园林所追求的是高度情景交融的境界,不仅藉助于具体的景观,如山、水、 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来间接表达意境,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 额、对联等,通过文学艺术直接表达其深刻意境的内涵。在《红楼梦》十七回中,贾政 说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题名要恰 当,才能充分表达意境。如上海豫园内园大厅匾额为“静观”两字,引导游人欣赏厅前 假山景色,大可玩味。明清私家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产生觥筹交错、 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效果。 漫步园林中,游人所领略的不仅仅是眼前能看到的美景,而且还有不断在脑海中闪 现的景外之情,不但满足了感官上美的享受,还能不断地获得情思激发和理念联想。可 以说随着两千多年造园艺术的代代相传,明清私家园林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体现的 是中国人的赏园之乐、造园之乐,趣味无限、妙趣横生。 来源:2014 年《内蒙古林业》09 期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