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手把手教学写作:2020 年全国卷Ⅰ作文解题思路及例文
文题回放: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
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
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
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
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题思路】
1. 先确定主题,议论文写文章,首先要在最短时间内确定自己的主导思想,在本文
里,飙叔首先选择了阐述自己的观点,就是管仲能活命,主要是因为他能力强,我们做
学生的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这个观点比
较中庸,不太容易吃药得低分)
2. 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文章的框架,高考时间有限,最好不要拿到纸笔直接在卷
面上写作文,万一错了无法修改;但也不能先在草稿纸上写完作文,誊写到卷面上,时
间风险太大,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列出框架,然后,直接在卷面上写;
3. 文章的框架最重要的就是按照飙叔以前作文训练讲课的结构来:是什么?--->怎
么样?--->还有啥?---->就是啥--->要升华。这种总体结构是应试作文百搭高分结构;
4. 高考作文切忌表达不清,因为老师阅卷时间有限,你的观点一定要非常鲜明,一
目了然;5. 知识储备和语言锤炼,就是“掉书包”,高考高分作文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既要有思想深度,也要有内容、有料,这个飙叔无法短时间教给所有的学生。知
识的积累,无任何捷径,唯文史哲诗词一一积累而已。系统完整的了解传统文化典籍,
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能日日前行,一朝爆发。
6. 最后一点,可以学飙叔用一点儿文言文写作文,这样容易得高分,但记住,高考
作文最好文白相间,浅显易懂,这样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作文框架】
(列于草稿纸上的)
管仲之能
(高考作文题目一定要观点简单清晰)
小白捐弃前嫌用管仲而王天。(开门见山,把原问题阐述一下是套路作文的不二法
门)
管仲得免,不以鲍叔之贤,实以管仲之能也。(越早提出自己的观点,越鲜明)
管仲之能,一以其能富民强国。(然后分段列出小标题,用来凑字数,这部分一定
要条理清晰,可以用排比、递进、分类等方式列小标题)
管仲之能,二以其能伸张国维。
管仲之能,三以其能知人知君。
然管仲亦有其不能也。(好的作文一定要转折,要辩证的看问题)
得士以得天下,以管氏之能,而桓公岂能不用之乎?(接下来,总结是常用思维套
路,提出管仲为什么能活下来的原因)
我辈学子,勿把自己前程假于他人之手,勤学苦练,成就一身本领,方能保一生无
虞。
少年强则国强,若人人勤学,人人能,人人强,则国必强,我中华必能早日复兴,
盛世界文明之林!(最后一定要升华,满满正能量,满分亦无虞)
【例文正文】管仲之能
昔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齐君之位,管仲箭射小白,小白幸免于难,即位后听鲍叔之
言,捐弃前嫌用管仲而王天下。
司马迁云:“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余独不以为然,管仲得免,
不以鲍叔之贤,实以管仲之能也。
管仲之能,一以其能富民强国。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冉有见卫国熙熙
攘攘,人口众多,问师父应该如何治理,孔子云:“富之”。管仲亦有言:“仓廪实而
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人人生命得不到保障、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谈什么都
是白扯,所以,管仲之能,首先在于其能富民强国。管仲抓经济能力之强,在春秋时期
无人能出其右。内修政治经济,外治甲兵国防,如此方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无经济
之实力,如何能办盛隆之盟会?无甲兵之强,如何能挟周王而令天下?
管仲之能,二以其能伸张国维。冉有在卫国,再问孔子,“既富之,又何加焉?”
孔子云:“教之”。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仓廪虽实,如果不教
之以礼节,衣食虽足,如果不授以知荣辱,则举世拜金主义滋生,全民骄奢淫逸,礼义
缺失,寡廉鲜耻,贫富差距拉大,国虽富,但离倾覆亦不久远矣。
管仲之能,三以其能知人知君。管仲少时于鲍叔为知交,一起入肆经商,赚钱之后,
利己多,而少鲍叔,而鲍叔并无怨言,源于管仲知鲍叔家境富裕而己家贫,而知鲍叔知
己也,非欺鲍叔也。人之交友,贵精不贵多。管仲交友鲍叔而在关键时刻因鲍叔之言活
命,岂不恰恰说明管仲善知人乎?管仲病甚,力劝桓公却竖刁易牙之徒,源于其二人不
爱己、不爱子,必不能爱君也。桓公终不听管仲之言,之后方受二贼臣子之害。人之将
死,其言也善,管仲之知人、知君,可见一斑也。
然管仲亦有其不能也。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家有反玷,逾越臣子礼制,大行奢
侈之风,为一国之相,国之表率也,如周公、诸葛亮、周恩来之贤、之俭,方能赢得民
心。管仲之奢,亦为齐国后世之亡国,留有隐患。
然瑕不掩瑜,在春秋战国之季,最宝贵的就是人才。得士以得天下,以管氏之能,
而桓公岂能不用之乎?桓公小白和管仲,虽有射钩之仇,然个人恩怨和王者霸业相比,
无足轻重,桓公小白,聪明人也,杀管仲,徒增一时之快,留管仲,用管仲,利之大矣! 人多患世无伯乐而不得其志,岂不知患人之不己知,患不能也。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时光荏苒,年华不再,以管仲故事可知,能力乃真正防身求全之利器,
我辈学子,勿把自己前程假于他人之手,勤学苦练,成就一身本领,方能保一生无虞。
少年强则国强,若人人勤学,人人能,人人强,则国必强,我中华必能早日复兴,
盛立世界文明之林!
飙叔
2020.7.8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