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与表达,高考写作永恒的要求——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评析及例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见识与表达,高考写作永恒的要求——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评析及例文

ID:349486

大小:19.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见识与表达,高考写作永恒的要求——2020 年全国Ⅰ卷作文题评析及例文 一 高考作文考什么 高考作文究竟要考查考生什么样的能力?这是学生和老师回避不了,必须深入思考 的一个问题。 从教学和实际运用来看,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一定要具备深刻的见识。对事物有深刻 的见识,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是优秀人材必备的素质。而高考作为为国选材的 大考,一定不会忽略这一要素。我国古代即需要考生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 宋代科举就须写作策论,苏轼在参加考试时即写有《教战守策》;我们当代公务员考试 亦有申论写作。就一些论辩性的话题写作,是容易反映出一个人的见识水平的。 当然,有见识为其一,能够将其见识清晰地表达又占其一。而这就涉及到写作成文 所需的结构运用和语言表达两种能力。一篇作文如果结构严谨,其作者也大概率是一思 维严密之人;如果文章语言文采斐然,其作者的阅读积累及文字功底也必定不差。 综合起来,高考作文一考学生的见识,二考学生的表达,这两方面均优秀之人,语 文能力定当不弱。 二 今年全国Ⅰ卷作文分析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 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 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 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 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 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二)考题特点 1. 回避热点 全国卷一的作文回避了今年的热点材料,疫情、命运共同体、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这些社会大热话题被一一抛开。命题者选择了一则传统文化意味浓厚的故事,以 管仲相齐助齐桓公终成霸业的材料作为写作素材。 细想开来,如果要真正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必然。一者考热点,考生可于平 时背记相关作文素材,多做相似作文训练,最终呈现出的不一定是学生真实的见识能力 和表达水平。二来于命题者虑,此类作文极易被老师和学生“押中”,亦失去了考试的 严肃性、公平性。如需表现关注社会、贴近时代的思想,命题者完全可以在阅读素材的 选择上予以体现。 2. 坚持情境写作 今年的全国一卷作文继续坚持在一定情境下写作的原则。作文材料为管仲相齐助齐 桓公终成霸业的故事;给定的情境是你的班级举行读书会,需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 人中选择一位你感触最深的人来发言,而写一篇发言稿就成了本次的写作任务。 情境写作令考生更有实际生活的代入感、融入感,当然也多了适应情境要求的文体 格式要求,比如本文即要求考生写作发言稿。发言稿开头应该有称呼语,结尾亦应该有 感谢语。 3. 入手简单,获高分不易 作文所给材料只是写作要求的一个引子,对三人的评论要求方是重点。作文要求从 三人中选择一人谈论考生对他们的认识感受,没有审题难度,但欲获取高分还需对材料 有较高的认知。 齐桓公,不固执己见,善听大臣的谏言。哪怕是差点杀害自己的仇敌,只要他有才 能,并且愿意为己所用,作为一国之君,亦能抛开宿见,任用贤才。齐桓公用贤不避敌, 体现了他宏大的格局,开阔的胸怀;当然亦能见其远见卓识。这也就吸引着更多的贤才 为齐国效力。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一切。 鲍叔牙,与管仲本是好朋友,后各为其主,但为了齐国大业,拒绝齐相之高位,举 贤不避亲,不嫉贤妒能,并甘居管仲之下。鲍叔牙既有伯乐之才,又甘居人之后,其见 识与胸怀非常人所比。齐国之后的强盛,证明他眼光的独到。 管仲,本与齐桓公、鲍叔牙为敌对阵营,但亦有大格局,为了共同的齐国强盛这个 目标,没有选择愚忠,而是顺应历史大势,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心辅佐齐桓公,最 后共同成就历史美名。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要求中的“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之语已经暗示考生只能 就其中一人来发表看法。 4. 与现实关联 读史可以鉴今,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合力成就霸业的美谈,于当今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之际,亦有现实意义。 领导者当有宏大格局。善听建议,不固执己见。领导者也是常人,多方听取他人的 建议,于自己、于工作永远只有好处。胸怀宽广,只要是对工作有重大功用的之,哪怕 其与自己有很深的私人矛盾,也不应成为打压别人的理由,应敞开胸怀拥抱贤才。 当代青年人当顺应时代,积极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潮流中去,充分施展自 己的才华,为时代,为民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了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我们亦应不拘一格,善于举荐具有特殊才能者。 与时代、现实相关联,其实也是为时代、现实提出解决方案,如此,写作则永远具 有生命力! 比见识,赛表达,这是今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的要求,亦是高考写作永恒的要求。 三 下水作文 这样的齐桓公,古今都需要 各位同学,尊敬的老师:   大家好!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均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佼佼者,如果要说对这三人中谁感触 最深,我首推齐桓公。所以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这样的齐桓公,古今都需要”。   齐桓公不计私仇,拥有一代帝君的宏大格局。管仲本是与自己争夺王位的公子纠的 强力帮手,并且齐桓公还差点死于其箭下。于常理,管仲罪不可赦,死有余辜。然而, 一代名君终究异于常人。在个人私恨与国家需要之间,齐桓公选择了原谅管仲,选择了 重用管仲。这一决定看似简单,但做出这一决定背后所体现的宏大格局,却不是凡人可 有。其实,齐桓公这一打破常规之举,还向天下所有贤才传递了一个信号:只要你有能 力,只要你愿意为齐国效力,齐国总有你的用武之地!也就是在这种天下归心的形势下, 齐国一天天强盛,最终成就霸业。   齐桓公善纳良言,这是他成功的一大原因,也是历代名君所共有的特质。齐桓公贵 为一国之君,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并不固执己见。鲍叔牙举荐管仲,虽然有着举 贤用亲的嫌疑,但因其理由充分,齐桓公亦能爽快接受。这一次善纳良言,带给了齐国 空前的机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唐太宗对魏征的谏言一一采纳,并将其作为照出自 己缺点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短短八个字,能够践行的人并不多。历 史上狂妄自大,堵塞言路而导致国灭身亡者,实在太多。商纣王因自己的叔父比干进言 而将其剜心,最后商被周武王所灭。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末代皇帝几乎都有固执己见的 通病。善纳良言者兴,堵塞言路者亡,乃历史恒久之理。   齐桓公格局宏大,不计私仇,善用贤才,察纳良言,这是齐国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 重要原因。齐桓公的这一特点在代古代帝王争霸中成为了他获胜的关键。而今于我们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亦需要我们社会各层领导者格局宏大,不计个人恩怨,不虑小团体得失,以国家利益为先。大河有水小河满,覆巢之下无完卵,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在创新制胜的当代,人材成了关键。这就需要各层领导者能够抱以一颗求贤若渴的心, 发现各类人材,善用之,重用之。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局面,如果多听听旁观者的建设 性意见,困难化解也可能就轻松许多。   因而,无论是从古代君王图谋霸业来说,还是从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举而言, 齐桓公都应该是见贤思齐的对象,他宏大的格局,不计私仇、善用贤才、察纳良言的特 点自古至今,都为社会所需要。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