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敬重在灾难面前彰显生命价值的人”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没有/特别的人要哀悼,尽管一定有/许多,许多我不
认识的人正慢慢地/归于尘土,没有人记得他们曾经做过什么,/或还有什么没做。对于
他们,我悲痛,/不偏不火,无法欺骗。
……
仅仅因为他们是人,我敬重。
——伊丽莎白·詹宁斯《纪念那些我不认识的人》
材料二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的
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 2020 年 4 月 4 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
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 月 4 日 10 时起,全国人民默
哀 3 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新华社
材料三 所谓“至高性”,就是认定人的生命价值具有决定性,它高于一切价值,它
本身就是目的,一切与之相违背的价值,都应该受到质疑……人可以(注:汶川大地震)
中就有这样的牺牲,献身者应该为我们所崇敬。
——钱理群《将灾难转化为育人、治国的精神资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涵、联系实际,从下列任务
中任选一个完成任务。
(1)请结合材料一,写一篇读后感,在学校文学社举办的“沉重的时刻”主题论
坛交流。
(2)请结合材料二、三,写一篇发言稿,在 2020 年 4 月 4 日网上主题班会上发
言。
(3)请结合材料一、二、三,以“华春”的身份,给十八年后的高三毕业班同学
写一封信,谈谈 2020 年高中毕业前夕那段别样的生活带给你的思考和影响。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场合;符合文体特征;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完成这个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注意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要求:
1.内容方面
首先要读懂材料内涵,作文必须紧扣材料内涵写作。材料一,从个人角度来说,要
敬重那些死去的不认识的人,也就是敬重生命,表达崇敬之情;材料二,从国家的角度
来说,国家 4 月 4 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以此方式来表达对那些在抗疫中做出伟大贡
献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哀思,这是对在大灾大难中逝去生命的敬重,具有崇高的地位;
材料三,敬重那些在大灾大难中为了信仰、为了祖国人民安全而牺牲的献身者,他们的
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值得人们纪念。三则材料中提到的敬重对象都是已经逝世的人,所
以作文时写的敬重对象必须是已经逝世的人;三则材料都是讲要敬重那些生命,特别是
敬重那些在大灾大难面前能彰显生命价值/意义的人。所以无论选择写作要求中的哪个
形式任务来写,都要写对那些已经逝去的、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生命的敬重。因此,写
作要注意对象、场合。
2.形式方面
写作任务提供了三个选择,每个选择除了满足内容要求外,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1)任务一是要求写读后感,学生写作必须符合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读后感重
点在于“感”,但是“感”不能脱离材料内涵,“感”必须来源于材料内涵。读懂材料内
涵是“感”的基础,“感”是读懂材料内涵的最终结果。“读”是略写,“感”要详写。
(2)任务二是写一篇发言稿,写发言稿重点在于写出自己对材料内涵的想法、见
解,写作时宜在开头就亮明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听众一开始就知道发言的人要讲什么,
正文要充分阐述理由,结尾要简洁总结所讲内容,再次点题。
(3)任务三是以“华春”的身份写书信,首先要符合写书信的格式要求,其次,
站在 2020 年这个时间节点给 18 年后的高三毕业班同学写自己 2020 年在那段别样的生
活里的思考和影响,以书信这种善于表达情感的文体跟 18 年后的高三毕业班同学对话,有一定的交流和互动。
例文
聆听生命的颂歌
――致 18 年后高三生的一封书信
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你们 2020 届的学姐,就是那届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毕业生。
那段黑暗却又隐泛曙光的日子,深深地刻印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永无法忘怀。我曾
感触 36.4℃,聆听生命的颂歌。
因为假期的补习,当我回到家时,疫情已经发酵到一定程度了,我的懵懂无知使我
对新冠肺炎的严重无所知觉。所幸,互联网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看见千里之外遭受病
毒侵扰的武汉和来自五湖四海逆行前往的白衣战士。
那年我也才 17 岁,未经风浪,不谙世事,不知道原来上一秒在喊水的人,下一秒
就可能停止呼吸;不明白一个平凡的人,可以放下家庭与安全,前往疫区;不懂得人与
人之间的羁绊,原来真的可以跨越时空和生死。
我为 2020 年爆发的新冠疫情感到不幸,无数人因此失去了平静美好的生活,失去
了他们昨日相视而笑的血亲挚友,更有甚者,永远离开了喜忧参半、繁华万千的世界,
那么突然,毫无征兆。
2020 年 4 月 4 日 10 时,我站在阳台上为烈士致哀。街边隐隐传来汽车鸣笛声,除
此之外并无喧闹,我潸然泪下。我没有患过新冠肺炎,没有亲友在武汉,在这个特别的
时刻,我并没有特别的人要哀悼,但泪水还是模糊了我的双眼,酸楚充斥着我的心间,
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仅仅因为他们是人,我敬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可能人最迷惑的行为,就是为了他人甘愿牺牲自己吧。为了救死扶伤的信仰和尊重生命的情义,他们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而他们便自此跨越了生死,鲜活地活在我们的
心里,那渐行渐远的白色背影。
我庆幸在此残酷而冰凉的不幸中,有此温暖细细地包裹着我,我的体温 36.3℃,却
炽热滚烫。
那夜武汉同胞唱起响彻全国的国歌,那天久久未平歇、止息的鸣笛声,那一条条无
声却撕心裂肺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那是生命的颂歌,让人感动、无畏。
而我似乎就从那时起,突然感觉一身轻松。浮名利禄于我何?生命本身就是美丽。
人生沿途的情义、信仰与爱,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不希望你们经受像新冠肺炎那样的黑暗,但我希望你们在平
常的生活中也能仔细感触生命的温度。愿你们聆听生命的颂歌,与所爱之人平安远行,
所经之处繁花开遍。
祝
学业进步!
你们的学姐:华春
二 0 二 0 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
文章充满正能量,是一首真挚的生命颂歌,集中表现了敬重、敬畏的主题。文章以
书信的形式表达显得亲切,内容中处处体现着青年人的责任、担当、爱国意识,作者用
饱满的激情鼓励更多的学弟、学妹们,传递着“国家兴亡,我们都有责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