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天有情,人以情应之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念。这
里的“天”就是自然的意思。所以,上古时代舜就设置了管理山川林泽草木的官职。夏
朝就倡导“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惨
痛代价,这又一次引发我们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智慧,顺应自
然规律,尊重自然,道法自然,使天造的万物更加壮丽辉煌,使真善美的天道长续永存,
真正实现天人共甘苦,同凉热。
天有情,人以情应之
(题目即观点,阐明“天”“人”关系。)
①人在危机、惊悚、恐怖、麻烦、艳羡、赞美、颂扬、激动……之时,先发什么声?
当然是“我的天”,后面是惊叹号。这种呼喊,很多情境下被“我的妈”所代替,在极
端危险时慌不择言,则喊“救命啊”。
②妈妈生产并哺育了生命,天是主宰生命者——谁能离开妈妈和天?老天如妈。喊
“我的天”或“我的妈”,几乎具有同等效应,但“我的妈”柔情蜜意,多为少儿和女
性所喊,“我的天”则通吃,大多人在上述场合,会不由自主地喊出来。
③今天不说妈妈只谈天。“谈天”现指闲聊,古时是指解说“天人感应”理论的。
什么是“天人感应”?就是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古代哲学家认为,天能影响人事、
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亦能感应上天——此即“天人感应”说,这里“天”即自然。学界
曾经认为,这是唯心主义学说,实则此说满有合理成分。
(由人在很多情境下不由自主喊出“我的天”,引出话题“天与人的关系”。)
④天与人是什么关系?
⑤天无穷大,就是宇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大千世界;人虽然小,其本身也是一个
完整的宇宙,同样储存无穷信息。科学家已经实验证明,人体信息是受宇宙大小天体运
行信息影响的;反之亦然,只是人对于天的影响,略小于天对人的影响。⑥天然、天道、天理、天意、天职、天分、天生、天良,全指原本如此;人必合天
道而为,若反其道行之,必遁入绝路。
(天人关系之一:天与人相互影响。)
⑦天者万物之本,人非天而不生。天予人以一切辅养;人乃万物之灵,也可把天装
扮成凡尘仙境。艳阳高照,天朗气爽,人便心旷神怡,其乐淘淘;天公不作美,风刀霜
剑,人便无精打采,垂头丧气。人乱砍滥伐天然雨林,天就叫人干渴如涸辙之鱼;人营
造了青山绿水,天就叫人间处处金山银山而造福予人。
(天人关系之二:天者万物之本,人非天而不生。)
⑧天人互应。天道滋养人之善心,强健人之体魄;人便义无反顾地替天行道,不惜
肝脑涂地。人不知天高地厚,异想天开,作奸犯科;天则令人死无葬身之地。天良,乃
是人之初而性本善也;丧尽天良,即是不顺天而天理难容了,须“正刑与德,以事上
天”,入十八层地狱去吧。
(天人关系之三:天人互应。天道滋养人之善心,亦可惩罚人之恶行。)
⑨“天若有情天亦老”,天是“有情”的,所以会“老”,直至完结。人当然更是有
情的,更会老并完结。普天之下,天之命里,包含着人之命。天地之间,人虽渺小如尘
埃,但顺应天意,道法自然,便能使天造的万物更加壮丽辉煌,使真善美的天道长续永
存,愈发显示老天之大,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天人合一”,二者共生共荣,即此之谓。
⑩人呼唤“我的天”,就是喊“我的命”,这乃是“天人合一”的最强音——人的一
切灾难痛苦,均是背叛天道天理即违反自然规律的结果和报应;人之一切福分快乐,亦
是建立于天良和谨遵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不管遇到大危机还是大幸运,人都自然
而然地呼喊“我的天”——此即人天共甘苦而同此凉热。
(论述天人关系的启示:人应该顺应天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共荣共生。)
⑪人不要天不怕地不怕地欺侮、糟蹋自然即天,不要等着遭到自然的报复而天地不
容之时,再喊“救命啊”——晚了。
(收束全文,呼吁号召。)
来源:2020 年 05 月 29 日《讽刺与幽默》【时代警语】
人呼唤“我的天”,就是喊“我的命”,这乃是“天人合一”的最强音——人的一切
灾难痛苦,均是背叛天道天理即违反自然规律的结果和报应;人之一切福分快乐,亦是
建立于天良和谨遵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天若有情天亦老”, (1) ,所以会“老”,直至完结。
(2) ,更会老并完结。普天之下,天之命里,包含着人之命。天地之间,
(3) ,但顺应天意,道法自然,便能使天造的万物更加壮丽辉煌,使真
善美的天道长续永存,愈发显示老天之大,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天人合一”,二者共
生共荣,即此之谓。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请联系现实结合读书经历,谈谈你对“天与人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少于 500
字。【相关链接】
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围绕生态问题,翻阅中外经典著作,以之观照现实,得出
一个结论——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卫生防
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上升到国家乃至全球战略层面。
“生态”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不仅指涉人与赖以
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
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借镜。
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
则惑矣。”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
职分,就是犯糊涂。此乃切实可行之议。
《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
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
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
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种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想,
乃关于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远见。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
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
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
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对此当念兹在兹。
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物
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当下迈入后
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
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要过分陶醉
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如果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
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
然病菌,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
须时刻自警的。
我们的生路是存在的,这便是遵从自然法则,在社会活动中限抑物本倾向,复归人
本精神和“道法自然”。理性的人类应当深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效法自然,
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视万物为友朋,引人类为同胞。此即张载
《正蒙》又云:“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诚哉斯言。
来源:2020 年 02 月 21 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