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写高考作文:2020江苏卷作文3篇及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学生写高考作文:2020江苏卷作文3篇及点评

ID:349610

大小:22.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学生写高考作文:2020 江苏卷作文 3 篇及点评 文题回放: 2020 年江苏卷高考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 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 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 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 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文题分析: 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选自《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 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 类也。”这句话是说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 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句更为明显突出了材料的核心意思:“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 会被同类信息“环绕”“塑造”。强调了兴趣会让个人有意识地收集某一方面的信息,进 而被这些信息“同化”。 第三句,限定作文写作的方向为——智能互联网时代。虽然题目没有明确一定要写 网络事宜,但是通观材料,我们还是可以把握住这个意思:在智能互联网时代,每个人 更容易被自己关注的事物改变。 第四句示意学生可以从“点赞”“分享”和“感动”等方面来想。“惺惺相惜”“情 不自禁”等词再次强调了个人兴趣在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开始于”一词突出了现 在的行为对未来的影响。 所以,这则题目必须要抓住“兴趣”“影响”“人生”等词,大背景应该放在“智能 互联网”上,也就是智能媒体对人(青少年)的影响上。特别要注意的是,从最后一个排比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好写正面的影响。 本题写记叙文应该比较容易,写议论文的话,建议考生参照时评类文章来写。 以同为根,开自我之花 高二(11)郭雨 古有王勃:“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表达人逢知己的欣慰;今有《后浪》: “你们只凭相同的喜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传递志同道合的豪情。由此 可见,从古至今,求同不止。 我们总爱关注自己喜欢的人,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其实这其中 流动的是同类信息。它就像一根针,将同类事物所联系起来,因而形成我们每个人的圈。 林徽因和金岳霖是至交,他们有相同的爱好,相同的审美与才气,使得他们有共同的话 题,在文学上共同促进,这其中就不免于同类信息的影响。 古代文人骚客,爱写文章抒发自己寻求志同道合之人的热情,希望能有人理解自 己,与自己一同奋进。觅得知己便觉得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古 代社会追求大同,“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对同类信息进行整合,以期构建理想社会。 在当今社会,寻找同类信息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倘若我们只是一味的前进, 不去寻求与自己追求的同类事物,我们怎么能确定自己脚下的路是正确的?自己是否迷 失方向,眼界是否过于狭隘?拥有相同喜好的,友谊才会更长久;拥有相同目标的伙伴, 追梦路上才会相伴而行;拥有同类信息的偏好,才更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或许在古代,同类信息是难求的,不然屈原也不会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 皆醉我独醒的感慨。”而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交流跨越时空,对于事物与人的联系 更加紧密。我们应该学会用互联网,打开知识的大门,世界的大门。学会用互联网关注 自己喜欢的事物,从中学习,结交新朋友,让自己所爱更加出彩。 在寻找同类信息之前,要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是所有的观念都是合乎法律 和社会的,我们要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寻求。当然寻求同类信息也不意味着盲目跟着 别人走,我们寻求同类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塑造更好的自己,让信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若同类信息是根,那么我们自己便是花,要开成自己想开的模样,而不是因循守旧,守 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让自己走出去,冲出舒适圈,恰当的特立独行,做自己的烟火。 一同为根,开自我之花。 老师点评: 文章结构安排合理巧妙。开篇古今类比,表达求同的观点,论点的切入自然准 确。段落之间过渡自然,结尾紧扣标题与关键词,并单独列举,有效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论证丰富,富有逻辑性。举例论证能够由名人佳话的个案引申到文人骚客的集 体意识,再到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诉求,有逐层递进的思维意识。难能可贵的是在如何 求同方面,作者能够深入一层,强调正确的价值观也即文章所说的“根”的重要性,然 后水到渠成地引出结尾的论点。 表述流畅,叙议结合。文章在行云流水般的表述中展现出同类信息对于个性塑 造与人才成长的巨大作用,同时阐明了同根不同花的重要性、独特性和明确的方向性, 用语妥帖,分析精当,说服力强。63 分 热爱有专攻,强者需破茧 高二(11)施弈 曾几何时,《后浪》火爆全网,这被称为“献给新一代的演讲”,深刻探寻了年青人 身处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该何去何从的问题。一次有关青年的话题,让人沉思青春 的价值、成长的意义,我认为年青人不但热爱需有专攻,要想成为强者还要“破茧”突 围。 作为新时代的“后浪”,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享受到前人留下的知识、智慧和艺术, 有理由也更有底气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像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喊出: “我命由我不由天”,按照自己选择的热爱的方向勇往直前地走下去。同时,值得警惕 的是,在互联网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用类似的信息对我们进行看似体贴、实则带有极大 局限性的知识圈禁时,我们喜爱与努力的方向与接触浏览的信息也会相应的形成知识的“茧房”,人生的价值需要类似的知识积累与专攻,更需要“破茧”的勇气,拓展获取 信息的深度和广度。 热爱成就人生之美。 生活在智能互联网的时代的好处是:信息的便捷、平台的多元,让年轻人有了更多 选择的权利与机会,可以寻找到更高效地解决困惑的方法。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事业是可 贵的。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确实会对个人的塑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李子柒便是 如此,她从城市的喧嚣中,关注起本就喜爱的小桥流水人家。将古风、华服、民乐、中 国舞,与现在流行文化相碰撞融合,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吸引 了更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认同。 破茧成就强者之梦。 我们未来的样子,决不能仅仅局限在我们所喜爱的小圈子里。正如大数据时代的智 能推送,让我们看到更多感兴趣的东西的同时,也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狭窄。周国平告 诫我们:“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 路。”的确,趋同的感受是愉悦良好的,但敢于在芸芸众生之中发出不一样的声音,那 才称得上时代的强者。 但想成为强者,绝非一朝一夕。换句话说,成为强者之前,你得学会去关注不同类 的信息与文化,你要学会模仿、学会认同、学会欣赏。无论是点赞、浏览、分享,那终 究只是流于形式。真正可以留在你心里的,是你对每一件事物的批判性的继承。“君子 和而不同”,我们应该容得下更多元的审美和观念。人生的决策与取舍,都需要综合多 方面的信息去分析、判断,如果只囿于“兴趣爱好”中的偏颇思维,如何能做出正确的 选择呢?所以,我们在享受互联网高度便利的同时,更应学会保持自己的一份理智与思 考。 热爱有专攻,成就人生的深度与内蕴;强者需破茧,成就人生的广度与厚重。 老师点评: 观点辩证。文章既肯定了知识“茧房”形成的可取性,也提出了“破茧”的必要性, 对互联网时代的成人、成才分析得较为辩证。事例与阐述能够相得益彰。作者由刷爆朋友圈的《后浪》连接材料,自然引出互联 网时代年轻人的人生选择;通过哪吒宣言与周国平的语句引述,既强调了兴趣爱好对于 个体成长的引领作用,也突出了环境利弊面前辩证取舍的重要性。 文章思路清晰,说理逐步深入。作者能够由时代的便利到热爱的个体塑造再到 “破茧”的升华,在表述上能够呈现出递进关系。58 分 求同存异,美美与共 高二(3)张羽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语出《易·乾》,意为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 味会相互融合,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信息发达 的时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时间的制约,让我们可以在美食文章下评论自己对美食 的看法;在运动频道下和别人谈论自己的运动心得;在艺术图片下发表自己的艺术见解。 别人可以根据我们的言论和我们交流。自然而然,我们便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层。我们在享受自己的爱好的同时也可以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如此,我们在世界上便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拥有了自己的组织和团体。有如俞伯 牙和钟子期、管仲和鲍叔,有了与自己有相同志向的朋友,自己的世界便不再孤独,有 了这样的朋友,对于自己,或许原本黑暗的世界也会变得明亮起来。我们也会发挥出自 己的潜能,从而造福社会。 可是,一味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却会把自己关在囚笼里,不能全面看到发展 中的世界。关注自己喜欢的,守好自己的个性固然重要,可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想己所爱” 哈佛大学法教授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人们选择想要的或能使自己愉悦 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 的“茧房”中。我们如果都将自己的眼光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群组,那么我们的眼界就 会不断地缩小,而不同的群组之间交流也会出现阻碍。社会会分裂成一个个小团体,难以团结。因为大家都只在乎自己喜欢的、关心的, 而不再在乎其他领域的事情。这便使那些需要多方面合作的工作变得难以进行下去,社 会将变得难以运行。 所以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就显得尤为重要。求同存异或许是最好的方法。这不是 要让我们放弃自己所喜欢的,而是要把自己的眼光适当的从自己所喜爱的方面分散一点 到其他的方面。这个时代不仅仅是需要相同的兴趣,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主见。我 们不能沉迷于自己的信息圈,要和不同文化的人交流,要了解不同的信息,放眼整个世 界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我们在关注自己喜爱的事物的同时,也要花些精力去关心世 界上的其他事情。不能有不是自己喜欢的就不关心的心理。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也正是这个意思。 愿新时代的我们都能够拥有求同存异的眼光去看待整个世界,世界将会“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老师点评: 材料理解与切入较为准确妥帖。文章既有典故的出处介绍,也有古人知音相惜的准 确扣题,更有今天互联网的灵活互动与便捷交流。 观点辩证。标题能够反映核心观点,通篇思路清晰,逻辑性较强,针对“信息茧房” 能够进行辩证的分析。 语言平实,如话家常。文章流淌着舒缓平和的节奏,在平心静气般地表述中蕴 含美好的期许与展望,能够将互联网时代的青春气息与传统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相结合。 56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