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剥掉白菜帮,辨清“烂心”“两面人” 阅读写作导写练
导语: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魏征所说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智者尽其谋,勇者
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应该是选用人才的理想境界了吧。因为但凡涉及选
择,不光考验人的眼力,同样考验心力和人品。这就更需要选拔者具有众里寻他千百度
的爱才之心、择优而取的公正之心和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识人之能。
“烂心”难辨更须辨
(题目即观点,“烂心”一语双关。)
①甚是荣幸,选择食材的重任落在咱肩上。我觉得,选食材和选人才没啥两样。凡
涉及选择,就存在挑挑拣拣,择优而取。不光考验眼力,也同样考验心力和人品。假使
心底藏私或心存偏好,那定然选择不好;即便满心公正亦无个人偏爱,也未必选择得称
心如意。
②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白菜生相清白,我素喜之。故要首选两棵大白菜,并有
重要安排——做饺子馅儿或醋溜白菜片儿。饺子是餐桌上的主角,醋溜白菜片儿也是上
得台面的佳肴。按照我的选择标准,大白菜应该外部形象完美,不烂不裂无黄叶;菜帮
儿青白似玉,菜叶新鲜碧绿;包心紧密实诚。面对芸芸众菜,比对,挑剔,辨别,不允
许有一点瑕疵,终于选中两棵大白菜,颇有几分得意。③大白菜要派用场,担大任,先须“推心视腹”“沐浴洗尘”。然剖开一看,登时傻
眼:完美的外貌竟内隐着一颗烂心。倘若指责我“眼力不济”“心力不足”,未坚持标准
挑选,着实冤枉。我既未昧良心,又很坚持原则地挑选,程序也完备,但结果真的始料
未及。
(开篇点题。以买白菜为例提出选材之难。)
④请教行家里手方知,烂心大白菜是得了“软腐病”,俗称“烂疙瘩”或“腐烂病”,
由病菌感染所致。病菌潜入白菜伤口,俟内外环境适宜,便可发作。看来,我择优挑选
的大白菜,完全属于“带病择用”。好在,还未委以重任,便被及时发现。假使不是早
早地“洗洗澡,清污垢”,再过些时日,恐怕就腐败透顶,毫无可用之处了。无意间选
择了烂心大白菜,犯了错,有些沮丧。然而,经过“动手术”,剔除腐烂处,尚可降等
将就使用,略可宽慰。再检视另一棵大白菜,心里不免忐忑。观其表,绝对是白菜里的
佼佼者,帮白叶翠,包心紧实,精品无疑。层层剥下菜衣,至四五层,腐烂斑斑,触之
如泥,伴有腐臭气味,又是烂心大白菜。精挑细拣,竟全中了“大奖”,我只能摇头叹
息了。
(现实性分析。分析选材困难的原因。)
⑤“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烂心大白菜何其多也。这个结论,细想也未必公允。
白菜有伤口,自我防线出现裂隙,病菌方能乘机潜入,但也不一定全能发病。即便种下
了“病根”,外部环境清新健康,温度、湿度等监控得当,适宜大白菜贮存,恐怕也发
展不到“软腐病”的程度,所谓“不敢腐”“不能腐”是也。话又说回来,外因通过内
因而起作用,携带“病菌”者当然是“软腐病”的易发群体,及时清除病菌才是根本。
倘若及时发现其伤口,早早干预治疗,抓小抓早,防患于未然,是再好不过的方法。(重
要性分析。防腐措施一:及时发现其伤口,早早干预治疗,抓小抓早,防患于未然。)
⑥大白菜的表里不一,害得我好苦。我苦苦思索,问题出在哪儿?难道或有辨别诀
窍,只是咱能力不足,未能掌握?抑或是选择标准太注重表象、考核未抓住本质?不得
不承认的事实是,我的确被表象蒙蔽了。
⑦不善伪装的烂心大白菜竟如此难辨,那极善伪装的“阴阳两面人”,随处隐形,
欺骗性更强,祸患尤烈。择人用人,不仅要用心辨其言,鉴其行,识其能,还须透视其品德若何,是否包藏祸心,这种辨别尤其重要,不辨不行。因此,辨别“烂心”“两面
人”,更需要公正心和大智慧,心偏眼斜注定坏大事。
(重要性分析。防腐措施二:辨别“烂心”“两面人”,更需要公正心和大智慧。)
来源:2020 年 05 月 29 日《讽刺与幽默》
【时代警语】
择人用人,不仅要用心辨其言,鉴其行,识其能,还须透视其品德若何,是否包藏
祸心,这种辨别尤其重要,不辨不行。因此,辨别“烂心”“两面人”,更需要公正心和
大智慧,心偏眼斜注定坏大事。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烂心大白菜何其多也。这个结论,细想也未必公允。
(1) ,自我防线出现裂隙,病菌方能乘机潜入,但也不一定全能发病。即便
种下了“病根”, (2) ,温度、湿度等监控得当,适宜大白菜贮存,恐
怕也发展不到“软腐病”的程度,所谓“不敢腐”“不能腐”是也。话又说回来,
(3) ,携带“病菌”者当然是“软腐病”的易发群体,及时清除病菌才是根
本。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新时代领路人说:“管干部用干部的干部,要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
眼,要有‘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的用人之道,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
的爱才之心,要有‘铁肩担道义’的忠诚公道。”请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以德为先”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央领导干部多次强调,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特地强调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七大
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新时代领路人多次强调,“什么样的人
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前几年中组部还曾制定《关于加强对干
部德的考核意见》,明确干部选任中“以德为先”如何操作。
“尚贤者,政之本也。”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只有
具备了较高的道德情操,其才会发挥积极和正面的作用,才能够服务社会、造福百姓。
反之,如果一位领导干部道德品质低下,其能力越大,自身发挥的破坏性作用可能就越
大,往往会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因此,在德才兼备这一标准中,“德”具
有主导和根本意义,“才”只有在“德”的基础之上才有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党选人
用人,一贯既看干部的才,把才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更重干部的德,以德为先决
条件,突出德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才的德之水平直接决定党的事
业的战斗力、兴衰成败。宋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他所著的治国理政经典——《资
治通鉴》中,开篇即论述了“德”的重要性。“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
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在司马光看来才能胜过德
行乃“小人”;对于人才的任用,找不到君子和圣人,宁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将“德”
放在首位,也是一直是中国传统的选人用人观。在新形势下,新时代领路人多次强调,
党政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的关键期,
此时打好立德修身基础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的人民群众是最看重品德的。党员干部只有
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做起,时刻关注自身的品德修养,才能走进群众中去、到田间地头
去,才能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才能真正的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做实事。
党员干部只有将品德摆在前列,以德立行,以德服人,以德为民,才能将工作完成
得更好。党员干部虽然平凡,但也可以在平凡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道德是一个比较飘渺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数量化、显现化,这就为干部
选拔任用带来了难题。品德不好的人能够被选拔上来的原因很多,但选拔标准和程序出
了问题无疑是原因之一,特别是道德底线的识别和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因此,要从健全
选拔制度、完善选拔标准、严格选拔程序、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等方面抓起,把听不到真
话、抹不开面子、下不了狠心、考察范围不广等问题处理好,干部道德难考察问题也就
能得到有效解决。
历史和实践早已经证明,只有保持一支道德高尚、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国家和民
族才有希望和前途。
来源:2019-02-17 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