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师指津:如何揣摩散文化小说的主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师指津:如何揣摩散文化小说的主题

ID:349756

大小:19.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师指津:如何揣摩散文化小说的主题 说起散文化小说,全国卷Ⅲ地区的考生应该不陌生,初中学过鲁迅的«故乡»,高中 学过沈从文的«边城»,这两篇文章都是散文化小说的典范。 2016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采用的文本便趋向散文化。2017 年起, 该类阅读的考查方式由选考改为必考,文本继续趋向散文化,例如林徽因的散文«窗子 以外»、李娟的散文化小说«我们的裁缝店»。2019 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套卷均用了散文 化小说。这些文本都有共同的特点: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不以扣人心弦 的情节取胜;不追求典型的人物刻画;注意环境描写,追求意境的营造;语言追求平淡自然。 简而言之,这类小说不再遵循古典小说重叙事的传统而以抒情为主导,呈现出“情节淡 化、结构散化、人物虚化、情绪浓化”的特点。 散文化小说借鉴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写法,但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散文刻画 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作者在叙事、写景中倾注了真挚的感情,作者还通过直接抒情或 议论来点明主题。而散文化小说刻画的人、物大多是虚构的,作者只能借由作品中的人 物在叙事、写景中倾注真挚的感情,也只能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在文中的抒情或议论来间 接表达主题,这无疑加大了考生理解小说主题的难度。所以考生阅读此类小说时,既要 立足于小说文体,又要对其散文化的特质有所观照,才能助力自己理解文本主题。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而且准确地揣摩散文化小说的主题? 考生需要明确一点,散文 化小说虽然采用了散文的一些创作手法,但它本质上仍为小说,所以可以借鉴以下几个 揣摩传统小说主题的方法。 一、抓故事情节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的散文化小说,故事情节包括起因和结果,有的 还有高潮。小说人物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与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有密切联系,彰 显了作品主题的价值。 1.抓住主要人物的遭遇去揣摩小说的主题。例如,2016 年全国卷Ⅱ的文学类文本阅 读«战争»(迈尔尼著),主要通过叙述男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我”在战争中受伤→战争使人失去健康;“她”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战 争使人失去亲人;炮弹轰炸让“我”永远失去了“她”→战争使人失去恋人。这三件事情, 从不同的角度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表达了人们的“厌战”思想。 2.抓住小说的主要情节去揣摩小说的主题。例如,2017 年全国卷Ⅰ的文学类文本阅 读«天嚣»(赵长天著),主要写了饱受“口渴”痛苦的试验队员们与一位蒙古族同胞在风 沙肆虐的困境中互相救助的事情,讴歌了人们在困境中顽强面对困难并乐于助人的精神, 宣扬了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的思想。 3.运用由果溯因法,抓住造成小说结局的原因去揣摩小说的主题。例如,2019 年全 国卷Ⅲ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著),梨花屯挖沟的结局是填沟。梨花屯 六个生产队的社员们为什么要填沟呢? 因为“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 的”,所以社员们把沟填平,恢复了原来的四十亩良田,种上庄稼来增收粮食。小说正 是通过老车夫讲述填沟的原因,揭示出不从实际出发是改革初期走弯路的深层原因,这 正是小说的主旨之一。 二、抓作品人物的关系 这个方法适用于在人物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的散文化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通常 是围绕某个核心事件展现出来的。主要人物的言行,往往能够体现对特定社会环境的客 观认识,是作品的主题所在。 1.如果作品的人物呈现出正反形象,则抓住人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去揣摩小说的主题。 正面人物形象能直接体现小说的主题,反面人物则起到补充小说主题的作用。例如,2019 年全国卷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理水»(鲁迅著),围绕如何处理山泽之事,水利局的处置 意见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方是以大禹及其随员为代表的“导”法改革派,另一方是以大 禹母舅的干儿子为代表的“湮”法保守派。究竟孰对孰错? 关键看方法可行与否,而且 可行的方法应基于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小说交代了前者提出的依据是“查了山泽的情形, 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而后者提出的依据是“湮是老大人的成法”“况且老 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 可也浅了一点了”“照着家法,挽回家声”。由此可见,前者居于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方法可行;后者居于对旧法与声誉的维护,不思改进,方法不可取。小说正是围绕核心事件 “如何理水”,通过观点对立的两大阵营在对话中的交锋,深刻折射出改革所受的阻力, 讴歌了不顾私情、不畏既得利益者的锐意改革的精神。 2.如果作品的人物无正反形象之分,但围绕核心事件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则抓 住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去揣摩小说的主题。例如,2019 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表妹»(林 斤澜著),小说中的城市表姐与农村表妹都是勤劳的人,但面对“勤劳致富”一事,她 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小说前面的对话集中反映了表姐因自己在城市工作而充满优越 感,表妹也表达了羡慕之情。但小说后面的对话却集中反映了表妹不因自己生活在农村 自卑,因为她洗衣与踏缝纫机搞了承包制,挣的钱比表姐挣得还要多,表姐反倒羡慕不 已,甚至渴望能早日加入农村承包制的劳动行列来。小说正是围绕“勤劳致富”的核心 事件,抓住了这对姐妹之间的矛盾关系,描述了她们前后不同的表现,肯定了“勤劳致 富”的观念,讴歌了改革开放推行的承包制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 三、抓重要的语句 散文化小说的主题虽然不像散文那样靠作者直接议论或抒情点明,但借助文中的重 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来,如能体现人物强烈感情或观点的句子、反映人物心 理活动的句子等。因此,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 认为重要的语句或段落,一一揣摩,这样有助于归纳文本的主题。简而言之,就是从蕴 含主旨的重要句子入手揣摩小说的主题。例如 2019 年全国卷Ⅱ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小步 舞»(莫泊桑著),倘若能抓住以下语句,就可以帮助读者揣摩主题: “……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我就 跟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小说开篇就点出某些小事让“我”感伤。 “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 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老人 的话语,表明这座上个世纪的花园现在是他们夫妻俩日常活动的场所,它能减轻时代变 迁带给他们的痛苦与无奈。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我”的感想,“我”为眼前跳小步 舞的这对老人感到悲伤,因为虽然小步舞已经过时了,可是他们还是留恋过去的时代, 这让人觉 得可悲又可笑。 “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 怎样了呢?”→“我”的猜测,苗圃被铲平了,象征着那对老人无法再继续重温过去时 代快乐的跳舞时光,时代变迁带给他们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无奈。 综合以上这些重要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概括出小说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有 些曾经美好的事物与生活无法保留,一味留恋只能徒增痛苦与无奈。这让作者充满同情, 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四、抓烘托手法 小说中的烘托手法常见于对环境的描写,对主题有烘托的作用。 1.以社会环境的描写烘托小说的主题。例如,2016 年全国卷Ⅱ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战争»首段就交代了社会背景:“1941 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 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本文用短短的几十个 字开篇,交代了“战争”的时代背景,并表明了“我”对战争的“失望”态度,初步揭 示了“厌战”主题。 2.以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小说的主题。2017 年全国卷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天嚣»,题 目就交代了自然环境,“嚣”表明了环境的恶劣;其次,小说开篇就交代了“天嚣”的具 体表现———风狂、沙虐、缺水。这些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凶险艰苦,烘托了 这支试验队顽强的精神,也烘托了后面试验队在干渴无力的情况下仍然拼尽全力援救弱 者的可贵品质。 五、抓人物形象 重在写人的散文化小说,可以通过抓住人物形象来揣摩主题。因为人物是某种典型 性格的代表和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示的内容。例如,2019 年浙江卷的现代文阅读«呼兰河传(节选)»(萧红著),“我”以儿童的视角叙述 了几件日常生活之事,刻画了底层劳动人物冯歪嘴子的形象:他任由我家后园种的瓜秧 爬上他的磨坊,常年与拉磨的小毛驴为伴,常与我的祖父拉家常,常免费给我“粘糕” 吃。可见冯歪嘴子为人善良又寂寞、勤劳又大方,使得“我”愿意亲近与同情他。这就 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其实,如何揣摩出散文化小说的主题,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不论 如何,考生日常只有多阅读、多体会、多练习,才有可能达到快速揣摩出文章主题的水 平。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