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巧用诗词,赢数点亮色,铸飞扬文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巧用诗词,赢数点亮色,铸飞扬文采

ID:349765

大小:22.7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巧用诗词,赢数点亮色,铸飞扬文采 泱泱中华,诗的国度。浩瀚的诗词长河从远古奔来,在千淘万漉中,激荡出一簇簇 最明艳壮丽的浪花。诗词是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得以代代传承的 纽带。 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篇目,学生也背诵了大量 经典佳句。但大多数学生背诵诗词仅仅是为了应付默写考查,写作时却不能派上用场。 当学生为了写作有深度、有文采而苦苦寻觅素材时,怎能忘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丰富多彩的诗词既能增添文章的厚重感,又能体现深厚的文化积淀,更能彰显个人文学 素养,可谓一举多得。但面对灿若群星的诗词,该如何运用到写作中呢? 一、点亮第一盏灯,诗词拟题秀眉目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好题目可令读者对文章“一见钟情”。以诗词佳句作为文 章标题,使文章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具有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效。直接以诗 句作为标题是常见方式,例如“花落知多少”“月是故乡明”“一蓑烟雨任平生”“只缘 身在此山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标题,或具有浓厚的抒情色 彩,或蕴含深刻的双关含意,或昭示文章的写作题旨,简洁醒目而富有诗意,如摇曳在 春风里的一枝红杏,能快速抓住阅卷者的目光,给人留下“此文定然精彩”的第一印象。 近年来,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居多,并要求“自拟题目”。妙用诗词做标 题,无疑是考场作文值得称道的“亮点”。除直接借用诗词名句做标题外,有时为满足 表情达意的需要,会化用原有诗句,或加上特殊符号,或改动某些字眼,这样更能吸引 阅卷者的目光。如江苏考生优秀作文《于无声处响惊雷》,题目改自鲁迅《无题》诗中 的“于无声处听惊雷”,作者将“听”改为“响”,化被动为主动,揭示了“无话则长”、 发人深省的妙趣;江西考生优秀作文《天涯共此“事”》,题目借张九龄《望月怀远》诗 中的“天涯共此时”,将“时”改为“事”,并用引号加以强调,突出了所写之事,让人 眼前一亮,同时也引人深思;重庆考生优秀作文《善良不来,小小的窗扉不开》,题目 化用郑愁予《错误》中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不仅点明了“善良”的题旨,而且 入目就令阅卷者感受到作者的文学底蕴和飞扬的文采。运用诗句做标题,无论直接引用 还是化用,都可展现出作者的语文素养,给阅卷者以未入文先陶醉的感受。 二、设计完美的房,诗词牵线亮全篇 在大标题下设置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减少过渡 性文字的铺排,不仅能增强文章主旨表达的层次感,而且能营造整体美感,这是考场作 文谋篇布局的突出亮点。诗词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借用诗词名句做小标题来架构 全篇,定会带给阅卷者新与美的视觉享受。参看往年高考优秀作文,不乏以诗词名句做 小标题者,有的是从一首诗词中截取组合,例如北京考生优秀作文《宜居城市的故事》, 文章说的是有关环保的问题,作者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三句诗颠倒顺序,并 以此为框架,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三个片段,揭露 当地政府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抒发了对蓝天碧水、清风白云的 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宜居环境的憧憬与向往。诗意的小标题使文章结构饱满,暗示着情 感抒发与事理表达的走向,谋篇可谓颇具匠心。 以诗词名句做小标题,更常见的是立足内容和中心表达的需要,将不同篇章中的诗 句灵活组合,从而使文章结构严谨且不失活泼。例如江苏考生优秀作文《人生三部曲》 借用王勃《滕王阁诗》中的“滕王高阁临江渚”、苏轼《定风波》中的“也无风雨也无 晴”和叶剑英《八十书怀》中的“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三个诗句分别隐喻人生 的不同阶段,不仅表明了对人生价值的看法,而且为文章增添了诗意情韵,显得构思新 颖、典雅厚重。再如吉林考生优秀作文《名句书写情志,人生重在选择》,该文精心选 取了四个诗句做小标题: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李白的“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谦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林 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章结合诗人的人生境遇,具体阐述名 句内涵和诗人的思想状态,其构思之巧妙,意蕴之深邃,着实令人叹服。 片段组合式、镜头推送式等方法能够以相对独立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揭示主 题的文章。学生在行文时不妨考虑采用以诗词做小标题架构全篇的方式,这样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彰显出自身的人文积淀和 写作才华。 三、关键处巧用心,诗词点睛夺人眼 让诗句入文容易,可怎样才能让诗句成为“满园春色”中的一枝“出墙红杏”、“接 天莲叶”中的一朵“映日荷花”从而博得阅卷者的“芳心”呢?这需要把“适合的诗句” 用在“合适的地方”。 1.诗词开篇,小荷才露尖尖角 开篇嵌入诗词佳句,或领起全篇,或创设意境,灵动印象佳,值得称道。例如北京 考生优秀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的选段: 盛唐之时,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挥毫写下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诗不就让人们见识了“折柳 曲”在将士内心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了吗?如今的“老腔”想必也会让每一个熟悉它的人 闻之而动容吧。 文章于第二段直接引用李白诗篇,由“折柳曲”在将士内心所产生的深深触动继而 联想到老腔对听闻者也会起到“闻之而动容”的震撼效用,避免了“开门见山”提出看 法可能会产生的枯燥的问题,营造了诗情画意的灵动意境,给阅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或赋以诗意的联想,或借助情景化的处理,在开篇嵌入诗词引起下文,带给阅卷者一份 美好心情,自然为赢取高分增加了筹码。 2.诗词收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结尾嵌入灵动的诗词,或启发想象,或引人深思,使情感的抒发和观点的传达富含 典雅蕴藉的韵味,能够让阅卷者于“回眸一笑”中顿感千娇百媚。例如北京考生优秀作 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的结尾: 时代变迁,推陈出新,但“老腔”却依然富含魅力,它就像崔颢笔下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 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它们都用自己的文化底 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激荡出美丽的浪花。结尾在明确了“‘老腔’却依然富含魅力”的看法后,直接引述了崔颢《黄鹤楼》 一诗,以类比方式进一步道出了“老腔”这一民间艺术浓厚的文化魅力。这个嵌入诗句 增添内涵的结尾方式,情理交辉,意蕴深远,不仅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而且能够引发 阅卷者的联想与深思,堪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漂亮“豹尾”。 3.诗词明示,浓绿万枝红一点 写文章要学会点题、揭题,用诗词名句明示,无疑会给人“心旷神怡”的唯美感受。 当情感态度与相关诗句契合时,借言简意赅、意味隽永的诗词名句来表达,或慷慨激昂 说明抱负,或淋漓尽致抒发情感,或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或含沙射影表达不满,是写作 中的高明之举。用诗词名句充当观点,位置不一定都在开篇,也可在中间或结尾,可根 据需要灵活安排。例如江西考生优秀作文《燕子不归春依然》的开篇: 宋代诗人戴叔伦曰:“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然而,只要你向远方 观瞻,就会发现其实时间仍在流转,燕子不归春依然。 开篇以宋代诗人戴叔伦的诗句入笔,由“燕子不归春事晚”脱胎转化为“燕子不归 春依然”,呼应题目,点明题旨,读之别有意味。此外,也有考生写议论文借用诗词名 句做分论点架构全篇,其高明之处让人赞叹。例如湖南考生优秀作文《向远而生,向心 而栖》,作者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 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三个诗句,分别对应“坚韧”“无畏”“自信” 三个关键词,阐述了成就“大写人生”要具备的品质。该文以诗句做分论点,使之从常 规中脱颖而出。用诗句明示观点,要言不烦,意蕴厚重,使文章顿生“看头”。 四、打造靓丽风景,诗词缀文意蕴丰 几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是语言滋长的沃野,具有悠久历史和充满意蕴的诗词更是文 化宝库中的奇葩。诗词字字珠玑、意境深邃、意蕴丰厚,用精彩诗词打造作文,能让作 文多一分诗情画意,多一分文化底蕴,多一分古典庄重之美。诗词名句运用如插花,怎 样才能恰当取用,别在文章的衣襟边,使之成为文章最精致、亮眼的装饰呢? 1.同类组合,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类组合,就是借用一组大致相称的排比句式,巧妙嵌入相关诗人的词句,制造一气贯通的铿锵语势,这是引述诗句最常见的形式。就议论文而言,用这种形式引用相关 诗句充当论据,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富有诗意和书卷气,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 具有集中论证的效果。例如江西考生优秀作文《燕子不归春依然》中的选段: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似乎都在感伤自己的失去。“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 营”。苏轼恨身居官场,受尽束缚;“那堪片片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秦观恨春景难 再;“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伤年华已逝。如此碎碎叨叨自怨自艾, 倒不如换个思维学会寻找拥有。 该段文字是在开篇提出观点后对观点进行进一步阐释的语段,先明确自古文人墨客 多感伤,再引述了苏轼、秦观和张先三位宋代词人的相关诗句为论据,最后明确提出 “如此碎碎叨叨自怨自艾,倒不如换个思维学会寻找拥有”的看法。这种同类组合的方 式将多个诗词名句与人物连缀起来,充实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也提升了论 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巧妙穿插,山桃红花满上头 巧妙穿插,就是将相关诗句巧妙地点缀在表达中,以达到提升语言魅力、增强语言 内涵的效果。例如重庆考生优秀作文《独上高楼》中的一段: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 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 “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你痛斥,“君莫舞,君不 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 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该段文字将辛弃疾的诸多词句巧妙地穿插在行文之中,不仅让诗人形象活灵活现, 而且使语言充满诗情。有时也可以采用拆分穿插的方式,即把诗句分开使用,用以表达 自己的看法。例如下面一段: 陶渊明向往自然,他是一只“羁鸟”,但深“恋旧林”;他是一条“池鱼”,但常“思 故渊”。当他辞官回家后,他终于有了一种“复得返自然”的快乐。 这种有意拆分后再穿插的方式便于形成整散结合的语句形式,不仅有利于表达情感, 而且使语言节奏和谐,灵动生辉。3.正反对比,是非欲共东风语 正反对比,就是将不同意蕴的诗句进行对比,使之在鲜明的对照中表情达意。古典 诗词内涵丰富,同一种景,同一种物,同一件事,在不同诗人笔下可能情愫有别。精心 选择有对比点的诗句入文,不仅可使意境得以延伸和拓宽,更能使情感得以彰显,使事 理得以强化。例如江苏考生优秀作文《我言秋日胜春朝》中的选段: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和通达,也是个性与创 新。自古太多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也会转凉,尽管那炎 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 有“物换星移几度秋”,也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只有这一声啼鸣,唤起了后世 对秋的审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成排的雁、鹤不同于以往,成了 欣欣向荣的象征,成了最美的秋词。 该段文字将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与那些悲秋伤怀诗进行对比,突出刘禹锡诗 歌的积极昂扬和与众不同,也恰恰照应了主旨。 4.再现情景,似曾相识燕归来 再现情景,就是不直接照录原诗词名句,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合理化的想象, 对词作写作背景、诗人人生境遇等展开描述,从而突出文章所要表现的主旨。例如山东 考生优秀作文《窗子·画框·心境》中的三段: 一封朝奏引九重天改,马蹄深深将疲惫沧桑的心送远。韩愈哀叹弊事难除,此心难 鉴,万丈秦岭的雄浑也化成不见家的窒息愁绪,蓝关皑雪的纯净也成了阻遏的狭隘!归 来兮,归来兮!吾骨于瘴江之边,待汝收! 乌台一诗得千里偏远,黄州团练似欲断了一程锦绣仕途。东坡寓身扁舟,渺沧海一 粟,托情明月,赤壁举樽,乱云崩石的惊骇被他读出千载气概,庭下积水凝成笔下几点 藻荇之美。此身虽远,而此心未止! 贬谪是一扇窗,窗就是一个画框。同临此窗,韩愈忘记将心上的雾气洗去,自是不 胜悲伤,怎能待到一朝瘴烟风卷尽,明月重回浪西头?而苏轼把心如花一般凛然绽放, 自是清风徐来,虽无意气风发,也有一世风流! 三段文字化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意,并没有直接引用相关诗句,而是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将诗词名句与自己的语言融为 一体,再现人物情景,传达人物态度,明示自我看法,也激发了读者的联想。这种创造 性的改造,既蕴含着原作情调,又推出新的情调,集修养和智慧于一身,读起来赏心悦 目。 扮靓作文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展现文学修养,诗词入文无疑是绝佳法门。本文只 是对考场优秀作文中的诗词表现形式做了简要梳理,妙用诗词入文使文章“出彩”的方 式还有很多,要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在写作时掌握方法并做到切合文意, 恰当引入“精要”的诗词,会使你的文章更具美感。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