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议论文写作要用好让步思维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议论文写作要用好让步思维

ID:349772

大小:2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1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议论文写作要用好让步思维 议论并不是总要做出一种咄咄逼人之势,也并不是总摆出一种理所当然之态,实际上, 适当的让步反而更有利于议论的展开和深入,也就是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 们在写作中要灵活运用让步思维。“让步思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思维,即承认自己的观点存 在一定的缺陷或是对方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让步思维有以下几个要点:1 .“让”的目的是为了“进”,“让”只是手段,“进”才是 结果。2 .“让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承认自己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缺陷,二是承认对 方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写作时二者可以只居其一,也可以兼而有之。3 .“让步”是 有原则的、有限的,“让步”不能动摇自己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举棋不定。4 .“让步思 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建立在周全缜密的思维体系之下。 议论文中如何用好让步思维呢?可以有以下四种方法: 一、自揭己短,自圆其说 我们必须意识到,论点只是一种个性化的见解,很难做到百分百周全,论点正确了, 我们也很难保证论据一定能证明论点。这是议论文本身的一种局限性,所以在议论时承认 自己的不足,并不会影响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反而适当的自揭己短,能够起到增强可信度 和说服力的作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自揭己短的同时,一定要能自圆其说,表明所 有的不足都不会影响到观点的正确性。这在一些科学性、学术性比较强,要求比较严谨、 细致的文章中有较多的体现。举例来说,中学教材中选录了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一文,来看其中的一段: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够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 考资料和根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所信任。我虽然平时注意,只信赖良好的 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实来 作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受到有些结论所根据的 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 然往往会引出与我所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在这段话中,达尔文首先坦诚“我现在发表的这个摘要一定不够完善”,然后指出存在 的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无法为我的若干论述提出参考资料和根据”,二是“错误的混入, 无疑地仍难避免”,三是“只有对于每一个问题的正反两面的事实和论点充分加以叙述和比 较才能得出公平的结论,但在这里要这样做是不可能的”。达尔文这样说,恰恰说明他的结 论是可信的,是上述三种问题都动摇不了的。反过来理解上述三点,我们就能理解这种自 揭己短的妙处,一是“我”的论述都可以被证明,只不过没有在摘要中刊登;二是即便书 中有错误,也是无法避免的混入,而不是“我”的能力或态度造成的;三是并非“我”不 想充分论述,只是条件不允许。所以自揭己短只是一种手段,自揭己短之后一定要能自圆 其说,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中心的明确。 现在的考场作文对思辨性提出了要求,其实学生习作最容易表现出来的思辨性就是在 议论时做一些补充论述,承认自己观点的局限性、条件性,承认对方观点有限的合理性等。 所以,考场作文中完全可以运用让步思维。 来看 2017 全国卷Ⅰ高考满分作文《与君共赏,魅力中国》中的一段文字: 莎翁曾言:“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我要说:“一千个旅者眼中有一 千个中国。”或许你曾听过种种言说,心中对中国有些许模糊印象,但现在,请听我这土生 土长的中国人一言:中国,绝对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中国! 当然,空气污染阴霾未褪,食品安全心尚存疑,但正如高峰常伴雨雪,大海总有风浪。 中国不是一点一片的中国,中国是横有 960 万平方公里、纵有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中国的 魅力绝不会因短暂的呜咽而稍减,绝不会因一时的阵痛而凝绝。 作者以“中国,绝对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中国”为中心论点,但并没有因此回避中国存 在的问题,而是首先承认“空气污染阴霾未褪,食品安全心尚存疑”,然后指出这样的问题 对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只是“短暂的呜咽”“一时的阵痛”,并不会影响到中 国的魅力。这就像我们说的“缺点反而成就伟大”。这里是承认自己观点的不足,当然还可 以承认对方观点的合理性,来看 2016 年全国卷Ⅰ优秀作文《“唯分数论”之殇》中的一段: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 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味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孩子?蔡 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 作者的观点是批判考试“唯分数论”的,但还是承认“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 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其实承认考试和批判“唯分数论”并没有本质上的矛盾。所以适当 的承认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反而有利于自己观点的阐述。 二、以退为进,寻找机会 当和对方的观点矛盾时,我们不要急于批驳对方,而是退一步,为对方设想可能出现 的种种情形,表现对这些解释的理解,然后再指出对方观点的问题所在。其实这些解释可 能不是对方的真正意思,所以对这些解释表示理解并不会影响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比如, 老师会对喜欢玩电脑的学生说:如果你真是想用电脑上网来查查学习资料,那我们还可以 接受;但你的电脑根本就不是用来查资料,你用电脑就是为了玩游戏。这样退一步的好处 是,将对方可能的理由、借口先封杀掉,占得争辩的先机。 下面这些文字是节选自时评文《上清华全家八口护航》: 孩子到清华报到,全家八口“保驾护航”,其舐犊深情,令人欣慰。如果是借机看看校 园、旅游北京,即使花费两三万元也值得。但如果仅仅是专门来送孩子报到,未必可取。 因为全家送孩子上大学,未必都是爱。 众所周知,在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里,大学有关部门早就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不仅火 车站、长途车站有校车迎新,行李也代为托运;还有许多师兄师姐在迎新现场帮忙,交费、 住宿、注册等一系列程序都有人帮助,家长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也许孩子从未出过远门,而今叫孩子一人 离家到较远的地方去上大学,身上带有的财物较多,存在着安全隐患。特别是女孩子 上大学,更让父母不放心。因而,把孩子平安送到大学里,既是父母的心愿,也是父母的 责任。对此,虽没必要大加指责。但上大学是孩子人生中一个新起点,应该让孩子开始学 会体验生活、自强自立。如果家长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怎么能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 毕竟,孩子总是要长大、独立走上社会的,若家长时时处处“护送”孩子,能“护送”孩 子一生吗?相反,越“护送”越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性,难以单独融入大学集体生活,不 利于培养孩子适应大学新生活的能力。因而,家长对准大学生孩子,既要在思想上“断奶”, 更要在行动上“断奶”。作者的观点是反对这种护送孩子上大学的行为,但作者一上来并没有直接否定这种行 为,而是先做出种种设想,再逐一否定。先说“如果是借机看看校园、旅游北京,即使花 费两三万元也值得”,后说“如果仅仅是专门来送孩子报到,未必可取”;先说“舐犊深情, 令人欣慰”,后说“因为全家送孩子上大学,未必都是爱”;先说“把孩子平安送到大学里, 既是父母的心愿,也是父母的责任”,后说“上大学是孩子人生中一个新起点,应该让孩子 开始学会体验生活、自强自立”。在不断的“退”和“进”中,将护送孩子上大学的弊端揭 露无遗。 考场作文中,也有能做到以退为进的,如 2017 年全国卷Ⅱ高考满分作文《扫除腻粉呈 风骨》: 时下,人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一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女性 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妆的女性,而且显得更聪明。所以,化妆的女人不一定优秀,但优 秀的女人一定会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心的表现,这种心理人皆 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而忽略了内在的“芳香馥郁”,岂不是有徒有虚表 之嫌? 李清照描写桂花诗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想说,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离我们远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脱俗的女子也不多见了。我总认 为,每天化一点淡妆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风景,何乐而不为呢?但仅仅是为 了取悦他人而施粉浓眉,翘首弄姿,内里却“空空如也”,岂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 一,内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这应是我们的追求。 作者的观点是“扫除腻粉呈风骨”,所以是反对刻意化妆的,但作者首先分析了化妆的 理由“优秀的女人一定会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心的表现,这种 心理人皆有之”,然后再指出只关注外在美而不注重内在美是错误的,为了取悦他人的化妆 是错误的,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外在美,更要内在美。 三、先进再退,留有余地 和以退为进相反,还可以先进再退,为后面提出论点留有余地。这有点像讨价还价, 一件东西标价 1 000 元,你的心理价位是 600 元,你可以一口气先砍价到 400 元,然后再 一步一步地退,从 400 元到 500 元,再到 550 元,再到 600 元。卖东西的则相反,如果他的心理底线是 600 元,他肯定会说卖低了会亏本,最低 800 元,然后再一步一步地退,从 800 元到 700 元,再到 650 元,再到 600 元。具体到写作中,可以先“语出惊人”,然后再 慢慢让步。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写道: 《三国演义》无纯文学之资格,然其叙关壮缪之释曹操,则非大文学家不办。《水浒传》 之写鲁智深,《桃花扇》之写柳敬亭、苏昆生,彼其所为,固毫无意义。然以其不顾一己之 利害,故犹使吾人生无限之兴味,发无限之尊敬,况于观壮缪之矫矫者乎?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到了王国维的口中,竟然是 “无纯文学之资格”,岂不让人心生疑窦?再往下读会发现,其实王国维是为了突出其写关 羽释曹的精彩,这样读来读者自然会心一笑。 我们再来看一个逐步退让的例子,刘半农的《半农杂文自序》中写道: 我并不反对不可懂的文章,只要是做得好。譬如前几天我和适之在孙洪芬先生家里, 洪芬夫人拿出许多陶行知先生的诗稿给我们看。我们翻了一翻,觉得就全体看来,似乎很 有些像冯玉祥一派的诗;但是中间有一句“风高谁放李逵火?”我指着向适之说:“这是 句好句子。”适之说:“怎么讲法?”我说:“不可讲;但好处就在于不可讲。”适之不以 我说为然,我也没有和他抬杠下去,但直到现在还认这一句是好句子。而且,我敢大胆地 说,天地间不可懂的好文章是有的。但是,假使并不是好文章,而硬做得叫人不可懂,那 就是糟糕。譬如你有一颗明珠,紧紧握在手中,不给人看,你这个关子是卖得有意思的; 若所握只是颗砂粒,甚而至于是个干矢橛,也“像煞有介事”的紧握着,闹得满头大汗, 岂非笑话!我不能做不可懂的好文章,又不愿做不可懂的不好的文章,也就只能做做可懂 的文章,无论是好也罢,不好也罢;要是有人因此说我是低能儿,我也只能自认为活该! 作者明明想要说自己做的是“可懂的文章”,偏偏先进一步,举例来说“天地间不可懂 的好文章是有的”;然后退一步,说明不可懂的文章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以比喻的方式写出 自己对这两类文章的看法;再退一步,自己“不能做不可懂的好文章,又不愿做不可懂的 不好的文章”,于是和“不可懂的文章”无缘,“只能做做可懂的文章”。 四、适当迂回,退究根源 有时候,我们在争论某一问题时,越争论越容易说不清。如果我们能够退一步,回到问题的根源,能够证明对方观点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错误的,那么对方由根本所延伸出来的 观点自然也是错误的。比如:有两个人争一辆出租车,甲说是他先伸手拦的,乙说是他打 电话预约的,甲说先下手为强,他先伸手拦的就是他的。这时,乙只要驳斥“先下手为强” 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那么甲的话就站不住脚。“适当迂回,退究根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根本上驳倒对方,让对方没有还手之力。 当然,如果不能一下子找到根源,我们也可以“退一步说”,乃至“退一万步说”。还 以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当甲说先下手为强,乙可以这样说,就算先下手为强,那也是我先 下手的,是我先打电话下手的。 在辜鸿铭的《中国札记》中有一段议论“平等”的话: 美国人和欧洲的法国人执着于平等概念无疑是正确的,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就是反 对特权的平等。美国人在独立战争中,法国人在第一次革命期间曾为止倾注了满腔的热忱。 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并非现代美国人的抹煞差别观念——让国家的精英像败类一样恶劣; 也不是法国人的那种目无君长观念,按这种观念,士兵应当指挥将军,马应当驱使马夫。 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意味着向有才能的人敞开大门。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意味着宽容。孔子说: “有教无类。”这就是宽容的真正意义。 作者是否定当下美国人和法国人宣传的平等思想的,但如何批驳呢?辜鸿铭从“平等” 这一概念本身的含义入手,指出现代美国人的抹煞差别观念并不是真正的平等思想,这就 从根本上否定了其宣传的平等思想。作为“破”之后的“立”,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宽容” 才是平等的真正内涵,增强了说服力。 来看 2016 年全国卷Ⅰ优秀作文《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中的几段文字: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 化为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之骄子”因一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 的“差生”因一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的改变 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些行为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 的运气皆可影响分数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表 面的、不客观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辍,低分学生的父母不 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分数就可以 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 了、试题变难但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 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入夜、润物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 须用分数的提高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兢兢,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 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分数。考试是对 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限于一隅,而 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作者首先总结出一些父母做法的实质是“把重视化为对成绩的纠结”,然后剖析出其依 据,一是来自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二是源自对孩子的爱。基于此,作者提出“父母看待孩 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分数”。有两个理由,一是“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只看现象 不分析原因的做法是错误的;二是“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的”,用分数来对孩子提要求是错 误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把重视化为对成绩的纠结”的做法。 让步思维的使用有很高的要求,使用的场合也有诸多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让步 思维作为一种高级思维,在高考作文中还属于稀缺品。在高考作文越来越强调思维品质的 今天,让步思维是值得训练的。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