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轮滑远行,好的事情一定对吗?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轮滑远行,好的事情一定对吗?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1 岁的张 XX,脚踩轮滑鞋,“飞速行驶”一千余公里,从家乡到北京,实现了夙愿。 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 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对”的事,也不一 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 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你的理由。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积淀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自我管理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限制。作文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51 岁的张 XX 踩滑轮行驶一千多公里, 实现夙愿,被人称赞“有志者,事竟成”“为滑轮带来正能量”。网友叫“好”是为他的行 为,而交警说“不对”是指轮滑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生活中,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 “好”与“不对”,“对”与“不好”的事并不鲜见,有没有一个较为公允的评判标准?张 XX 和交警的“好”与“对”又该如何认识?材料情境暗示了评判原则,应该先判断是否 “对”,再判断是否“好”。无视规则,只求一己之利,只求对自己“好”的做法,是不对 的。考生应基于情境,解读“好”与“对”的逻辑关系。2.典型任务限制。材料提供的任务是: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好”与“对” 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考生写作时应紧扣二者的关系行文,只谈“好” 或只谈“对”均为不合题意。“发表观点,陈述理由”限定文体为议论文。考生要就生活中 类似的现象表达自己的判断并阐述理由,不能只罗列现象、堆砌材料。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好事”,本身却“不 对”,而有些“对”的事,也许你认为“不好”。材料中的“好”倾向有利于自我,“对”强 调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命题人表现出的价值观是:不能为一己之好无视规则。题目意在 引导考生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即要建立社会责任、规则法律意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要 服从于规则等。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在“对”与“好”的框架内,考生可以谈只有在“对”的情况下, “好”的事情才能更好,也可以谈“好”与“对”应该兼顾,还能谈坚守“对”的同时该 怎样追求“好”等。考生不论从哪个角度写作,都必须强调“对”(遵守规则、法律、法规) 是行为处事的前提。 2.论证选材开放。可以直接运用材料中提供的素材支撑论点并进一步延伸论证,也可 以在材料提供的素材基础上联想发挥。比如,大声自信地说话是好事,但是在图书馆等公 共场合,大声喧哗就是不对的;比如,给病人看病是好事,但是没有行医资格证就不能行 医;比如,工人索要工资,维护个人权益,这是好的,但为此囚禁、殴打债主则是不对的; 再比如,勤奋练习乐器、吊嗓子是好事,但在别人休息时间训练就是不对的。 解题 本题属典型的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必须紧紧围绕材料具体情境和任务指 向来作文,就事论事,通过类比联想,就事析理。题目意在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同时引 导考生要树立良好的责任、规则意识。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1.莫把“好”“对”画等号。 2.“好”应以“对”为前提。 3.先“对”再“好”,才能锦上添花。 4.做“对”的事才是真的“好”。 5.要把“好”事做“对”。 …… 偏题立意: 1.事物都有两面性。(“好”与“对”并非两面性的概念) 2.规则应该有人情味。(偷换概念,未体现“好”与“对”的关系) 3.规则应该变通。(偷换概念,理解偏差) 4.情与法的博弈。(偷换概念) 5.打破规则。(将双概念关系变成单概念解读) …… 下水文 做“对”的事才是真的“好” 方超老师 张某年过五十,轮滑千里回家,网友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 但交警却不认可,因为轮滑上路,违反交通规则。生活中,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好” 与“不对”,“对”与“不好”的事并不鲜见,有没有一个较为公允的评判标准? “好”的前提是“对”,做“对”的事才是真的“好”。 许多网友为张某轮滑千里叫“好”时,只看到“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 量”,却没有注意到,马路不是公园和游乐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还可能 会影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这是要受到相应处罚的。交警所说的“对”强调凡事要符 合规则制度和法规法律。我们做任何自己认为“好”的事情,都应该以“对”为前提,不 然,就不是真的“好”。 做“对”的事,才是真的“好”。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很多地方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垃圾分类 办法。为了城市家园更美好,这样的规则有必要。但是有一部分人却不理解,嫌分类麻烦, 嫌生活被垃圾分类打乱。于是,有人抱怨:以前不分类不也挺好嘛,袋子一系一扔,生活 多便捷。但是,那样的“好”是以牺牲生存环境为代价的,不利于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 这样的“好”不要也罢!因此,只有出台垃圾分类的法规,限制不讲规则的人,才能把垃 圾治理贯彻到底,这才是真的“好”。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好”,只是更“方便”自己而已:随处扔垃圾,随便折花草, 甚至随地大小便……确实方便了自己,可对他人呢?因此,文明规则在我心,美好家园靠 大家。每个人只有把“对”的事牢记在心,时时践行,才能让我们的生活真正美“好”! 做“对”的事,才是真的“好”。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都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但是,如果脱离了“对” 的规则框架,为一己之“好”而为所欲为,最终就只会破坏自己的“好”,也破坏他人的 “好”,让社会陷入恶性循环!做事之前,先思“对”与否,不能让自私冲昏头脑。若不做 “对”的事,你所认为的好就都不是真正的好!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和“规”都是为了让每一位公民都过上“好”日子。如果 只为一家之好,置他人于不顾,那么很可能会“国将不国,家将不家”。因此,不论是社会 的管理者还是社会的参与者,如果都能把做“对”事情作为出发点,那才能让所谓的“好” 成为真正的“好”!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