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奖孝金”激活的应是子女本能的孝意(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奖孝金”激活的应是子女本能的孝意(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最近,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 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 30 次,就可获 200 元现金抵用券,两个月内子 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 20 次,给予 100 元“奖孝金”;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 10 次,给予 50 元“奖孝金”。 实施前,38 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 人每月看望两次,126 人每月看望一次,134 人两月看望一次,77 人一次都不去。 实施后,129 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 30 次,38 人超 20 次,60 人超 10 次。 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以李磊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谈谈你对该 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命题方向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核心是护理院推出“奖孝金” 制度,这一制度实施后,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奖孝金的驱使下子女看望老人的次 数明显增加,考生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脱离材料行文。2.立意限制。“奖孝金”制度实施后,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制度实施前后 的数据对比,便是考生的立意出发点,考生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谈谈自己对该问 题的认识和看法。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就事析理,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3.文体、体式限制。“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引导语限定文体为议论文。 “请以李磊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要求撰写的是“演讲稿”。考生在写作 时要有文体意识、作者意识、对象意识,必须写成演讲稿的形式。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材料涉及“子女”和“护理院”“奖孝金制度”三个角度,考 生可以站在任一角度进行思考和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联想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掌握的知识来组织文章。写作 素材比较多,容易联系现实,联系目前现实生活中诸多与“奖孝金”相关的事件以及不 孝顺父母,对父母物质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关注不够的社会现象,对材料现象进行具体 分析。也可联系历史上的孝道传承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深入剖析。 解题 本题属于现象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本材料通过“奖孝金”制度,揭露了现代社 会一些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反映了社会上孝敬老人的观念淡漠。尊老、敬老不仅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要如何对待老人?不 仅要给老人晚年生活以物质保障,也要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满足。要发自内心地爱父母、 敬父母、尊父母,不要因为某种目的去行孝。也可面向护理院,对这种制度加以肯定。 本题考查了考生直面现实的分析探究能力和构思写作能力,也考查价值观问题,引导考 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思考人生。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不计得失方为孝。2.用钱换来的还是孝吗? 3.唤醒孝心意识,为奖孝金点赞。 4.“奖孝金”实质是激励的艺术。 偏题立意: 1.奖孝金破坏社会和谐。(立意偏离了材料的核心) 2.年轻人的消费观。(立意脱离材料) …… 下水文一 唤醒孝的意识,“奖孝金”干得漂亮 张媛媛老师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李磊,今天作为学生代表就“奖孝金”现象,以“唤醒孝的意识,‘奖 孝金’干得漂亮”为主题进行演讲! 古往今来,任何一件事,只要是在奖励制度下推行,都将被扩大发展。如小时候父 母的夸赞成了我们乖乖吃饭的动力,父母承诺的游玩成了我们努力学习、听话做事的激 励。 诸如此类。苏州某护理院推出的“奖孝金”制度正是符合人们渴求奖励做事心理的 措施,“奖孝金”不言而喻,即奖励孝义,用金钱奖励的方式使更多的子女多抽空看望 老人,从而使老人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在奖孝金激励的制度下,看望老人的人数和次 数明显提高,更加证明了奖孝金制度的有效性!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的安康是每个子女的毕生愿望,住进护理院,也许是老 人不愿影响子女生活的选择,也许是儿女无暇陪伴赡养的无奈之举。但住进护理院,不 代表孝的停止,不是一味的给钱就是孝,老人们更渴望的是陪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们的孝道意识越来越淡薄,古时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孝,有“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之孝,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孝。如今护理院的做法,正是在唤 醒人们孝的意识! 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了一名奴隶,并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子曰:“赐失之 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而另一名学生子路救起一个溺水者,那人为感谢他送 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 这就是奖励的力量! 由此可见,奖孝金带来的影响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奖孝金起到了良好的友情提 醒作用,激活了人们内心的“孝”意识。这个奖就像一面镜子,让子女看到了差距和不 足,唤起了他们的道德自觉! 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唯有重孝!孝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体现,即使是在奖励制 度下的行孝,只要是发自内心、对老人有益的孝,都是值得肯定与推崇的。作为新青年, 我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毋忘父母养育之恩,即使没有奖励制度,也能主动 孝顺自己的父母,做一个有良心、懂感恩的人。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去爱我们的父母,让 他们健康幸福!你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陪伴就是最好的爱。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下水文二 不计得失方为孝 杨巍巍老师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为“不计得失方为孝”。 一所养老院推出了奖孝金制度,鼓励子女多多看望老人,结果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 明显增加。用金钱鼓励子女行孝,护理院想通过这种形式唤醒子女的孝心,但是当孝这 一人本应承担的责任都需要用金钱来衡量时,这样的孝心也就失去了它本应有的美好。 我认为只有不计得失、真心付出的孝心方为孝。 诚然,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时间紧,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不尽孝的借口。 究其原因,是因为当下的年轻人敬老爱老意识薄弱,优越的物质生活让我们忘了来路,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养育,不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不感恩父母的竭力付出。照顾生养自 己的老人,难道一定要计算利害关系?孝道的衰败,是始于蒙蔽真心。 羊羔还知跪乳,乌鸦尚且反哺,而我们却在金钱的利诱下去行孝,这样的行为,在 我看来,连那些动物都不如。孝本是我们最本能的情感,也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如今 却被我们就这样丢下,这是多么薄情寡义,多么不负责任! 不可否认,养老院设置该制度是想让更多的子女来陪伴老人,初衷是好的,但是用 金钱招来的看望与陪伴终究目的不纯,又能给老人带来多少安慰与快乐呢?巴尔扎克有 言:“金钱填补不了任何情感的空虚和人格的缺陷。”人类的任何行为,没有真诚的内 在感受,就算做了正确的事,仍然不算数。情感只有由内而发,方能摒除利害,让孝道 成为自然。 孔子说:“求仁得仁,又何怨”,这也是人该有的天良。对父母有爱,有生之年, 能够表达,就应该知足。我想那些真心爱父母、真心尽孝的子女,那些在父母的疾病生 死面前仍不肯却步的灵魂,即使日后的生活有诸多艰难,他们也一定能找到生存下去的 勇气。爱只有由内而发,才能不计得失,才能成就无悔的一生。 我们奉行孝道,关爱自己的父母,所求的不过是心安而已。这个心安,不是安于世 人的评说,而是安于自身真实情感的得以着落。情真切处,即心安稳处。在父母的有生 之年,表达对他们的爱,这不仅仅是为人子女的责任,更是一个人、一个人类之子独享 的精神体验。错过了,何以为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发自内心,不计得失,才能无愧于心!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