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大叙事中展示自己的思考与个性——如何提升时政文写作能力
2018 年高考作文题一出,网友们“惊喜”地发现,全国卷 I 的作文题“留言 2035
年”、全国卷 III 的作文题“改革开放 40 年标语感悟”、北京卷的作文题“新时代新青年”
和“绿水青山图”等很多考题都紧贴国家大事和时政热点,材料涉及政治、经济、科技、
体育、环保、民生等领域,不了解国家大事的考生恐怕根本无从下笔。高考作文的主流
指向不再是过去的“哲思证明题”,而是“经世济用题”,高度彰显国家时政色彩,高扬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旗,引领考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紧密关联,
对家国、时政和自己的人生责任与担当做出深刻的思考,从而写出具有时代气质的时政
文。
一、什么是时政文
什么是时政文呢?通俗地讲就是关乎时事政治的文章,即“放眼”国家大事和时政
热点,以宏大叙事为基本特征而观照,反思时事、时世、时势、时政、时局、时弊的文
章。它要求考生根据时政材料及相关要求对个人前途、国家前途和时代主题进行深入而
个性的感悟和思考,鲜明地体现自我的政治素养、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
二、时政文写作误区
很多学生对以宏大叙事为基本特征的时政文的认识,应该是模棱两可的。如此,学
生不但不能在宏大叙事中展示自己的思考与个性,反而会陷入以下几种误区之中。
(一)将时政文写成政治论文
时政文不等于时事政治论文,但一些不明就里的学生很容易将其理解成政治考题或
专业性很强的政治论文,误认为时政文就是要对当前政治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不断总结
政治方面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并弥补当前政治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推进政治进程。学
生现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这种政治论文是需要专门的人才去写的,高考不会强人所难,
这样也毫无意义。
(二)将时政文写成官样文章时政文不是官样文章,宏大命题不是让学生去宣传、附和、鼓吹政治,也不是要学
生去打官腔、说官话,写成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宫廷”文章,或写成满纸空话、大
话、套话的“官样文章”。这与时政文的宗旨和精髓都是相悖的,时政文重在客观、理
性、实用。
(三)将时政文写成普通议论文
普通议论文更侧重理论知识,即“纸上谈兵”“哲思证明”;而时政文更侧重在宏大
叙事的背景下考查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
重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重在“实事评价”“学以致用”。
(四)将时政文写成泛泛时政文
面对国家和时代发生的事件和变化,学生的参与能力、民主意识、表现欲望越来越
强烈。但是在写时政文时,学生因为日常生活中对于社会现实、时政热点关注得不够,
对于国家的发展关心得不够,以至于很难发挥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独到的见解,很难在
宏大的叙事中发挥独立精神、写出真性情和个性,很难跳出“小我”之境深刻地阐述,
在表达上甚至出现幼稚、肤浅、散乱或偏激的情况。
三、如何在宏大叙事中展示自己的思考与个性
时政文旨在以时政材料为触发点,要求写作者深入地审视自我与国家、时代、社会
的关系,从而鲜明地体现自我的政治素养、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所以,学会在宏大叙
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与个性是提升学生时政文写作的关键。进行时政文写作时,学
生应该于“宏大中显自我”,凸显出“小我”的独立思考、特有体验、自由精神,以一
种“大我”之气度和深刻之思维来彰显大格局、大胸襟、大情怀,让文章立意深刻、个
性十足,展现特有的价值和艺术张力。
(一)立足“大我”显“小我”情怀
学生应走出校园,从国家和时代的角度出发,将“小我”和“大我”结合起来,将
“我”融入宏大的背景之中,站在“大我”的角度“高瞻远瞩”,彰显一种大格局和大
情怀,以一种博大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精神,放眼国家与社会、人类与
自然、战争与和平、历史与未来、时事与时代、变革与创新等。如此,学生也会感悟、
提炼出新颖、独特的观点,使文章显得与众不同。2018 年湖北省的高考满分作文
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
——给“十八岁的你们”的一封信
湖北一考生
十八岁的你们:
展信佳!
今天,十八岁的我正坐在高考的考场上;而十七年以后,你们也将如此刻的我一样,
长大成人,用一代人的青春使命,与新世纪的中国一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
圆梦。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回忆我十八年来所经历的“中国事”,从
“千禧年”到“北京奥运会”,从“汶川大地震”到“太空授课”,从“精准扶贫”到
“互联网普及”……一路走来,我们的祖国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但无论彼时还是今日,
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都应当担负起这一代人的民族使命与历史重任,以大国之泱泱,
添天下之风光。
今日的盛世华章,由我们这一代人谱写。新世纪的中国,正勇立潮头:如大国重器,
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到“复兴号”动车组的投入运营,从“中国天眼”的诞生到上海洋
山港自动化码头的正式开港,尽显腾飞之姿;如大国外交,从 2014 年的北京 APEC 会议
到 2016 年的杭州 G20 峰会,从 2017 年的厦门金砖会议到 2018 年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
坛,尽显友好之态;如协调发展,从京津冀一体化到雄安新区的设立,从“闽宁模式”
的东西跨越到“精准扶贫”的推动,尽显担当之魄;如共享经济,从共享单车的诞生到
顺风车被明确合法地位,从二手店的复苏到无人便利店的风行,尽显绿色之梦。
你们不必惊讶,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正是新时代的中国取得的。一路同行,有无
数爱国儿女、仁人志士为新时代挥洒汗水和热血,如黄大年、南仁东……正是因为有这
一代人的不懈拼搏,今天的我们才能在新世纪的中国放歌而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昨日
辉煌,已是过往;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此刻的中国,将由十八岁的你们谱写华章。我想象着,此刻的中国,应当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向着更远的目标探索前进;我想象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名字,
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这是百年前,梁任公先生对中国
少年的期许,他期许当时的中国少年们以人格、智慧建设一个富强、自由的中国,那时
的少年们做到了。那么,新时代中国的美好未来,将由今日之我们与明日之你们这样的
中国少年一同创造。
宋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
是中华儿女的我们,担着同样的民族使命,愿你我不负初心,砥砺而行!
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
一个十八岁高中生
2018 年 6 月 7 日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立意新颖大气,观点独特有启发性。就“小我”而言,作
者“由内看外”,以第二人称的方式与十七年后的新一代青年对话,继而回忆自己十八
年以来经历的国家变革和重大事件,抒发对祖国的赞叹和对青年的期冀;就“大我”而
言,作者“由外看内”,将自我放到中华伟大复兴、国家大变革的宏大背景中去审视,
从更大的角度看问题,从更大的自我中看到不一样的精彩。作者放眼国家与社会,放眼
历史与未来,将 “小我”融入“大我”,将“正坐在高考的考场上”“一个十八岁高中
生”的“小我”与“新时代”的“大我”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
之风光”的自信和豪情,讴歌时代、拥抱时代,激励中国新时代青年要不负初心,砥砺
前行,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和家国情怀。
(二)思维深刻显力度
文章思维越深刻越能显示出文章个性化的思想和逻辑,也就越能显示出文字表达的
力度和作者个性化思考。在宏大的叙事中,学生要力求以道理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
从个人、社会、国家、哲学、文化等多角度关注时代、国家、民族、历史、阶级、革命、
自然、生活等,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在遵循认识事物发
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思维定式,尝试逆向思维、创新思维,彰显出强大而严密的逻辑力量。
2018 年高考四川省满分作文
我记得,那山碧绿
四川一考生
我记得,那天是蓝的,那水是碧的,那山是碧绿的……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大力发展工业,发展经济,
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
1980 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开始建立。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渔村小哥”变成
了一个时尚的“都市女郎”。人们奔走呼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诚然,
十几年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果,国内工业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深圳也完
成了一个完美的蜕变。但人们因专心投入生产而无暇顾及的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
人们滥砍滥伐,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环境日益恶化。工业废物肆意排放、水体
污染、白色污染……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那天不再蓝,那水不再碧,那山不再
绿……
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新时代领路人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
其实,环保意识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体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从“不违农时”“数罟
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三个角度推演出了“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
木不可胜用”的结果,进而又推演出了这样可以“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最后得出了“王
道之始也”的结论。孟子以推理的形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早期生态方案。
孟子早已预料到无节制、无顾忌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环境困扰。今人意识到这个问
题时虽较晚,但也可亡羊补牢。眼下,一系列法律、法令的颁布,让这个被人们忽视已
久的问题再次引起大众的共同关注。2013 年,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 14 种“严重污染环境”
的入刑标准。为了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4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更是通过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环保法《环保法修订案》,“动真格” 治污按日
计罚,成都、大庆、苏州等各地也纷纷重拳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今天,我们终于明白了,诗情画意不只属于金山银山,更属于绿水青山,而绿水青
山才是更有价值、更值得珍惜的金山银山。
陶渊明有言:“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好在我们能够迷途知返,相信无
论黑夜怎样漫长,白昼都会到来,在某一个明天,我们便会看见那满山的碧绿。
这篇文章就环保问题展开,思维深刻,逻辑清晰,观点有力,表达了人与自然协调
发展的愿望。作者视野较为开阔,笔触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国内到国外,从
“那山”的表象到“那山”的内里。而且作者善于从所学的课文中提取素材,学以致用,
将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运用得恰到好处,颇有说服力。
文章标题“我记得,那山碧绿”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在结尾抒情,不但能够传达作者心中的感情,而且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增添文
章的艺术感染力。这样文章就会更具真实感、充足感。
如苏教版必修一老舍《想北平》:“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结尾虽仅 16 字,但字字含泪,句句带血,让读者回味无穷。因为在前文,老舍通过他
与故乡北平母子般的亲情,写出他对北平的无限眷恋。以一个游子的身份想念北平的物
产、北平的生活。老舍对北平的记忆深入到了他的血肉肌肤之中,难怪他在叙述北平的
种种好处时不禁“要落泪”,禁不住深情地呼唤:“真想念北平呀!”那含着热泪的眼
睛,那嘶哑的哭腔,无不体现着游子对故乡的眷恋。
抒情性文章必须注入作者的真情,文章才有活力。语文《考试大纲》提倡学生写文
章要写真事、抒真情,这样结尾才能很自然地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否则在结尾空抒情,
只会使人感到像乱贴上去的贴画,很不协调。
(三)感情真挚显个性
时政文的写作要言之成理,述之有情,即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交融。
“千古文章”本来也应如此,宏大叙事的文章更应如此,套作、宿构、掉书袋的时政文
给人以“冠冕堂皇”之感;放空枪、打乱炮的时政文给人以“瞎蒙乱撞”之感,无病呻
吟、“强说新词”的时政文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不管是写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还是写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不管是写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还是写历史沉思与当下使
命;也不管写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还是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等。都要见事见物,以理
服人,以情动人。如此,文章的思想境界和格调情怀自然与众不同。
2018 年广东的高考满分作文
你我之梦,中国之梦
广东一考生
十八年前,庚辰龙年,我随新千年来到这人世间;十八年后,戊戌狗年,你接过火
炬也来到人世间。有缘相逢,请你打开时光瓶。
2018 年,我在时光这头,你在时光那头。我望着你。我的梦,也是你的梦。
我有幸与新世纪同生,更有幸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许是注定,我见证了这十
八年来祖国的日新月异。《诗经·大雅》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三千年前,中
国是奴隶社会;一千年前,中国还是封建社会;今天,中国是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看过北京举办奥运会时鸟巢上方灿烂的烟火,我听过来自宇宙的物理课,我走过众多
山区里崭新的公路……东汉思想家王符《潜夫论·务本》中有言:“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以正学为基。”中国做到了。当下,“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阶段,全面小康指日可待。
如今我坐在这考场,将我十二年所学化为文字,正是得了科教之好处。中国梦是不会终
止的,尽管祖国的成就已够辉煌,但逐梦人不会停下脚步。我的中国梦,十八年后也是
你的梦。
2035 年,我在时光那头,你在时光这头。你望着我。你的梦,也是我的梦。
又一代新人,又一个十八年。你我似已相距太远,然“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时空,并非阻隔我们的因素。全面小康社会早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基本实现,你
是比我更幸运的一代天之骄子,而你的使命无疑也更大了。我这一代,目送祖国雄起于
东方,而你这一代,则要成为将祖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中流砥柱。“功以才成,业由
才广。”生于信息时代的你定然有超世之才,而我,也会在你身边,我们的中国梦,不
能单靠一代人的努力,而要靠一代代人共同完成。
新世纪,你我都在时光这头。你我的梦,中国的梦。“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望过往的辉煌,不为沉湎自傲,而要展
望未来。祖国尚有诸多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科技人才有待增多,创新能力有待增
强。无妨,须知“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你我齐努力,社会共努力,沉下心来为祖
国谋发展。只有万众一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祖国的发展。既如是,何不携手共创新
时代?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机缘与使命、际遇与挑战,时光两头的你与我亦如此。然而,
新世纪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是你我共有的中国,她的梦,当是你我一同追逐的美好远
方。此肺腑之言,我装进时光瓶,留待你亲启。
望十八岁的你与我陪着祖国高歌猛进。愿与君共勉,待他日归来回首,春满园。
作者以十八岁青年的身份切入,针对“2035 年的十八岁青年”而写,而后由回顾过
去十八年,写到展望未来十八年,再到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最后一段以共勉结尾。“2018
年,我在时光这头,你在时光那头。我望着你。我的梦,也是你的梦”“2035 年,我在
时光那头,你在时光这头。你望着我。你的梦,也是我的梦”“新世纪,你我都在时光
这头。你我的梦,中国的梦”这三个语句化用余光中先生《乡愁》中的诗句,可以看成
三个观点句,也可以看成三个过渡段,紧紧围绕“传承中国梦”的主题,深沉而又炽烈
地表达了对中国新时代新青年的希望,其语句不断反复之间,重章咏叹,形成和谐而极
具个性的建筑美和音韵美。
(四)以小见大见匠心
宏大的叙事往往具有时代性、史诗性、全面性、完整性、普遍性、总体性等共性的
特征,对于学生而言,很难高屋建瓴,反而有班门弄斧之嫌,而且容易产生雷同现象。
学生如果能够以小见大,以小人物、小事件、小图景等来折射宏大的背景,迂回叙事,
匠心裁剪,则势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出新颖别致而脱俗的时政文章来。
2018 年高考贵州作文
祖父回乡记
贵州一考生
手续办好了,祖母叹了一口气。当年为与祖母团聚,祖父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申请回老区工作。可是这次,祖母实在是无法接受。
“你一定是疯了!”听到祖父说要辞去机关单位的工作,回乡种黄花梨,祖母的眼
泪就忍不住流出来。她不明白,祖父当过兵,立过功,在机关单位工作,为什么不能好
好地过安稳日子呢?
祖父要回乡种黄花梨的消息,在老家余村炸开了锅。乡亲们苦苦相劝,晓之以理也
好,动之以情也罢,祖父的决心坚如磐石,没有丝毫动摇。他心平气和地向祖母说:
“咱俩都是穷苦农民出身,能住上这么敞亮的房子,不正是因为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果实
吗?”祖母沉思了许久,拍了拍祖父的肩膀,算是同意了。
2001 年是祖父一生中的巨大转折年。荒地 100 亩、租期 50 年的一纸合同,让他回
到了眷恋已久的小山头。环顾这片因连年采矿而变得碎石满地的废墟,这个四五十岁的
创业者,满腔豪情地奔赴了人生的第二战场。
之后,草帽、休闲衫、解放鞋成了祖父必备的行头。风里来,雨里去,日出而作,
日落而归,他的身影与山影随行,他的声音与山鸟相和。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历亲为,挖
坑、浇水、填土这些活儿都是他亲自动手,有乡亲想帮他,他还怕人家干活儿不细心;
遇到难关,他就一边向专家们请教,一边钻研专业技术。原先荒凉的小山头被他打理得
焕然一新。
黄花梨种植投资大、周期长,前两三年几乎没有回报,但祖父仍然悉心呵护每一棵
黄花梨苗。每次施完肥,他都能对着这些树苗傻呵呵地笑上一阵子。2004 年,祖父收获
五万多斤黄花梨,收入八万多元。看着一筐筐硕大的黄花梨装车上市,祖父的脸上浮现
出满意的笑容。2005 年,祖父收获十五万斤黄花梨,收入二十四万元……记者来了,农
科院来了,考察团来了……一时间,冷清的小山头热闹起来。
2005 年 9 月的一天,祖父的名字出现在《浙江日报》上。余村的老百姓欢欣鼓舞,
那些质疑的声音早已不见。
当年,祖父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后来,他脱下戎装,重新出发,
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时代农民。他认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吹响了改革开放
的新号角,乡村振兴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广。他也经常教导我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
征路,为“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努力奋斗!很难得,这位考生有一种大格局,考生不仅看到了材料背后展现的改革开放的探索
历程与国家发展智慧,而且看到了不走寻常路、“四两拨千斤”的出彩技法。文章标题
“祖父回乡记”交代了主人公和主要事件,易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开头巧设悬念,
吸引读者;正文设置波澜,形成曲折跌宕之美,并通过对照、白描等手法揭示了祖父的
精神世界;结尾借祖父之言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从整体上看,
文章以小见大,“祖父回乡”正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标语的实际践行,是改革
开放大潮中“振兴乡村”“走好一代人的长征路”的一个缩影。比起考场上那些“言之
凿凿”“针锋相对”的文章,这篇不落窠臼的记叙文犹如一股清流,沁人心脾而又力量
十足。